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伏尔泰简介
1、伏尔泰哲学的出发点是培根的实验哲学,他也特别敬重牛顿和洛克。
2、才华横溢,又轻率的伏尔泰在巴士底狱坐了11个月的牢。
3、“与其将一个无辜的人判罪,不如错救一个有罪的人。”
4、伏尔泰以法国思想大师笛卡儿和英国自然哲学家牛顿为例说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区别。博林布鲁克曾建议伏尔泰阅读牛顿出版于1687年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伏尔泰却毫不掩饰地支持“我们的笛卡儿”。他十分钦佩笛卡儿面对巨大阻力寻找真理的勇气,而不以贵族的博物学和烦琐哲学教条为满足,赞颂笛卡儿活泼而丰沛的想象力,无此想象力,笛卡儿就绝不可能产生如下理念: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着异常细小不可视的物质微粒,它们如同风中的尘埃或像流水一样不停地在四处回旋。一切运动均可用回旋来解释,笛卡儿如是推论。但伏尔泰说,在充满物质的宇宙中,这种回旋系统只是一种臆测的理念罢了,犹如一部“感觉敏锐的长篇小说”,尽管内容丰富,但既未得到证实,又未用数学计算出来。
5、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也是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的导师,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那么伏尔泰是男是
6、最终,他被允许回到巴黎。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打动了皇室、政治领导人和文人。1745年蓬帕杜夫人任命他为皇家史官。他接受了教皇授予他的荣誉,并为其写了一个剧本。1746年,52岁的他当选著名的法国科学院院士。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有忠实的朋友,也有忠实的敌人。
7、▲伏尔泰致RichardRolt:"Mysoulisfreeeverywhere."(1754年)
8、小结: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来结束本堂课,强化学习效果。
9、伏尔泰是世界文化十大名人。
10、伏尔泰与中国渊源很深,他阅读了传教士带回的大量东方典籍,对孔子,庄子、对儒家、道教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推崇儒家观点,甚至是有意的误读,以理想化的儒家作为挑战欧洲封建统治的样板。
11、我这种又臭又长的哲学理论,无人喜欢,真是正常。
12、有神论的词条他是这样说的:
13、《中国孤儿》中成吉思汗装扮的勒甘
14、伏尔泰和夏特莱夫人的爱情维持了十四年,直到后来夏特莱夫人因为怀了科学家圣朗贝尔的孩子而在产后六天去世才结束。
15、去年国博举办的孔子展中,专门展出了一副当代油画《伏尔泰的书房》。
16、张家港教招考试交流群:573048324
17、他的兴趣也从单纯的文学转到政治、宗教、哲学,深入了解了洛克、牛顿的思想。
18、对他做的那样。”伏尔泰的尊孔敬孔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且付诸行动。根据散落在伏尔泰作品中的各种片段描述,我们可以推知,为了能向中国“哲学家之王”表达敬意,伏尔泰在他拥有的三处住宅的每一处都设了一间“孔子室”。1760年,当杜尔哥到伏尔泰在瑞士日内瓦的寓所“快乐庄”拜访时,伏公安排他的贵宾住在一间挂有孔子像的房间里。
19、在他晚年时为一件著名的宗教不宽容事件而奋力奔走,最终使得沉冤昭雪。
20、年轻时的伏尔泰是乐观的,相信理性可以带来进步,社会会越来越好,人民会越来越自由,但是晚年时内心却被一种浓郁的悲观主义情绪占据。
二、伏尔泰 百科
1、伏尔泰在法国并未得到真心的欢迎,所以他转向永恒的自由堡垒。1754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买了一处房产定居下来,并把它命名为德利斯(LesDelices),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终这样安排了自己的生活:既在瑞士,又在日内瓦领土上,同时又在法国享受着独立。”这里有花园,有树木,有鸡,有牛,世界似乎离这里很远。“我在这里生活得如此高兴,”他写道,“以至于我很惭愧。”
2、伏尔泰赞美中国,首先要从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众所周知,中国历来奉行的两家之言,就是道家和儒家。伏尔泰对儒家文化中的“仁义”和“宽容”更是推崇有加,他认为,西方文化中宽容的成分相对于东方文化来说,是少得可怜。西方人对异教徒的迫害,简直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屡次兴起战争,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埋骨异乡。而在中国,这种事情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中国本土的教义文化,有的只是融合,比如道教融合了佛教,对儒教也宽容有加。因此,事实上,伏尔泰赞美中国是为了和西方的教会进行斗争。
3、伏尔泰也曾因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而在柏林居住过。
4、“这或许是西方人的耻辱,出于什么样的不幸,我们要到远东去找寻一位简朴的贤哲。他不图奢华、毫不招摇撞骗,在我们俗历六百年前就已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幸福。那时,整个北方尚未发明文字,而希腊人的智慧也才刚刚脱颖而出。这位贤哲就是孔子。他是古代立法者中唯一从不愿意欺骗别人的人。自他以降,有谁倡导过比这更善美的行为准则吗?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哪个立法者宣讲过对人类更有益的美德了。”
