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德耳机怎么样
1、对比飞利浦SHP9500
2、森海塞尔(Sennheiser)
3、歌德的不同型号的耳机会通过钢网中间的铭牌进行标注,以及耳机腔体本身的配色用来区分。SR325e的主腔体就使用了亮银色磨砂外观的金属外壳,看起来有着非常浓郁的工业气息,在腔体外侧还有一圈黑色的装饰圈,上面标注了歌德的LOGO。
4、听感与风格印象:SR325e的风格有些略微偏暖,但却有着还不错的声音解析力和细节表现,它的中高频并没有我们当初预想那样是偏暗的,实际上SR325e的高频在它的整体频段分划中占比仍然是比较大、且突出的。听感上SR325e并没有显得多么重口味,这意味着SR325e或许是可以承担大部分风格的演绎的。
5、实际上SR325e还是有着比起SHP9500相对精致一些的高频表现,并且高频到极高频部分的延展性也还算不错,只是高频乐器的结像以及定位要显得有些生涩,相比起K701来说少了些柔顺感,因此这或许也是SR325e听感上“奔放”的一个原因。
6、相比起K701来说,SR325e的声音风格要显得“粗糙”一点,你不可能会在SR325e上感受到比较精致、柔和的声音,SR325e从听感上讲是要显得奔放一些的,它的高频有着不错的密度和通透度,而中低频则是偏暖、注重力度表现的那种风格。
7、sr80!sr80!(rmb800不到)
8、最后来谈谈歌德GS2000E,这个耳机就不太好说了,歌德的东西我觉得不同时期不同级别的调音差别还是挺大的,不过我玩的时间并不算长,而且从一开始就没关注歌德的产品,再加上我听的东西似乎和歌德的耳机不太合拍,所以就简单说几句吧。
9、威索尼可NEWVSD1i国货精品
10、sr60没听过,价位更低,可以了解下
11、都说长文没人看,我这篇似乎已经写的够长了,之前还想加入EDX,但最近好像都去换二代了,说一代就没什么意思了。极致的其他几个耳机也试了一下,但听完T7和ED8EX之后像普通版ED5之类的感觉就没什么听头了。当然了,以上所说的不过是一家之言,虽然也试了不同的音乐,但我总感觉很多时候我还是按照古典的要求来考量器材,而且虽然解码暂时不折腾了,保不齐其他的还要调整一下,尤其是关于GS2000E,有的特点可能还没体会到,就都留到下次再说吧。
12、而K701则是略微偏薄、密度较高的中频风格,这导致欣赏一些女声的时候会显得非常干净,但对于喜欢类似蔡琴这样柔和的女声风格,很显然SR325e的中频表现将会更加讨人喜欢。SR325e的中频部分的解析力相对于K701略微逊色一些,但仍然不失通透感,在一些弦乐如吉他的独奏当中,SR325e能给出较好的中频结像力。
13、优点:声音听感较好,声音素质尚可,线材极粗。
14、一楼回答笑死我了,你知道歌德么,歌德是美系的耳机,做工很粗犷专很烂的好么,它代工的属爱丽丝M1里面线都是用胶水固定的。。。。。。总之主要是靠耳朵听的,做工很好的肯定是假的。。声音不对头的肯定是假的。。。。。歌德这种美系耳机和日系如索尼铁三角,索尼之流的做工是没法比的,不过声音很热情很有气势,非常适合流行和摇滚,他最热销的SR系列做工也很粗糙的,别说和日系,连德系的森海,拜亚它都没法比,它的长处不是外形不是做工只是声音而已,最后说一下,由于歌德虽然是比较发烧的牌子,但是多数耳机外形既不便携也不好看,所以很少有人山寨这个,所以基本没有假货,也不至于分辨真伪,做工什么的和山寨的真没什么差别,冲着做工和外形去就不要考虑歌德了
