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1、在秦、汉到唐代的一千多年间,荀子和孔子、孟子一同被尊为圣人。从宋代开始,荀子的思想遭受歪曲,理学家说荀子只一句“性恶”就“大本已失”,背离了儒家。荀子的学说被批判,人格被贬低,不能再和孔子、孟子相提并论。荀子被排斥在儒家门外,打入另册,一直到清代,蒙冤八百年。
2、从观点和论证方式上看,孟子、荀子的话是相差不大的。
3、在先秦大师中,荀子是自成理论体系的大家之一。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荀家”一说。后世儒家说,荀子是儒家,但又很有些勉强。在儒学大盛的宋代,甚至发生了“灭荀”风潮,连荀族后裔也不得不隐匿逃亡。后世法家说,荀子是法家,但也很勉强。荀子的尊儒尊礼言论多而又多,很使“新法家”们有些尴尬。
4、虽然历经两千多年,荀子《劝学》之言依然振聋发聩,对于现代人也许有更深远的昭示!
5、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
6、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7、B.上古称君主为“后”,根据古汉语同义词连用的表达特点可知,“后王”指的就是君主、天子。
8、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1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11、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2、九首古诗,说尽了世间最美的友情
13、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1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5、しかも荀学は決して儒法だけではなかった。荀子の思想はまさに儒家、墨家、道家の成功と失敗を集成していると『史記』は記している。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17、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18、D.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文:修饰、文饰
19、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2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二、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不积跬步
1、战国·荀况《荀子·致仕》。流:没有根据。流诉:谗言,毁谤。不官:不公开。衡至:横逆而至。这几句大意是:凡是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语、说法、事情、谋划、称赞、毁谤,不公开而横逆而至的,高尚的人对这些要小心对待。世上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流言蜚语,不管它是毁也好,誉也好,既然它不敢公开,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传播,大多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作为,至少也是一些好奇无聊的人不负责任的妄言,其结果往往伤人坏事。所以高尚的人对此要洞察秋毫,谨慎对待。若是对己,要置若罔闻;若是对人,则不可以讹传讹。这几句多用于告诫人们对一切流言蜚语都要小心谨慎。
2、再来看看荀子的生命历程。
3、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5、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6、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7、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
8、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9、B.若夫志意修修:美好
10、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1、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12、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13、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14、笃志而体,君子也。
15、“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16、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17、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焉:于此,双音合成词。这几句大意是: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体而细小的工作之中。可用于知识积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18、学无止境。——荀子经典语录
19、但是,历史证明了荀子的伟大。历史文化学者梁启超说:“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毛泽东称:“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
20、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动乱,国家就危险;大治,国家就安全。社会混乱,动荡不定,政令难以施行,生产难以进行,国家就危险了;社会大治,有良好的秩序,令行禁止,生产发展,国家就安全了。这两句用于说明乱则危国,治则安国。
三、荀子最经典的一句话
1、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荀子担任学宫领袖,三起三落。这说明,荀子历经了艰难的周旋,一定在坚持着什么。而这种坚持,并不为官府与学宫大师们所理解。于是,三起三落之后,荀子终于遭受到了普遍的攻击。在此情势之下,荀子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毅然离开齐国,选择了另行开辟阵地。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6、中小学必读名著听书合集
7、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①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9、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什么呢?我要说: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有辨别。饿了就想吃饭,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这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这是无须等待(依靠学习)就会这样的,这是禹与桀所相同的。既然这样,那么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只是因为(生长)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是因为人(对各种事物的界限)有辨别。禽兽有父有子,但没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有雌有雄,但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而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它对所有的事物没有不分辨的。
10、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1、“实事求是”精神是对荀子“中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12、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13、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14、恭敬,礼也;谦恭,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5、宋明之后,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荀子受到批评越来越多。“二程”之小程就认为,荀子不好主要是因为主张“性恶论”,小程的观点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朱熹也表示,就不必理会荀子了,理会孟子的“性善”就可以了。但是,宋明理学一边骂荀子,一边还是借鉴了荀子的思想。在讨论人性问题的时候,宋明理学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气质之性”,就来自荀子的“性恶论”。