5、材料四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利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
6、1734年6月10日,法院对该书作出判决,指控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力的尊重”。就在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想不到一本书居然命丧火刑柴堆!当局马上获知“M.deV.”就是伏尔泰,于是下逮捕令。可是此令的执行却被延宕下来。
7、太仓教师招聘交流群:608087707
8、伏尔泰在确认了事实之后,挺身而出,开始作战。他的愤怒驱使他作出狂热的行动。他的旗帜是“粉碎耻辱!”有组织的盲从是耻辱,宗教迫害是耻辱,政治变态是耻辱——他的同胞违反人性的一切举动都是耻辱。上了年纪的战士身上重又有了新的活力。“我受了很多苦。但是,当我攻击‘耻辱’时,我的疼痛却缓解了。”伏尔泰利用义愤在国人心中燃起了同情的火焰。他特别呼吁哲学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与这个世界上的黑暗作战,他们的心智和头脑超越这个世界的疯狂之上,他们可以用言辞这一武器宣战。
9、“普通的常识其实并不那么普通。”
10、在伏尔泰的不懈推动下,时隔四年卡拉斯案被重审,于1766年3月9日,这一天是卡拉斯被处死的日子,巴黎法院宣布卡拉斯无罪。在这件惨案发生之后,由于伏尔泰的大声呼吁,全法国的舆论大多倾向同情受害者。法王路易十五在知道了这件冤案之后,赐予卡拉斯的未亡人36000金币作抚恤金。但是顽固派仍然散布说,与其让那8个判案法官承认自己制造了冤案,不如绞死一个信加尔文教的老头子。因为卡拉斯死了,只是死一个人,而法官们低头认错,却牵涉到全法国的法律界,因此他们说“法官比卡拉斯人多”。伏尔泰立即反驳说,他们没有想到法官的荣誉,如同其他人的荣誉一样,在于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11、此间他又爱上他的外甥女德尼斯夫人。
12、▲十七世纪的巴黎市地图
13、伏尔泰把哲理小说也作为唤醒精神的方式,像是寓言的力量。围绕的主题是命运、幸福、乐观或者悲观的信念,文明与智慧。
14、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15、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16、通过阅读史料,明确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提高获取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
17、与其出卖马匹,倒不如把皇宫里满朝的驴子的一半赶出去。
18、伏尔泰(1694—1778年)是18世纪法国声望最高的启蒙作家。他毕生坚持反封建王权与天主教会的斗争,但他同时赞成“开明君主”与自然神论。伏尔泰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是反教权主义。 伏尔泰是法国上层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思想和立场都较为保守,然而他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无疑起到了一个领袖和导师的作用。 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早于“百科全书派”和卢梭,而且其活动时间也很长,橫亘了整个18世纪的四分之三。
19、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写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伏尔泰原名佛兰苏阿——玛科·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
20、经常被说起,只是因为我们一直都没有自由说话的权利。
三、伏尔泰简介200字
1、夏特莱夫人的老公是一个军官,还是有爵位的,他们有三个孩子,而且他还知道他的妻子与伏尔泰的私情。
2、吴江教师招聘交流群:681605324
3、生活是条沉船,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救生艇上高歌。
4、法国的男女风气比较自由宽松,和我们上一讲里波斯人那种把女性当作男人私产的观念完全不同。
5、自1582年抵达中国起,利玛窦神父就致力于研习中国文化。他在研习中逐渐懂得了中国文化重现世,重人事,重视宇宙间万物和谐的特点,并从中汲取养料来改造传统的福音传播方式。他允许中国新入教者继续按照本国传统祭祖敬孔,自己也定期前往孔庙在孔子牌位前顶礼膜拜,以此来显示他对儒学的尊崇,表达自己希望中国化的诚意。
6、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7、也许从来没有哪位哲学家能比伏尔泰更好地理解笑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的恢复健康的作用。有人认为,说到底,他的笑声可能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8、显而易见,处于“反无耻之战”中的伏尔泰对孔子形象进行了“再书写”。许多人都将他在“再书写”中描写的孔子形象称之为“净化”了的形象,并将这种“净化”作用归咎于伏尔泰的实用主义,归咎于他在论战中的策略需要。
9、洛克的经验论,重视感觉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对伏尔泰影响很大。
10、请看在冬宫的展厅中,这尊坐像位于正中,右后方是穿托迦袍的伏尔泰,也是乌东的作品。窗外能看到圣彼得堡的地标——圣以撒大教堂。