15、可以通过官方指定方法进行、电话、网站、短信等方法查防伪。依次看看外观是否平滑,做工是否精细,手感是否很好。制造耳机所采用的塑料是否有粗糙感。另外引线应该比线径粗。然后再用手用力捏捏引线,看引线是否柔软不发硬,如果引线僵硬说明所用材料很差,耳机质量也好不到哪去。最后要看的是耳机的插头做工是否规范、工整、无毛刺。试听,这可很重要。在试听时,最好选用动态较大,音质效果一流的CD或无损音乐来试听,可以让耳机更好的发挥潜能。听的时候注意听高音是否清晰,低音是否有力。
16、中频:相比起它明亮、清脆的高频来说,SR325e的中频表现就要柔和许多了。从听感角度来看,SR325e的中频是我们对比的这几款产品中最讨人喜欢的,因为相比起SHP9500略微生硬的中频,SR325e的中频风格要厚实、松弛许多,但仍然保持了较好的中频密度和质感。
17、另外给我们送测这款SR325e的粉丝希望通过趣听将这款耳机出给有缘的伙伴,在此趣听的用户可以享受这款耳机1250元的价格购买,比新机便宜了足足一半哦~
18、(什么叫家具厂,这就叫家具厂)
19、T7的声音是值得肯定的,快速有力、紧凑饱满、扎实且相对均衡。这和我之前玩过的ED8(普通版和罗密欧版)很不一样,因为ED8有一个我很不喜欢的问题——低频不够,虽然素质确实很高,但能量更多的集中在中上盘,高频通透明亮没问题,可低频不够扎实饱满,听器乐独奏可以,钢协什么的就不对味了,尤其是有大提琴的钢协,那就更完蛋了。但这可能并不是极致耳机的问题,论坛上对他家产品的评价也不是说古典如何如何。不过,T7的声音变了,这个改变简单地说是在中高频没变的基础上低频多了,但从更深层次的说是整个耳机的走向变了,从偏科变得均衡。能量分布也不再是集中一部分,而是相对平均的分布。要说ED8杂食,我不能认可,但要说T7杂食,我觉得是很恰当的评价。
20、由于这三副耳机都很好推,很多人会把它们用在随身听设备上,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三副耳机之间的差别就会缩小,但无论如何,即使用DISCMAN或MD,这三副耳机之间的差别还是清晰可闻的,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声音的要求和喜好去选择。不过——无论你的选择是哪一副,我都要说,它的性价比确实都是很高的,只要用对地方!
二、世界十大顶级耳机品牌
1、Z1R这个耳机我最明显的感觉是两点——干、硬,这两个是分开的,虽然全频段都比较干但这个问题在高频部分尤其明显,硬则体现在低频上。它的声音咋一听是素质很高的,细节丰富交代清楚,整体上快速有力硬朗大气,但就是没有那种宽松大气的感觉,前面也说了,T7也是这样,但极致的东西貌似从来都是这样,品牌特点就是这样,属于认准一条道走到黑的,要不怎么叫小众品牌。SONY可是喜欢拿老产品说事的,结果搞出这么个玩意?
