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名言物来顺应
1、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无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费了,问题是要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显露,露到什么程度,都因情况而异,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露出底细。
2、当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看到了食物,当一个被逼入绝境的人看到了希望,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以捍卫生命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信仰,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3、未来不迎是指还未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管,更不要恐惧和心慌,活在当下,却犹豫将来。
4、邵子所谓观物,庄子所谓观化,程子所谓观天、地、生物、气象。要须放大胸怀,游心物外,乃能绝去一切缴绕郁悒,烦闷不宁之习。(《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当你饥饿时,烦恼源于一只馒头;当你寂寞时,烦恼源于一句温言;当你困惑时,烦恼源于一个机会天啊!依此类推,我心哪有不烦恼的时候?
5、专注做好眼下的事情,这句话挺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在生活中很多人却难以做到。因为这不但需要一种专注的心态,还需要一种自律的定力。很多人想得很多,但行动却很少,或者说总做各种计划,但计划做完后又坚持不了几天便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人,注定一辈子都难有大作为。
6、当时不杂,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分身太多,必然什么都做不好,在这个时代微信这么方便,你若不开个静音,将会永远都在处理。
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8、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9、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16个字,但是其中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哲理。特别是正在努力拼搏的人,若能读懂这句话,人生必定功成名就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不必过多担忧,徒增烦恼;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留来。
10、曾国藩非常经典的一句座右铭:“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1、是的,当你把心困囿于名物的时候,烦恼的确是杳无尽头。
12、既过不恋是指过去的事情,别再去留恋了,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回忆里,回忆再好,也只不过是过往云烟,对你毫无益处。
13、曾国藩一生奉行儒学,但又对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可以说是近代接受先进思想的典范。此外,他治家极严,对父母兄弟,敬爱有加,但不谋私;对待子女,严格独立,自力更生。其著作有《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集》等。
14、即过不恋:既然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不必留恋。
15、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6、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妄念是天上的云,是水中的浪,其存在是必然。凡人谁也做不到妄念不生。然而,同是心生妄念,却有圣患之分。根源在于对妄念的处理方式不同。妄念一生,随声应承,沆瀣一气这就会导致愚妄。其实,妄念只是你的一个孩子,一个顽皮的孩子,而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导师,当然,也不是你的敌人。妄念出来捣乱,要如慈父一般包容他,原谅他,但千万不要纵容他。对其顽劣的一面,以慈父的爱心加以引导、规范,必要时也要痛加呵斥。这样,妄念就不会伤害你,也许还会变为正念。
17、物来顺应:对于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出现,不必惊慌逃避,顺其自然。
18、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9、生活充满了未知,好事发生,我们自然会欣喜,若是运气不好,也无须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即可。既然无法改变事情的发生,那么最好的方式就去主动顺应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2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二、曾国藩:物来顺应
1、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四条处世原则: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物来顺应意思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纠结了,应该顺应和面对人生不易,且行且难。人的一生都是由苦难的构成,时来好运,但绝大部分都是不如意之事。一个人想要拥有大气运,就需要持续有效的努力,你才会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2、未来不迎,该吃吃,该睡睡,明天的事情明天面对。
3、不可以简单地用好与坏、善与恶来判断一个人;而具体到一件事、一闪念却非好即坏、非善即恶,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一件事做对了,就是圣贤作为;做错了,就是禽兽行径。心中念头,善就是圣贤之念;非善就是禽兽之念。哪怕你以前的事都做错了,只有眼前这件事做对了,此刻你就是圣贤。
4、该书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兵机、战守两章为战略战术问题,讲究持重谨慎。主张“简练慎出”,无充分准备不轻言战。以后发制人为主,又注意抢占先要以求先制,重视以主待客持久待变,提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战法重奇正。防守强调掌握重点,进攻重机宜,行止重谨慎。
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6、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7、对妄图逃逸者,关紧门扉,把严路口;对守纪不严者,痛下杀手,不留后患。
8、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岁月是一位雕刻师,善待他、培养他、成就他,他才能完成精美绝伦的作品。
9、出自《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10、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11、在他的一生中,总有很多警世的作品闻达于世。当你陷入逆境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人生的时候,请学会这四句处世规则,你才是真正的有出息,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12、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13、四十不惑,不惑的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对终极追求的确立,对人生信仰的坚定。
14、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5、悟透了自身,也就悟透了世界。
16、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17、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18、公道大义,人人渴望、人人景仰。当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演绎公道正义之时,也就给人心点亮了一盏灯,敬意由此而生,威严由此而生。
19、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0、既过不恋: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过去的就过去了,是追不上的,但是对于未来努力争取,还是可以赶上的。
三、曾国藩的物来顺应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事要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活在当下,不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要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恋和纠结发生过的事。
2、最后一部分未来不迎,是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计划,为了完成向自己的计划,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的富有动力。
3、人之气度,往往与其智慧成正比,与其所担当成正比。对人,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对己,器量阔宏,能检视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知识,有心胸宽广的雅量,才能善于吸收各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长本事、增智慧。
4、清宣统三年(1911),蔡锷就任云南新军协统之时,受镇统钟麟同委托,编“精神讲话”,遂摘取曾国藩、胡林翼的论兵言论,分类编辑成《曾胡治兵语录》,每章后加评语,以阐发其军事思想。目的在于厉兵秣马,驱逐列强。
5、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6、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人心本如湖面,奈何风吹浪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人心本如明镜,照人照物,原无任何偏差,奈何尘土覆盖了镜面,世界就变换了模样。人心本如蓝天,奈何乌云飘忽,遮蔽了阳光,使阴郁替代了光明。人心本存仁爱,奈何私欲扰动,并且反客为主,使人丧失了判断能力。
