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虫记摘抄
1、因为它们抓得太紧了。之所以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它们惟一的目的就是想借助蜜蜂强壮的身体,将它们带到那些储有丰富的蜜的巢里去。
2、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3、想象力十足——关于26个英文字母的绘画创意
4、威风凛凛、声如霹雷、天衣无缝、温暖舒适、洁白细致。
5、难逃一劫: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6、美味佳肴、不远千里、不辞辛苦、温柔可人、锋利无比、不战自败
7、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8、鉴赏、点评《昆虫记》的写作手法。
9、FineArtStudio
10、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11、《昆虫记》这本书,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12、早上推开房门,只见地上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3、在这本书中,大家可以知道有些动物的昵称,比如:红蚂蚁:回家的路;小条纹蝶:恋人的气味等等看完这本书时我觉得法布尔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昆虫家,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探索世界的真面目,法布尔从小就开是观察小虫子在他长大以后,把他的成果写成了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并在他高龄达到八十六岁时把第十卷《昆虫记》完成了。在法布尔九十二岁时,他成了世界的骄傲和自豪!他一生手观察和思索,所以他才有今天的这种成果。
14、三种垒筑蜂使用的是同一类建筑材料,即含有石灰质的黏土,里面掺有少量沙粒,再加进泥瓦匠自己的唾液揉和而成。
15、人们天真的幻想终将在残酷的现实中,令人惋惜地走向终结。——法布尔《昆虫记》
16、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小学生看的书,建议大家到书店自己去看。
17、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润滑或有绒毛,一般黑色的鞘翅上有赤色或黄色的斑纹,或赤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赤色或棕色,没有斑驳,这些艳丽的色彩具有戒备的做用,能够吓退天敌。
18、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明白了我们身边到处是科学,科学并没有那么高深,只要我去观察,就有无比巨大的收获。
19、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蚂蚁搬家呢?有没有见证过毛毛虫破茧成蝶呢?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着令人啧啧称奇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观察细致、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擦亮双眼发现身边奇妙的世界。今天,锦鲤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鼎鼎有名的科学观察日记——来自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一起来探索神秘的昆虫世界吧!
20、泥水匠蜂的窠巢是利用硬的灰泥制做而成的。一般它的巢都围绕在树枝的四周。由于是灰泥组成的,所以它就能够非常坚固地附着在上面。但是,泥水匠蜂的窠巢,只是用泥土做成的,没有加水泥,或者是其它什么更能让它坚固的基础。那么,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昆虫记摘抄批注
1、蟋蟀的叫声好在哪儿?
2、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酷日的草丛中它仪态正经,严厉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相同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真心实意的祷告姿态。
3、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4、读起那一篇篇文章,昆虫们就像图画般浮现在眼前:织网、捕虫的蜘蛛,善于伪装的枯叶蝶,挥着大刀的螳螂,还有觅食方法独特的蜣螂……世界多么奇妙!昆虫的本领,让我们人类都惊叹不已。
5、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昆虫记的读书笔记摘抄
6、这样的几次冲击,把刚刚开始成形的热气腾腾的窝搬走了。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它的蜂箱竟有橡子那么大,这是出乎意料的。它们真的是神奇的小动物。
7、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8、从法布尔的笔下,看到的不仅仅是虫性,更是人性的发现。法布尔又以人性去看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他对生命的尊敬与赞美。法布尔不但把昆虫当作自己的观察、研究对象,他还把昆虫当做自己的孩子,成天精心地照顾着它们。
9、(1)柔和.喑哑.尖锐.短促.清脆.窃窃私语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像是滑轮声、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10、名师谈教育┃优秀学员分享┃本期超值课程
11、历经艰辛、毫不迟疑、死而后已
12、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13、A.石蜂B.珠蜂C.红蚂蚁
14、情有独钟:感情集中在一人或一物上面。
15、温暖舒适、晶莹剔透、微不足道、不遗余力、破茧而出。
16、言之有理:说话有道理。
17、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18、我现已说过,古代埃及人认为崇高甲虫的卵,是在我方才叙说的圆球傍边的。这个现已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实在景象,有一天可巧被我发现了。
19、《昆虫记》是(A)国昆虫学家()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20、答:它由木柱、玻璃和一个可以盖上的顶盖构成。
三、昆虫记摘抄好句
1、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2、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3、一无所获:没有一点收获,什么都没得到。
4、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5、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凯旋而归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丑陋不堪、豺狼虎豹、轻薄如纱、跋山涉水毫不吝惜、胡作非为、翩翩起舞、破茧而出、清清楚楚、竭尽所能、金蝉脱壳、坚强不屈、一无所知、小心翼翼、各种各样
6、读完《昆虫记》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聪明不能当饭吃,要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奇迹。想想看,如果法布尔放弃对昆虫的喜欢,那他还会成功吗?如果杨红缨阿姨放弃写作,不去爱孩子,他能被孩子说成“孩子最喜欢的作家”吗?
