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德格尔简介
1、他说,之所以要写此书,是要弄清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即人存在意味着什么?或者更精确地说,如何存在?
2、严冬的深夜里,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思考的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这样的思想产生的成果只能是原始而犀利的。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风暴的场景一样。
3、我们现在所谓的《马恩全集》,指的是马恩全集第2版;事实上,早在1927年开始,莫斯科就准备出版科学考证的《马恩全集》,史称马恩全集第1版。但由于历史政治方面的原因,这项工程无以延续。不过,这一版一共出了14卷,其中包括马恩部分早期著作的首次出版。
4、思的任务将是放下以前的所思,把真正应当思想的事情决定下来。
5、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6、从1959年到1969年间,海德格尔在瑞士泽利康(Zollikon)做了一系列讲座,集中处理了身体问题。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我们发现身体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并非不重要,只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被一个重大困难所牵绊,这个困难就是存在问题与身体问题之间的张力。
7、为什么嗡嗡不休地骚扰这个世界∕唐诺
8、▲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9、(18)(德)海德格尔:《尼采:作为艺术的求力量的意志》,《海德格尔全集》第43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5年;《尼采在西方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立场:相同的永恒复归》,《海德格尔全集》第44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6年。
10、男人的下半身是成人,上半身却是婴孩,他用下半身做些成年男人的事,上半身却像婴儿一样嗷嗷地吮吸女人的乳房,期望获得母性的温暖。
11、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12、王庆节,哲学博士。曾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哲学系任助理教授;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哲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当代欧陆哲学、海德格尔哲学、解释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伦理学、德国哲学等等。
13、海德格尔论著中“存在”一词为德语不定式动词Sein,相当于英语不定来自式动词tobe。它主要是作为系词,但在海德格尔哲学讨清古让未效欢后企愿论中,往往被名词化而成为casein(英译being)。作为哲学范畴的“存志缩层见步始在”指的是存在物的涌现、显示,而非具体、不确定的存在者侵影黄完德北最米指液(存在物)。我国哲学界有时也将其译为“在”、“是”、“有”。
14、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利(GiorgioColli)和蒙提纳里(MazzinoMontinari)就着手编辑意大利文的尼采著作集,但这需要一个可靠的德文版为基础。但无论是尼采档案馆版还是施莱希塔版都很难令人满意。在1961年蒙提纳里去魏玛尼采档案馆考察之后,他和科利商议决定,编辑一个全新的批判版全集。此后,德国出版社DeGruyter接手了这一全集的出版,从1967年开始出版“批判版全集”(简称KGW)。这套全集共分为9个部分,迄今已经出版40余卷。除了著作以外,还出版了“批判版书信全集”(KGB)。
15、那些研究——那些被完整地加工过的讲座课就是奠基于它们之上的——以对实际生命(faktischenLebens)的基本现象进行系统的、现象学-存在学的阐释为目标,实际生命按其存在意义被理解为“历史的生命”,并且按其同一个世界(周围世界、共同世界、自身世界(4))打交道并且在一个世界中打交道的基本行为方式而被带到范畴规定中去了。
16、出版年份:2005年8月1日
17、精神仅有在不成为支撑物时,它才会自由。
18、作诗乃是人之栖居的基本能力。但人之能够作诗,始终只是按照这样一个尺度,即,人的本质如何归本于那种本身喜好人、因而需要人之本质的东西。依照这种归本(Vereignung)的尺度,作诗或是本真的或是非本真的。
