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1、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一种重要人物,虽然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是其哲学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人的追捧,给予了“圣人”的崇高赞誉。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苏格拉底哲学有所研究,有感兴趣于其现身哲学事业的壮举,或注重史料甄别。
2、三篇文字均选自《哲学的盛宴》一书,转自“哲学园”,感谢老蝉的录入和编辑工作。罗伯特·艾伦为英国人,哲学园误作美国人,这里更正过来。
3、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言论自由的主张与雅典民主制度发生了严重冲突,因此被以“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处死罪。
4、事实上,早期希腊哲学是以唯物主义精神解决基本的哲学问题,即第一性原则,虽然它的形式相当原始。我们在研究这一阶段的哲学时曾说过,在脱离原始神话后,古希腊哲学的第一形态是唯物主义,此种万物主义精神基本贯穿了整个前苏格拉底时期。
5、苏格拉底的哲学座右铭“自知”又可理解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对其世界理念的认识,把握世界的方法之一是用人的理念。因此,理念是认识,即对理性的认识,“自我”就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是认识自我的理性本质。
6、此外,认识自己的难点还在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人很难能公正、清醒地评价自己。这既要求自己能足够的自省,也仰仗身边有智慧之人愿意给予真诚而有价值的反馈。当然,如果这个反馈是自己的不足,还需要自己有强大的勇气和宽广的胸襟来接纳并纠偏。
7、苏格拉底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一生不断追寻真理,最终却得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无法释怀的结果——除了他本人。也许我们还需了解一下他追寻真理的真谛。
8、精准地认识你自己,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通过了解自己的特质与潜能,可以据此做出科学的职业、学业选择与人生规划。
9、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10、是走一条容易和抄近路的道路,还是走那条漫长而险阻的路呢?读者朋友,今天的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1、古希腊哲学从智者转向关注自然本身,转向关注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它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直到苏格拉底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12、那么勇敢的定义是什么?谁深入思考过勇敢的定义呢?
13、了解自己,意味着把"你是什么人和你想成为什么人","与世人认为你是什么人和希望你成为什么人"区分开来,自我认知和自我造就都是一生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教会你怎样变成你自己,怎样负起责任,怎样表现自己。
14、被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们访问过的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有人以对神不敬和腐化青年思想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到了法院。
15、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教育理念
16、由法国画家雅克·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17、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在酝酿欧洲文化的最初形态时,它已初显规模。也就是说,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其跨出第一步时,就已大体上显示了一种发展方向,孕育了以后成熟期的基本特点。以希腊为起点的欧洲文化,在其最初阶段也显示了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由原始神的世界观发展为宇宙论的自然哲学的世界观,也就是前苏格拉底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的特点是探索宇宙具体的“始基”。
18、苏格拉底要把“理念”这种逻辑概念与感观的世界对立起来,成为独立的实体,既非感性世界的反映,也不是理解感性世界的方法,相反,“理念”成为感性世界存在的依据。
19、他追求的是最伟大的真理。所以中年后的苏格拉底的身份是“老师”,但这个老师不喜欢把上课变成演讲,而是与学生沟通对话。他甚至整天在街上“闲晃”,一有机会就找人谈话。在聊天过程中,他更多的了解其他一些智者的想法。通过和他们交流,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更深刻的了解真理,更好的自我检讨与反省。同时,他作为一个智者,也把真正的真理与真正的知识带给了许多人,以便这些人可以自我检讨与反省。面对真理,他有很多身份,学生、老师、智者等。
20、哪怕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一层一层剥去我们外在的标签,也始终很难找到那个真正核心的答案吧。因此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竟富含有极大的哲学深意。
二、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你自己意味着
1、如此一来,又衍生出更多问题。
2、苏格拉底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了一生。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每个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当你在思考人生时,其实你想过的很多问题,古希腊哲学家都进行过深入思考,闲暇时间,回到古希腊,跟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相遇,实在是一件幸事。
5、苏格拉底的“自我”不同于智者的“人”,是理性的实体。苏格拉底提出了关于伦理与道德哲学的最基本命题:道理与知识的同一性。
6、参考资料:《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著
7、人的自然属性已经是具备了社会性的自然属性,“自然人”和自然属性,只是人之为人的前提和起点。
8、柏拉图回答:因为只可以取一朵,好不容易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9、在这里提苏格拉底,只想说明中西方文化其实在根源上是相通的这个道理。
10、苏格拉底所生活的年代,很多哲学家都在寻找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有认为是火,有认为是水......
