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
1、德姆希茨回国后就读于圣彼得堡一家美术学校。有一天,她下课回家,在涅瓦大街的拐角处迎面碰上小托尔斯泰,两人欣喜万分!原来,小托尔斯泰也回到了圣彼得堡,在技术学院继续完成学业。
2、我感觉,托尔斯泰当年是在刻意营造一个非常封闭、压抑的写作空间,他的写字桌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总是想把桌子摆在靠近窗口更明亮一些的地方,我们一般也喜欢书桌面对着门。他正好反过来,是把桌子摆在入口的地方,他一坐下来,他的后背就会像一扇门一样把那个房子的门堵上。他写作的时候尽量不点灯,实在看不见的时候也只点一根蜡烛。托尔斯泰是近视眼,但是他写作的时候从来不戴眼镜,他必须坐很低的桌子上,坐很低的板凳,眼睛贴着纸张写作。
3、托尔斯泰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也非常自豪:“我做出了一个尝试,我要为俄罗斯民族做出一部史诗!”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也是他那壮阔弘扬的历史乐观主义。
4、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一同前往高加索当兵,此时他尝试写作,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5、《活尸》(1911)写一个觉醒的贵族因社会制度不合理而离家出走,同时揭露贵族的自私冷酷和他们的合法婚姻的虚伪性。
6、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7、比如,他最早的作品《童年》《少年》和《青年》三部曲,写到贵族的生活,庄园的生活,贵族主人公对生活的反省,对本阶级生活的忏悔,这些东西后来都放到了《战争与和平》里。
8、陀思妥耶夫斯基:《女房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赌徒》等
9、我在莫斯科语言大学进修时,住的宿舍就在托尔斯泰故居对面,我后来写过一篇文章《在莫斯科与托尔斯泰做邻居》。
10、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
11、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
12、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13、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14、小托尔斯泰也欣赏克兰季耶夫斯卡娅的文学天赋。1914年,克兰季耶夫斯卡娅与丈夫分手,和小托尔斯泰同居了。
15、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16、在阅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我们总结出一个公式,一个“二三四”的公式。所谓“二”就是两个主题,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所谓“三”就是三个人物,娜塔莎、彼埃尔和安德烈;所谓“四”,就是四大家族。战争与和平,对整个人类来说就是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17、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18、《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
19、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20、不过有学者提出从《战争与和平》到《安娜•卡列宁娜》,托尔斯泰的创作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从史诗开始转向家庭,从写战争开始转向写爱情,从写四大家族转向写两个人的恋爱、私情。
二、列夫托尔斯泰
1、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2、全面展示托尔斯泰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历程。通过贵族青年尼古连卡性格的形成过程,揭露了贵族生活方式对人的恶劣影响,同时又宣传用道德上的“自我修养”来克服外界影响。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
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9—192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图为青年时期的托尔斯泰。
4、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5、托尔斯泰从1856年开始想写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小说,在1860至1861年间写了开头3章(1884年发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这个题材写了一些片断,但与原来的构思毫无联系)。他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1866~1869)。
6、《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7、代表作: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8、多年经营成就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9、大梦山畔理想不灭的人文精神领地
10、同心灵的高度相比,尘世的一切显得多么卑下。
11、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
12、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13、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14、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15、②如果我们简单地总结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安娜和沃尔连斯基从加入、爱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纠缠;另一个是莱文的故事和他在宗教意义上的个人思考。
16、小托尔斯泰离异后,一个眉清目秀的女人填补了他感情的真空。她就是诗人克兰季耶夫斯卡娅。她比小托尔斯泰小6岁,1888年生于莫斯科一个文学之家,自幼受到文学熏陶,很早便开始写诗。
17、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18、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1853年~1863年),初次发表于1863年第1期《俄国导报》杂志。
19、这三部作品,正是托尔斯泰苦与乐的体现。他20多岁开始写作,在34岁至40岁之间完成《战争与和平》,在44岁到48岁之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又从60岁开始,用十年时间完成《复活》。
20、时光荏苒,小托尔斯泰和德姆希茨交往日渐频繁,互生好感。德姆希茨对她的婚姻多有抱怨,称自己对丈夫没有感情。小托尔斯泰对她先是同情,之后心生爱恋。
三、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主人公
1、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2、译著有《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侨民文学史》等四十余部
3、美国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1956年,导演:金·维多,主演: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等。
4、1906年,小托尔斯泰留学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学院。他的俄国同学列昂与他关系甚笃。列昂的妹妹德姆希茨在伯尔尼大学读书,常来德累斯顿,列昂就将她介绍给小托尔斯泰认识。
5、刘文飞:小说、文学与民族的文化崛起,《外文研究》2013年第1期;
6、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7、“阅读文学经典·第二季”讲座回顾,请点击以下链接:
8、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9、刘文飞:俄罗斯人为什么爱文学,《文艺报》2019年7月29日;