7、A.狼蛛B.蜣螂C.蚱蜢
8、如果我们慢慢地,稍稍掘开堤的表面,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在八月之初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顶上有一层的小房间,它们的样子和底下的蜂巢相比,大不一样,相差甚远。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这是由两种不一样的蜂建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种是已经在前面提到过的掘地蜂,另外一种,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竹蜂。
9、泰然自若,天经地义,没心没肺,凯旋而归,毫不客气,地地道道,稀奇古怪
10、松毛虫不管是在自己的巢穴还是在别人的巢穴,每条小小的松毛虫都会竭尽一己之力,造出属于大家的壁垒。
11、这本书在揭开昆虫世界神秘面纱的同时,还将昆虫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成为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12、昆虫记是一部(A)
13、“父亲冲我吼着”、“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暂时放弃”?从这些句子里,我读出了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所付出的努力。
14、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15、名著阅读核心考点解密——《骆驼祥子》
16、美味佳肴: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也指个人所定义的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可口美味,让人赞不绝口。
17、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有了很多的发明创造:人们根据水里游动的鱼,发明了潜水艇;看到猪在遇到有毒气体时会把鼻子插入土中过滤毒气,人发明了防毒面具;通过观察蜻蜓的飞行,发明飞机……
18、视描述怎样的条件下朗格多克蝎子胃口大,攻击性强。
19、红蚂蚁靠视觉和极强的记忆力来指引它们回家的路。
20、威风凛凛、金蝉脱壳、逃之天天、丑陋不堪、历经艰辛
四、昆虫记摘抄读书笔记
1、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粗笨妨碍、一文不值的东西丢掉。
3、广东名著阅读全解全练重磅上市!
4、水蛛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5、在偶然的盲目之中,也会有惊人的远见卓识。——法布尔《昆虫记》
6、在昆虫界,金步甲可谓一表人才,它穿着黑色外衣,身体闪着黄铜色或金色的光辉。利落的鞘翅,配上细长的一双触角,身材苗条,显得雍容华贵。
7、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
8、各种各样、晶莹剔透、微不足道
9、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我就能告诉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法布尔《昆虫记》
10、豌豆象是一粒豌豆上只有一只,它只吃掉为自己挖掘狭小的孵化室所必须弄掉的物质,而其余部分则完好无损。因此,豌豆粒仍可发芽,并且还仍可以食用,只要你不厌恶就行。再说,这也没什么可以觉得厌恶的。美洲的菜豆象则不会这么手下留情,它要把自己那颗豆子吃个干干净净,只剩下一堆连猪都不吃的垃圾。美洲在把它的昆虫灾害给我们带来时,可是来势凶猛的。美洲就曾给我们带来过根瘤野这种害人不浅的虱子,我们的葡萄种植者们一直在同这种害虫进行斗争;今天,美洲又给我们带来了菜豆象,这将给未来造成严重的威胁。(P126页)
11、我们的家住在山中,因此,从山脚下一次性带足量的水上山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纵然是我与家人都无法痛饮一番以解渴消暑,又如何能够满足小鸭子们的小小愿望呢?而我家附近那口半枯的老井则更加无法对其寄予任何的期待。除了供应附近四五个家庭的日常所需,这口井还时常遭受本村学校的校长先生所养的一头贪得无厌的驴子的掠夺。这头大胃口的蠢驴总是摆出一副不喝干井水绝不移步的姿态。可想而知,在我居住的地方,取水之难确实使得我可爱的小鸭子们无法在家享受自由嬉水的乐趣了。
12、一阵微风吹来,桂花树舒展着它的枝叶,随风微微摇动着,()在阳光下闪着绿光。
