一、托尔斯泰主义
1、被命运玩弄的滋味,不是说享受就能享受的!
2、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3、第是史诗形式的伟大创造者。艺术构思宏伟,历史感深邃,内容包罗万象,生活底蕴深厚。
4、(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5、办学理念:让师生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
6、(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7、(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8、《复活》同时也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可以说这是在那个宗教文学从辉煌急遽没落的时代,托尔斯泰自己对宗教的一种理解与超越。
9、(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10、(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
11、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12、《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托尔斯泰善于通过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13、(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14、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5、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16、(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17、抛开我个人的感受,《复活》这本书真正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此。本书给出了托尔斯泰先生一生思考而得到的答案,即:以某种信念为依托(最好是列夫托尔斯泰主义: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强调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来达到自身的解脱。
18、谈及康德主义是如何从哲学话题转变为文学理论话题时,孙教授详细评述了刘再复发表于1985年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他认为这是一篇带有宣言意味的论文,其中显然含有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的背景。孙教授认为,刘再复在论述中借助古典哲学的命题重审文学原理,一方面向李泽厚致敬,另一方面着手清理日丹诺夫与周扬的思想。首先是回到文学即是人学的话题,既回溯了托尔斯泰主义源头,又觅出康德的影子,而后者的分量日趋明显。这既是思想的一种互感,也是时代风气的一种折射。至此,从托尔斯泰主义到康德主义,批评家们发现,中国文学要回归的不是高大上的思想,而是普通人的个体精神,审美创造性恰恰存在于那些描述普通人的文字里。
19、聂赫留朵夫随手翻开英国人送的福音书,从中找到了五条生活准则:勿动怒、勿淫乱、勿轻诺、要忍辱、爱敌人。他认为人们要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悔过自新,便可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
20、适合全年龄段,需要辅导孩子、想重拾英语或出国旅游移民。
二、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
1、《哥萨克》(1853~18这是原计划中的上半部,下半部没有写成),表达了作家要脱离自己环境、走“平民化”道路的初步尝试。主人公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他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和自我牺牲,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幻想以破灭告终。这个“出走”的主题后来不断出现在作家晚年的作品中。在艺术上《哥萨克》开始从心理的细致刻画转向客观地广泛描写现实生活的史诗画面,为创作《战争与和平》作了准备。
2、A╎B╎E解析:托尔斯泰主义主要指托尔斯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主要内容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的“宗教博爱”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矛盾。
3、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着很相似的幸福气氛,但是,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各自背负着不同的不幸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部第一章
4、而最后一段话颇含韵味,这里拿出来再给大家分析分析。
5、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6、(第一部第二十五章至三十七章)
7、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不爱自己而爱他人,在这个世界上便可以建立起上帝的天国,这是人类惟一的自救之道,这是完全纯粹的宗教。由这个出发点,托尔斯泰反对所有的暴力,否定国家存在的价值,否定权力的机构,否定教会,否定私有财产。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9、地址: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夏塔路290号
10、正确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所宣扬的政治和道德主张他在猛烈抨击沙皇旧制度的同时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原则宣扬对上帝的信仰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说教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托尔斯泰主义所起的是麻醉人民的作用。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所宣扬的政治和道德主张,他在猛烈抨击沙皇旧制度的同时,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原则,宣扬对上帝的信仰,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说教,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在俄国民主主义革命日益高涨,人民日益觉醒的时代,托尔斯泰主义所起的是麻醉人民的作用。
11、(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12、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13、托尔斯泰的作品、见解、教条,与其派系之中的矛盾,实在是相当地明显。托尔斯泰用其不凡的笔触来描写俄罗斯人的生活,并提供了世界文学第一级的作品,实是属于天才型的艺术家。但是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却是个狂信基督教的地主。
14、(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5、(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6、今天,我们的民族从站起来经过70余年的奋斗发展,已经富强起来,正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这条复兴之路依然充满艰难困苦,欧美老牌列强不甘心衰落,对我们进行了各种阴谋诡计险恶用心的施绊,一轮又一轮的制裁打压,制造种种的混乱,就是要分裂你的国家,危害你的安全和发展利益,阻断你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难道我们要听凭他们几十年的洗脑,不断自我贬损式地反思自己,进行所谓的道德完善?去他大爷的道德说教!我们现在保卫自己的复兴,要做的只能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17、“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指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宣扬“勿以暴力抗恶”、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博爱思想,体现了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从宗教、伦理中寻求出路的意图。
18、邮箱:qdcydegjzx@1com
19、从他的心灵探索和精神面貌发展的线索来说,继3部曲之后的是:
20、体会最深的是他表达的善良。安娜和情人生了孩子后自杀身亡,她的丈夫接受安娜的私生子,扶养长大,这样的情节安排寄托了他的理想。
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涵包括
1、《复活》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等等的罪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与批判,其深度、广度让人咋舌、而行文水准又相当之高,遍寻世界文坛,也实在是难觅其二。
2、(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3、列夫•托尔斯泰才是《复活》隐藏的线索?