2、SR325e的包装盒不算大,并且非常的薄,与我们常见的体积较大、臃肿的头戴式耳机包装盒不同的是,SR325e的包装盒要薄的很多,这是因为包装内的耳机是平铺放置的缘故,包装盒的用料非常一般,比起飞利浦的要更差一些,整体都是非常软并且很薄的纸盒包裹。
3、今天要谈的几个耳机我觉得也是挺小众的,虽然都是新近的产品,但价格显然是阻挡我们亲近他们的重要原因,最便宜的也过万了。这好像也是近年来的趋势,出个旗舰要是达不到五位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旗舰,甭管以后降不降价,先把价格叫上去再说。另外一个共同点是——均为低阻设计,这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历史上这四个厂商好像都是以低阻抗耳机为主,有的甚至就没出过高阻抗的。而且近些年来低阻高端产品越来越多了,虽然低阻不见得就不要求前端,但最起码不会让消费者看到宣传资料就开始打怵能不能推好,毕竟现在便携设备显然要比台式设备更热门一些。
4、SR325e的整体结构非常的原始和复古,耳机腔体和头梁是使用了一个类似限位器的机构进行固定,在腔体上方设计了一根铁棒,这根铁棒插在限位器的中间,然后再加之钢带内芯的头梁,连接起来就成为了SR325e的整体结构,因此SR325e也没有采用单边入线设计的余地。这样设计的耳机结构非常简单,因此也不易损坏。
5、当然,我们都知道,退烧嘛,说说而已,除了从朋友手里借来的耳机之外,自己也折腾了几个,比如WKZ、T1二代、STAXSIGMA。不过折腾的原因就多种多样了,WKZ是因为外观,木碗嘛,样子是没说的,外加活动期间还送了个官方耳机架。T1二代则是为了圆大学时期的梦想,当时觉得T1是相当高不可攀的(一方面穷,另一方面当初T1也还没降价),虽然买回来没听几次,但心理上是满足了。STAXSIGMA这个严格的说不能算我买的,朋友寄放在这里,设计上相当另类,和KK差不多,脑袋旁边挂俩音箱的感觉,声音倒是还不错,不过现在讨论这种古董货意义不大,说破天买不到还是没用。
6、MX375是森海旗下目前最受欢迎的入门级耳塞之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备受喜爱,弯月型的导气孔,带来较为通透的声场及相对平衡的三频分布,偏清秀类的听感表现,适合风格取向偏轻松明快类的流行音乐。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平头塞,对隔音性要求高的慎入,对于低音格外重视的则建议选择入耳式。
7、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淋漓尽致的表现流行音乐的能力,首先他的高频非常具有光泽,表现打击乐中的镲一类的乐器光芒四射,击发你的乐感神经,开启动你的兴奋中枢!还有铜管乐器质感、爆发力以及他优美的高音熠熠生辉,极具金属的光泽!
8、Earphones&Chatting
9、T7值不值这个价格,不好说,我倒是蛮喜欢这个耳机的,但对于没有便携需求又要听古典的的我来说T7不是最好的选择,好但性价比不够高。当然,HIFI制品谈性价比其实是有点搞笑的,如果喜欢极致风格或者听电音、金属、摇滚比较多,那么T7是相当不错的,与之类似的还有个ED8EX,低频稍微少一点,其他方面个人感觉差异不大,就不单说了。
10、歌德(Grado)
11、好用,可入。相对于23它的声音更独特,味道更浓厚,不可替代,尤其是人声的演绎。首先非常贴耳,其次中高音爆发力极强,穿透力可以说是直达人心。并且是一个十分有时代感的耳机,听一些老华语歌曲非常有岁月感。歌德,美国最著名的耳机及唱头生产厂,世界四大耳机生产厂商之以设计者的名字命名。总的来说,歌德耳机是美国声风格的代表,速度快、力度足、音色温暖浓郁,和风格冷艳精确的森海塞尔恰成鲜明对比。特别擅长摇滚乐、爵士乐、舞曲、人声等,播放古典音乐也很有魅力。
12、因为sr80从此爱上了歌德耳机