10、小说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
11、最终,这种平实而稳定的生活令小托尔斯泰感到满足。
12、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13、你能否做到——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14、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15、哪里有法庭,哪里就有伤天害理的事。
16、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接踵而至
17、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8、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19、80—90年代,俄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影响了托尔斯泰,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到宗法农民的立场,这一切促使他写出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20、1913年,克兰季耶夫斯卡娅开始发表诗歌。1919年,她的诗集受到诗人勃洛克、巴尔蒙特和作家普宁的称赞。
四、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安娜
1、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
2、第一场: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彼此造就对方——兼谈雨果历史小说的真实性
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4、而从社会,人物,环境以及小说所特有的形象性,严谨性,错综复杂性来说,我认为在文学史上我红楼梦,我曹雪芹必定完胜托尔斯泰,
5、在1941年、1943年和1945年,小托尔斯泰三度获得斯大林奖一等奖。事业辉煌时期,他享受苏维埃政府特供:宽敞的别墅、十九世纪的古典家具、欧洲进口汽车和专职服务员等。
6、雅斯纳亚·波里亚纳庄园
7、《安娜•卡列宁娜》开始掺入了托尔斯泰对贵族阶级更多的审视、批判,正是这样一种对贵族阶层的反省,促使他改变了对安娜的批判态度,而从整体上对贵族阶级进行反省,后来又过渡到《复活》里对整个阶级和制度的否定。
8、书中提及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幸运数字28和出生的沙发有着不可思议的迷信,我倒认为,这与其说是一种迷信,不如说是他感到无法挣脱命运束缚的无力以后转移产生的控制欲使然。
9、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10、《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11、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12、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13、莎士比亚,即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是英国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十分突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
14、1862年9月23日,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1844年8月22日-1919年11月4日)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夭折。
15、看过“三部曲”之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托尔斯泰的形象,但真实的托尔斯泰还要我们再细细去品读。
16、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
17、鼓岭店:福建福州鼓岭李世甲别墅
18、《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
19、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20、作为一个具有民主和人道思想的庄园主,托尔斯泰曾试图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善农民处境的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还受到其他地主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便潜心学习,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1、世界上名作家多的数不胜数。举三位代表。
2、用“英雄气质”和“田园诗”两种看似矛盾的修辞来评价《战争与和平》,正是作品本身厚重而多义的风格和调性。
3、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小说分别是《童年》(1952)、《少年》(1954)、《青年》(1957),《童年》《少年》写于作者在高加索服役期间,《青年》发表于1857年。
4、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乌托邦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对暴力和奴役,反对私人土地制度,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的倡导,以及要求法律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活规则以恢复健康。在农场生活中,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我们建立了一个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和友谊的“天国”。
5、“雅斯纳亚·波里亚纳”的庄园里写的。这个庄园的俄语名称翻译成中文就是“明亮的林中空地”。一大片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会有一片空地,只有这片地上不长树,所以就叫“林中空地”。“林中空地”前面还加了一个形容词“雅斯纳亚”,“雅斯纳亚”的意思就是“明亮的,明朗的,鲜艳的”,所以我们有时把他的庄园的名称翻译成“明亮的林中空地”。
6、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7、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56年写一篇中篇小说,从该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8、《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9、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10、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
12、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13、如果有多少脑袋就有多少种思想,那么有多少心就有多少种爱情。
14、生活要求我们做应该做的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要求。
15、托尔斯泰有意让聂赫留朵夫上下奔走,以此把俄国社会的上层都展示给大家,让人感觉到这些人是多么冷漠,这个社会是多么腐朽。
16、(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谢素台译
17、①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塑造了许多辉煌的人物:安娜、沃尔伦斯基、凯蒂在这些角色中,唯一有点喜剧色彩的是奥布朗斯基公爵。所有其他角色都与死亡主题有关。
18、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内容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
19、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20、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2月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