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刚愎自用
1、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
2、刚愎自用 gāngbìzìyòng
3、(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4、(译文):君子素其位而去,不愿意在这外。素富贵行乎富贵,一向贫贱行走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在了。
5、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6、(拼音):gāngbìzìyòng
7、2、第二题:双音节学习导航
8、至今说来,这些都是我的痛,饭桌上让孩子撑太饱,教训吃饭不乖,容易积食发烧,损害脾胃;总是催孩子“快点”“快点”,反而养成了孩子拖拉的习惯。当时愚昧无知,却也没着意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不看相关的育儿书籍,也不咨询有经验的“前辈”,以为这些是在育儿过程中少不了的“磨难”,殊不知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9、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
10、《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11、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
12、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
13、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14、(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夫妇二人还是毫无闻见,依旧是我行我素。”
15、英 文 harden the neck
16、刚愎自用的人性格特点指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该词的典故是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17、只听信谗言,亲小人远贤臣 ,最后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
18、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19、刚愎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0、获取官方网站,回复“官网”。
二、刚愎自用的拼音
1、一天一首古诗词: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史上最好的20首饮酒诗词,全是顶级名篇!
3、因为他们心高气傲 总以为自己了不起 ,这个名词可以拆分成以下几种解释 :
4、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5、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6、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7、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比较固执的性格。
8、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9、(出自):春秋·荀子《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10、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11、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
12、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好面子的人。
13、这类人尤好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惟恐他人不知道。
14、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 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
15、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16、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好,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拨弄事非,结果呢,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17、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18、点击上面名称"贞明育心"轻松关注
19、刚愎自用代表生肖鸡,生肖鸡为十二生肖之位居第十二地支配属“酉”,故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又称“鸡时”。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20、(释义):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三、刚愎自用的意思和拼音
1、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勿乌江。
2、3、第三题:朗读范文1至60篇(真题全)
3、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
4、(释义)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5、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6、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7、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8、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9、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分的人”权力者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
10、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
11、(语出) 《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12、成功的人一定是个虚心学习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没有一个团队的智慧大,所以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刚愎自用。
13、女儿饭吃饱了,妈妈偏认为吃少了,还得再吃些,于是饭桌上开始了教训;
14、学经:《中庸》通读一遍;
15、翻译:好的事情不可失掉,坏的事情不能久长,坚持作恶不改,一定要自取灭亡。
16、(解释):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愎(bì):固执,任性。
17、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18、刚愎自用,任性,顽固不化。
19、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20、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四、刚愎自用的正确读音
1、在鸿门雁上如果项羽让项庄杀了刘邦,那么历史将改写,在后来的项刘争斗中,项羽不听亚父范增的劝告,有时心慈手软,终于造成兵败坝上自刎的结局,这都是项羽刚愎自用的后果
2、刚愎自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 bì zì yòng。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3、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4、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5、(辨形) 愎;不能写作“复”。
6、明经:《中庸》:“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7、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
8、《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gǔ),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9、(反义词)博采众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低眉顺眼、低眉折腰、百依百顺、博采众议
10、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11、读音:hùèbùquān
12、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13、思: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14、刚愎自用的含义是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分的人权力者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权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
15、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16、马谡则疽以为通识兵法,再加上刚愎自用,一点都不考虑诸葛亮的意见,又不纳副将王平之谏言,竟违令在山顶扎营,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造成了街亭失守。
17、亲爱的伙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出现过的人物?
18、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
19、我行我素(wǒxíngwǒsù)
20、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
五、刚愎自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他那~的样子,让人十分憎恶
2、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3、“刚愎自用”指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形容十分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
4、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5、(núyánbìxī)
6、咨询相关问题,回复“问答”。
7、刚愎自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bìzìyòng。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
8、(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9、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系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10、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
11、(示例)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博采众长,自立门户。
12、(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13、查询考试成绩,回复“查分”。
14、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15、刚愎自用(拼音:gāngbìzìyò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自用(愎:固执)指倔强固执,自以为是;形容十分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6、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17、《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18、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19、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最终,因为先彀的固执,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而回。
20、女儿在按自己的节律做事成长,妈妈偏认为慢了,孩子一定在“磨洋工”,于是不断地催催催……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