13、中高频呢,另外一个问题,干。这个干可以理解为声音干净条理层次清晰,但也可以理解为泛音不足,声音不自然,细节衰减的异常的快,人声你要饱满醇厚,做不到,清新秀丽,这个倒是可以,但听男声就不太对了,不能说难听,但肯定是不够好听的。器乐上这个问题更厉害,小提琴,真亮真过瘾,但怎么就觉得很多细节还没听到就过去了,还是那句话,素质很高不假,但听起来就不太对。
14、很抱歉,“全球四大耳机品牌”中的歌德缺席了,因为歌德在国内没有上市入门级的耳机,另外,这个所谓的“四大”也是充满争议的,在耳机领域,其实还有很多譬如索尼、铁三角、舒尔等优秀品牌更加值得推荐,另外,国内近几年也涌现出一批例如阿思翠、微翼、万魔等优秀的耳机厂商。
15、高频:SR325e的高频有着清亮、通透并且略微紧致的风格,这其实是我们最没有预想到的。SR325e的高频表现相比起SHP9500来说胜在解析力上,但是在驱动力较差的情况下,会出现高频控制力明显下降的问题,但实际上即使在驱动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SR325e的高频控制力仍然不及K70
16、首先包装上要有安润的保修卡然后歌德的耳机做工都比较粗糙尤其是耳机线你要还觉得有毛病可以去问安润的淘宝客服
17、相对于大多数入耳式耳塞的“偏下盘”声音特点,铁三角这款却是“偏上盘”的表现,并不以低频来轰炸耳膜,而是以出色的中高频表现来取悦对人声及器乐曲目更为注重的用户,解析力也较为出色且易于驱动,颜色多彩靓丽,带有线控+麦克风,当然正如图中所看到的,这款耳机还附带了一个耳机收纳器,颜值较高,很多人会很讨厌耳机线缠绕,用完了也不知如何收好,尤其放入包里的时候,耳机线与包里面的东西打结在一起,那件就是噩梦,所以这个小配件真的是很贴心的设计了。
18、耳机优点:效果非常给力,三频确实在同价位的算是出色的,尤其是低频和中频,高频相对一般,低频效果理想并且不是那种轰头。容易推,普通手机毫无压力。做工很好。耳机是一面长一面短那种,标长3米。
19、森海塞尔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说是进入最早,也是最早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效应及销售渠道的耳机品牌,实力不容置疑,产品线极为丰富,在入门级耳机的布局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可以说是一个平民爱好者与高端发烧友都极为钟爱的品牌。
20、在驱动不足的情况下SM1的声音是有些失控的,整体显得比较肥厚,而且出来了就收不住,听流行音乐是有轰头的可能性,但这个问题是可以调整的,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是由于SM1对前端是有要求的,直推,不好意思,不理想,而且这种开放式大耳带着出街我觉得也是个比较扯的玩法,而在家中使用的话通过器材搭配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歌德耳机怎么样搭配
1、爱科技K374U入耳式线控耳机
2、如果说Z1R和T7比可能输的还不多,毕竟二者都是声音硬朗的东西,按照人声党模拟味的要求,这显然是不行的。那么Z1R和MASTER1比问题就较为明显了。
3、其实说是入门级耳塞,但可能就价位来说,普通用户仍然会觉得贵,因为人们普遍有一个偏差较大的耳机价值观念,那就是耳机就该是几元十几元的东西,一百多两百多简直是坑人,而在发烧友眼中,这些真的是最最入门的……
4、M1:ALESSANDRO MUSIC SERIES ONE总体上的感觉是比SR80柔和(SMOOTH)和厚暖一些的声音;高频刺激性有所减弱,而中低频的密度感和厚度感加强。由于使用的是软海绵套,它的整体音场比SR80近一些,特别是听人声或主奏乐器,会感觉离你更近一些,但厚度感和实体凝聚感相当出色,略好于SR
5、歌德是“四大”里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品牌,其在国内市场的推广非常不给力,另外产品线来说,也覆盖有限,算是真正的冷门大牌,即使实在发烧友圈子,歌德也是罕有被提及的,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的“四大”其实并非都实至名归,至少从市场,从发烧友喜好的角度来看,还有足够多的优秀品牌比歌德表现更好。