4、那些戒律总共有五条。(不贴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对照)
5、各位书友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复活》。建议读完第三部,第十六至第二十八章。
6、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7、(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8、校训:知行合一求真向善
9、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1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1、(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12、托尔斯泰所运用的讽刺手法,是在朴素的叙述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利用揭露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造成有力的讽刺效果。
13、聂赫留朵夫凝视着那盏油灯的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里的种种丑恶现象,又设想要是人们能接受这些箴规,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怎样。于是他的心充满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喜悦,仿佛经历了长期的劳累和痛苦以后忽然获得了宁静和自由。
1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5、(托尔斯泰代表作经典语录摘抄)
16、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17、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18、托尔斯泰其见解中的矛盾,不应该从现代的劳工运动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立场来评论《当然,像这样的评论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如此却不够充分》,而应该从被高压姿态的资本主义、大众的愈益贫困以及土地征收所逼,而不得不发出抗议之声,纯朴的家长制俄罗斯农民的立场,来评论其矛盾。
19、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20、也就是说,托尔斯泰对于专制国家与资本主义体制的痛责,与无数纯朴的俄罗斯农民的想法、感觉.完全一致。然而,正因为托尔斯泰用朴直的农民眼光来看这个社会,所以无法看清民众困乏的真正原因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产生了其世界观根本上的矛盾。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悲剧。
四、托尔斯泰主义的局限性
1、他不仅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主要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记录当时俄国的自然风光,记录当时的社会动荡,记录当时的宗教、文化、艺术等等,从而让俄国的现实生活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思想主旨上的深邃托尔斯泰对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着敏锐的洞察,他没有因为自身的贵族身份而远离人群,被蒙蔽双眼,他意识到了当时俄国的落后,感知到巨大变化的即将发生。他痛斥当时的专制制度,厌恶自身的贵族阶级,希望能够让俄国、让人民从这种不幸的社会中解脱出来。
2、在寻求灵魂救赎的路上,你我同行!
