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洋兴叹的意思解释
1、“高雅艺术≠高票价”本应是个常识,可长期以来却被一种“反常识”的市场现象所遮蔽。人们耳闻目睹的那些古典音乐会、歌剧和话剧演出,都标出了令人咋舌的价格,让普通收入者望洋兴叹。
2、到处都能见到。形容事物很普通或现象很常见。
3、意思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4、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
5、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6、给汉字换偏旁构成新字,再组词。(4分)
7、我只好让他站起来,然后一步步走近他,把他一直逼退到墙脚,告诉他这就是步步紧逼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文章给他讲引申含义。
8、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9、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10、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11、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12、得:得到,获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13、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14、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15、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
16、根据PISA的定义,这种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阅读材料从生活中取材、还只是某些外显形式,试题命制的出发点也应体现“为生活”。这就需要命题者真正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阅读情境出发来考虑如何命制试题。PISA的理念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17、成语:望洋兴叹拼音:wàngyángxīngtàn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示例: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18、大相径庭:侧重于差别很大或者有矛盾;
19、主观性评价要重视语言表达质量
20、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二、望洋兴叹的意思解释300字
1、昭然若揭: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2、D.狐狸望着悬崖对面的小白兔,只能望洋兴叹。
3、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4、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5、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6、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道家理念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表示心情美好。
7、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8、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9、B.树上的桃子太高了,我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
10、(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1、我们发现这些成语均属于应知应会,常见常用的高频成语,并且主要侧重考查这类成语的基本含义,难度不高,重点测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扎根于近十年国考及地方省考的百套试卷进行命题研究与分析,精心为各位考生编排了高频成语词表。这些高频成语在近十年国考及各地方省考中至少出现过两次以上,多的甚至五六次。为了尽量体现词表的功能性和考试价值,我们针对其含义进行了释义,并对考情进行了深度分析,最后结合具体题目进行讲解,希望能展现给各位考生一个全面、系统并且具有引导价值的命题全貌。
12、C.拨云见日爱莫能助D.昭然若揭无能为力
13、C.迥然不同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14、A.忘乎所以马首是瞻梦幻
15、断:截取;章:篇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原指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16、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17、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用于人。
18、常熟“科弘系”5家企业的高管突然不辞而别,公司陷入完全停顿……1450多个债权人聚讼苏州,5家企业面临高达110亿元的债务和270多起诉讼案件。(《江苏法制报》,2010年3月5日)
19、毫芒:毫毛的细尖,比喻极细微。形容细微到极点。
20、有目共睹:形容事物非常明显。
三、望洋兴叹 的意思
1、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2、有些成语是借用佛经或外来寓言来的,如来自佛经的“昙花一现”“现身说法”“凤凰涅槃”;来自《伊索寓言》的“杀鸡取卵”;来自《猴子与猫》的“火中取栗”等。
3、理:道理,情理;当:应当;然: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4、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5、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6、望洋兴叹〖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A.望尘莫及优柔寡断不证自明
8、这是典型的个人应用阅读的能力评价。命题者从阅读者在真实生活中进行应用阅读活动时的状态出发,来确定确定阅读材料。毫无疑问很好地体现其生活性。再如:
9、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10、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1、人生的各种形态,包含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包括令人欢欣的,也包括令人忧愁的。
12、鞭长莫及: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13、专行:按个人的意思办事。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14、“讼”的本义是争论、争辩。《说文》:“讼,争也。”如《淮南子·俶真》:“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讼”的常用义诉讼就是从争论、争辩义引申出来的,因为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就是打官司。“聚”古有众人义。《左传·成公十三年》:“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杜预注:“聚,众也。”“聚讼”就是很多人在一起争论,所以《汉语大词典》把“聚讼”一词释为“众说纷纭,久无定论”。
15、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16、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产生。《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扩展资料近义词:无可奈何、爱莫能助、无能为力、望洋而叹、仰天长叹、鞭长莫及。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原文:“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译文:这个罪名非常重,让我很难逃脱罪名,即使是释迦牟尼来了也没有办法。
17、点下面蓝字,复习部分往期成语
18、(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19、殚:竭尽;虑:思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20、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四、望洋兴叹怎么解释
1、"听:听从;计:计谋,主意;从:依从,依顺。说的话和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2、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看了眼花缭乱的南沙群岛之争,再看看新西兰的无争议6百万平方公里(十几倍于南沙海域面积),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说,做事情,观念领先很重要;思维要有超前意识,真正的机会是捡来的。新西兰有这么大的专属区说白了也是托了英国的福,毕竟过去就是一家人,现在也还是亲戚。
4、适度关注阅读评价的生活本位
5、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6、我自认为是一个还算理性的爱国者。很多人觉得中国有了自己生产航空母舰的能力,那么我们就成为了海洋强国。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想成为一个海洋强国,我们是海洋大国吗?如果那么多海洋经济利益,投入那么多资金是不经济,也没有意义的。
7、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在旷日持久的“猫捉老鼠”游戏中,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检查力度和频次跟不上,导致一些商家又肆无忌惮地提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
8、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9、你写过日记吗?你的每一天里,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美好的或者伤心的事情吧!请你把它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注意格式哟!