7、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不必过多担忧,徒增烦恼;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留恋只会拖慢你做事的进度。
8、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9、《曾胡治兵语录》是中国近代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12章,4万余字。《曾胡治兵语录》中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等前十章为治军问题。主张选将要慎重,为将要智勇兼备,练兵要严格。
10、 凡事让一步,留人余地,留己方便。
11、炒股的十六字真言:
12、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13、释义:不想太多,专心做好眼下的事情。
14、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15、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关于未来,我们真的没必要去想象太多,如果想得过于美好,就容易让自己变得松懈,而当结果没能达到预期的时候,又会陷于失落。同样,如果将未来想得过于艰难,那肯定会影响当下的状态,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绝不可能赢得更好的人生。
17、 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18、只有当心飞出物的牢笼,居高临下看待世间万物,你才会发现:所谓名物,得之未必属我,放手也未必损失。
19、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20、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四、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物来顺应
1、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3、沉迷于过去的成功中会让人止步不前,沉迷于过去的失败中会让人意志消沉。成大事者不为未来犹豫,不为过去纠结,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
4、无论大小与轻重,担起你应该承担的,你就担起了整个春天。
5、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6、生活充满了未知,好事发生,我们自然会欣喜,若是运气不好,也无须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即可。既然无法改变事情的发生,那么最好的方式就去主动顺应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7、季弟有志于道义身心之学,余阅其书,不胜欣喜。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吾弟诚有志于此,须熟读《小学》及《五种遗规》二书。此外各书能读固佳,不读亦初无所损。可以为天地之完人,可以为父母之肖子,不必因读书而后有所加于毫末也。(《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尚书益稷》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真正的志向,就是箫韶,经营好内心的信念,就可以营造一个宏大气象。立志坚毅,可以吸引想象不到的力量来帮你实现梦想。信念坚定,则走路时的一双草鞋、过河时的一条小船、攀登时的一根树枝、问路时的一句指点,都可以成为帮你实现梦想的贵人。立志不坚,即使有豪车、巨资也未必能够成行。
8、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9、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1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1、未来不迎:人生中,最大的无聊就是未来存有过多地担忧,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忧心未来,或者忧心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12、 持身俭,则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坠。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
13、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4、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如果说人身上的各个零件组合成了一个王国,那么,国君就是气。
15、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16、物来顺应意思是说,不要违抗反对,顺应事物的变化,对未来不要考虑太多,也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对,专心致志的去做。
17、释义:该读书就读书,不要有其它会客交友的杂念;该会客交友就会客交友,不要惦念读书。一有其它杂念,就会有许多离题的想法。用心干什么就应该没有其他杂念,事物来时,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找寻它。事物来时要一心一意处理事物,事物过去了也不要过多思考它。不做违背规律和没有用处的事情。
18、克制心魔,立地成佛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19、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20、懂得了这个道理,你未来的福气就不会差,你也必将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五、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物来顺应
1、总归一句——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2、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3、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4、对西方军事思想中的“极端进攻”作了批判分析,提出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应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反映了蔡锷军事思想的过人之处。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局限性,蔡锷在按语中多次对曾胡二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罪行进行称诵,并称太平军为“粤匪”等。凡此等等,请读者朋友注意鉴别。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6、人生处事的十六字真言:
7、释义:未来飘忽不定,我们没必要想得太远。
8、曾国藩有一句名言说的很好:“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意思是说,遇事不要抱怨,顺其自然,对于还未发生的事不去担忧,专注做好眼前事,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多想。
9、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10、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1、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广阅山川,才能胸纳天地;多历世事,才能心包清浊。井底之蛙,永远容不下方寸之外的天空;宅男宅女,很难培养起家国天下的情怀。
12、以勤治事,以静养心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阚斋日记类钞》)自身修养和待人应物,实质上是一体两端。修己是体,待人是用。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最关键的着手处,在于内在的学习与锻炼。时时克服慵懒的意念,就能做到勤;时时抵制欲望的鼓动,就能做到俭;万事人心,廓然包容,却不为所乱,就能做到静;扩大自己的胸襟,对人对事客观公正、不带私见,就能做到虚。勤俭之人,必能成就大事。而静虚包容之人,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3、物来顺应是指事情来临时,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你不管是逃避,还是拖延,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14、心灵也像这杯水,本来清澈,奈何在奔波劳碌中,欲望、攀比、羡慕嫉妒恨等负面情绪泥沙俱下,使清水改变了颜色。久而久之,人便忘了澄明的真相,将红尘泥水认做了自己的本质。
15、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徵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曾文正公全集家训》)诚敬是一把戒尺,看似冷漠,却防人误入歧途。对父母诚敬,就不会做出不孝的事;对友情诚敬,就不会做出不诚信的事;对自然诚敬,就不会做出破坏生态的事;对事业诚敬,就不会做出拖沓之事。
16、曾国藩有句话: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意思是,我们要活在当下,做事情的时候就好好做事,专注于事情本身,不为未来忧虑,也不必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当中。
17、释义: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就要学会坦然面对。
18、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9、这句话分别告诉我们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态度,第一部分:既往不恋。意思就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我们不要再留恋,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过去的事情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20、物来顺应,未来不应,当时不杂,即过不恋。意思是心中不要思绪太多,事情来了就顺应它,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