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1、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加加林
2、在至高无上这个义涵上,无论是人的头顶还是九重云霄,都构成了中国人对广袤宇宙和自身的神秘感知。即使是后来简化为大字形人头上顶个“一”的“天”,不仅仍然指称一望无边的蓝天,还多了“道生一生万物”的创世意味。
3、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4、觉醒的生命明白自己就是当下,超越时空,超越宇宙和微尘,同时自己就是这一切!
5、作者:(德)艾克哈特·玛腾斯
6、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
7、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8、如果康德需要一个中文墓志铭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这个翻译是当之无愧的。
9、在我们之上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代表了康德哲学的两大主题,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感觉世界与理性世界,它们都与我们的生存意识息息相关。
10、"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1、李泽厚、陈明:《浮生论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301页。
12、康德的哲学刺痛了哲学学派,他对自我思考和自由意志的苛求却对人类有益。无论如何,相比较舒适地遵从权威,追求自主的思想和意愿确实是一条艰辛的路。
13、对康德的星空观和道德律的理解
14、自由就不同了。它开始于我的无形的自我和人格,并把我呈现在一个具有真正无限性的理智世界之中,尽管这是只有理性才能思想的世界,然而我发现,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不是单纯偶然的而是普遍必然的,而且可以通过这个具有本体意义的世界与所有那些有形世界发生发现。显而易见,这个理性的世界更令我们赞叹不已。
15、在康德看来,人同时处于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价值世界,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说:
16、”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康德曾经说过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终生仰望星空 道德原话是.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17、与此相反,后面这种景象则通过我的人格性无限地提升了我作为一个理智的价值,在这种人格性中,道德法则向我启示了一种不依赖于动物性,甚至不依赖于整个感官世界的生活,至少是从凭借这个法则对我的存在的合目的的规定中可以得出的,这种规定并不局限于此生的条件和界限,而是无限延续的。
18、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19、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 ——戈达德
20、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呆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
二、康德曾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头上的星空
1、如果人只处于价值世界,那么就无所谓“应该”了,人的一切行为必定会符合理性的自律原则;而只有因为人同时还处于现实世界之中,人的行为才可能不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可能被自然规律所支配,这时候才需要人的选择、取舍,而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体现出人的可贵——自由。
2、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3、—康德墓碑铭文,李秋零译
4、一般都是作为科尼斯堡的康德墓碑上的墓志铭被提到!
5、人的真正自由、和谐、美妙在于觉醒!这句话的意思是令我感到畏惧的唯有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6、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向借文化
7、⬇⬇⬇播放音频收听有声讲解。更多有声内容点击蓝字关注“人话鸟语。”
8、不要与思想固化的人做朋友
9、Admiration:n.代表羡慕/钦佩;
10、“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句话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11、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12、意思是: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3、”还有一句话,叫“即使是井底的蛙,也拥有的权利。
14、康德是一个生活习惯十分有规律的人,对于此,同时代人的书信和报道中都有记载。大家惯常根据他作保健散步经过各人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是有一回,他的时间表打乱了几天,那是他在读卢梭的《爱弥儿》的时候。
15、父母放纵,就别怪孩子傲慢
16、康德的哲学刺痛了谁呢?康德坚信,认识论诉求的“损失”“触碰了学校的垄断地位,绝不是人类的利益”。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主要针对哲学“学派”的代表,但他的认知还涉及生活中的“人类利益”。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17、如果克莱斯特多了解康德一点儿,他也许会继续他的科学研究爱好,但是可能也必须放弃他可能存在的形而上的认知期望。克莱斯特是否真的像他写给未婚妻的信上所说的那样,是因为读了康德的作品才绝望,即使他继续在法国度假,他都无法克服危机?不久后,他解除了婚约,再次埋头于文学创作中。但他一开始只得到了一点儿他所期望的认可和经济上的保证。十年后,在1811年11月21日,他决定和患癌症的亨丽埃特·沃格尔一起自杀,他先射杀了她,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克莱斯特的跌宕起伏且戏剧般结束的人生让人推测,他的危机更像是由外在原因导致的心理原因,而不是康德的作品对他的哲学影响造成的。不过也许两者都有吧。
18、民国大师钱穆告诉你如何读古诗(上)
19、心空野望—读于晓君作品
20、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三、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文言文
1、”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2、在后台回复“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3、从当下而言,一宇宙是一微尘,一微尘也是一宇宙!
4、这句话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原载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后来康德去世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墓志铭。
5、Reflecton:反复地思考/思量
6、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7、庶民的胜利——陪审团制
8、天象天祥天相天翔天香。
9、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10、“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11、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你怎么看待“苦练”?
12、(ImmanuelKant1724—1804)
13、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14、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15、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自然界,自然规律,越想越敬佩,敬畏)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16、個人自由是最有效的原則
17、fill…with:使之充满某种情感or感觉。
18、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启蒙时代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19、从当下而言,时空是幻觉!
