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守仁心学口诀名句
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守仁《传习录》
3、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4、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5、欲従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6、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7、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10、为善去恶是格物。句意:多做善行并去掉恶行是按照对真理理解的行动。
11、冈蹋翻星纪,章飞动帝枢。东皇提白日,北斗下玄都。
1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3、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
14、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守仁
15、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16、只要你时刻擦着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良心不被人欲所遮蔽,你就都能成功。
17、这四句话很简单,又很深刻。有个故事完美的阐述了这四句话,有位老农穷的吃不上饭了,找到王阳明卖地,王阳明看他可怜,不忍心买他的地,就先借钱给他。后来王阳明游玩时,看到一块风水宝地,他说:“这块地的风水太好了。”
18、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
19、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20、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二、王守仁名言
1、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2、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堰限舟航路,堤通车马途。
3、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5、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7、心学开山鼻祖是陆九渊,主要观点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学在王阳明这里才发扬完善的,也就是说,陆九渊的心学还仅仅只停留在理论概念中,还没有实践验证,而王阳明是将心学应用到他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面,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很多人认为心学是从佛道中复制出来的,大错大错!王阳明精通儒释道,他的内心格外明朗清晰,是那些只停留在理论上的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守仁";王阳明心学精粹:原句60句。第一件事应该是读书,做一个圣人。
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守仁
10、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守仁
1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传习录》
12、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13、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14、人但凡能够做到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阳明先生告诉弟子,人只要喜欢善良象喜爱美色,厌恶恶行象讨厌恶臭,那便称得上是圣人了。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罢了。
15、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16、九华山下柯秀才家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17、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8、“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19、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0、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三、王守仁的四句教
1、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天生就具都有,而不是要去外面格物求取才能获得。心和良知已经光明了,没有杂念邪念了,那还求索什么呢?已经满足了!心的本体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的,善恶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人有了意念、思想后就有了善恶。
2、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5、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守仁
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8、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夜雨山翁家偶书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9、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10、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11、“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12、无相寺三首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13、(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4、当今社会,作为医者是极其难的既要入世:有医者仁心的本心,有普救苍生的情怀又要出世:不被普罗大众各种情绪干扰的职业精神,不被功名利禄诱入歧途的定力可谓非圣贤不可为医医者仁心。笔者。。
15、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6、(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17、送觥歌宛转,嘲妓笑卢胡。佐饮时炮鳖,蠲酲数鲙鲈。
18、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守仁
19、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20、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四、王守仁家训
1、“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守仁《王守仁全集》
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守仁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答案)对(答案解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正是王阳明对“心”的作用的一种表达,是其心学思想的名言。
5、当王阳明没有看到那块地时,他的心没有动,是“无善无恶心之体”,看到地之后,生出了“风水宝地”的想法,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他发现自己有后悔的念头又感到羞愧时,是“知善知恶是良知”,最后克服了私欲,心情复归于平静愉悦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6、怪我携章甫,嘲人托鹧鸪。闾阎随地胜,风俗与华殊。
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8、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9、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10、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薅余秧渐长,烧后葑犹枯。
11、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守仁
12、遂别真徒侣,还来世路衢。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
13、鳖解称从事,松堪作大夫。荣光飘殿阁,虚籁合笙竽。
14、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1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6、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1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18、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19、(以上书籍来源于/wym/xsyj.htm)
20、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五、王守仁心学主要内容
1、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2、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5、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6、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7、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10、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1、这句话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诸葛武侯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万事万物呈现心中时,寂然无我,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无限辽远,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12、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3、静不静,动不静。当心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和静?
14、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15、谢谢邀请!王阳明所作四首诗也是头回在各位网友回答中看到,其诗前两首提到“良知”二字,后两首提到“自有、自家”两点,其大意就是见性明心,发扬人的爱物之情,应该都出自《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唯心主义思想,与孔子在《礼记》中的“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及《荀子》的性本恶不同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从大自然中进化而来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地自然法则带有无法抹杀的原始生存本能即“性本恶”为了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哪里有“自有良知”?其诗水平不及太极拳真义:
16、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17、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8、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19、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0、心静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对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对人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