10、比如,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他去追赶太阳。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11、望洋兴叹,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yángxīngtàn,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反义词:妄自尊大。
12、在古代汉语中,“赞”有参与、加入义。《字汇·贝部》:“赞,参也。”如“赞决”就是参与决策,“赞议”就是参与议政。“不赞一词”的“赞”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有些人便以今释古,把这条成语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例如:
13、因此,我要求K妈考一下小K我讲过那些词语的意思,比如问他“望洋兴叹”这个故事的来历及其表达的意思。
14、公考言语理解高频成语500个
15、还记得专属经济区吗?这可是标准的可居住人的岛啊,淡水是真有,在57年移交给越南时,这里还有100多户中国渔民呢。所以,随着中越北部湾划界的确认,相应海域也失去了一部分。
16、首先看看南海的东北角,海南岛的西侧。这里有个小岛今天的名字叫白龙尾岛,这是越南人给它起的名字。她曾经的中文名叫夜莺岛。她是我们送出去的岛,对方都没敢开口要,在19世纪以来的国家关系中也算罕见了。
17、树上的桃子太高了,我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
18、让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我已经不止一次提醒他出门书包里要装把伞,他没听进去。事不过让他实在地感受到没带伞的不便,比我啰嗦说教更有效。(之后,小K来上课再遇下雨的时候,他书包里果然就带着伞了。)
19、齐创名师为你全程解读考点、答疑解惑!
20、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五、望洋兴叹的意思解释简短
1、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2、息:呼吸;相:相互;关:关系,关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3、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又作“名不副实”。
4、厌:厌烦,厌倦。读几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5、(3)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6、小时候《北洋水师》,对甲午战争的理解太浅了。似乎就是某发炮弹没有炸,或同归于尽的撞击日军军舰时被鱼雷所中,否则历史即将改写。其实那个时候的日本,论国力和中国还差一截,军事实力也相差无几。但我们还是败了。而贝加尔湖的放弃更是在清朝最鼎盛的康熙年间,而且是在战胜之后。夜莺岛(白龙尾岛)及北部湾的部分海权就更是丢的莫名其妙了。
7、原意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已多用该成语相反意思,即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8、《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望洋兴叹造句我想在电脑上看电视,可是没有声卡,也只能看着耳机望洋兴叹了。
9、强不强大,要看和谁比较。比如和越南比,我们是强大的。但二战以后,这个世界的海洋其实是美国独霸天下。从数量上来说,全球各国航母加起来和美国差不多;如果考虑到战斗力(质量),那么就更不是一个级别了。
10、“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11、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
12、A.泾渭分明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13、(译文):太子听说此事,驰去,伏尸而哭得很悲痛。已经没有办法,于是收拾并盛殓樊於期的头,用盒子包扎起来。
14、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15、时下的农村更像“老人村”了,十室九空。留守一族大多是老人。他们有儿女,却享受不到儿孙在膝的欢乐,甚至连生活来源也成问题。(《广州日报》,2012年9月24日)
16、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7、望洋兴叹的意思: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8、文思:写文章的思路.形容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
19、望洋兴叹:仰望海洋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能胜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0、所以,海权的损失很多时候是意识和观念问题。我们一直是一个陆地大国,对海洋一直不够重视,所以吃亏。我们把自己关起来,所以我们跟不上世界的变化,因为交流是最好的学习。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