19、(3)按德国学者的研究,海德格尔在这里对最后两个讲座课名称的报道有误,出现错置,应被纠正为:“1921/1922年冬季学期:《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阐释》,每周两课时;1922年夏季学期:《对亚里士多德存在学和逻辑学选文的现象学阐释》,续讲,每周四课时。”相关考证请参见《海德格尔全集》第62卷《对亚里士多德存在学和逻辑学选文的现象学阐释》的“编后记”(GA62,S.421-422)。——译注
20、对形而上学的界定不同。胡塞尔,尤其是中后期的胡塞尔,是一个先验观念论者。而海德格尔则是基于一种“生存”的维度来做的。形而上学对胡塞尔来说更多是一种认识的批判,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则是要让存在从一种遮蔽的状态呈现出来的方式。这里可以从对“是”的不同理解去了解一下。
二、海德格尔个人简介
1、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2、海德格尔说,“从没有一个时代的宣传和诱说,叫嚣和聒噪的扭曲与破坏力量,还有对于灵魂的剖析和解密的追求,像今天这样强烈、无节制、自觉”。今天的哲学研究者只是对哲学“感兴趣”,他们无法“与我们西方历史的原初决定性问题的必然性相遭遇”,真正能够像他这样去进行“纯粹工作(reinenWerkes)”的人,“我一个也不知道”!可是,恰恰是这种纯粹的工作将开辟“一个开端”,通过努力和探索,将“在总体上决定西方的命运(dasGeschickdesAbendlandesimGanzenentscheidet)”。这个新开端中的纯粹工作是什么,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了。
3、我觉得最好的一句话是,人安静的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都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还有一句,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4、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凭借关于邓斯·司各脱的范畴与意义学说的论文,我在1915年7月在本地大学的哲学系申请了哲学专业的教职。在那之后不久我又被征召了,暂时服役于卫戍部队,这也只允许我在有限的范围内来做讲座。
6、克莱门公寓74号房间∕福劳德·欧尔森(丹麦)
7、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8、(21)(德)海德格尔:《柏拉图:〈智者篇〉》,《海德格尔全集》第19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2年。
9、《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
10、(11)(德)海德格尔:《专题研究班:尼釆》,《海德格尔全集》第87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2004年。
11、德国哲学家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也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
12、诗人如是说。如果我们把荷尔德林的这个诗句置回到它所属的那首诗中,我们便可更清晰地倾听此诗句。首先,我们来倾听两行诗;我们已经把上面这个诗句从这两行诗中分离开来。这两行如下:
13、现在我们知道人如何诗意地栖居了吗?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甚至落入一种危险中了,大有可能从我们出发,把某种外来的东西强加给荷尔德林的诗意词语。因为,荷尔德林虽然道出了人的栖居和人的劳绩,但他并没有像我们前面所做的那样,把栖居与筑造联系起来。他并没有说筑造,既没有在保护、培育和建造意义上说到筑造,也没有完全把作诗看作一种特有的筑造方式。因此,荷尔德林并没有像我们的思想那样来道说诗意的栖居。但尽管如此,我们是在思荷尔德林所诗的那同一个东西。
1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kYw9YLgj802QGMXaGJHAA提取码:v4ra书名:海德格尔传
15、所以,海德格尔说,与《存在与时间》的自我争执的意义,恰恰是使他自己在《存在与时间》追问的更为原初的重演(ursprünglicherenWiederholung)。在这种自我争执的原初重演中,本有之境才被建构起来。
16、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公开与秘密的自我评点:不同的思想道路之回顾
18、(4)(德)海德格尔:《关于物的问题:关于康德的先验原则学说》,《海德格尔全集》,全集第41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19、1966年海德格尔接受《明镜》杂志采访
20、在讲座中,海德格尔颠倒了胡塞尔身体现象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即在谈论空间性时,他颠倒了“这里”的优先性;在谈论身体性时,他颠倒了触觉的首要性。
