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1、《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2、《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新文学“十年来的代表时代的扛鼎之作”,全篇前19章的内容取材自叶圣陶在甪直“五高”任教的经历,颇有几分自传色彩。
3、郑振铎说,“现代的人受到种种的压迫与苦闷,强者呼号着反抗,弱者只能绝望地微喟。”稻草人则是极力呼号着反抗,却连绝望地微喟也难以发出的类别。叶圣陶的作品中,也有体现现实的部分,因为现实背景的缘故,这是成人为儿童写作很难避免的。“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可以说是应该的。他们需要知道人间社会的现状,正如需要知道地理和博物的知识一样,我们不必也不能有意地加以防阻。”(4)
4、1925《线下》短篇小说
5、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6、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
7、另外,作者对人物复杂微妙心理的展示,细针密缕真实可信,而且作者还发展了其前期谨严凝练、朴实隽永的风格,并在结构上更加多样化,讲求意蕴,垂字炼句,刻意追求语言的纯净与精粹等方面显示出圆熟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
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那么叶圣陶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叶圣陶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叶圣陶的主要作品有:《春宴琐谭》、《小白船》、《一粒种子》、《雪朝》、《旅行家》、《含羞草》、《隔膜》、《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
9、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0、叶圣陶在写这些童话故事之前,他写了一些关于孩童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他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儿童产生的一些不好的影响,于是叶圣陶写了童话故事来改变孩子,让孩子依然保持纯真。
11、叶圣陶的主要作品有《倪焕之》。
12、《荷花》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这三个比喻句使荷花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最后一个比喻句,作者一时神游,把自己比作荷花,带领我们一起观赏了荷花舞蹈的场景。
13、本文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
14、《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那时叶圣陶供职商务,白天须到馆视事,编稿改稿,撰写校对,日日与红墨水、蓝墨水打交道;晚间回到家中,又须挑灯写作。叶圣陶从小就不惯熬夜,至多写到九点、十点便须放笔,因此这晚饭后的一段时间,便为《倪焕之》所专有。
17、《稻草人》中,稻草人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细竹枝、黄稻草是他的身躯,破篮子、残荷叶是他的道具,一把破扇子,是他作为田野帮手的全部武器。田野的夜里不既静谧无声,也充满了寂寥悲凉。所有的事都在夜里发生:蛾子愈加猖狂地咀嚼稻叶;渔妇依旧伶仃孤苦、小儿的病确乎又加重了;对家庭绝望的妇女一步步走向河流深渊;稻田也只剩下一株株光杆、老妇人唯一的支撑也消失了。而悲天悯人的稻草人,最终还是倒下了……
18、叶圣陶,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原字秉臣,后改字圣陶,笔名郢生、翰先等。江苏省苏州人。
19、我穿过了地心,来到了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在热带雨林中,几只猴子正在发出悦耳的叫声。
20、荣华富贵,幸福安康,不会有人赏赐。不贪图享受,自立根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只有劳动是取之不尽的财富——这是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声。
二、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1、1931 《文心》(教育)
2、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3、(2)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从前你只是一块石头,现在也是。并且需要倚靠万千同胞存活)
4、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代表作品有《春宴琐谭》、《小白船》、《一粒种子》、《雪朝》、《旅行家》、《含羞草》、《隔膜》、《玫瑰和金鱼》等。
6、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7、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地审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民众。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于文中。
8、《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后编入《鲁迅全集》。
9、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10、我解开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脱下自己的鞋子,看向眼前的街道。在路上,路人纷纷攘攘地走动,我穿过他们,为能够将自己的头与某人的手臂而感到新奇。自从我死亡以来,便再没有这么轻松、自由过了。
11、阅读了一篇作品,觉得淡而无味,甚至发生疑问,作者为什么要采集这些材料,写成这篇文章呢?这是读者常有的经验。这当儿,我们不应该就此武断地说,这是一篇要不得的作品,没有道理的作品。我们应该虚心地想,也许是没有把它看懂吧。于是去听听别人的话。听了别人的话,再去看作品,觉得意味深长了;这些材料确然值得采集,这篇文章确然值得写作。这也是读者常有的经验。
