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1、很多人都记得张国荣是在4月的第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也是在这一天逝世的。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2、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在宾大读书期间,林徽因已崭露出对建筑发自内心的热爱。
3、12岁的林徽因(右一)
4、1904年6月10日,她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极品牛棚(牛人之棚),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当时的顶尖牛人都是好友;堂叔林觉民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妻书》的作者。
5、林徽因的爱情:一生中与三个男人有着美好又凄苦的爱恋,与梁思成的天作之合,与金岳霖的郎才女貌,还有徐志摩的默默守护。
6、优雅的林徽因甚至不惜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声,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扩展资料林徽因经历:
7、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林长民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他和梁启超关系很好,共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触发。
8、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9、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
10、少年时期的林徽因不仅仅满腹才气,而且还长得特别有气质,当时有很多富贵人家的子弟都沉迷于林徽因的美貌,上门提亲的人数不胜数。但此时的林徽因却与徐志摩情投意合,相互许下承诺,愿此生相伴左右。徐志摩还不惜和自己的发妻离婚,抛弃自己年幼的儿子与林徽因出国。等到徐志摩向她求婚时,可能是怕自己落入母亲的下场,她婉言拒绝了徐志摩的求婚。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林徽因写下许多爱恨情仇的诗句都是为了怀念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11、金岳霖相关情节介绍:金岳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12、从欧洲回国以后,梁启超主动将儿子梁思成介绍给林徽因,后经林长民的同意,两人共赴美国一同学习,在这4年间,林徽因与梁思成培养了感情,两人之后在美国举办了婚礼,
13、可是,她已经没有明天了。
14、说着就把存折给了林洙。第二天,林洙到银行里去取钱时,发现上面写着梁思成的名字。以后林洙每次要还钱时,林徽因总是把话题岔开。此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林洙才搞清楚,林徽因给她钱的时候,营造学社早就停办了,这其实就是林徽因自己的钱啊
15、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6、在美国宾大求学期间,梁思成每次去女生宿舍找林徽因约会,总是心情急切。可林徽因常常因为精心的梳妆打扮,而让他等上二三十分钟。
17、连载|比藤放还甜的CP你确定不来嗑?
18、没能和并肩战斗了一生的伴侣认真地话别,一定是林徽因一生的遗憾吧。
19、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20、1927年,通过三年学习,林徽因凭借出众的表现获得了美术学学士学位,还先后受聘建筑设计教授助理、建筑设计课辅导员。
二、林徽因的一生简介及作品
1、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
2、1930年,林徽因因肺病不得不回到北平医治。而在东北工作三年后,梁思成也回到了北平,东大建筑系交由童寯负责。
3、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4、女儿的离开让林徽因很伤心,她担心自己病重看不到她的归来。
5、1952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
6、总之,我仍觉得志摩是幸运的,在过世以后,这三个女人都这么有情有义地为他,也该感到欣慰了。
7、在访问北京期间,徐志摩邀请林徽因一起担当翻译。
8、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9、这几年,林徽因仿佛停止了对往事的怀想,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事业,不再沉浸于虚无的情感,不再计较成败得失。四十七岁,对于一个健康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生活的琐碎,可久病的林徽因却觉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龄,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迟暮中开出最绝美的花朵。
10、来到宾大之后她才发现,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先在美术系注册。不过她最终还是争取到了学习机会,跟梁思成一起上课。
11、林徽因自认为可以把握在这尘世余留不多的时光。她深知自己的病情,所以不舍得再浪费一点光阴。1952年,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筹备组决定给每位代表送上礼物,并将其中一部分礼物的设计和准备工作交给林徽因负责。
12、1920年,在林徽因16岁这年,林父决定带着林徽因到欧洲旅行考察,参加一些国联的活动,在游学伦敦期间,她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次英国之行决定了林徽因未来的发展方向。
13、梁思成在《祝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毕业》中期待:“林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
14、那林徽因呢?她的好友、知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曾说:
15、结婚时林徽因坚决不穿西式的白婚纱,由于当地没有凤冠霞帔,她便自己设计缝制了一身具有东方色彩的婚服。
16、林银辉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传奇女性,她对林银辉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大多数人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林银辉,认为林银辉是一个绝世聪明的怪女孩。然而,也有人认为林银辉其实是自私的,主要是因为站在林银辉著名的三角恋上做出评价。
17、她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当时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了合影。
18、(1)《林徽因与梁思成》,费慰梅著
19、林徽因出生于浙江官宦世家。
20、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三、林徽因的一生简介及子女情况
1、林,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设计师、诗人、学者。她参与了中国国徽和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可以说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生活也很幸福。林有哪些故事?