三、海德格尔的
1、大量的卷数仅仅证明了存在问题持久的可追问性(Fragwürdigkeit),并提供了用于自我检查的多样性的动因(Anlaß)。在这个版本中集中起来的努力,在它那方面,只是自身不断向远处逃避的开端的微弱回声(einschwachesEcho):无蔽的自身保持着的抑制(ansichhaltendeVerhaltenheit)。从某种方式上说,它是显而易见的,它始终被经历着;然而它所特有的东西(Eigentümliches)却一直在开端之中必然没有被思考,它的事态(Sachverhalt)让所有以后的思想担负起一个特有的克制(Zurückhaltung)o现在想要把最初的熟知(Bekannte)改造为一个真知(Erkannte),是盲目的。
2、在这里,我们看到青年海德格尔的这一步与狄尔泰显然相关。他说自己在1912年就开始“了解狄尔泰的精神历史著作”,并且,自己的这一新的想法在“原初上接近历史的精神科学的最密切的劳作关联与境(Arbeitszusammenhang)”。这个Zusammenhang是狄尔泰历史哲学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3、都市社会面临着堕入一种毁灭性错误的危险。都市人想到农民的世界和存在时,常常有意把他们那种其实非常顽固的炫耀生活暂时收敛一番,殊不知这与他们心底的实情——和农民的生活尽量疏远,听任他们的存在一如既往,不逾旧轨,对学究们言不由衷的关于“民风”、“土地的根基”的长篇大论嗤之以鼻——又自相矛盾了。农民不需要也不想要这种城市派头的好管闲事。他们所需所想的是对其存在与自主的静谧生活的维系。但是今天许多城里人在村子里,在农民的家里,行事往往就跟他们在城市的娱乐区“找乐子”一样。这种行为一夜之间破坏的东西比百年关于民俗民风的博学炫耀所能毁坏的还要多。
4、最后的话:道路——而非著作
5、战争结束后,我重又展开现象学的学习,并且自1919年春天起直至这个夏季学期(1922年),我有规律地参加了胡塞尔的那些练习课。自1919年夏季学期起,我自己开了现象学的练习课,开始只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后来就改为给初学者和进阶者每周分别上两课时。战争结束后,我得到了一笔奖学金,在胡塞尔的提倡下,这笔钱被扩展为一笔助手薪金。自1920年秋天以来,我和胡塞尔一道正式开设了一些现象学的练习课。我自战争结束以来所开的讲座课陈列如下:
6、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诗意,我们才能经验到我们的非诗意栖居,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只有当我们保持着对诗意的关注,我们方可期待,非诗意栖居的一个转折是否以及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只有当我们严肃对待诗意时,我们才能向自己证明,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对这一转折作出贡献。
7、但当荷尔德林自己胆敢说终有一死的人的栖居是诗意的栖居时,立即就唤起一种假象,仿佛“诗意的”栖居把人从大地那里拉了出来。因为“诗意”如果被看作诗歌方面的东西,其实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诗意的栖居幻想般地飞翔于现实上空。诗人特地说,诗意的栖居乃是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以此来对付上面这种担忧。于是,荷尔德林不仅使“诗意”免受一种浅显的误解,而且,通过加上“在这片大地上”,他特地指示出作诗的本质。作诗并不飞越和超出大地,以便离弃大地、悬浮于大地之上。毋宁说,作诗首先把人带向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从而使人进入栖居之中。
8、1959年发表《思考的展示》;
9、(1)海德格尔在《实际性的解怪》讲座中曾经仔细确认过这一概念。参见(德)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何卫平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10、尼采档案馆的几种版本
11、作者:JeffCollins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EeDzNlcrShNeIXHHzVjFg提取码:v6s5书名:海德格尔与纳粹
13、“一体地存在乃是神性和善良;
14、是否可信的海德格尔自述
15、世界并不是世上诸多可见的存在者的总和,人也并不是世界的唯一组成部分;世界与人之间并不是客体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
16、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海德格尔
17、荷尔德林在1804年3月12日从尼尔廷根写信给他的朋友塞肯多夫,信中写道:“我现在特别关心寓言、诗歌上的历史观和天堂的建筑设计,尤其是与希腊民族不同的我们民族的东西”。(海林格拉特版,第五卷,第333页)
18、我也甘于存在吗?是的!”
