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志摩的资料简介
1、志摩继续在剑桥完成学业,但是心却早已远行。当他一个人躺在茵茵的绿草上时,他总是在刺眼的阳光中用力勾勒出那张清秀的面庞和静谧的神态;当他一个人在寂静的晚上在康河上撑篙,他总是听到从远处传来徽因郎朗的读书声,他忍不住要与那飘忽的声音痴痴地对起诗来。
2、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3、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4、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庸
6、陈子善从徐志摩、林徽因的作品,即内证资料求得两人之间有过爱恋的证明,徐志摩的《月下待杜鹃不来》、《月夜听琴》、《一个祈祷》、《明星与夜蛾》、《你去》等动人的诗篇都是写给林徽因的。
7、地狱一步到天堂(冯骥才)
8、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其中,查济民曾于1992年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9、在陈子善看来,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诗人,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为那个时代文学家之间的交流做过许多好事。无论光阴如何流转,他的身上总是闪烁着天真和光明。
10、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11、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12、但是爱即已萌芽,又岂能生生将它扼杀。
13、徐志摩塑像东方IC资料图
14、徐志摩360问答当时已经娶妻张幼仪,婚后说什么抗拒包办婚姻。。。然防接后去英国剑桥留学了,然后认识了林徽因,俩人谈情说爱,当时林并不知道徐志摩已结婚,不久张幼仪在公婆支持下出国找徐,。。。。最后林徽因被她父亲送回国,斩断了与徐志摩的率报爱情,然后嫁给了梁思成,不过俩人一直有联系。。。。即使是后来娶了陆小曼,徐与林之间还是有联系。有个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就是写这几个人间的故事的
15、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6、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17、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新华网评)。
18、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19、华师大中文系研究员陈子善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经过探索、考证三十年,结集出版《说徐志摩》,力图还原一个真实、可靠的徐志摩。今晚22:纪实人文频道《今晚我们读书》,聆听陈子善先生描述他眼中的徐志摩。
20、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二、徐志摩的资料简介
1、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2、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3、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4、二人结婚以后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志摩去了北京教书,却不幸遇到飞机失事。尽管如此,陆小曼仍然深爱着徐志摩,用尽后半生为徐志摩作品的传播做出最大的努力。
5、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6、旧居位于海宁市硖石镇干河街中段,是其父后来为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这在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无疑是一座令人侧目的豪宅。徐志摩深爱此屋,称其为“香巢”,内部装修及居室布置据说都是徐志摩亲手而为。
7、其中著名诗歌精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8、后“换路”走入诗人行列
9、纪实人文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22:22《今晚》
10、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11、西厢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资料陈列,黑白照片居多。厅后底层三间房屋内有《历代文化名人歌咏硖川诗词展》,陆小曼《为志摩扫墓》一诗亦在其中。一楼后园,遍植翠竹、茶花、石榴、夹竹桃。园中有一井,井栏为浅粉红色。旁立一牌名曰"爱之清泉"。二楼梯口过道墙壁上悬挂有陆小曼设色山水图卷照片镜框,另有此图卷后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健、陈蝶野、陈从周题跋照片镜框。东厢房为"眉轩",即徐志摩书房。
12、消溶,消溶,消溶,——
13、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
14、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
15、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治植副执自伟南极,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混技阶级的“不含d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16、而他与三位漂亮女性的情感故事,
17、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
18、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1979年,徐志摩的另一位高徒卞之琳,在《诗刊》上发表《徐志摩诗重读志感》一文,其中写到徐志摩在课上讲雪莱时,会眼睛看向窗外,或者对着天花板,仿佛自己也沉入作诗的状态中,悠悠说道:“大概雪莱就是化在这一片空气里了。”
20、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
三、徐志摩的资料简介50
1、我要遗忘,我向远处跑,
2、韩石山在他所著的《徐志摩传》中对徐志摩的教书经历有段考究。在他的记载中,徐志摩教书兢兢业业,“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上课时,“充满着蓬勃的生气”,“一看就知道徐先生又有好故事讲给他们听了”,“把每个同学的心都照亮了”。虽说依旧讲授英国散文、诗、小说,但徐志摩的课没有指定课本,也不按部就班,他完全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选取自认为最具艺术水平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他往往基于自己游历欧洲的经验发散出去,聊其他相关的艺术作品、聊作者的生平,同学们也乐在其中,感到“遨游天上人间,受到启发去闯入广阔的文学园地”。
3、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4、不过等徐志摩匆匆归来,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国,顿时,徐志摩一如当头棒喝。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可就是因为太爱,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张幼仪。
5、“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是在国王学院的后园创作这首诗的,而且诗中“河畔的金柳”被认为抒写的正是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柳树。石碑就立在不远处。
6、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往北平,飞机失事,罹难。他大概很难想到后来人对他的情史津津乐道,却不曾记得他还在多个讲台上教学授课。
7、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还好,徐志摩一个人都不认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8、是散了,淡了,是倦了,又暗了,是草儿绿过就算了,是季节变了;谁厌了,怨了,谁不见了,谁又乱了?
9、俗语有言“文如其人”,诗歌和情感生活或许真正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徐志摩也难逃这一判定。在教书过程中,他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教学中,反倒显得有点不安分,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最后让人记住的是他“不安分”的成就,而忘了他真正在讲台上的付出。
10、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在英国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徐志摩改变了想法,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11、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12、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3、《你去,我也走》是徐志摩在1931年7月给林徽因的信里附的一首诗,后载于同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这不是一首分手诗,而是用一生写就的爱情的誓言诗......
14、在这山道旁,在这雾茫的朝上?
15、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16、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17、时间在弥敦道没有离开(皮佳佳)
18、徐志摩作为民国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也代表着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诗的极高水平。这本诗集是徐志摩流传*广评价*的诗集,其中包含《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传颂度超高的名篇,是徐志摩的扛鼎之作。徐志摩早年曾留学欧美,受欧美浪漫唯美主义诗歌影响很大,他将西方的浪漫主义带到中国,对中国的近现代诗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20、第一段婚姻竟缘于书法!
四、徐志摩的资料简介代
1、1927年就读于光华大学附中的赵家璧,因为常在学生自编刊物《晨曦》上写些介绍英美作家的文章,翻译但丁、王尔德、莫泊桑的作品,引起徐志摩的注意。入学光华大学后,凡是徐志摩开的课,赵家璧全都选读。在他的回忆中,徐志摩“用诗人的气质,企图启迪我们性灵的爆发。他确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好老师,给我们高声朗读济慈的《云雀歌》”。赵家璧结婚时,徐志摩还以老师的身份送去一本羊皮面装帧、一寸多厚的牛津版《哈代短篇小说集》作为礼物。
2、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3、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4、1923年成立新月社。
5、除了这些査姓名流外,令网友们惊叹的是,原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还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
6、1931年11月19日早8点,徐志摩搭乘飞机去参加当晚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d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7、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8、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9、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仅留这一首。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0、(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1、露湛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12、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