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牛弹琴
1、表达喜欢的方式,就是只想盯着你看!
2、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3、对牛鼓簧 ( duì niú gǔ huáng )
4、故事: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5、 这个问题,愚以为,当初牟融亦或时人甚至今人,可能多有所误解,以致不解。古人(如公明仪等),大都清高,厌烦嚣。喜寻一蜂飞蝶舞、慢牛食草之清新僻静处,操琴自娱以舒志,乃是十分自然而然之事,而并非刻意、特意是去对牛弹琴、为牛弹琴耳!
6、如果我识就好噜老师唔使对牛弹琴。
7、你这话诚然有理,但待我回去向他们转述,可得对牛弹琴了。
8、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懂,真是对牛弹琴。
9、二人又来到一处殿堂,里面人声嘈杂,灯光闪烁。
10、学者最后总结说:”所以你们看,对没有读过佛经的人,直接讲佛经等于白讲,就像对牛弹琴一样,用儒家的诗书,像儒者宣讲佛经,你们才能够听得懂!”众人都明白了他的道理。成语“对牛弹琴”就根据这个故事而来。对牛弹琴的故事是说,说话不看对象,或者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这样是不奏效的,只能换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或者找对对象,你说的话才会有意义。
11、我很喜欢唱歌,生日那天,我决定为朋友们献上一曲,可她们却在商量买什么吃,真是对牛弹琴。
12、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13、说话不看对象,或者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14、而我们熟知的马头琴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把马雕刻在琴头上。
15、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
16、有一次,公明仪携琴出外游玩。他来到郊外,看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心情非常愉快。
17、牟融心平气和地回答:“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作解释,不就等于自讲了吗?”
18、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往往如醉如痴。
19、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经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
20、道听途说|成语故事一粒金子要发光|儿童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儿童故事两棵树|儿童故事小蓝鱼变红了|儿童故事鞋子的秘密|儿童故事公鸡的新邻居|儿童故事牙虫大搬家|儿童故事小猫咪的彩色世界|儿童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儿童故事小豆豆的假期|儿童故事自相矛盾|成语故事
二、对牛弹琴的寓言故事
1、要知道一个比较高大上的汉语词汇或者是成语怎么样用英语来说,我们肯定不能按照字面翻译的,相反,我们要根据这个词的本来意思,然后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2、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3、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4、(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5、(解释)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6、(出自)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7、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得对方说的是什么,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8、(拼音)duìniútánqín
9、虽然他性格温柔,不嗜杀不逞狠,一心只爱音乐。但作为龙长子也不是纯无用的“人设”,据说有囚牛站在琴头的乐器一旦演奏起来,声音所传到之处都会风调雨顺。
10、了解关于对牛弹琴的相关知识;
11、(典故)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汉·牟融《理惑论》
12、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13、囚牛则通常是出现在胡琴的琴头上。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上我们也能看到它。比如彝族的月琴,白族的三弦琴,都有龙头的雕刻。
14、“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15、"他虽然情感丰富,语言动人,然而,他却不看对方的表情,不明白自己在对方心中根本没有地位。这与对牛弹琴又有何异呢?"
16、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
17、公明仪见这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公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一个办法。
18、拉琴的丢唱本————没谱
19、学习美丽的色彩搭配。
20、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三、对牛弹琴一根筋,愚公移山代代传猜一生肖
1、滑动滚动条可查看全部内容↑↑↑
2、小朋友们,学完今天的成语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会用今天的成语造句了吗?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告诉妞爸
3、点击右下角留言,用今天学的成语造句。
4、黑瞎子按键盘————乱弹琴
5、[成语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6、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7、而且弦乐器也不太受到新旧程度的影响,只要维护得好,用个几百年都是可以的,这也加大了它们的收藏价值。
8、对牛弹琴成语故事9篇对牛弹琴成语故事1东汉末年,有一位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着深深的了解和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演讲佛意的时候,却总是被他们的儒家文化给阐述道理,而不用佛经直接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有异同,牟融心平气和的向他们回答:“我知道你们都很熟悉儒家的经典和文化,而对佛经甚是陌生,如果我用佛经来引导你们做解释,不就等于白给你们讲解了吗?”于是他便给那些儒家学者讲起了对牛弹琴的故事。
9、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0、啊啊啊啊!!被摸头了!这一刻我是最幸福的牛!!!
