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经典书籍
1、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所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2、《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3、《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4、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5、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概论》
6、《战国策》的意义和《论语》这种直接讲述道德标准的书不同,这一类的书籍更容易在后世和社会产生新的接触点,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阅读这类书籍,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记载的历史知识,而是策士的纵横术。在突变的场合下应该如何去应变?谈判的时候要如何说服对手。这些不属于人人必备的道德,而是属于专业人士赖以生存的技能。只要社会关系还是错综复杂,这一类的书籍就不会缺少实际价值。
7、《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8、价格:10元一册。一套六册
9、这份书单的由来也非常有意思,是梁启超先生看见胡适先生的一份国学入门书单太糟糕了,于是决定自己列一个。章鱼还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详情(《梁启超说,别闹了,胡适先生》)。
10、子部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艺文类聚》
11、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12、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13、这份书单很长,涵盖了国学的方方面面。选择的书目数量适中,范围广泛而有代表性,每种书目下有简短的介绍,并附有读法和参考书目。
14、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浏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15、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16、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17、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概论》
18、妙学巧记《传统国学》课程是针对中国传统经典国学专业研发的国学记忆课程体系,通过学习国学,聆听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道德品质,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学生从小熟背《道德经》、《论语》、《大学》、《孙子兵法》、《百家姓》、《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但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写作水平,更能从中习得丰富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和经验,一生受益无穷!
19、再说下《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康熙、雍正时期编的,他把中国文化几千年,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医药归医药,都集中了资料,也被称为《康熙百科全书》。再有两部,《古文辞类纂》,这是安徽桐城姚鼐编的,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还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他想在学术界超过古人,想超过桐城学派。所以他用自己一生的学问编了一套书,如果你们拿来好好读,你们就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都吸收了。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政府没花多少钱,都是老百姓这类读书人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甚至后世子孙。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借口不读呢?
20、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二、国学经典书籍目录
1、必读的国学经典:《素书》
2、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长志气。
3、《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4、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及春秋前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时《诗经》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绝对是国学经典必读书目之一。
6、必读的国学经典:《资治通鉴》
7、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
8、比如人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结交?不孝顺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忠诚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讲诚信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论语》里面讲的绝大多数的品质是不分国别不分时代的,除非有一天社会黑白颠倒是非莫辩,才会把忠孝仁义当做可耻的行为,《论语》才会没有了实际价值。很多人反对儒家,无非就是反对它曾作为统治思想而已,换个学派来作统治思想一样会被这些人反对。
9、八十一章,八十一段话,每天读一章,如此往复,理解越来越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0、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11、黄仁宇先生的作品,提出了大历史观,在学界也是享誉一时,很值得参考及阅读。全书是小说式的描写,通俗易懂,对深入感受封建王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很有帮助。
12、《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著
13、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上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以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14、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15、《论语》是讲述道德的书籍,虽然是两千多年前对儒门弟子言行的要求,但其提倡的仁、信、忠、孝等思想并不会过时。这就很好的和当下社会产生接触点,其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在当下社会作为行为准则。
16、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菜根谭·概论》
17、《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
18、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菜根谭·概论》
19、《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20、《论语·大学·中庸》发挥了儒家学说,论述了道、理、心、诚、仁、义、礼、智等哲学范畴,并加以阐述发挥,提出了以理为范畴的哲学体系。《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三、小学生国学经典书籍
1、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2、实用价值的忽略和当下普及古典文化的方向有关,很多人开设的教学课程只是在介绍文化而不是在使用文化,真正有价值的是如何运用古典文化到现实中去。曾经看过一个教授开设的课程就很符合这一点,叫做《古典文化的城市书写》,不仅仅是在介绍古典文化如何如何,而是在告诉学习者古典文化是如何融入我们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的,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壹
3、本书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事物辩证的看待方式,学习他人的美好品德,通过他人的教导对自身进行约束和修养,将人性中的“恶”通过后天努力而改正,并通过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个善于思辨,勤奋修身,善于学习他人所长并改正自身缺点的人。
4、《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5、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6、《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7、《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8、《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全书充溢着一种“浩然之气”,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是孔子道统的最好继承人,他将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完善成为了“仁政”,后世尊他为“亚圣”,其学说《孟子》囊括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精华,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国学经典著作。
9、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10、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11、本书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总结,其内容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12、《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13、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我们的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国学经典可以在以下方面让孩子得到长足的提高。
14、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笠翁对韵》
15、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16、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17、或者你是半小时漫画系列的粉丝,
18、例如故事《成仙》中,关于换位思考的心理学内容,表达得十分巧妙。
19、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20、《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也是国学经典必读书目之一。《庄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这本道家经文不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更是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四、国人必读国学经典书籍
1、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2、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菜根谭·概论》
3、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菜根谭·概论》
4、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5、本人目前,正在阅读《聊斋志异》原文言文的版本,并且对其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加上自己的读后感,写成读后感文稿、配上音频视频,每天发布在今日头条里分享,欢迎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起探讨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想和收获。
6、《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7、《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值得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现存的《论语》共20篇,492章。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时常会听到《论语》中的话,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经典的道理。
8、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浏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9、20章15900字,《论语》价值只有亲身读过才能体会。推荐学习方法当成故事看,比如孔子弟子子路性情刚直,一生追随、保护孔子,一次孔子对社会现状不满,提到去海边隐居,说谁能跟我去呢,估计只有子路。子路听完特别高兴,立刻开始扎木筏,给孔子弄得哭笑不得。
10、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吕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11、《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12、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13、你若喜欢本篇文章,为琢磨君点个在看哦
14、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15、《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6、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十六计》
17、说起国学经典有哪些?《史记》必须榜上有名。《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前后经历了14年才撰写完成的,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18、南宋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
19、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无注释及翻译、国学系列全本元典教材,更容易启发个人思考,培养独立意识;学而时习,一以贯之,见证经典的魅力。
20、哈哈哈哈哈哈!1000万读者笑出眼泪的“半小时漫画”系列,终于迎来最新作品:《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2》!
五、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1、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2、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3、能把知识点画得这么爆笑,真的没谁了哈哈哈哈哈哈!
4、这一次,混子哥从诸子百家一直写到阳明心学,
5、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6、如果你对国学有兴趣但不知道怎么入门,
7、《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行迹和说法记录,由弟子法海记录。这部佛教经典,囊括了六祖慧能大师一生的感悟和智慧的精髓,在中国高僧著作中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因为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所说法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论”。一个人若是能够了解这本经典,对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非常大。
8、我个人觉得全本、节选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真实的反映历史,准确的解读史料。全本里一些有浓厚历史时代背景的,并且不为现代社会认可的,不要也可。另外,我觉得白话翻译,重点词字解析,以及生僻字的注音都比不可少,否则书出出来了,就只能给那些有很深文言文功底的人看,而这些人多数就用于收藏了,不利于普及。
9、《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
10、我现在正在发布的是《青凤》的故事,故事里有关于性格分类学,以及男女恋爱时候的各种情绪表达方式的恋爱宝典。
11、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在书中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12、白领。通过临摹描红和经典诵读,缓解工作压力,调节紧张的都市节奏;身心安顿,汲取更多前进动力。
13、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14、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15、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菜根谭·概论》
16、我并不觉得有哪些国学书籍是一生必读之书,只要你喜欢,学到了东西,认为值得,那读哪一本书都无关经典。国学方面的书,我比较喜欢有关历史人物的,尤其是竹林七贤的。
17、《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为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
18、管理人员。返璞归真,在慢节奏中把握灵魂走向,更能够高屋建瓴,全局了然于胸。
19、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浏览。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20、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