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1、人们都十分仰慕宋纤的才华,把他当作圣人一样看待,甚至连当地的官员杨宣都将宋纤的画像挂在房间中,进出都能看到,并且每天都要参拜数次。
2、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3、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4、屠龙之技(túlóngzhījì)(解释):屠决个那他都愿弱基王年苏: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360问答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续片源刑聚快蒸无所用其巧。”(示例):~,价非日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或施约零客严察。◎唐·刘禹锡《何卜甚断赋》(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出处《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5、我们只是引领,从不期望跟随
6、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7、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8、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9、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10、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11、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12、与诸葛亮有关典故: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13、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4、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15、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16、龙是我们国家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在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龙是帝王的象征,也是神的象征。
17、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18、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19、不周山是撑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大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
20、这是花生宝贝陪孩子入睡的第61个故事
二、有关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2、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的。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3、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4、△点击上方听今天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往下拉有百科知识分享呦!
5、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6、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7、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8、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张僧繇,出自南京,那么我们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同样和南京和张僧繇有关的成语——空前绝后。
9、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10、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11、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12、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13、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14、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15、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16、乾卦爻位到了上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17、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18、而带龙字的成语有哪些呢,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
19、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20、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三、有关龙的成语故事大全
1、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2、创造世界万物的女神娲(女娲是邯郸市涉县人,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炼成熔液,然后用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
3、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4、不是降龙十八掌之一。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人,亨。创“降龙十八掌”的那位高人本来取名为“履虎尾”,好比攻虎之背,一脚踏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回头反咬一口,自然厉害猛恶之至。后来的传人嫌《易经》中这些文绉绉的卦名说来大不顺口,改作了“神龙摆尾”
5、综上文献所述,后世提炼出“叶公好龙”这个成语。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弄玉十五岁时,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发誓说:“一定要善于吹笙,能和自己唱和,方是我夫,若非宁可不嫁! ”穆公使人遍访全国,没有合适人选。一天晚上,月明如镜。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微风拂面,风中忽闻一阵优美轻柔的箫声应和。箫声忽远忽近,隐隐约约。弄玉惊奇不已,停下吹笙想仔细听听,不料箫声也随之停止了,而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惘然若失,思想不明,草草就寝。
8、造句: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刚刚好。
9、到现在为止,龙依旧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神力的动物,它也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
10、造句:萧峰直接祭出降龙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龙有悔,萧峰一掌接一掌,连续叠加20余次。
11、我们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真心去喜欢,不应该叶公好龙。
12、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13、近义词:点石成金点睛之笔锦上添花生花妙笔
14、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15、“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16、(儿童成长故事)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
17、乘龙快婿的典故。乘龙快婿,现在往往用来称赞女婿。那么乘龙快婿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呢?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座凤凰楼让她居住,楼前筑高台,名凤凰台。弄玉每常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时有百鸟和鸣。
18、意思是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如“又作冯妇”、“重作冯妇”。
19、叶公其实也是一个悲剧,当一个人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东西,近乎发狂的喜欢它,同时也采取一些行动来争取,它很享受着个过程,可是当这个东西突然一下在你面前的时候,他失去了他那个享受过程,会变的不知所措甚至是惊慌失措,他会觉得很恐怖,逃避甚至会选择逃跑,叶公的痛谁又知道。每个人360问答都是凡人没有那么多的置粉张的英困修周沉布承受能力和胸怀去容纳任何遥远的东西。RT,纯属个人意见
20、真龙瞧着被吓昏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他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借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已。
四、有关龙的成语故事100字
1、“叶公龙”指的是著名的叶老儿了,此人天天逢人便吹嘘自己有多么喜欢龙,家中的字画,吃饭的饭碗,甚至睡觉的被子,无不有龙的形状。但是有一天他真的见到了龙,却吓得魂不附体。
2、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3、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4、《儿童成长故事》科学小问号No.137今日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5、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6、每天6分钟,听成语懂道理
7、在古时候南朝的梁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师,名叫张僧繇(yáo)。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出四条金龙。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像是真龙一样。
8、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9、《晋书·宋纤传》:“名声可以听到但是本人却见不到,仰慕德行却看不到样子,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
10、(拼音):bǔ tiān yù rì
11、(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12、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13、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14、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15、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16、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17、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18、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19、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20、她又杀了一只大得无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立在四方,把天撑住。还利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大难,始告平息。
五、龙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1、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2、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3、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4、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谷,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儿子去作准备。
5、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6、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7、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8、快加入“花生宝贝陪读计划”吧
9、是指用舞狮或舞龙的形式来向人们表示祝福,往往反复做盘旋或叩头等一系列动作可以给人们带来喜庆与吉祥。
10、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11、狐假虎威一天,狐狸和老虎相遇了,老虎便想将狐狸吃掉。狐狸灵机一动,说:我是上天派下的神,你敢吃我,就没有好下场。”老虎不信。狐狸:您要是不信,就请和我去森林里走走吧!老虎半信半疑的跟着去了。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走进树林,动物们都吓跑了,老虎以为他们真怕狐狸,实际上还是怕他。
12、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13、成语寓意:这个故事很生动的比喻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叶公式人物,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比喻表面或口头上对某事物特别喜欢,实际上并不爱好,甚至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不爱好甚至还会惧怕它,反对它的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