20、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四、康德名言 头顶的星空
1、现有的中文版本:“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古文版本(钱坤强) 有二事焉,恒然于心;敬之畏之,日省日甚:外乎者如璀璨星穹,内在者犹道德律令.康德是谁
2、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3、普林斯顿大学余英时教授:我们怎样读中国书
4、“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5、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来自维基名言)
6、山水画中的云境|姜金军
7、即使以存在性号召来承认道德理论,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人是否能做想要做的。我们可以作为“感官世界”的生物来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吗,即绝对道德生物?我们可以将自己置于“动物性”之上吗?我们想要的道德能力——除了已知的外在阻碍或人类本能的意志薄弱性之外——现在主要因为两类抨击而受到质疑。抨击之一来自进化生物学,其认为人类是无法驯服的贪婪生物,就像格雷反对人本人类图像一样。另一种抨击以大脑研究的认识为依据,认为我们和机械作用的神经元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两种抨击被新的进化生物学和脑部生理学研究推翻了。
8、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9、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10、进入后台回复“晚安”,每日一句特别放送!
11、即使这样,原则上可以捍卫两个公式的必要限制下的定言命令内容,使之不受误解,它普遍立论的问题仍然需要加以解释。康德自己激化了定言命令的立论问题,即它不能通过理论性的理性被证明,因为它不在空间时间经验范畴内,也不能从外在向我们预先确定。不管它是通过神论还是理性的形而上权威理论,又或者通过普遍的自然天性。这两种和人类的自主性相矛盾。康德自己看到,自主性的哲学陷入了怎样的论证困境:“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哲学的棘手境地,这个境地应该保持稳固,不管这个境地是在天堂还是在人间挂在某处,或者被什么保护着。”
12、忍耐二字,真无穷受用哉!试观古来圣贤豪杰、大学问、大事业、何一不从忍耐中出?今人一不称意,便发躁舍去,焉有成熟之时乎?我辈为学,当切戒之。
13、海军海军海军军 航空航空航空空
14、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5、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16、“天将兴之,谁能废之?”风雨雷电、云开日出、春夏秋冬,人间的万事万物、吉凶祸福无不与神秘的“天”相互关联。苍天有眼,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何曾离开过这个“天”?西哲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足可震撼人心——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天”的神圣、神奇、神秘,构成了人类必须尊奉的铁律。天人合正是宇宙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绝妙交响乐章。
17、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是哪位大家翻译的,或许是晚清民国时代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大师们翻的吧。
18、”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19、普遍化公式(1)还不足以尊重和保护人的绝对价值,这一点在康德的自我目的公式(2)中这样表达(其他版本可能将此处忽略):“不管是以你为个体,还是以其他人为某个个体,无论何时要把人同时作为目的,绝不能只是当作工具。”根据这个公式,主观准则只有在个体——而且是在具体情况下——不会被当作随便的、不合理的目的来利用,而是个体本身作为目的,或者是其人类的尊严受到重视,即受到保护时,才能够被普遍化。
20、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五、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英语
1、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2、图根德哈特在这方面和康德类似,他也必须承认定言命令最重论证的“不可理解性”。道德意愿是存在性号召,但不能被理论或者实际的理性所证明。我们只能建议可感觉到这一点的人:“我们只能对朋友说:接受或放弃。”对个人以及政治实际来说,即使有各种妨碍自己的经验,即使“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先验论证失败,个人决定接受道德这一点是必要的,也是实际的、可能的——这也是联合国自身职责所在。
3、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
4、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5、为因有志空可凌 迎来胜友客千家。
6、图/伊朗摄影师HosseinZare超现实作品
7、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8、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康德
9、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0、Twothingsfillmewithconstantlyincreasingadmirationandawe,thelongerandmoreearnestlyIreflectonthem:thestarryheavenswithoutandthemorallawwithin.
11、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12、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13、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14、什么是明智的策略?是多面手,还是一招制敌?
15、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16、我读到这句话首先引发了思考为什么康德对星空与道德准则会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呢?我在想是星空的美丽和深邃给人震撼并激发人们探求未知的冲动对它了解的越多对它未知的也越多令人不禁赞叹造物的神奇由此而充满敬畏和感恩的情绪这是人们对自然应有的态度统一而良好的道德准则给予群居的人类以最便捷最文明的相处之道它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形成和完善成为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标志它证明人类自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坚守道德准则的人是令人尊敬的他们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他们每个人都好比夜空中的一颗星星使人类的社会也像自然界的星空一样璀灿夺目这是人类对自己应有的态度
17、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8、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并将继续探索下去的永恒主题。它们关乎着人类的命运,决定着人类的走向,是每个人都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你觉得是不是呢?
19、神七神气神器神奇神起
20、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