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原文全文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俗人昭昭(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
4、为天下式(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榜样)。
5、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6、(翻译):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7、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8、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众人皆有以(众人皆有远大的志向),
11、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12、其精甚真(其精华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
1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
14、信不足焉(诚信不足的人),
15、《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16、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亡名之朴。
17、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汇集与江海)。
18、《老子》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19、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德经原文全文阅读
1、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2、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3、大道泛,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
5、受宠惊喜而受辱慌恐,这是把灾祸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受到宠辱好像受到惊吓呢?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尊贵,把受辱看得很卑贱。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大都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会把灾祸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之所以有灾祸,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灾祸呢?所以只有那些看重自身的人,才会看重天下人的生命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那些爱惜自身的人,才会爱惜天下人的生命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6、此三者不可致诘(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
7、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道生一生二生
10、玄之又玄:《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将欲翕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jiàn)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眇(miǎo)要。
14、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
15、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
16、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著本(四书,五经......等),老子《道德经》也不例外,都是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得到解释,并进一步概括,总结,完善,升华得出来的。
17、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18、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0、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三、道德经原文全文朗读
1、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天之道(才是自然之道)。
4、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解释)精神与形体合能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顺,能象婴儿吗?洗清杂念,深入内省,能没有缺点吗?爱民治国,能不耍小聪明吗?五官与外界接触,能甘于示弱吗?什么都明白,能不妄为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自己无所仗恃,统领万物而不自居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6、偏将军居左(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
7、相去几何(相差多少)?
8、(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天下有道(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
10、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1、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
12、静曰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13、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14、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
15、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6、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7、复归于婴儿(这样就能回复婴儿般的纯真自然)。
18、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本源。所以圣人整日漫游也不会离开备有衣食的车子,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之所动。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为了自身的满足而不以国家为重呢?不重视国家就等于背离根本,恣意胡为就会失去他本来的君主地位。
19、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20、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四、道德经原文全文多少字
1、故强为之容(故努力为之形容):
2、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5、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6、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7、万物将自宾(天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
8、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10、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11、(解释)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1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国家昏乱(国家昏乱),
15、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6、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
17、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
18、不道早已(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
19、(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五、道德经原文全文拼音版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2、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3、复归于无极(这样就能回复到最初的无极状态)。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7、《道德经》字数:5162字(通行本)。《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8、归根曰静(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
9、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
10、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
11、(解释)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12、善闭无关楗则不可开(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1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4、及吾无身(如果我抛开自我),
15、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6、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17、其名不去(这种悟道的方法就没有失去过),
18、终日行不离辎重(终日行进而不离载重车辆)。
19、知常容(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
20、“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