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
1、第陶行知把杜威的知行关系思想与中国古代的知识学说融会贯通,提出了“行知行”的新观点,完善了杜威的知识论。后来,陶行知曾对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提出了批评,认为杜威对“行”的重视不够,认为只有从“行”到“知”再到“行”才能形成一个思维闭环。他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乃是受到墨子的“亲知、闻知、说知”观点的启发。
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3)教育具有终身性。
4、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一到了真实的生活里就用不上了。因此,陶行知把横亘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彻底推倒,“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彻底融通”。相比杜威,他在以真行动求得真知识,以真知识求得好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勇敢。
5、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其职能的发挥以改造社会。他认为师范教育建设也应根据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以训练有生活力的教师,通过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有生活力的新一代,使他们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陶行知主张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即“有什么,学什么”,“要什么,学什么”,以大社会、大自然作为教材和课堂。他认为以文字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书呆子。
6、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7、第三他提倡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8、*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9、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1、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12、(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3、*前进的小先生要有四种精神:追求真理;即知即传;联合起来;百折不回。
14、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教师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师资,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教育的价值、师德教育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做出了精辟的论断。
15、视界|看看美国小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16、前两天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现代内涵以及陶行知对杜威思想的传承与创造,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先生关于道德教育有哪些核心思想和观点。
17、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
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19、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
20、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
1、1927年,陶行知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实验,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的出路。1930年,晓庄学校被查封。
2、“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3、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他对于我国教育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务。陶行知对于学前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理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3)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他把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人,必须首先向人民学习,把他们当作教育的主人,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而要用人民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最易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
6、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
7、一线教师陶行知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师范教育的三原则:
8、杜威认为,知识和行动的内在统一性需要被确认,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传统应该被抛弃。我们必须构筑新的知识观,重视行动,确立行动在知识中的合法地位。应当将一切知识置于行动的检验之下,让它能够服务于有效的行动需要,服务于进步的生活需要,从而在生活和行动中持续创造新的知识,这样知识和行动才能生生不止,前进不息。
9、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10、陶行知说,教师要树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坚定志向。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日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着”。
11、二是、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
12、*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13、观点|教育惩罚在实践中的五大误区!你还在这样做?
14、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15、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16、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17、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18、陶行知说: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
19、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20、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核心
1、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很多教育观点、教育名篇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仔细琢磨。未来几天,我们将通过《重读陶行知》专题,在缅怀先生的同时,一起回顾学习他伟大的教育智慧。
2、“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其整个思想看,“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4、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5、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曾经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后又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与时俱进,发展变化,不断前进。
6、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他崇尚理论结合实践,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7、1914年秋,陶行知赴美留学,在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之后,遂转至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继续深造,并选修了当时在欧美思想界和教育界声名正盛的约翰·杜威教授的“学校与社会”课程。
8、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9、他主张办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幼儿园。
1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因为他是杜威的学生,所以弄明白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思想就会很清楚,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1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12、(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13、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行是知之始。
14、自20岁起至55岁去世,知行问题始终是陶行知关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陶先生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先生对道德问题的深刻关怀,了解先生对于“知行关系”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15、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16、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17、观点|小学班级民主选举中的这些问题你一定遇到过......这样做就对了!
18、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19、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20、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核心
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三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
3、受裴斯泰洛齐、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翻了个筋斗,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4、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6、第陶行知把“知行”的场域由实验室生活扩展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依照杜威的知行学说,理想的教育应该在学校中进行,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知行训练更接近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陶行知则批评说,杜威式学校里的生活是虚假的,那不是真正的生活。通过虚假的“行”是获得不了真“知”的,而虚假的“知”也无助于真实的“行”。他认为杜威和其追随者在知行合行先知后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远、不够勇敢。陶先生曾生动地比喻说,这样的学校就像一只鸟笼,师生的知行活动被限定了范围,只许教育家们从社会生活中挑选几样,放在鸟笼里供鸟儿使用而不允许鸟儿自由飞翔。
7、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8、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 ,必须到民间去 ,到乡间去 ,这也和当前希望工程扶贫助教学生的目的相一致 ,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
9、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10、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1、备考教招|教心经典实验篇之学习理论
12、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3、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14、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5、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疆土,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16、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7、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1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9、*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0、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五、陶行知教育思想是
1、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3、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4、首先,要有“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其次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再次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最后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陶行知举办的主要的学校。
5、陶行知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望远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通过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开启智慧的主动探索之旅。
6、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他坚决反对死灌死背死考,徒把教学过程作为单纯的认识过程;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7、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8、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理自力: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9、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指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这是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在师德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他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被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师的楷模。
10、陶先生通俗易懂地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11、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2、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1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幸福生活。
14、陶行知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5、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16、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17、理想的新学校是:以生活为中心,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育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18、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9、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1911年,他在金陵大学求学时,由于推崇明朝大哲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遂更名为“知行”。“知行”之名一直用至1934年7月,在主持山海工学团时,再易为“行知”。陶先生更名,实则是其思想观念变化的反映。
20、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