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则高中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3、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4、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目前共向原创作者付费52970元
6、论语共二十篇,集孔子及众弟子的言论而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d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论语》十二章翻译如下:
10、(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1、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16、《诗》的社会功能。
17、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19、君子之道在恒,恒则勇。(分论点3)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二、初一论语十二章原文
1、我爱这土地|变色龙|梅岭三章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人生阶段性问题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10、我十五岁专心学习;三十岁有了自己的方向和主张;四十岁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五十岁能够分辨哪些该顺天道哪些可以人为改变;六十岁能够吸收不同观点的意见;七十岁干自己喜欢的喜欢的事情还能不触犯规矩。
1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许多借鉴意义,这篇文章每一则语录都阐述了不同的道理。体现了君子、仁、义、礼、恕等核心思想。
14、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欢迎阅读与收藏。
15、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6、颜回做的好啊,单调而清贫的日子,别人无法忍受,颜回却能过的很安乐。颜回做的好啊。
17、(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8、高中要求必修的课文节选了以下十二则孔子及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的言论内容,现整理供大家方便了解高中要求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的详细内容。
19、注释:曾子,曾参;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泛指多次;为,替,给;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三、初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2、《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助记)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
7、年华易逝
8、第一步,学生自己背,让其问题呈现出来
9、义利观:重义轻利。
10、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
11、注释: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舍:停
1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3、《论语十二章》(节选)先秦:佚名
14、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5、更多优质课件,请关注课件商城
16、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17、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8、(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四、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
1、—改编高中《论语》十二章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6、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7、《论语》十二则中讲述学习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8、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9、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1、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12、(助记)“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13、(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小学开学第一课|白鹭|落花生
16、我每天要思考反省的三件事分别是,是否忠于自己职责;对朋友是否有失信的地方;学到东西有没有去实践。
17、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笔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9、知道去做不如喜欢去做,喜欢去做不如把这当做快乐的人。
20、(助记)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五、语文论语十二章
1、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9:00与大家见面
2、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3、“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
5、(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0、注:画横线的句子为笔者所加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壅也》)
1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16、(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17、举例论证所举例子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18、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9、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2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1、诗经·式微|庄子二则|大自然的语言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助记)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6、《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8、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9、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10、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1、(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2、仁为己任,意志坚强。
13、学习目的:提高背诵效率理解各章的思想训练“综合”思维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5、(助记)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16、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7、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8、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20、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主张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人际和谐。实现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礼治,“礼之用,和为贵”,其最高社会理想是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论语鼓励人们修身立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
1、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全部内容。
2、君子之道在学,学则知。(分论点1)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