19、1915年7月,凭借着《邓·司各脱的范畴理论与意谓学说》这篇论文,我在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获得了哲学专业的教授资格。不久以后我再度应召入伍,临时性地在守备部队服役,这种服役允许我在有限的程度上(在弗莱堡大学)开一些讲座课。
20、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四、海德格尔公司
1、当荷尔德林谈到栖居时,他看到的是人类此在(Dasein)的基本特征。而他却从与这种在本质上得到理解的栖居的关系中看到了“诗意”。
2、海德格尔墓。海德格尔于1976年5月26日去世,享年86岁,葬于德国巴登的梅斯基希公墓
3、必然的道路与孤独的绝望
4、(16)(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9年。
5、这是海德格尔第一次公开正面回答关于“另一种思想”的追问。他显然并不乐观,他不想自己的本有之思在短时间内被廉价抛售,所以他宁可不说,它的被理解并对学术思想产生真正的影响要有300年的时间。这显然是赌气之语。说老实话,即使他的本有之思问世之后,也没有人能廉价抛售它,因为真不知道要将其当作什么卖,更不用说“一年之内”了。
6、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7、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本书源出于海德格尔1935年夏季学期的讲课,为海德格尔思想转型之作。作者在本书中试图跳出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开端的全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并对其渊源根基进行哲思与发问。具体来说,作者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然后对“在”的本质,以及“在”的各种限制进行了讨论。
8、在这个时候,胡塞尔过来了,于是我看到了我读大学以来所曾期望的那个机会,那个能够使我系统地熟悉现象学研究的机会。我中断了我的那些讲座课,因为我反正都会被兵役(被训练为作战勤务)更为剧烈地征用。通过规律性的每周一次的晚上聚会,我通过胡塞尔获得了决定性的促进,一直到我进入战场。
9、人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的,他是本事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我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期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10、我也不能够清晰地描绘它。这一思想如何“作用”,我对此一无所知。也可能是这种情况,为了保护思不至于在一年之内就被廉价抛售,而有必要在如今把思的路引向沉默。要使思能起“作用”,要用上300年的时间,这也是可能的。(4)
11、《海德格尔文集》(30卷)前言及目录
12、随着《存在与时间抄》的发袭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赶重月该由略士特法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360问答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13、人道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处于“存在的遗忘”中,人何以为人的本质也是被遗忘的。
14、“(虽然)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下文接着是:“在这片大地上”。人们会认为这个补充是多余的;因为栖居说到底就是:人在大地上逗留,在“这片大地上”逗留,而每个终有一死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委身于大地的。
15、(2)格式塔(Gestalt)一词在上一世纪初,已经通过格式塔心理学成为德文甚至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一个通识,即场境突现的建构。
16、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17、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18、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
19、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20、20世纪60年代末,由苏德的马列研究所合作,重启了编辑工作。自1975年出版第1卷以来,至90年代初已经出版了40卷。但由于历史政治方面原因,自1990年起,《全集》的编撰工作由国际马恩基金会(阿姆斯特丹)所接管,并制定了新的编辑原则,亦即学术化、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1998年起改由Akademie出版社出版。这套全集的编撰是国际性的,有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法国、丹麦、意大利和美国等国的学者参与其中。
五、导读海德格尔
1、(1)(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9年。
