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战争激烈的诗句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说清后四句,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4、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5、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可谓是描写古代战争的千古绝唱 选段: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6、《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8、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9、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深重的灾难,因而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把战争作为重要主题。
10、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
11、李世民在《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中记述了自己平定边疆的丰功伟绩,一句“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更是将自己的武功与汉将窦宪大破匈奴刻石于燕然相提并论。
12、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1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14、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6、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17、○唐·杜甫《前出塞九首》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唐·杜甫《后出塞五首》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平沙:平坦的沙地。万幕:成千上万的帐幕。
18、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9、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20、单chán于:汉时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唐·王昌龄《从军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骝马:骅骝,骏马。
二、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诗句
1、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2、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专使军旗上的彩属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360问答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4、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9、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10、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11、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3、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1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释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声连天,一场激战后,边塞上战士们用鲜血染成象胭脂一样的红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半掩着红旗来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浓重,天气寒冷,连鼓声都沉闷,为了报答君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知遇之恩,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奋战捐躯。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7、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8、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9、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总的来说,初唐时期的战争诗多保持了昂扬向上的基调,而此时对于战争的描写也多出现在边塞地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对于核心领土的稳定控制能力。
三、形容战争激烈的诗
1、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2、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唐代)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
7、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8、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9、“雪暗凋旗画,风长认学工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降: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专使军旗上的彩属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升神界临说复绍座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10、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1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1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16、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1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18、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19、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0、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军行》七首(唐·王昌龄)意思: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四、描写战争激烈的诗句古诗
1、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3、译文:民心都回归到原始质朴的大道上来,战争怎么还会有呢。
4、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5、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6、○唐·杜甫《悲陈陶》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是士兵伤别、怀念故乡的曲调。万国,即万方。
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8、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9、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0、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
11、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1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3、一首曲子 由它的袍袖来做休止符
1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15、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16、王昌龄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之声,在七绝领域与李白齐名!其最有名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堪称绝妙,为历代诗家所赞赏。《从军行》便是王昌龄的一系列边塞组诗,其中这首《从军行·其四》更是千古绝唱。
17、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18、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9、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20、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五、描写战争激烈的诗句木兰诗
1、后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悲壮的心情,一说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放气概。○唐·王翰《凉州词》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洗兵:洗刷兵器。
2、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3、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4、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5、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
6、除此之外,杜甫还特别关注战争对普通百姓的冲击,他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石壕吏》中就描写了唐军因为兵源不足而强行捉人征兵的情形。
7、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8、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9、写兵役草之苛酷的句子: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0、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