2、“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
3、赐稿邮箱:yixinda@yeah.net
4、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成年人,总要学会“说谎。
6、他第一次哭得不能自已,摸索着坐到她的床边,拉着她的手,不停地重复:“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凄惶又感伤。
7、5月8日,在泰戈尔的63岁生日宴会上演出的他的英文短剧《齐特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
8、林洙的第一次婚姻是林徽因替她操办的。当时林洙收到父母从香港辗转寄来的信,让她和程应铨尽快完婚。为准备婚事,林洙准备卖掉自己的首饰。这事不知怎么让林徽因知道了,就对她说:“营造学社有一笔用来赞助青年学生的专款,你可以先用这笔钱,以后再还。”
9、博集|3月第4周首发新书
10、1949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刊出了征求国旗、国歌和国徽的启事。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精心设计的手稿是:主体一块圆形的玉璧,上面装饰着麦穗、齿轮等图案。
11、而林徽因就如同四月的天气一样,虽然是初春温暖伊始的时候,但是仍旧有着一丝凛冽和傲骨,所以林徽因对徐志摩有的更多的是尊敬和爱戴,就如同她自己在书中表达的一样,她更多敬仰的是徐志摩的才华和能力,是他对文学、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是他想要为整个中国文化所作出贡献的胸怀,她也坚信徐志摩所做的这些努力对后世有着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影响。而这种坚持和信任,也如同四月的春光一般,不仅照亮了林徽因今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也照亮了整个中国近代文学界。
12、白落梅代表作,300万册完美纪念版。作者亲自修订并重新做序,新增18000字全新内容,附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小传。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13、在生命的晚期,林徽因还在为病床边的学生讲授中国建筑史,1955年3月31日,她病情恶化。
14、当然她这种细腻的情,不仅仅限于忧愁之情,包括她的爱情、亲情,都如她在《一片阳光》说得那样“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一般,温和地将她的每种感情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让大家都能够细细品味这种细腻的柔情,想来这也是林徽因作为才女的原因之一吧。
15、至于陆小曼,也是悔恨不已,戒了鸦片,深居简出,终生素衣素服,清灯守节,闭门思过。不再踏足社交场所,还为志摩整理一些遗作,出版了几本诗集。
16、林徽因与家人和朋友的孩子
17、林徽因想借此机会抢救濒于消亡的景泰蓝传统工艺,遂抱病与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等深入作坊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这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
18、3年后孩子夭折了,对幼仪又是一个致命大打击,我认为她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爱的男人不爱她,但她没有理由连自己都不爱惜自己吧。从出国到柏林那几年,幼仪一直很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想缩小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希望可以挽回这个家,是徐志摩不肯给她机会。
19、欧洲的一切对林徽因来说都很新奇。期间她认识了一位女建筑师,被这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学问吸引。她决定,建筑就是她今后要从事的事业。
20、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四、林徽因的三个男人
1、《林徽因文集》中收录了她写的一些散文、小说、诗歌,细细地读一读,你会发现林徽因多样的感情,但是不论是哪种感情,都如春日般照到人心里。
2、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3、林徽因因病在同仁医院逝世
4、林徽因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女子,而在她与梁思诚结婚后,生下一子,对于自己的孩子,林徽因展现了自己母性光辉的一面,那种如春风般的母爱,轻轻地拨动每个人的温情。而最能把这种柔情传入读者心中的就是她那首《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5、林徽因在伦敦的广场上喂鸽子
6、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正式加入营造学社。风华正茂时,他们开启了毕生最重要的古建筑研究事业。
7、此生最后一个愿望:安乐死
8、李健吾: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9、婚期是为纪念二人景仰的宋代建筑学家李诫。他们的二儿子也起名为“梁从诫”即“跟从李诫”的意思。
10、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一直被后世“诟病”。在林徽因陪伴父亲考察欧洲时,她便与父亲的好友徐志摩见过面。