12、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直接点明了主题——荷花)。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3、(3)历史完全靠得住吗?(你所代表的、引以为傲的虚荣也可能是假的,何必沾沾自喜)
14、《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编排在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
15、《西川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叶圣陶先生入川,本书是叶老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随笔集,1945 年1月重庆文光书店出版。书内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写的随笔小品。书名《西川集》,取写作地点而言。
16、《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17、“领会了这些,再来看作为题目的‘镀劳’这个词,不是有画龙点睛的妙处吗?”许多学生听了提示,把这篇小说重读一遍,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说:“原来如此。现在我们觉得这篇小说句句有分量,有交代了。”
18、摘要:文艺鉴赏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文学家的事。但也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单凭一时的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如何鉴赏?叶老从四个角度出发,为我们作了阐述: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19、教学的主题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可联系童话《蚕和蚂蚁》和散文《将来做什么》二文。蚕把好的和坏的桑叶都吃进去,好像它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吃桑叶一件事。普通的蚕认为:做茧是最大的事,吃只是手段。而有一只蚕无法劝服自己,想要找到工作的意义。从蚂蚁的和谐团结的劳作中,它似乎发现了工作的意义:“工作使我们全群繁荣,工作使我们个个欣幸。”
20、(4)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市民的信仰是什么,真正尊崇的意义是什么?恐怕他们也说不清楚)
三、叶圣陶的作品小学学过什么课文
1、篇中的主人公叫做大森。所叙述的时间是五月中旬某一天的午后二时到四时半光景。地点是一家叫做大来馆的旅馆里。譬之于戏剧,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场:前一场是大森和他的客人田浦在房间里谈话;后一场是大森出去了一趟回到房间里之后的情形。
2、《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
3、叶圣陶从“问题小说”起步,后成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由于叶圣陶长期做着小学教师的工作,并且热爱这个职业,因此他特别熟悉乡镇社会的人情风习,尤其是乡镇教育界微妙的心理变化,独特的思想意识。这便成为他早期小说的题材领域,而生活与挣扎在其间的城乡劳动人民和下层中、小知识分子便构成了他写来得心应手的人物系列。
4、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帐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5、现实生活中所标榜的劳动至上,也是叶老创作的教育意义。
6、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笔锋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7、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8、首先是工细的心理描写,它是作品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如在《潘先生在难中》一篇里,小说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创造出波澜起伏的情节,通过在起伏无定的遭遇中人物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一个利己主义的灵魂,成为市民社会市民心理的一面镜子。如潘先生从上车出站到暂得安身,心理上便已经经历了几忧几喜的波折,则住上旅馆又产生是回乡保住饭碗还是留下保护妻儿的新的矛盾,使形式服务于内容,更好更生动地塑造了潘先生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9、在一个立体的故事中,刻意强化教学的落脚点,略显单薄;一味地寻找故事中的力量,又容易先入为主,弱化苦难的意义。
10、唐宋以来,苏州走出了张旭、祝允明、文征明等一系列影响着中国书法流风气韵的书家。19世纪末叶,叶圣陶出生于江南古镇——苏州甪直,浓郁的江南人文气息成为一种隐形的文化动能支撑着他一生对书法的不尽热爱。作为现代教育模式转轨前的一代,叶圣陶接受的旧式教育中,书法既是旧式教育的本体内容,也是必由路径。江南书法文化和旧式教育共同作用,使得叶圣陶一生钟爱书法文化,留下了形式各异的书法作品,也为书法传播与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2、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13、我是语文课代表,与你阅尽千帆,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
14、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诗集《荚存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文集》等。
15、有一次,听一位老师讲《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下课后,我问学生:“你熟悉叶圣陶先生吗?”