1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12、同时,伏尔泰又为卡拉斯太太提供全部费用,让她前来巴黎,向社会陈述真相。《论宽容》是伏尔泰在为卡拉斯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出的名著,描述了事件经过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书中写到了古希腊人、罗马人、犹太人是否宽容,尤其是表扬了中国人的宽容精神。
13、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14、到英国数月后,伏尔泰满怀热情地向一位法国密友报导这个与法国迥异的国度:“我看到艺术在该国受尊重和奖励。人们思想自由而高尚,没有奴仆般的恐惧和心理障碍。依我的喜好,我会在此间独自生活下去的,目的就是学习思考。”后续的三年给他提供了足够的机会,他从岛国将各种理念,诸如自由、宽容、独立运用理解力、现代化、功利性和批判性地投身于公众事务等带回法国。他成了18世纪启蒙运动一位领袖群伦的人物。
15、22岁时因为无法容忍社会上流行的愚蠢和专制,写了一些讽刺时局和摄政王的文章和诗歌。
16、教师播放《启蒙运动》的纪录片,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讨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欧洲贵族都争相与他结识。如果让你评价伏尔泰,你将如何评价他呢?
17、我们总说法国人浪漫也是有这个原因吧。
18、出狱后的伏尔泰开始进入大量创作的阶段,此间他结识了夏特莱侯爵夫人,两个人成为了情人。伏尔泰在夏特莱侯爵夫人的庄园里隐居了十多年。后来夏特莱侯爵夫人怀上了伏尔泰的孩子,但是由于难产,夏特莱侯爵夫人死于非命。
19、作者:亨利·古耶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裴程
20、伏尔泰精彩的一生就是他的哲学的真实写照,人生就要行动,如果只是站一旁观望,人生就会变成空白。
四、伏尔泰简介ppt
1、此后他又因为和一名贵族骑士发生口角,他想和人家单挑,结果因为对方的势力大,警方有人,伏尔泰又在巴士底狱的牢房蹲了半个月。
2、他说:“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人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卓越之处,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而他的读者也会写说:“您是欧洲的孔夫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您的热情和天才,以及您的人道主义的行为,使您赢得了任何世人都不敢企盼的地位:您堪与古代最著名的伟人并列齐名”。
3、“不再去爱和不再值得被人爱,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死亡。”
4、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5、据说富兰克林带着他的孙子见伏尔泰时,请伏尔泰给孩子祝福,伏尔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上帝和自由”。
6、但丁《神曲》: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的“神作”(关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7、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学习和写作能力,10岁能做文写诗。
8、《中国孤儿》,扮演伊达梅的洛谷儿小姐
9、与教会的斗争使他感到身心疲惫,他对于在理论上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他也越来越产生怀疑,对大众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还太缺乏信心。
10、(2)提升教育技能。老师应注重学习,除了要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学生,在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成长。
11、“只有把自己的全部都利用起来,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随着我年龄增大,我更发现工作的重要性。长久看来这将是最大的快乐,并且可以取代生活的幻想。”
12、在1745年的文章中,伏尔泰既未谈及孔子的思想,亦未触及儒家典籍。这就充分说明了此时的伏尔泰尚未深入研究儒家思想。而这个事实同样也解释了为何他笔下的第一个孔子形象会被描述成一个宗教首领。对于孔子思想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伏尔泰此时显然尚未真正了解,他只是简单转述了耶稣会神父们对孔子的介绍而已。而耶稣会士们面对“礼仪之争”中敌手的攻击,出于自卫的目的,则竭尽全力将孔子与宗教问题紧密捆绑在一起。
13、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2)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14、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
15、他的灵柩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16、乌东是一位高寿的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太多激荡的岁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的兴衰。历史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肖象因乌东的塑造而为人所知,比如启蒙运动的主将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工业革命中的轮船之父富尔顿;美国独立战争三杰: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卓越政治家俄国叶卡捷琳娜大帝、法国皇帝拿破仑等等。
