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全文原文
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5、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原文)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7、(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0、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2、(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3、(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使唤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14、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15、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16、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gǔ)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7、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忠诚信实都相同,所不同的,只有两个字:好学。
20、(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二、论语全文原文及翻译朗读
1、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2、(注释)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wèn)。”
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大(tài)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fǎn)缭(liáo)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shú)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qìng)襄(xiāng)入于海。
6、(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8、(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知:通“智”
9、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10、(注释)①世:这里指代。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③因:因袭沿袭。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11、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3、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14、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yuè)云乐(yuè)云,钟鼓云乎哉?”
15、(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6、校长做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属下也要做到宽宏大量,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凡是正确的意见,校长都要积极地听取和采纳;不正确的意见,也不要当面否定,或者讽刺挖苦,而是要在私下里与他进行个别交谈,指出他错在哪里,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意见。同时,校长要容忍属下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能始终抓住属下的小辫子不放,让他们无地自容,只要他们已经认识到失误,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弥补失误,校长对此就要采取理解、宽容的态度。
17、(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论语全文原文带拼音
1、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3、(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5、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7、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tuó)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10、(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11、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12、(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13、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引诗以美子路,子路终身诵之。是以一善沽沾自喜,将不复于道更求进,故孔子复言此以警之。或说:不忮不求以下当别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组狐貉之对立来,分章则义不见,今不从。
14、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5、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6、(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17、(注释1)攻:治,钻研。异端:指怪异的杂学邪说。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20、(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四、论语全文原文多少字
1、(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划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2、(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注释)①喻:明白,懂得。
5、(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6、(注释)(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3)摄:兼任。(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7、(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9、(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
10、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1、(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这两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离开了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器。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切、磋是指加工牙骨的工艺,切开了还得磋(锉平);琢、磨是指加工玉石的工艺,琢(雕刻)了还得磨(磨光滑)。引申意义则指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从本节上下文的意义来看,宜作精益求精的理解。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
14、(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15、(注释)①射不主皮:射,射箭,这里指比赛的射箭,而不是指战场上的射箭;皮,箭靶子。射不主皮指射箭不一定要射穿箭靶子,只要射中就行了。②为:因为。③同科:同等。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0、(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五、大学中庸论语全文原文
1、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3、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4、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人治其实是心治,学习论语就是学习修心,修心大成,则人生大成。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6、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7、季氏使闵子骞(qiān)为费(bì)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8、(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9、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11、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kō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1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xùn),远之则怨。”
1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7、(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很能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8、(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19、(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5)裁:裁剪,节制。
20、(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