11、40岁时,苏格拉底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并进入五百人会议(贵族会议被剥夺权力后,雅典城邦实行了直接民主制度,公民大会对一切重大问题进行投票表决,同时设置了五百人会议,管理港口、军事设备和其他公共财物,并为议会准备日程。五百人会议每年抽签轮换人选。这种业余人员组成的政府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上: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
12、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
13、这个故事是一个吊环运动员因为自己的不自律,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伤到了脚,很难再进入赛场。在加油站“苏格拉底”的帮助和指导下,磨练意志力,认识自己,提升专注度,最终克服伤痛,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感受到了心平气和的去生活,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14、在我们研究《巴门尼德》这篇对话时,可以看出,柏拉图写这篇对话,并不仅仅是想记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这还与他理论的变化有关。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应该吸纳一些反对者的意见,即柏拉图也想记述一些自己的理论倾向发生变化的事。但无论如何,是不该怀疑这篇对话的真实性及实际意义的。
15、现代对于“辩证法”通常是其主张对立统看事物是有其规律变化、发展的;与其相对立的则是看事物为不动的“形而上学”,是否认事物间矛盾的。
16、古希腊雅典哲学家奠基者
17、“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写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经常被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们引用来规劝世人,认识自己真正的价值。
18、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也称为伦理学。苏格拉底将哲学的核心由“自然”转向“自我”,那么对“自我”的思考,也就应是他哲学的重点,于是哲学内容也由思辨性转变为实践性的批判,道德、伦理成为核心部分。苏格拉底的哲学重点在对于“自我”的分析,“自我”与“自然”相对立,所以其哲学主要是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及其关系。
19、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三十僭主的统治取代了民主政体”。三十僭主的头目克利提阿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据说有一次,克利提阿斯想要霸占一个富人的财产,他命令苏格拉底带领四个人去逮捕那个富人。苏格拉底极其反感克利提阿斯的这种做法,于是他抵制了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开谴责其暴行。恼怒的克利提阿斯不准他再接近青年,并警告他说:“你小心点,不要让我们不得不再减少羊群中的一只羊。”而苏格拉底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
20、应当挑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在没有结交朋友以前,你如何确认一个人的品格?这些重要的问题,人们平时思考的很少。
三、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理解
1、一种是惊觉自己此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如此荒谬,从此走上爱好智慧的道路。
2、我认为秦始皇对中国没有任何贡献
3、《柏拉图对话》中的大部分对话都以苏格拉底为发言人。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会说那些都是柏拉图的主张,只是借老师的口说出来——苏格拉底成了柏拉图的代言人。
4、两大阵营对立,精神与物质再分化
5、“理念”这一概念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体系的主干,但对于这个概念,人们却不是非常清楚。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理论与思想上的对立,是有本质上的缘由的。
6、说到婚姻,不得不提苏格拉底的老婆。她的脾气火爆,经常对苏格拉底大喊大叫,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每当妻子发火时,他总是淡然处之,丝毫不放在心上。
7、马克思也指出,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为人属性,是作为客体的人为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标示。
8、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莫名其妙的被老婆就对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
9、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法律更是尊崇有加。他说,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是不平等的,他应该尊重和服从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迁怒于自己甚至大骂,他也应该甘愿承受,不能以牙还牙,进行反抗。
10、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11、绝大部分贪污是值得去理解的
12、古希腊哲学由早期的“自然”哲学转化为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精神”这一实体最终确立,此根本性的转折,向世人宣告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成熟。这个学派的最初形态是以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的。
13、对智慧、真理的不断探索
14、苏格拉底“德性与知识同一”这个前提规定回答了“德性是否可教”的前提,但苏格拉底并非简单的作出回答,而是把它与其哲学基本思想进一步联系到一起。
15、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如此便可以确定他的哲学家身份。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曾被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极力推崇,苏格拉底的历史重要性可想而知。
16、当他听到有人在谈论勇敢,则必定会走上前去,询问勇敢的含义。
17、依照苏格拉底的“理念性”,“理念”本身就是带有“目的”性质的。“目的”是本身具有的现实性,“目的”是为了实现而提出,而“理念”是由人的理性所形成的概念性的东西。
18、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的观点,成为哲学史上的滥觞。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