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翻译: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翻译: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孔子语录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9、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孔子语录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二、名人名言孔子的名人名言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2、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10、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1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3、(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5、(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8、(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19、小不忍则乱大谋。
20、(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三、有关孔子的名人名言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孔子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
4、《论语》记录了孔夫子一生言论思想,文字简约含蓄,言简意赅,颇具形象又蕴含誓理,涉及各个层面,倍受摧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语录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语录
8、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11、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12、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5、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6、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18、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四、孔子的最有名的名言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8、(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9、德不孤,必有邻。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2、(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晓之以理,授之与道,交友处世,君子小人,天地心灵,…………娓娓道来,尽善尽美,直击心灵,开卷得益,不失为陶冶心胸,理家兴帮,治国平天下,学而治用,一部难得好书!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0、(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五、孔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三年级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孔子语录
2、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翻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两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语录
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0、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2、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13、10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名人读书名言孔子关于读书名言孟子和孔子的读书名言孔子的名人读书名言孔子的名人读书名言
20、不迁怒,不二过。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