6、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Z1R可以买,如果降到三四千块买一个补充信仰有何不可,就那个外观做工也值了,不过这就不太可能了,如果非要这个耳机,那么我觉得黑砖直推就足够了。
7、频带宽度较窄,针对话音的频率设计。GNNetcom的耳麦其工作频宽为300-3000Hz,这里集中了93%以上的话音能量,因此,对语音的保真度极佳,同时又对其他频段进行强抑制。
8、美国纽约歌德出品的第一副白色耳机TheWhite。因其独特,这是一款限量版耳机,只做一批。注意这也是一个木碗,采用了美洲枫木,也就是声音上广受好评的GH1耳机上所采用的材料。可以视为GH1的大木碗版。当然这种圆盘状的木碗也是歌德首次采用。和以前Grado的木碗形状都不同。
9、爱科技Y20立体声入耳式耳机
10、声音表现(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
11、歌德(美国歌德)的顶级耳机,那是相当NB~在欧美人声(包括流行,摇滚,爵士,打击,重金属)和古典歌剧这两个领域表现完美,无可替代,是人声表现无可争议的老大,在这一领域,森海,AKG,白牙,日系等等是不能跟歌德比的
12、一款极其经典的耳机,粗旷的外表,经典的设计以及做工
13、那么T7身上能不能看到ED8等产品的影子?可能还是有的,比如紧凑的感觉,强化的细节,优秀的瞬态,较好的声场。在我眼中ED8的声音是不宽松的,细节非常强,而且是那种特意把各种细节拿给你看。T7也有这种感觉,但没ED8那么强,毕竟低频足了,但声音的侵略性还在,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抱团的、凝聚在一起的、富有冲击力和力量感的声音。你要宽松,不好意思,做不到,上台式系统用电子管耳放推也不够宽松,有区别,但还是不够。从听感上说T7听一些慢节奏的就不太对劲了,缺乏那种从容舒缓的气质,但要是肖斯塔科维奇这种比较拧巴的古典呢?毫无压力,而且那种紧张悸动的感觉相当到位。
14、这四只耳机都不是我的,要么是土豪朋友的,要么是从店铺里借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价格高和阻抗低这两个特点显然都不太适合我,前者你们懂的,不用多说,后者需要解释一句,虽然我并不认为阻抗高的就一定比阻抗低的强,但目前白菜价的高端耳机大多是高阻抗的,比如T再比如HD800,我又是玩台式器材的,是否能随身带着走并不是问题。但这四个耳机又确实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于是就厚脸皮的借回来了,也就有了今天的这个简短的听感记录。
15、说起SONY或说起Z1R就不得不提R可惜这个耳机我没听过,CD3000倒是玩过一个银插的,也算是个不错的流行声耳机,但我喜欢听古典,也就没觉得这个耳机怎么样。之前SONY推出Z7的时候大家多少是有点期望的,比如参考R10什么的,结果出来的是个Z这就不太提气了,到了Z1R,恩,SONY终于猛了一把,搞了个万元级的定位。
16、拜亚动力(beyerdynamic)
17、SR60和M1的差距,主要还是在于两端的延伸水平,特别是低频的下潜和质量。中频的醇厚和凝聚感,它几乎和M1没有什么差距。
18、每一条歌德的耳机都有独立的编号,这条编号可以在包装盒的背面看到,看起来似乎是手写的。而如果你取下耳机的耳罩的话,可以看到黑色的塑料前腔侧面,会有类似美工刀刻出来的数字,并且很明显是手工刻上去的。
19、歌德是专业的耳机制造厂商之一。家族式的小型发烧耳机厂,已有50年历史。产品主要为耳机和唱头,随着唱头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从九十年代起专注于耳机产品。
20、SR325e的外观设计堪称是极致复古了,到现在除了歌德以外似乎再没有哪个耳机厂商会使用如此简单、不拘小节的外观设计。SR325e的外观设计让我们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耳机外观设计,的确这种双边入线、单层皮质头带的结构设计已经很少见了,但也绝对可靠、坚固。