16、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17、景区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入园时请配合做好“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与行程卡、‘一米线’、实名登记、扫取场所码”等防控措施。
18、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19、父亲、母亲和老师,一起带愚儿认识时间:你应当按照它告诉你的时间做你应该做的事儿;你要看那支短针指在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事儿;那支短针一天要绕两个圈子哩:从半夜到中午绕一圈,从中午到半夜又绕一圈。
20、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四、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童话
1、1936《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
2、叶圣陶的作品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潘先生在难中》、《这也是一个人》等小说,但他在童话创作上从不缺乏想象力。他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用丰富的想象和简明的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娓娓道来,幽默风趣。
3、《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4、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5、《火灾》(小说集)(1923)
6、《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7、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8、叶圣陶集作品有《春宴琐谭》 《雪朝》 《隔膜》 《稻草人》 《火灾》 《线下》 《倪焕之》 《古代英雄的石像》 《文心》 《未厌居习作》 《圣陶短篇小说集》 《叶绍钧选集》等文章
9、这篇童话在合理施展艺术想象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范例,也表现出了叶圣陶童话创作的一贯风格。
10、今年10月28日是叶圣陶诞辰128周年,一起品读叶圣陶,瞻仰先生之高风。
11、1918《春宴琐谭》短篇小说
12、消防队赶到了,快速地清理了现场。我看向一个正在打开高压水炮的消防员,他右手拿着几只铅笔。左手拨弄着自己的墨水瓶。
13、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4、叶圣陶代表作品有:《隔膜》、《倪焕之》、《稻草人》等。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在文学史上和教育史上都有巨大的贡献。叶圣陶代表作品为《隔膜》、《线下》、《倪焕之》、《稻草人》。1916年,叶圣陶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倪焕之》是作者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它的问世是新文学的重大收获,进步艺界的星星之火。短篇小说集《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评价: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15、“旅行有说不尽的好处,只要你们带着清醒的头脑,所有的见闻都是你们应得的报酬。应该注意什么,却很难说,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到了适当的时候,对咱们都会有用处。”
16、 《旅行家》讲的是一位旅行家到达地球后,教给人类一种机器,乐意满足人的各种愿望。
17、在《小白船》这篇童话故事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叶圣陶把小溪两边的景色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连水里的鱼儿青蛙都写得极其有趣。
18、“能给我几根蘑菇吃吗?我饿极了。”我向猴子索要食物。它们当然没有回复,毕竟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是不需要食物的。
19、《春宴琐谭》: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20、《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五、叶圣陶的作品
1、批评的文章有各式各样。或者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赞美或指摘;或者写自己被作品引起的感想;或者说明这作品应该怎样看法;或者推论这样的作品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文艺阅读者,这些批评的文章都应该看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
2、请输入标题abcdefg
3、一个没有光亮的金属小笼子中关着我,一个用柏油做成的马路下躺着我,一个用变形虫的骨头铸成的灯泡中碎着我。
4、《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5、小说以倪焕之从辛亥革命胜利之初到大革命失败之后十余年的生活经历、思想变迁为经线,在纬向上穿插了诸多政治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等,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这一特定角度反映了十余年间中国从乡镇到城市的社会生活,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6、回复“测试”,可获取古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7、稻草人潘先生在难中生活昆曲三种船记游洞庭西山驾长桡夫子牛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客语“良辰入奇怀”两法师牵牛花看月说书一个少年的笔记《苏州园林》序倪焕之(长)“今天天气好呵!”从焚书到读书我们与绅士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牛郎织女》,叶圣陶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
8、《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9、《傻子》中的主人公,是被人抛弃的孩子,后去工匠那里作学徒。木工师父打他,他认为这是应有的教训,不觉痛;连夜赶工怕师兄熬不住,让他先睡,结果耽误了富家的工作,傻子揽下所有责备;捡了银元站在原地等失主;做工分得的糕和馒头全部救济了难民……“傻子”经历的事情稀松平常,但他的选择似乎与常人不同。从人性上来谈,这是大善。在“傻子”的价值观里,既有安分守己,也有普济众生,既有无私奉献,也有以德报怨。现在来看,“傻子”的部分观念或许并非普世价值观,但兢兢业业,将专业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也是求真务实的体现。
10、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1、这样的结论可以不必多在意,因为作者强调“当下的想法”,也就意味着在写完作品的那一刻,作者的使命就终结了。值得关注的是,石头们与塑像的对话,是本篇童话的重头戏。对话是哲思的闪光,在一来一往的问答中,体会思维攀升的妙趣。我国《论语》以语录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之口与其他人的对话呈现。
12、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3、《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14、本期文章是来自杨宏琛同学的小说——
15、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的见闻、外洞的、孔隙的、和内洞的,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16、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略读指导举隅》(教育)
17、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当然要靠读者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抱着参考的态度,采取不采取,信从不信从,权柄还是在自己手里。集思广益,博言采之——阅读文艺也应该阅读批评文章,理由就在这里。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冰心
19、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20、今天是叶圣陶诞辰128周年,对于叶老,孩子们往往只知道他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但至于如何伟大,却语焉不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