2、1966年,在《明镜》杂志对海德格尔的正式电视采访中,公众逼问的事情主要纠缠于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关系,对此,海德格尔只有无奈而苍白的申辩。而在涉及他的学术思想时,也只是停留在海德格尔晚期关于技术的哲学追问上。没有什么真正岀彩的地方。对于自己的思想历程,海德格尔表示:“在过去的30年里,我所有讲授和讨论的主要事情只是解释西方哲学而已。”当然,这种解释不是复述或者“摆脱传统”,而是“回溯思想的历史基础,深思自希腊哲学以来尚未追问的问题”。(3)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初步能知晓一些。有趣的是,当问到1963年海德格尔在与一位佛教徒谈话中提到一种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全新的思想”时,海德格尔含糊其辞地又向后退缩了:
3、(2)(4)《〈明镜〉杂志对马丁•海德格尔的采访》,《回答——海德格尔说话了》,陈春文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第73页。
4、这个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这首诗的开头曰:“教堂的金属尖顶,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斯图加特第二版,第一卷,第372页以下;海林格拉特版,第六卷,第24页以下)。为了得体地倾听“……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我们就必须审慎地将它回复到这首诗歌中。因此,我们要思量这个诗句。我们要澄清此诗句即刻就会唤起的种种疑虑。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开放的期备姿态,去追踪这个诗句从而应答这个诗句。
5、这种哲学思索可不是隐士对尘世的逃遁,它属于类似农夫劳作的自然过程。当农家少年将沉重的雪撬拖上山坡,扶稳撬把,推上高高的山毛榉,沿危险的斜坡运回坡下的家里;当牧人一无所思,漫长缓行赶着他的牛群上山;当农夫在自己的棚屋里将数不清的盖屋顶用的木板整理就绪:这类情景和我的工作是一样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二者亲密无间。
6、《海德格尔全集》由海德格尔亲自拟定,并由海德格尔生前私人助手冯·赫尔曼所组织和实行。全集由法兰克福的克洛斯特曼出版社所出版,共分102卷,并以每年2册的频率继续出版中。第一本出版的全集版乃是1975年出版的全集24卷《现象学之基本问题》。最新出版的是全集82卷《关于自身的出版物》,其中包含海德格尔对《存在与时间》的反复评注。
7、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海德格尔
8、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9、(15)(德)海德格尔:《关于荷尔德林的恩培多克勒残篇》,《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2000年。
10、因为人在经受维度之际存在,所以人之本质始终必须得到测度。为此就需要一个尺度,它同时一体地关涉整个维度。洞察这一尺度,把它当作尺度来加以测定并且把它当作尺度来加以采取,这对诗人来说就意味着:作诗。作诗就是这种“采取尺度”,而且是为人之栖居而“采取尺度”。所以,紧接着“神本是人的尺度”一句,在诗中有了这样几行:“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11、此前已经陆续出版的海德格尔书信集有:
1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twZXkbqnPVAEeLWUKrgYA提取码:3tz5书名:林中路
13、(海德格尔的《路标》一书就是献给鲍赫的,KurtBauch,艺术史家)
14、作者:(英国)迈克尔·英伍德
15、邓晓芒先生认为,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这个概念,是最不好翻译的,不论英文的、德文的、希腊文的,都不好翻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存在”,往往以“是”来表达——就是英文的“on”或者“being”,这里面有一种逻辑含义,即动词含义,通过联系或联系词达到名词的含义。
16、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
17、战争结束后我重新开始了对现象学的研究,并且从1919年春天开始到这个夏季学期(1922)一直有规律地参加胡塞尔的训练课。从1919年夏季学期我自己也开设了现象学训练课,一开始只是为初学者,然后就开设了针对初学者和进阶学生的两课时的课。战争结束后我获得了一份由胡塞尔提议的被用做助教费的奖学金,从1920年秋天开始我和胡塞尔一起共同正式开设了现象学研讨课。从战争结束起我开设了以下讲座:
18、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19、◆赠送2018年《收获》长篇小说专号4册
20、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
1、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2、海德格尔生平自述(1922)
3、莫森说,托特瑙堡山上的小木屋一定会让人睡眠充足,晚上八点半就熄灯了。冬天夜长,所以他们有时间聊天。话题当然不是哲学,而是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海德格尔赞成纳粹思想,这很让莫森吃惊。他说海德格尔并不懂政治,但是他厌恶平庸,纳粹却不平庸,它宣称要做大事,要坚决反对共产主义。海德格尔主张专制,他说只有通过专制,人们才能抵御苏联那种最恶劣的共产主义专制。莫森说,他似乎不关心政治上的细节问题。莫森对海德格尔的评论是,住在托特瑙堡小山上,他衡量事物的尺度真是与众不同。海德格尔的学生也说,老师在课上从不提政治。