四、歌德耳机怎么样值得买吗
1、下面我重点说说125i的声音特点,一提到歌德自然大家想到的就是人声,歌德人声的特点是贴耳,热情有穿透力,然而并不是所有他家的耳机都有这个特质,比如ps2ke,人声不热情也不够亮,这是我不喜欢这支耳机的原因之我认为这是歌德严重倒退丢失自己特色的产物,之后小歌德乱报价,这声音竟敢要2w多,,,不管怎么看我都认为这支耳机非常缺乏诚意,实际上小歌德做的e版这些耳机我基本都不太喜欢,声音不是太过于毛躁就是太中庸,大概就这了两个方向吧,那天聚会时我旁边的朋友听完ps2k后也说没听出ps2k有什么特色,简单说就没听出什么东西,相对psk声场窄了声音糊了,你觉得这样雍容华贵耐听沉稳了也没毛病。。。
2、如果用在低频本身质量不高的低端设备如MP3上,有时我觉得SR60的声音反而会比M1更清晰,因为它的低频是最少的,最容易控制。正因为此,搭配某些低端随身音源,低频控制力差的音源,SR60确实有着很高的性价比,最容易出好声。
3、歌德耳机有些像美酒让你如痴人狂,也有的耳机状如清泉水,平静如湖面。各有各的韵味。
4、耳机缺点:线有点细,线材不够好。容易塞进耳朵,但是对于耳孔较小的我,戴久了有点疼。总结:就性价比而言这个耳机绝对不错。
5、但实际上SR325e很明显不是一个人声见长的产品,你可以尝试用SR325e去试听一些Jazz、Blues等风格的音乐,会有着非常好的听感,这或许也是SR325e本身的一种调音审美取向,并不是一条单纯地侧重流行音乐风格的产品,中频部分的素质表现SR325e算不上优秀,但听感绝对是很好的。
6、抛开其他因素,音质方面那独有的音色也是歌德耳机的特点,sr80在三频表现中规中矩,低频下潜表现亮耳,声扬特别令我满意,总之这是我暂时以来最满意的一款,绝对对得起价格(抛开做工)
7、和T7不同,SONY提供了一个官方标配,除了金砖和黑砖这种便携机之外还有个叫ZH1ES的台机,正好朋友也有,也算是体验了一把信仰三件套。
8、其他几只耳机要说多写一点不难,但GS2000E真的有点难,可能还是他家东西接触的太少,所以很难说出什么。简单总结下就是素质不差,但听起来没有那种强烈的素质感,整体可以算是均衡,也可以算是略偏中上盘,注意是略偏,低频量感少了一点而且下潜不太够,质感还可以。要说听什么合适我就说不出来了,古典恐怕是够呛了,流行倒是还可以,但一耳朵不太抓人。
9、耳机挺好的,质量也不错耳机缺点:线有点细,线材不够好。容易塞进耳朵,但是对于耳孔较小的我,戴久了有点疼。总结:就性价比而言这个耳机绝对不错。
10、本次测评主要使用便携播放器和台式耳放做为前端。对比参考AKGK70松下HD飞利浦SH9500。耳机已进行50小时例行煲机,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11、飞傲M9便携音乐播放器
12、新东西嘛,再加上有信仰的厂商,一上市说好的不少,当时我也听了,额,没听出怎么厉害来,但不敢说,煲机什么的虽然我不迷信但也不能就此盖棺定论。手上这只大概有几百小时吧,应该说还是有点参考价值,毕竟煲机就是老化的过程,如果一个耳机煲机之后变化剧烈,那寿命恐怕就有点堪忧了。
13、如果要形容SR325e的整体做工的话,只能用“糟糕”来描述。的确,SR325e从里到外似乎都透露出那种不拘小节的感觉,上一次看到如此做工的产品应该开始KOSSProtaPro。随处可见的塑料毛边、水口似乎都是SR325e的常规操作,比较生硬的海绵耳垫,没有任何外部的包裹。
14、那么问题在哪?尤其是耳机已经用了几百小时之后,问题在哪?我觉得只能是耳机。有人可能会说,Z1R必须换线,我想反问一句,线材这种无源器件顶天是不会损失信号,它不是放大器,本来缺失的泛音线材能凭空造出来吗?至于衰减低频倒是没问题,但这种调音是靠牺牲某些信号获得的,与其说这个还不如指责我这套系统没用外部时钟来的靠谱。
15、SR60:和M1一样,也是采用海绵耳罩的SR可以说是“小一号的M1”。从声音上看,它更象M1而不是上一级的SR