13、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人名),此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14、(3)我属于甲虫类,有六只短足。雌虫到了发育完全时,会长出翅盖,我最吸引人的就是我身上的“那盏灯”,从卵开始,到幼虫,到成虫,再到死亡,总是发着光。(答案:萤火虫)
15、与生俱来、默默无闻、自作主张、美味佳肴、不远千里
16、蝗虫: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
17、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
18、它在的子女们未得到解放出来之前,它决不恢复户外的快乐生活。
19、在洞穴的黑暗里看护它的骨肉达到四个月之久。细心地看护着它的卵。
20、第二期打卡活动已经开始四周了,各位同学对摘抄形式有什么建议?希望看到什么类型的内容?把你们的建议评论在下面吧,如果被采纳可以获得定制笔记本哟!
五、昆虫记摘抄及感悟
1、没心没肺凯旋而归毫不客气
2、很少有昆虫能比这个小动物更美丽,翼盘在中心,像折叠的宽广领带,前臂坐落头部之下。
3、雌性小阔条纹蝶站在一个物品上久了,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味,雄性小阔条纹蝶就被这种气味吸引了过来,那种气味是我们人类闻不到的。菜豆象不吃新鲜的菜豆。而是吃干的菜豆。一粒菜豆里面能住下二十多只菜豆象呢,菜豆象只要吃起菜豆来就把里面的豆粒都吃完。隧蜂和进了隧蜂家的小飞蝇碰面了,隧蜂居然只跟小飞蝇对视了一会就飞走了,小飞蝇就进去随便吃蜂蜜了,隧蜂快回来了,小飞蝇就飞走了,等待隧蜂下一次出去,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
4、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5、造好的辐与辐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形成一个很完整的圆。
6、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朋友寄来的虫子竟然对“我”的菜豆不感兴趣,让人非常疑惑。
7、C.安徒生奖D.诺贝尔奖
8、赏析:这句话说明了很多艺术虽然来于生活,却美化了现实生活,所以它们不一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
9、各种各样,晶莹剔透,微不足道,威风凛凛,金知了脱壳,,丑陋不堪,翩翩起舞
10、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11、A.勤劳的使者B.不会迷失的精灵
12、不过,石蚕并不是非常拿手游水的水手,它回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蠢笨。这是由于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其他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满足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逐渐向下沉落了。
13、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纹丝不动、翩翩起舞、自作主张
14、干劲十足、不遗余力、摇摆不定、坚强不屈、一无所知。
15、A.法国法布尔B.法国儒勒.凡尔纳
16、(3)带着问题再次观察,明确探究方向,胸有成竹;
17、历经艰辛、毫不迟疑、死而后已、自叹不如、小心翼翼。
18、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19、舍腰蜂的巢穴的形状和一个圆筒子差不多。它的口稍微有点儿大,底部又稍小一些。大的有一寸多长,半寸多宽,蜂巢有一个非常别致的表面,它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粉饰而形成的。在这个表面上,有一列线状的凸起围绕在它的四周,就好像金线带子上的线一样。每一条线,就是建筑物上的一层。这些线的`形状,是由于用泥土盖起每一层已经造好的巢穴而显露出来的。数一数它们,就可以知道,在黄蜂建筑它的时候,来回旅行了一共有多少次。它们通常是十五到二十层之间。每一个巢穴,这位辛辛苦苦的不辞辛劳的建筑家在建筑它时,大概须用二十次来往返复搬运材料。可见,它们有多少勤劳!
20、赏析: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将菜豆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便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菜豆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