11、 后人以此讽喻对方愚笨,听不懂自己言下之意,常无奈喟叹甚而愠怒。其实非矣!殊不知,非其所好即无感,无感、无关则难入其耳。亦或对方对你所言者压根就无知、不懂,你又岂可强求?
12、(典故):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13、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14、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1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6、对牛弹琴讲述的道理: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明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教施材。对牛弹琴释义:对着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7、"他的舞蹈虽然优美,然而你瞧下面的观众,全是一堆盲人!对盲人跳舞者,与对牛弹琴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18、小哥哥好帅,音乐好好听,好想摇尾巴~
19、于是,公明仪重又弹了一曲通俗的乐曲,那牛听到好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声的琴声后,停止了吃草,竖起耳朵,好像在很专心地听着。
20、比较高雅的意思就是,我们谈话的对象错了,他对我们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说根本听不懂。
四、对牛弹琴一根筋的意思
1、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2、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
3、duìniútánqín
4、新亭对泣对症下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成语故事9属牛:对牛弹琴
5、近义词:对牛鼓簧、无的放矢
6、主播:小黎姐姐,儿童成长故事签约主播,关注儿童教育,爱讲故事,听故事,小朋友们,关注我们一起打开童话世界的大门吧。
7、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8、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对牛弹琴打一歇后语的答案精选拓展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9、拓展内容:对牛弹琴造句
10、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1、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12、[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3、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14、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当中的美妙意境。
15、出处: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意思是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也指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对着牛弹琴,常用于讥笑说话的人不择对象,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16、(解释):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17、在很久以前,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其实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18、对牛鼓簧、无的放矢、鸡同鸭讲、白费口舌、牛嚼牡丹
19、有没有小朋友听过对牛弹琴的故事啊?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位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弹琴非常好听。有一天,天气晴朗,他便带着琴来到郊外,看到远处有一头黄牛正在吃草。公明仪顿时来了兴致,他摆好琴,开始对着黄牛弹奏了起来。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黄牛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只管低头吃草。公明仪以为黄牛不喜欢听这首,于是,他又换了一首曲子弹奏。可黄牛还是低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将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黄牛还没有一点反应。最后,黄牛吃跑了竟然悠悠的走了。公明仪非常失望,垂头丧气的背着琴走了。人们安慰他说:不是你弹的不好,而是你的曲子牛根本听不懂,公明仪叹了叹气,无奈的回家了。好了,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今天我们学习绘画对牛弹琴。
20、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五、对牛弹琴拼音
1、《对牛弹琴图》是石涛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图构思精妙,是研究石涛晚年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你好,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弘明集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3、请获奖者栗子文末留言,备注: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工作人员核实后,邮寄童书一册。
4、二愣子拉胡琴————自顾自(吱咕吱)
5、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6、对牛弹琴,这个经典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今天我想替牛说几句公道话!讲讲关于牛和音乐的关系。
7、说书的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8、给那个蛮横的家伙讲做人的道理,岂不是对牛弹琴吗?
9、南辕北辙|班门弄斧|三人成虎
10、小宝宝又哭又闹,哥哥给他讲道理,可是小宝宝不知道,真是对牛弹琴!
11、白话释义:“那不是什么明智而明亮的,所以以坚白的愚昧终”晋郭象注.:“这就像对着牛弹簧罢了,他竟然不明白,所以自己的学术始终在糊涂了。”
12、胡琴上吊铜铃————弦外之音
13、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向一个小偷解释,偷盗是不好的,我们想动员她去做志愿者,这就是对牛弹琴。我们应该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14、老太太学钢琴————手忙脚乱
15、第三步:继续用水粉颜料绘画牛。
16、那固执老头病了,但是他依然拒绝吃药。我们对他说了很多道理,但是那简直是对牛弹琴。
17、[典故出处]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
18、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讥讽别人。
19、清·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20、二人又来到一处花坛。一个男子手捧一束鲜花,正在向一个女子求爱:"你在我心中,像这束鲜花一样美丽,而我对你的爱,则像天空的明月一样皎洁可鉴。让我们永远相爱吧,让我们永生永世花好月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