16、美国歌德的风格适合摇滚,流行等美国风。还有德国歌德,现在改叫德国大师了,是听古典的利器。这都是他们整体风格,至于怎么样,要具体到每一款耳机。至少美国歌德在它的擅长领域2000元内价位是无可匹敌的。
17、可以说歌德的开放式钢网设计影响了很多品牌的外观设计语言,比如飞利浦的X1S就是如此。不同的是,SR325e的钢网的密度相对要稀疏一些,并且是一个平面。当然不得不承认,SR325e这样的开放式钢网的设计绝对能从外表上就告诉你这是一条“HiFi”级别的开放式耳机,并且你也可以透过钢网看到单元的背面。
18、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适当调整EQ让SR325e表现出略微重口味的风格来,可以说SR325e低频风格是有些类似飞利浦X1S那样的,比较典型的美式调音。SR325e并没有绝佳的低频素质,但听感和调音上却并不差,至少在低频的瞬态表现上,SR325e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
19、如果是听有一定编制的古典音乐,在M1和SR80之间,何者为佳呢?我有点难以判断。从音场和乐器形制来讲,SR80应该更合适些,有着更大一些的空间感,和距离稍远些的乐器定位,但SR80的音色不如M1来得SMOOTH,这点似乎又不太适合性格冷静纯正的古典音乐。我只能说,M1和SR80两个,都不是太适合古典乐队的演奏,在这方面各有特点吧。
20、缺点:做工较差,佩戴舒适度一般,价格略高。
五、歌德人声最好的耳机
1、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005年11月28日,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结果歌德名列第7位。另有,耳机品牌歌德。
2、如果是美亚的货,有电子票据,可以寄回米国换新,不过操作起来会麻烦着,寄回代理可以国际直邮吧,不过换新之后寄给你的时候我知道的海淘一般都不支持国际邮寄,这售后应该也差不多吧,只支持米国国内邮寄,寄回中国一般是不支持的。而且还要用英文沟通,有难度,如果美国有朋友可以代劳,那问题就不大,花几百块钱就ok了。如果是国内店家海淘代购的,可以直接找店家,你出国际邮费,店家就帮你搞定了。我了解的是这样,不知道是否全正确。
3、而且如果只是如此也没什么可说的,声音硬朗不算大问题,但Z1R的听感和素质是剥离的。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大单元的问题,Z1R的低频很饱满,很扎实,量感控制的也算不错,但这个低频是突兀的,如同声音能量平均分配之后还要额外给低频一块。当然,低频饱满厚重也不是问题,低频多的耳机像HD650这种也不是不行,但下潜也是不够的,而且不宽松不舒展不从容,多且不宽松还不够深沉的低频,额,你想吧是个什么感觉,和中高频结合不到一起去,总有点别别扭扭的。再加上声音紧凑,那低频就是一坨一坨的,听录音较好或本身低频比较克制的音乐还行,万一再来个渣录音,那感觉真有点神。
4、先说说Tribute额,这个单词真是不太好打,简称T7吧。这是德国极致推出的限量复刻前作ED7的产品,既是复刻又是限量,之前好像还有个类似的产品叫ED不过不管是ED7还是ED9我都没听过,玩过的ED8和这个又有不小的区别,只能就事论事了。
5、SR325e的低频密度没有K701那样大,但低频下潜表现要比SHP9500好很多。所以在试听一些金属风格的音乐时候,SR325e仍然能表现出那股“劲儿”出来,这是K701和SHP9500都难以企及的。但好在即使低频本身解析力并不怎么样而且量感还稍大的情况下,SR325e的低频也没有掩盖其中高频的表现,中低频的分离度算得上较为优秀的。
6、作为一款售价2000多元的头戴式耳机,外观以及做工方面SR325e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这个价位的表现,那么对于它来说,能够吸引人去购买它的唯一一个理由便是声音表现了。理论上讲SR325e本身的定位应该是和HD650以及K701是一个级别的,那么SR325e到底有着怎样的声音素质和听感呢?