11、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
12、对于徐志摩身上的文人气息,林徽因很是喜欢,不过后来当听说徐志摩有了妻子,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态度就大不如前,与他分开距离,不过也就是因为此,徐志摩抛弃了发妻张幼仪,不顾她正怀孕,和她离了婚,转而追求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这种做法,林徽因很是不喜,因而此后,她对于徐志摩,一直没有什么爱慕之心。
13、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徐志摩的婚姻与爱情
14、而男人们,却把她当做解语花,争先恐后挤进她的“太太客厅”,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最出色的男子,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萧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潜等等,把这样一批优质而成功的异性聚拢身边,至少,她不是个虚妄的女子。
15、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16、最终也成了永恒的遗憾。
17、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18、那个属于徐志摩的角落,林徽因将之囚禁,让蔓草疯长不息,让微雨淅沥不止。她愿意如此为一个消逝的灵魂做着不同寻常的祭奠,但没有人觉察得到,因为林徽因不会让任何人走进那片诗意的净土。她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写下一本薄厚恰好的诗集,期待有朝一日在某个世界里与他重逢时,听他讲解前缘后世。
19、看见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
20、林徽因与一双儿女在雪中
五、林徽因最惊艳的情话
1、1951年,47岁的林徽因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
2、费正清: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3、林徽因以优异成绩取得宾大美术学士学位
4、“太太们的客厅”就发生在这一阶段。当林徽因被各种家务事缠绕时,朋友们的来访才能把她“解救出来”。
5、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她抱病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与梁思成合作完成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并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6、他当然是爱他的,但是无私地、坦诚地爱她。他从没有把她从家庭拉走的念头。
7、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8、林徽因可能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她可以算得上是民国最著名的才女了,而且他一生的感情故事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民国时期非常多的大才子都非常的喜欢她,而且留下了很多的诗句和文章来表达对她的爱幕,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梁思成两个人。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9、1950年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
10、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1、想必拍照的人应该是爸爸
12、有人说,疼痛的往事可以选择忘记,可纵算忘记了,并不意味着真的不存在。既是省略不去的过程,就只好默默忍受,只当是年少不经世事所犯下的无知错误。
13、这枚校徽整体造型有点像古代的璧,主体为黑水白山,青龙白虎,上方为八卦中的艮卦,代表东北方位,圆圈内文字为校训“知行合一”,整体流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14、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
15、不过不论零婚姻究竟喜欢谁,不可否认的是林徽因确实是一代才女,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他喜欢谁,最终这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他只与梁思成结婚,而且两个人婚后也非常的恩爱,尽管梁思成的寿命非常短。但是我们都不应该关注这些,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才子才女们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优美的诗句与文章,供我们后人参考。
16、 在事业上,她依然是一个高标。在自己的领域里叱咤风云,和丈夫站在同一个高度。
17、林徽因在佛光寺院内测绘经幢
18、林徽因、梁思成与费正清夫妇在金岳霖(左一)家中喝茶
19、后来小曼离了婚,几经波折,才和志摩终成眷属。两人还请了梁启超做证婚人,梁老更是在婚礼上破口大骂,希望他们两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当时金岳霖也在场,用时髦的话说还是志摩的伴郎。
20、当时建筑系的年轻讲师(后成为著名建筑师)哈贝森曾评价林徽因、梁思成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