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
1、释:鸟将要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悲哀的;而人将要去世之时,他的话语是善意的。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4、(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8、(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释:意指将领在军队中指挥作战,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12、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努力从来不会白费,今日撒下种子,正在你看不见想不到的某处,悄悄地生根发芽。你必须非常的努力,才能够看起来毫不费力。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4、(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5、(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16、(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17、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署名越丁。②《太白》:参看本卷第214页注⑥。
18、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9、意思∶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对人有礼貌,就会让对方心里感到温暖;对人出言不逊,就会使对方感觉你很讨人厌
20、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 罗斯金
二、名人名言句子和意思
1、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 徐特立
2、释:天下吵吵嚷嚷,都是为私利而来;天下忙忙碌碌,都是为私利而往。也有部分人,常常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说辞,劝说别人。
3、(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4、“至诚”的精神所含范围是非常广的,天地万化、生生不息的状态都是“至诚”的一种表现,所以《中庸》对天的意向的描绘不是把它塑造成一个上帝,而是体现“至诚”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显然与人有直接的关系,是人自身想象的一种投射,是从人的存在状态来理解天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
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6、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8、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出自《孟子·离娄下》。
9、(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0、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
11、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美)爱因斯坦
12、可以说是儒家对于鬼神的理解,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儒家一开始就是“准无神论”,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太讲鬼神那一套,只是存而不论。《中庸》也讲“前知”、预言这些,但更重“以德配天”,对鬼神的理解,相当于在天地之间或人与天地相合之后的某些神妙的表现,它不是外在的偶像性存在,而是贯注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至诚”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与神灵相通,但这均是与人的实存性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有另外的一个世界。这样对鬼神的解释,显然有其宗教性的一面,但非偶像崇拜,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所谓“至诚如神”,神鬼这些东西都是“至诚”的某种表现、某种状态而已。
13、(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4、(解析)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一句名言是阐明和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句名言说明了自觉能动性的涵义。其涵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光有认识,不把认识变为改造世界的行动,人的能动作用无从表现;没有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也难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有把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表现出人之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15、(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1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 —— 富兰克林
17、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8、意思: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三、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及造句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3、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5、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6、(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气愤,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7、●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毛泽东(73)
8、(译文)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9、(译文)走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11、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意思是: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要轻。
12、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3、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望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让植根于现实的理想闪闪发光》你要了解革命是什么吗?称它为进步就是了。你要了解进步是什么吗?管它叫明天就是。明天一往无前地做它的工作,并且从今天就已经开始做了,尽管变幻离奇,它从来不会不到目的。——雨果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变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集》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全集》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14、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15、意思是:将帅必须和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进攻敌人。出自(汉)黄石公《三略》。
16、释: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掉;攻陷了敌国,将臣也就没用了,可以杀掉了。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可能会落得很惨的下场。现在与“卸磨杀驴”寓意较近。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8、(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19、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20、(真知汇)传递更有价值的智慧讯息
四、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带作者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解析)引用这两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第一句名言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普遍的性质。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因此,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第二句名言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哀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5、(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6、释: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7、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 冰心
8、你若要展现自己的价值,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德)歌德
9、(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11、(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13、(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4、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5、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 伏尔泰
16、孔子这一段话,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就是想说明,像他和他的弟子这个阶层的人,上天赋予他们能力,不是让他们学种地、学种花的,而是让他们在社会上宣传仁义,宣传忠信,教导统治者,让他们“导之以政齐以之礼”的。所以,孔子一点也没有因为种地不如老农、种花不如园丁而感到自己缺少什么,反而斥责想在这方面获得知识的樊迟是个成不了大器的人。这就是孔子的天命自觉,这就是孔子所知的命。换句话说,孔子认为,他自己的使命不是种地,不是种花,而是做帝王师,为这个时代指一条明路,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种规范。这可以看作是孔子的天命自觉。就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的知天命实际上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意思是:做大事却爱惜自身,看见小利就不要命的追求,不是英雄好汉。
19、释:众口一词,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诽谤,能把人才毁灭。做事情,不要赶尽杀绝吧。
20、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五、名人名言名句解释意思大全
1、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2、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意思是:应尽力结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经常互相批评,彼此激励。出自(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意思:表演的时间只有三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三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用来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想技艺出类拔萃,必须要有悟性,付出成倍汗水的努力,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当时某些所谓“学者”、“名流”,倚仗其专门家的声望,反对他并不甚了然的进步事物。这些人到处招摇撞骗,颇能蒙蔽群众,其影响是很恶劣的。《名人和名言》就是针对此种时弊而作的。迄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9、(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10、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俄)莱蒙托夫
11、(解析)引用这句名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并不是对立面的消除,恰恰相反,和谐正是以承认对立并保持对立为基础的,和谐是由于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没有对立的结合,就没有和谐和统一。正是这种“和谐即对立面的统一”,使我们认识到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12、寸寸山河寸寸金。意思是: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珍贵。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14、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 于谦
15、《中庸》讲了“致曲”的概念,就是天地万物很不平常,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们对天地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体会“至诚”的过程,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致曲”的复杂性,由形著到变化,大概就是说世界不那么简单,人生也不那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充满皱褶的、而不是平面的,所以要以至诚起化。这个“致曲”而化的意识在《中庸》里面有充分的阐述,就是“至诚能化”。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17、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8、歌几回时笑几回,人生全要自开怀。——石成金
19、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
20、不保护就是一种保护,过度保护反而是一种伤害。
1、《周易》的生命智慧是“乐天知命”
2、从“至诚无息”的道理来看,儒家理解的天是什么,人是什么,天人如何相合,这里面的问题和环节非常多,并不是简单说人与自然相处好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人在这个动态的结构之中,怎样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参天地之化育,成就一个美好和谐的宇宙。而这个宇宙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的世界,不是纯物质意义的,它有某种抽象性,但它又是具体的,天地日月星辰,山水草木鱼虫,我们都看得见,这跟西方的上帝形态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信仰又不是一个所谓纯自然状态的,不是万物有灵论,不像原始宗教那么简单,它要经过一个人文化的塑造过程,是按照人的精神想象或者可以理解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给自然的意义赋予了某种灵气,这种情况下才能讲所谓的“天人合一”,它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外化和文化创造的结果。
3、活得好、笑得多、爱得深的人就是成功者。——(美)斯坦利夫人
4、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5、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