17、接着,他又流浪到荷兰,因为他听说荷兰人民都很富有,而且人人都是基督徒。然而,老实人向荷兰人请求施舍,却遭到警告。后来,他找到了一位慈善演说家,并向他要施舍。演说家问他“你认为教皇是反基督的吗?”他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这些,只想要吃的。演说家发怒了,拒绝了老实人的请求。同时,演说家的妻子在楼上听说老实人怀疑教皇反基督,便向他头上泼水。这时,一位好心人雅克出于同情,把老实人救回了家。
18、据说临终时,牧师来给他忏悔的时候,他问道,谁派你到这儿来的,牧师回答是上帝,他还要问牧师要证据。
19、唤醒每一个人认真关心个人的幸福和命运就是最好的启蒙结果。
20、作者盖尔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对康德和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们有深入的研究,曾写过多部著作,功底深厚。如《康德的世界》一书2012年7月由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可依托它来造势。《洪堡兄弟》在德国影响颇大。
五、伏尔泰介绍
1、伏尔泰曾经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被祖国驱逐后在英国生活了3年,在法国国王的默许下回国,之后再次受到迫害在乡间隐居15年。他在普鲁士国王的邀请下前往德意志,后来定居在瑞士费内镇,被称为费内的教长。1778年,伏尔泰以84岁高龄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这是伏尔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乌东就是以他回到巴黎时的样子为原型雕刻的。
2、▲卓越的记忆力和出色的头脑,让年轻的伏尔泰几乎总是带着骄傲的神色
3、——第一层意义当然就是“爱人”,要像对人那样对待同类,不管这个人的社会阶层、地位如何;
4、以文学的方式“说理”。说的是常识,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公理”和道理。
5、伏尔泰逃到法国的东北部西雷,因为那里有他此前认识的女友,也是对他影响巨大的女性——夏特莱夫人。
6、作业:路易十六曾说过“是伏尔泰和卢梭灭亡了法国”,为何他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7、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7html?wtp=tt
8、狱中多暇,他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及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仔细考量。“现在他明白,为获取名誉又不冒坐牢风险,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懂得,为实现自我,必须勤奋工作,要与高贵人士为伍;明白作家生涯是斗争,而非节庆,它需要勇气、谨慎和计谋;要巩固助益良多的友谊,确保自身受最大保护,不直接攻击统治势力。”
9、有关英国的报导是对法国的正面攻击。信札后来的考订版《哲学信札》出版人古斯塔夫·兰逊对信札特色的概括可谓切中肯綮:“它们是掷向陈旧政体的首枚炸弹。”《哲学信札》报导英国的现代性和充满智慧的论战性,让法国读者自己去比较两国的社会制度。英国主要提供了法国匮乏的东西: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宗教宽容——归功于自然神论者的宗教宽容。
10、尼采称伏尔泰是“人类最伟大的解放者”。
11、作者:(法)波莫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孙桂荣/逸风
12、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
1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伏尔泰认为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14、1732年,他出版了《哲学通信》,这本书对英国生活和习俗做了出色的观察,为作者赢得了赞誉。但是,他这本书在法国却受到了尽可能多的批评,就像在英国得到数不胜数的赞誉一样。他长篇大论,反对腐败的教会与法国专制政体,点名攻击领导人。这本书在1734年被烧毁,并对他发出了逮捕令。
15、“这些逝去的王者,灰飞烟灭/难道他们是你的神明,你怕五雷轰顶?/这些无能的神明沉睡在坟墓里/难道你向他们发誓过要杀死自己的亲子?/唉,伟大或渺小,庶民或君主/某一刻由无聊的标志区分开/其实天性相同,都会遭遇不幸/一切人类都忍受着自己的痛苦……”
16、这些英国印象最后就整理成著名的《哲学通信》,这本书对英国生活和习俗做了出色的观察,把英国的政治和言论自由与法国的那种腐败的贵族统治以及与之相关的教会制度作了尖锐的对比。
17、有些人不能忍受人的嘴巴只是用来吃饭的,努力去为自己和他人争取自由说话的权利,可是却被人给了一个“胶带”,既不能说话,到最后连饭也不让吃了。
18、——第二层意思是“修身”,自我克制、约束,调节自己的行为;
19、大团圆之后,几个人在附近买了个农场,打算安稳度日。然而,经历这么多磨难,本该幸福的人们却仍旧不幸福,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无聊。他们开始想,之前那么多的苦难,跟现在无聊的生活相比,哪个更糟糕。不解之下,他们请教附近的一位苦行僧,苦行僧觉得他们不该为此烦心。后来,他们看到一位慈善的老人,老人从来不关心公共事务,只晓得用双手去劳动,他满足于这种生活,从来没有烦心事。几个人有所顿悟,开始辛勤工作,把农场打理得有模有样。几个人也都变得更加快乐和无忧无虑了。
20、我这半年一直在思考表达力的问题。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