7、拜亚动力DP100超经典平头塞
8、平平无奇的外观,被广泛抄袭的腔体设计,却有着极为惊艳的出色音质,毫无疑问,DP100是经典,是一款哪怕烧到成千上万器材的发烧友也会倍感留恋珍惜的一款平头塞,它有着如今占据主流的入耳式耳塞所不具备的宽广声场及出众的解析力,习惯了入耳式后戴上它,你会惊讶于这样的声音竟然来自于这样平平无奇的小小身躯……
9、T7秉承了德国极致一贯的特色,高光金属外壳,指纹收集器是免不的,配色颇有创意,用了个很独特的蓝色。由于是限量的,所以每个耳机都有独立编号,我这个PR编号的是试听样机的意思,这多少有点影响脑放,不过倒不用担心煲机的问题了。
10、Z1R,这个耳机也挺有意思,SONY很多年都没出过这么贵的耳机了,而且看价格居然还挺坚挺的,发布到今天也有三个月了吧,TB报价还没跌破1W。
11、GS2000E给我的感觉是明快有余沉稳不足,既没有T7的张扬霸道也没有SM1的饱满从容,一种干净明快的声音,要说有没有歌德味,不好形容,但我之前曾玩过一支方杆RS给我的感觉也差不多,没啥太明显的特点。低频和上几只耳机比都要少一点,不太适合古典,但听爵士或流行效果是比较好的,音乐文件帮耳机把低频补上了,而且由于本身低频不多,所以听低频多的音乐也没有那种很强烈的压迫感或者说冲击感。声场不算大,但直推也不觉得散。
12、森海塞尔MX375入门级经典平头塞
13、重量轻、高耐久性。因为用户需要长时间使用耳麦,专业话务耳麦综合考虑舒适性和高性能两个方面。GNNetcom的Profile耳麦的质量只有23克。其他耳麦质量也多低于60克。
14、由于我们手中的SR325e只附带了一枚常规尺寸的耳罩,导致单元离耳朵的距离其实是是非常近的,所以SR325e的高频部分可能会要比中低频更为靠近一些,略微有些压迫感。我们猜测如果能为SR325e更换一副尺寸更大、包裹性更好的耳罩的话,或许整体的声音就会更加舒展、开阔一些。
15、beats两款产品录音师和pro,其中录音师行内骂声一片,不是因为多么多么的不好,怎么也能比400元的好,但是录音师低频强,所以听流行感觉闷,盖过人声,性价比低,2000多。pro手机3000以上,性价比也不高,但是它的材质和外观比较好,纯金属外壳,音质比录音师强好多,网上好多都不要信,都是商家打架,我说的话是自己作为发烧友的真实评价,另外,有那么多钱推荐其他品牌耳机,如森海塞尔,akg,拜亚动力,歌德,铁三角等。
16、他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淋漓尽致的表现流行音乐的能力,首先他的高频非常具有光泽,表现打击乐中的镲一类的乐器光芒四射,击发你的乐感神经,开启动你的兴奋中枢!还有铜管乐器质感、爆发力以及他优美的高音熠熠生辉,极具金属的光泽!
17、低音是技术的最难突破口,低音更是歌德耳机的拿手好戏,低音不是多就是好,低音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歌德耳机的低音深邃而具有凝聚力,鼓声打到入地3分,激发你的兴奋点。歌德耳机值得炫耀方面还有他表现节奏清晰音乐的能力,无论是探戈还是华尔兹听到歌德耳机的声音会把你从坐位上拉起拉。
18、与歌德粗犷的外形设计不太一样的是,SR325e的包装盒在设计上却显得小清新了许多,整体天蓝色的包装盒正面印有纯白色的耳机轮廓图,下方则是品牌的LOGO,此外正面基本上没有其它的内容去展示,当然下方右下角的安润防伪标是代理商后期贴上去的。
19、麦克风采用专业驻极体话筒,工作稳定。普通麦克风往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灵敏度下降,声音出现失真。使用专业话务耳麦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20、整体上说,我认为SM1是一个很优秀甚至可以说相当优秀的耳机,能量分布或者说调音风格和常见的耳机相比,与HD650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其声音虽略偏下盘但并不偏科,饱满宽松而厚实。爵士尚可,流行次之,摇滚再次之,最理想的还是纯器乐古典,虽然少了一份犀利刚猛的霸道,但其饱满从容的调音也是非常见功力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