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1、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2、出处《韩非子》卷八安危第二十五3
3、(儒家就是不肯说世间丑恶的东西,虽然很正能量,但让人不能看到世间的真实、人性的真实,在此传统影响下,世上出现很多两面人,表面高尚,私底丑陋。)
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冒充。也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的冒充好的。或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5、出处《韩非子》卷十五难二第三十七1
6、(点评)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
7、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6
8、①靖郭君:本名田婴,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齐湣王即位三年时,赐封田婴于薛邑,故称薛公,号靖郭君。城薛:城:动词,筑城。薛:春秋时诸侯国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州南。滕州市有“薛国古城”。②谒(yè)者: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③请者:拜访的人。三言:三个字。益:多。有于此:有,等候,等待。④亡:通“毋”。可译为“不”、“不要”。更:连续,接续。⑤荡:平坦。⑥阴:《释名》阴,荫也。荫庇。⑦隆:本义:高。隆,丰大也。—《说文》。⑧辍(chuò):中止,撤销,舍弃。
9、(韩非的实用观,隐士如坚瓠,坚而无用。)
10、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11、第三段为主要内容包括故事和点评,若干故事有多个版本。
12、(点评)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13、(故事)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有间,大鱼动,因曰:“此河伯。”
14、(故事)一曰:晏婴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15、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12
16、(不言人之恶对统治者不利,但人们是不愿言人之恶的,这是人性,统治者要有保护机制和奖惩机制才能引导大家检举揭发。)
17、(点评)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18、(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啊,人们评判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判标准不同。但显然欲不欲的人少之又少。)
19、(故事)齐人有欲为乱者,恐王知之,因诈逐所爱者,令走王知之。
20、(故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二、韩非子的所有寓言故事
1、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滥竽充数寓言故事详情:
3、郑人买履际短操经易候政: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尼状广础长请尼了,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1
5、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6、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2
7、出处《韩非子》卷七说林上第二十二32
8、(重磅)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70篇
9、明君圣主知“药酒”、“用言”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011
11、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12、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13、(故事)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树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以欲弃之。”
14、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15、(故事)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裤。”
16、(故事)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17、方吾恐同衣于族,而况借于权乎!
18、(点评)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19、(如果把权势给恶人,就是为虎传翼,要飞来吃人的,所以权势交到什么样的人手中是要慎重对待的。)
20、(故事)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三、韩非子的著名寓言故事
1、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4
2、(不会因事而变,不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办事,最后办不成事。)
3、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经过大脑思考,不要夸过头,要不然就可能会喧宾夺主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9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抓住主干,纲举目张,君主要治吏不治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5、(故事)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6、(故事)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7、(孔子的治国理论比较幼稚,人性自利,德声也可以是买来的。)
8、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9、哀公之称“莫众而迷”。
10、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2
11、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12、(故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兹郑无术以致人,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
13、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21
14、(点评)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15、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0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