16、荀学最好地体现了中华文明在面临巨大困境和矛盾时的包容精神。因为它遵循“中道”。中道的标准只在有益于事理,不必遵从于某种特定教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为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为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道。”建立于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中道精神,使中华文明最善于包容完全相反的矛盾体,最善于结合看似不可能的矛盾体,最善于使一切“非此即彼”的事物和谐共生。
1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8、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1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20、C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项是道家学派。B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思想。所以选C。
四、《荀子》原文
1、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在国际上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内在上能全心全意控制个人的私心,然后方能廉洁奉公;外在上能抵御外物的诱惑,行为不为性情所乱,而后才能成就“德”这样的理想人格。
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荀子经典语录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6、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境界,当“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追求成为人生乐趣,所激发的潜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8、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9、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10、先义打山心并这起家上风年者荣,先荣打山心并这起义者辱。荣者物要通,辱者物要穷。
11、其荀子提出了“法后王”理论,为法家变法运动立起了鲜明的策略主张——政治变革的进步性,不是“法先王”(师法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而是“法后王”(立足当今现实的变法大道)。荀子认为,儒家“法先王”的实际目的,是搬出古代圣王来糊弄不明事理的老百姓——“呼先王以欺愚者!”
12、郭沫若认为,荀子是一位大师,不仅集先秦儒家之大成,而且集诸子百家之大成。
13、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14、战国·荀况《荀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积:积累。致:达到。途之人:指平凡的人。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流水联盟的领袖。喻品德崇高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1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16、苏轼诗词100句,无法忘怀的经典
17、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
18、苏轼: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19、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
20、杨海文认为,上述《荀子·乐论》篇里的话,在《礼记·乐记》中也有几乎一样的记载,只是偶尔有一些字不一样。所以,谈到荀子“人性论”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跟《礼记·乐记》应该是存在某种关联的。对于《荀子·乐论》《礼记·乐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古今众多学者作过深入研究,成果浩繁。在这里特别说明的一点,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把“仁”和“礼”很好地结合起来,后来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荀子发展了孔子的“礼”,可以说,礼学是荀子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孔孟思想扬弃之后的重大创新。
五、墨子十句经典名句
1、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2、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5、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10、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1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2、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5、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1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17、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18、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20、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汉典主站:www.zdic.net
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8、荀子的语言极富哲理,儒法并重。他的经典名言在今天也有着现实意义。
9、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
10、数年後の長平の戦いは荀子の話を証明した。秦国は趙軍の投降後、信義に背いて40万人の趙軍を生き埋めにして殺した。たとえ血の雨を降らす戦国時代であっても、これは道義の基準線を踏み越えている。秦国は終始、現実主義と功利主義を頼りとして天下を取ったのであり、仁義と道徳で自ら手足を縛るはずがなかった。
1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12、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
13、D.古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远古时期的帝王。
14、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15、荀子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出名的一位儒学家。他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大变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荀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被各种思想所熏陶,最终他继承了部分的儒家学说,同时还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另外他又结合其他学派的长处,最后终于把这些思想融会贯通,自成一派,成了一位儒学大师。
16、《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17、李斯,战国末年楚国小吏,因为受到厕所老鼠的启发,觉得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环境,立有大志后辞去公务员职务,从儒家名宿荀子游学,荀子什么人,虽说是孔子的信徒,但却是人性本恶说的创始人。
18、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19、但是,到孟子、荀子那里就不一样了。
20、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这种超级稳定的大一统国家结构发散到整个东亚,成为中华文明强而不霸、弱而不分、延绵不断的秘密。之所以还称为“秘密”,是因为大多数西方学者至今仍未想了解。
2、先看孔子的观点。《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认为,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像草一样,草一旦遇到风,它必定会伏倒下来。另外,《孝经》里面记载了孔子的另一句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句话也非常有名。
3、而人性本恶说,也成法家思想最根本的基础。李斯既然存心游学,而且荀子说的也很有道理,于是呢,学习非常努力,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没过多久,就和韩非一样,成了荀子最优秀的学生。
4、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为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