4、早在学术教学活动的一开始我就清楚,在实际上坚持天主教的信仰观点的情况下,不受所有的保留和隐蔽的约束影响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对我自身来讲,通过在现代宗教历史学派的意义之中的对早期基督教的不间断研究变得不再能够持续。在我的讲座里不再提及神学家了。
5、在第二个笔记文本片断中,海德格尔提示我们:
6、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觉到诗意的生活。
7、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8、从1932年的春天起这个计划在基本特征上就已确定了,这个计划在《从本有而来》(1)的提纲中获得了它的第一个形态。所有这些都走向这份提纲,而且这个哲思的领域也包括同《存在与时间》(2)的“争执”(Auseinandersetzung)。这些准备工作一直都是新的起点,为了找到关于探寻存有的真理问题的基本姿态。
9、主要作品:《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10、海德格尔与妻子埃尔弗里德
11、*此文刊载于《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7年,第41页。——编注
12、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并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
13、我对哲学的基本理解如下:哲学作为现象学的研究必须在最紧密的工作关联中源始地适合于那些历史学意义上的精神科学;哲学作为理论必须较少地在世界观和教化概观的明确传授上发挥作用,而应更多地在那种明确的、严格的并且始终被具体实行了的对科学意识的唤醒和造就上发挥作用;这种科学意识不是通过关于科学危机的谈话和平装书就变得活生生的,这些东西在青年人那里只会产生疲倦,而是通过今天学术上的青年人从过多的反思和谈话中回撤到实事性的工作——在可被科学的哲学呈送出来的具体关联上下功夫——而变成活生生的。
14、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15、(5)(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全集》第40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3年。
16、这部分收录了马恩所有的笔记本、书目、纸条等,以及马恩读过的书所写的边注。
17、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其哲学思想在我国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海德格尔自述》一书,摘选了《海德格尔全集》中若干篇重要的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道路的总结性文章和早年撰写的生平、履历。其中,以《道路回顾》一文为代表,海德格尔绝无仅有地系统总结了自己青年时期走向存在之途的思想道路;而几篇海德格尔的简历、生平,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独特视角。同时,不同时期自述中微妙的差异,也恰恰是我们洞察海德格尔思想境遇的十分难得的切入点。
18、(17)(德)海德格尔:《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0年。
19、我在第一学期的神学和哲学研究,使我在1911年春天里决定从神学院退出,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因为我不能够接受当时依照明确的要求而提出的“现代派誓约”(Modernisteneid)。我也因此而变得贫穷,但是我仍然决定,作出这样的尝试,献身于科学的研究之中。
20、(3)(德)海德格尔:《哲学基本问题.“逻辑学”若干“问题”》,《海德格尔全集》第4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1、为此,海德格尔感慨万千地说:
2、胡塞尔是海德湖延叶宣无存素世选格尔的老师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求学期间胡效旧负均绝担林已觉木此塞尔是他的老师后来海德格尔接替了胡塞尔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职务后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海德格尔的哲来自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是有联系的但我更乐意称海德格尔为存在主义现象学因为他对胡塞尔小心翼翼把意识仅仅流于康德的认知层面提出了批判而把“此在”和“此在”的“在世之中”作为了核心但是“此在”无疑露固结且集华黄语格是和胡塞尔晚年提出的生360问答活世界有密不可分关系的所以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确可以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
4、《收获》总目录(191~205)
5、学术方面的通信(约20卷)
6、郜元宝,安徽铜陵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著有《鲁迅六讲》《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