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
1、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3、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4、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5、(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6、“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知识财富的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
7、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8、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
9、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10、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11、《堂吉诃德》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独一无二的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他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在他身上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管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但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又害己。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2、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13、外国文学常识11《玩偶之家》
14、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童年》等。
15、人们自我麻醉的欲望想要摆脱内心深处明明已经意识到的种种危险,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总是竭力否认这些危险。
16、《一个地主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反映托尔斯泰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7、“复活”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99年首次出版的小说。
18、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一直在探索真理的矛盾的人,他始终是真诚的,这种真诚带来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也许他的观点和学说不是全部正确,但他的道德勇气无与伦比,更能代表俄罗斯的良心,其思想为正义的实现和人权的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20、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的贵族妇女形象。她真诚、善良、赋予生命激情、生命力强盛。在她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得热切向往之情。
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1、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2、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56年写一篇中篇小说,从该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3、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4、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5、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6、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7、《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8、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9、《雪国》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艺术特色是:“悲”和“美”紧密联系与融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重情轻理,追求精神上的“余情美”;注意通过季节变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和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
10、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1、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12、世间一切智者,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3、然而战乱的年代和社会的不断影响,再加上娜塔莎的思想和阅历,使得她不断成长为一个革命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她愿意参加战争,献出自己的一切。
14、《复活》: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
15、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茨威格的《三作家》中记述了他。
16、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三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
17、在俄国文学中,有三位作家都叫做托尔斯泰,都生活在19世纪。阿力克塞·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以及阿力克塞·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不久,拿破伦侵略了俄罗斯,把法语和西欧洲某些先进技术带进俄罗斯上流社会,当然,也把一些下流黄色小说带进了俄罗斯。
19、命运即使对它最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无度的。
20、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
三、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集
1、《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2、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3、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4、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库耶夫简单而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描述,精辟地表达了对一个贵族家庭的聪明,敏感,热情和爱心。自我分析的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它构成了一部自传三部曲,由后来的作家撰写的“青年”和“青年”。
5、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6、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7、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迷惘、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8、(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9、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10、由于课件内容较大,这里只展示一部分,需要资料的家长和同学请按下方步骤领取!
11、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12、13岁的娜塔莎是小说中年龄最小的人物,是一个有着黑头发、大眼睛的女孩子,虽然样貌不是非常与众不同。
13、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14、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15、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16、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17、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18、正是因为这双眼睛看社会太透彻,他才对所处的社会充满了失望,而他却无法从这种社会中解脱出来,从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19、雨果和他老婆也写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过他们这么写是为了推翻拿破伦,当然,他们也希望推翻拿破伦二世和路易十八。
20、外国文学常识4印度史诗
四、托尔斯泰简介50字以内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短篇小说《琉森》等。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2、外国文学常识6堂吉诃德
3、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4、《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5、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它最吸引人的是主人翁胆大的作风以及华丽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张力给这本旷世之作赋予了生命。
6、从普世意义上审视《复活》,可将它与《九三年》相类比。它们并非出色的文学艺术,但一定共同源于高贵的心灵。青年时的托尔斯泰极度纵欲,中年世界观的剧变使他陷入极大地精神危机之中,他要为年少气盛时的荒淫赎罪,以实现灵魂的复活。从这个角度说,《复活》的意义与价值要远超《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7、主要作品有《苦难的历程》、《阴暗的早晨》、《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
8、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9、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10、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1、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这是“扬”的写法。
12、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13、愚钝(yúdùn)愚笨;不伶俐。
14、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15、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
16、托尔斯泰认为,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为了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回到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的斗争中,从而创造出“战争与和平”。
17、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写了七部剧本,讽刺喜剧《教育的果实》(1891)是他最优秀的剧作之同时也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古典戏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8、川端康成与《雪国》
19、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0、后来,托尔斯泰的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他突然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著名的“阿尔扎马斯的恐怖”,于是他积极去寻找答案,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他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想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另一部代表作:《复活》。
五、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介绍
1、列夫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2、托尔斯泰34岁的时候,和17岁的妻子结了婚。从此,将全部时间用在文学创作上,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世界名著。
3、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4、盎àng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5、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6、苦难只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不能给予人欠缺的品质。
7、“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8、平庸(píngyōng)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9、平庸yōng: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10、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11、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12、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文学《巨人传》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详见《15个最有影响力的法国作家》)
13、晚年时期的托尔斯泰内心总是很矛盾,很痛苦,所以,在1910年的10月份,80多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在路上患了肺炎,11月,在一个小车站去世。死后,被埋葬在家乡的森林里,没有墓碑,也没有十字架。后来,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去拜访他的坟墓,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14、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15、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创作丰富,有15部长篇小说,20余部中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和散文,一部随笔,两部长篇游记,还有大量的书信等。代表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6、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17、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杰作,情节基于真实案例。这部小说写于1889年至1899年之间。这一材料是检察官科尼为他提供的真实内容:一位高贵的青年吸引了姨妈的侄女。怀孕后妓女被赶出家门,后来成了妓女,并被指控偷钱。
18、粗糙(cū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工作等)草率;不细致。
19、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20、但是,托尔斯泰也并没有完全走向欧洲的个人主义的启蒙立场,所以,他对人性的思考常常游离于二者之间,有时像一个教徒,有时像一个人本主义者。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