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1、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校服),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
2、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3、4月3日上午:各班教室
4、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5、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各班组织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等,让学生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体内容如下: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传说、故事、习俗等。
6、学生读一个革命烈士故事。
7、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8、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根据明代时期的记载,要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然后鸽子飞出来,最后以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各班组织学生进行影片观后感评比,重在说真话,诉真情。
10、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代表去祭扫无名烈士墓,另一方面,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日中,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节日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与长辈一起去扫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扫,做文明的小公民。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17指导思想:
11、4月5日下午12:20
12、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1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14、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全国都吃冷食
15、教师包艾饺,幼儿观看,了解艾糕的制作步骤。
16、端午节习俗:悬菖蒲挂白艾、驱五毒、挂钟馗象、龙舟竞渡、香袋和兰草汤沐浴、粽子、饮雄黄酒。
17、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18、各中队辅导员在活动前,需对“清明扫墓”的有关知识向同学们做好介绍。
19、各中队在扫墓活动中要保持纪律性和严肃性,统一校服,佩戴红领巾。每人带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
20、强化责任,确保安全。在整个活动中,各班级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把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摆在首位。
二、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1、号召全体队员进行行为对照。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15清明节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也就真正开始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小、托班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清明节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通过观看教师包青团、中班小朋友放风筝等活动,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2、杜牧这首著名的描写清明的诗歌,流传千古,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爸爸妈妈可以教小朋友背诵一下。
3、斗鸡:旧时该活动主要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尤其在唐朝时期不但民间会举行,就连皇帝也会参与。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珍惜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人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等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观念。
5、录象片段: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电视剧。
6、小结: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7、观看清明节的相关视频,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活动。
8、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9、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10、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11、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12、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13、各班主任在活动前,需对“清明扫墓”的有关知识向同学们做好介绍。
14、拔河早期叫“牵钩”或“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
15、制作“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
1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17、队员活动期间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说笑,(尤其是在默哀时)。
18、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19、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20、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三、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1、建议学生和长辈们扫墓时,做到文明祭奠,安全祭扫。
2、七夕节的风俗:古时候人们在这一天会捉了蜘蛛让它们结网,晚上摆了香案祈求织女能让自己手更巧。到了现在,七夕节演变成了中国情人节。
3、习俗: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4、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5、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续,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清明节的一种固定的风俗。
6、互动性、参与性强 形式多、奖品多 气氛轻松、愉快
7、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8、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9、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寒食节的?
10、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及《共青团中央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庆祝新中国华诞青春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下发《关于在山西省大中学生中开展烈士纪念日相关纪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引导大中学生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大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12、活动课时间,高一年级各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制作缅怀先烈的纸花。(纸花的颜色,可以是黄色、白色、浅蓝色等等。各班同学制作的纸花可以以组为单位用白线串起来,敬献纸花时方便美观。)
13、晋文公见状,那是嚎啕大哭啊,无奈人死怎能复活?装殓时,人们在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家家都不允许生火。
14、奏国歌(学生跟唱)。
15、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16、★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17、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18、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19、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云淡风清,春和景明,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20、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
四、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
1、“网上祭英烈”活动可与信息技术课精密结合,相互配合。
2、QQ群号:604279092
3、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路段较窄处带队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
4、⑵、活动结束,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表达感受,中高年级学生可在假期写出活动感悟,上交语文老师或上传班级qq。
5、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6、说了清明节的由来,当然也少不了习俗。
7、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8、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给儿子争夺王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最后走投无路而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就带着他的几个随从流亡他国,受尽屈辱。
9、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青团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10、学生自带饮用水(一瓶),不带任何食品和饮料。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6指导思想
11、最主要的是要选择颜色淡雅的,不宜太过鲜艳。一般来说,白花的花表示哀悼,选择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等用于扫墓是比较合适的。而白玫瑰、栀子花或素色的花则象征着惋惜和怀念。还有的人偏爱蓬莱松、唐菖蒲、排草等朴素、坚韧的植物。黄色的花也能表示哀挽,其中黄色的菊花使用最为普遍。
12、各班级根据以下主题,并结合本班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好清明主题活动。
13、推荐:警惕!儿童走失案件高发,父母9个要注意
14、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zz城三中高一年级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翼城县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先烈在天英灵。
15、小一班:主配班老师、中一班空课教师
16、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7、有序瞻仰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小白花。
18、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19、4月1日9:10各班班主任进行活动前纪律、安全教育。
20、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五、清明节的来历以及风俗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2、★清明节民间习俗知识介绍
3、为号召所有少先队员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号召学生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
4、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5、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6、 销售现场进行活动氛围主题性包装;
7、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8、后来王母娘娘同意牛郎和织女在每一年的七月初七见一面。于是那一天我们看不见喜鹊,因为传闻喜鹊在那天都去天上给牛郎和织女搭桥去了。
9、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0、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1、另外,扫墓活动,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有更深刻的感受。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19活动目的
12、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12一 、 指导思想:
13、清明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4、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5、清明节是国务院规定的法定传统假日,同时也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国家实行清明长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义。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少先队员的道德教育,少先队决定结合清明节这一教育契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组织清明节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教育学生“敬怀先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度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16、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17、活动二:各中队具体主题活动。
18、请幼儿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看看家人是怎样过节的。
19、一年级:诵读清明小诗。将活动组织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上交少先队一份。
20、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至于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