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公鸡歇后语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3、比如,通读这些歇后语并记住十个!
4、(2)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5、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6、铁嘴鸡与铁公鸡看起来相近,实际上所指不同。铁嘴鸡指的是一个看似能言善辩的人,但说的话常常是歪理,是一个贬义词。
7、老九的弟弟——老实
8、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说(恭喜)
9、歇后语还可以在复句中充任分句,以充当前面的分句为多,例如:
10、公鸡站在笤帚上——硬充大尾巴鹰
11、公鸡给豺狼拜年——凶多吉少
12、1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13、大白公鸡下花花蛋——离奇;太离奇
14、一天,这个有钱人想要纳妾,但他向媒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小妾要有出众的外貌,可只能索取少得可怜的聘礼。没过几天,媒婆领着一个女人来见富人。这个女人一点聘礼也不要,只求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了。有钱人喜上眉梢,很快就把这个女人娶回家做了小妾。
1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16、“放光虫”一指萤火虫。形容某人做了不好的事,此事心知肚明,就如“萤火虫在鸡肚内发光”一样。
17、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主谓式)
18、波罗庙会吉祥物“波罗鸡”。信息时报记者朱元斌摄
19、2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20、(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批评
二、铁公鸡的歇后语是啥
1、◆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2、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5、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6、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7、请人解答用(请教)归还原物说(奉还)
8、(英文):ironcock
9、数字歇后语(四五六年级应掌握)
10、1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1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2、◆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3、汉语歇后语性质、特点及其方言对应形式
14、“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是原因,构成因果复句,“‘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是结果,但在这句中又是一句复句,歇后语其实隐含着一个省略的前提“(由于)王成义很软弱”,是大小原因套成的多层复句。
15、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16、请来服务员“打破沙锅问到底”,服务员亦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羊城晚报2009年8月8日B11版)
17、南北的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歇后语文化变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脚的习俗以前在北方盛行,而南方相对较少,因此北方的这种说法,到了粤语便成了“龙船装猪屎(又长又臭)”。北方说“黄鼠狼坐飞机(高升)”,而粤语则说“矮仔爬楼梯(步步高升)”,虽然属于同义歇后语,但各自体现的文化意象却很不同。
18、表示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居然)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竟然)
19、(你)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蒙后(注)省)
20、(故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派代表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自私自利和无原则的仇杀,对立派杨朱则主张一切从自我的利益出发,即“为我”。墨翟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你愿意拔你身上的一毛而利天下吗?”杨朱不允。
三、歇后语铁公鸡的下一句是什么?
1、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2、真是石头碰在钢板上,硬碰硬地吵起来,谁也不肯让一步。(《三号闸门》85页)
3、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
4、◆口说无凭,事实为证。◆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5、“注意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6、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7、广州歇后语“屎坑关刀”(茅厕里的大刀),下句便是闻(文)不能闻,舞(武)不能舞。(羊城晚报2009年8月25日A13版)
8、结构: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可称为“引”,后面的部分可称为“注”,由于其口语色彩较为强烈,所以结构的定型性较之成语、惯用语要来得差一些,表达可以更灵活一点。
9、(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1、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布,承前省宾)
12、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13、我说:“你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认识好人。我是可怜你有病。”(《黎明的河边》15页)
14、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主、宾)
15、烧火棍——一头热(名词性短语)
16、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17、秧鸡子下田——顾头不顾尾
18、“螺蛳壳里做道场”也是一个歇后语,由于意象较为浅显,后面便将注“转不开”省略了。
19、奇|两钉入脑男子浑然不觉怪|不愁生计老人流浪上(羊城晚报2007年6月3日A5版)
20、(举例造句):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四、铁公鸡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1、◆久住坡,不嫌陡。◆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2、这句粤语歇后语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彼时,南海神庙地僻人稀,庙前有一及膝溪流,人们前来朝拜总会弄湿鞋袜。有村妇从中发现商机,以背负游客过溪流赚钱。期间有好色之徒借此揽颈搭肩贴肉之机,对村妇上下其手。自此,人们便将该不良行为与“波罗鸡”联系起来。因为波罗鸡的制作依靠黏贴鸡毛工艺,所以“波罗鸡——一味靠黐”就有了占人便宜、蹭吃蹭喝之意。
3、这句歇后语挺常见的,叫做:铁公鸡——一毛不拔释义: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4、铁公鸡——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举例造句: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5、形容高兴(手舞足蹈)形容聪明(心灵手巧)
6、鸡爪子炒菜——七拱八翘
7、部队打仗输了,逃走。(败阵)
8、铁公鸡身上拔毛——莫想
9、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0、(拼音代码):ymbb
11、鸡食放光虫——心知肚内明
1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3、铁公鸡——一毛不拔”,是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是极端吝啬的代名词。“铁公鸡”出处难以考证,但明代袁枚《子不语》卷22的《铁公鸡》却让人过目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他要纳一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他们“多费”而将之赶走,现在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拔光了他所有的羽毛。
14、◆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15、用横筏等横过水面往返送人或东西。(摆渡)
16、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呼兰河传》232页)
17、④“引”和“注”的凝固性比较弱,中间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成分,这点类于惯用语和离合词,但由于歇后语是更长的语言片段,其松散程度尤甚。例如:
18、细分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变异,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在普通话里与不同的变体,说成:
19、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20、③定语。歇后语也可以做定语,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或多个形容词。例如:
五、铁公鸡歇后语后半句
1、没有准备(手足无措)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2、1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3、弄不好,我就成了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真不如当个社员心静。(靠山堡273页)
4、绸子包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5、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二踢脚上天——空想(响)三只脚的方桌——摆不平四两棉花十张弓——从何谈(弹)起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六月天穿皮袍——不是时候七寸脚穿三寸鞋——硬装八个油瓶七个盖——东挪西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十点才到九点六——差点四(事)四月里的梅子——多少带点亲(青)五个人住两地——三心二意六月连阴天——不见清(晴)
6、1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7、10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10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8、铁公鸡身上的毛——一毛不拔关于公鸡的歇后语:阉了的公鸡——不提啦;不啼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