3、(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4、托尔斯泰,可以称为艺术家托尔斯泰,也可以称作思想家托尔斯泰。
5、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6、指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平民知识分子,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19世纪50年代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贵族阶级已逐渐丧失其进步意义,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政治舞台,新人形象应运而生。新人大都出身平民,接受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投身反抗沙皇专制的实际斗争,他们从事劳动,接近人民,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追求自由、独立和真挚的爱情,有为社会解放努力奋斗的精神。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叶琳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两个新人形象。
7、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8、当历史的海洋风平浪静时,行政长官坐在自己破旧的小船上,用船嵩挂着人民的大船一起前行,这个时候,他自然会觉得大船是在他的努力下才向前行驶的。可是一旦海上起了风暴,波涛滚滚,大船便会自动前行,那时候行政长官就不会再有这种错觉了。大船靠自己的巨大力量前行,船嵩根本够不到它,于是行政长官一下子从统治者和力量的源泉变成了一个微不足道、软弱无用的人。
9、(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列夫托尔斯泰)
10、(第二部第一章至十四章)
11、(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12、从这夜起,聂赫留朵夫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
13、不抵抗主义是托尔斯泰最著名的思想,不抵抗主义意味着坚持和平的一种方式。其中不抵抗并不是软弱或者懦弱,而是宁愿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和平,反对战争与暴力。不抵抗,但绝不服从,没有服从就没有获胜。可以参考一下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特别是最后一章总结:托尔斯泰对亚洲的影响。
14、1844年入喀山大学;
15、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6、柒月的風:文章千古事,天然去雕饰。
17、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18、先说结论,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的原因如下,托尔斯泰是俄罗斯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亚的作品直接的描写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并且将广阔的沙皇,俄国的封建社会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19、英语零基础共读限时特价ing
20、(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五、托尔斯泰主义
1、人的精神的升华和人的成长,不仅意味着对现实恶的否定,也意味着对产生这种恶的社会根源的否定。小说的这一思想是深刻而积极的。在作品中,作者对沙皇俄国时代的一切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教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强烈的批判。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作者的这些否定与批判思想是积极的,而托尔斯泰主义是消极的,那么在我看来,否定和批判却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否定和批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在否定和批判中建构一种新的、值得肯定的东西,《复活》中的否定和批判让我们的思维明朗,而肯定和建构是让我们的灵魂感动。简单的宣称托尔斯泰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说教是对作者的不恭敬,不论托尔斯泰主义是否太过理想化,毕竟那是作者一生思想的沉淀的精华。
2、今天是第五天啦,即将看完本书的你是不是既怅然若失却也若有所得呢?
3、(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4、(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5、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6、《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7、(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列夫托尔斯泰)
8、最后,孙郁教授以俞吾金先生一再强调的“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维度”作结。他认为,这是从康德那里过渡过来的,回到康德那里去,一些被概念化的存在就重新被激活了;但回到康德那里不是停留在古典哲学的阶段,而是重返马克思主义,那些被本质化的表述只有在动态的语序里,才能重新浮现自己的本质。孙教授总结到,康德主义对当今时代的意义依然重大,康德之于我们,不是远去的灰色遗存,而是常绿的精神之树。
9、而最终,1910年10月托尔斯泰从家中出走,11月7日困死于小车站中,或许就是对自己生活最大的抗拒,对聂赫留朵夫最好的交代吧。
10、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体现:看起来,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似乎比利他主义降低一个级别,其实这一点恰恰更难以达到,这不仅表明,我们不能牺牲他人的幸福,甚至还表明,我们不能以某种崇高的理由为前提,以牺牲自我为前提,以未来的天国降临为前提而牺牲他人的幸福。
11、托尔斯泰:既然欲望无法根除,那就给它套上枷锁。
12、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多,而自己要求的越少,他就越好;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越多,他就越坏。
13、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
14、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5、爱是无法强迫的。但是你不爱,并非意味着你的心中没有爱,只不过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些东西妨碍你去爱罢了。把瓶子颠倒摇晃几下,要是塞子紧紧地拴住瓶口,除非把塞子拔掉,是不会有任何东西从瓶口流出来的。爱也是如此。即使在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但是你的罪过却堵住了心灵的出口,爱根本无法表露出来。把堆积在你心灵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吧!这样你才有可能去爱所有的人类,甚至你所憎恶的人。《人生之道》第六章
16、虽然他对于社会的虚伪和伪善,做强力、直接而且真实的抗议,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托尔斯泰主义者,亦即在公众的面前一面拍着胸脯一面演说:我是个肮脏且丑恶的人,但是我不停地在为完成道德而努力。我已不再食肉,现在只吃炸的米食。
17、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18、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19、(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列夫托尔斯泰)
20、于寻求灵魂救赎与解脱的路上,我们相遇在《复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