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的诗词风格
1、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6、(综合人民日报、半月谈、诗词天地等)
7、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8、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9、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10、一是善于在作品中设计感情的主题旋律
1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1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却只有苏轼不以为意。
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5、(婉约细腻)李清照《武陵春》为代表
16、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17、此词作于1082年末或1083年初,定慧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初居之地。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来表达自己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的境界高妙,被评价为“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18、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19、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20、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二、苏轼的诗词风格大部分
1、本书从四个维度展现苏轼的人际交往关系及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一是从地缘、血缘等“先赋性”关系角度,展现苏轼的故园情、兄弟情、夫妻情;二是从情感、性格、价值取向等“选择性”关系角度,展现苏轼的伯乐情、师生情、同乡情、患难情、方外情;三是从宦海浮沉的“业缘”关系角度,历时性地展现苏轼在熙宁d争、元祐d争、绍圣元符d争,以及出任“八州督”,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的情感冲突与价值坚守;四是从地域情缘角度,展现苏轼与润州士人的交往,对诸多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澄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综合自:北斗维斟、诗之家、百度百科等
4、1082年春,苏轼和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该词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来抒发自己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上片主要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洋溢着豪迈、豁达、乐观的生活信念。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6、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但是这首唱和之词却远超原词,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经典。
7、苏轼词风可分来自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360问答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距余员弱重氢白月导或深婉,格调健康高远敌错针言病,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9、那怀才不遇的苦闷该怎么解脱呢,只能从自己内心出发,别人无法帮助。自我解脱的方法就是“且陶陶、乐尽天真”,不如无忧无虑,享受当下现实的生活。只要有机会则乞身退隐田园“作个闲人”,以山水为友、以琴酒为趣,过着“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的简单生活。这首《行香子》语言畅达,音韵和谐,以议论表现人生感悟,很有哲理意义,为苏轼词中风格旷达之作,特别是“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一句,令很多人心弦触动,无比向往。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喜欢苏轼这两首词嘛?
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东坡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且由于该词氤氲着浓郁家国情怀,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咏、不断传诵,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11、点亮在看,是个好习惯↓↓↓
12、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
13、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14、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15、下阕进一步结合自身遭遇来验证上阕的观点。“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自己才华绝顶,却无人赏识,不被知遇的表达。
16、苏东坡的《中秋月·阳关曲》,也是以明月折射和流露家国情怀的重要诗作。熙宁十年(1077年),苏东坡由密州移知徐州,与弟弟苏辙相聚,盘桓数月后于中秋话别时而作。苏东坡是继李白之后,挚爱吟咏月亮的天才诗人。苏东坡笔下的月亮千姿百态、意象纷呈:明月、皎月、新月、山月、清月、寒月、缺月、暗月、江月、海月、森月、霜月、斜月、素月……一样的月亮不一样的心境。苏东坡的月亮是他精神世界的隐喻和投射,其诗词中的月亮总是充满浓郁的乡情、友情、亲情、爱情,而这些情愫是他强烈家国情怀的具体表征。
17、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中......
18、他的词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有了标题和小序不但交代了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和缘起,而且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内涵。
19、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20、不久,苏轼被捕解京,送入狱中。在这期间,苏轼写下了两首诗给弟弟,这是第一首。全诗写自己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兄弟的棠棣之情,十分感人。
三、苏轼的诗词风格简介百文网
1、(幽默讽刺)章碣《焚书坑》为代表
2、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3、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5、词的上阕写暮春的景象:花落残红、杨花漫天、芳草萋萋。下篇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写得比较哀怨,是苏轼中比较少有的。
6、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7、▲这首诗是为怀念恩师欧阳修所作。
8、词的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
9、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诗清丽委婉,凄然自苦,写尽国破家亡之情。
10、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1、苏轼锤炼诗语声韵和讲究抒情旋律,无疑,对抒唱诗画般的意境和作者心旷神怡的情绪,起着很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1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极具代表性的25首诗词,到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里走一回!
1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14、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苏轼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通过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
15、这两首词是借梅托意,但两者所托之意是不一致的。前者写的是自己身世漂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后者则是国家衰危之感。
16、他们花几十年心血,把3000年诗词曲的精华录入这套传世经典!
1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您还想获取哪些学习资料呢?欢迎给我们留言讨论~~
19、贾岛,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0、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四、苏轼的诗词风格思想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不思量,自难忘。”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难以消除。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书香世家,是文学家苏洵之子。自幼勤奋好学,加上极高的天资,21岁中进士,本以为会青云直上,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一生仕途坎坷。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慷概激昂,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6、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9、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在一次打猎活动中,苏轼写下了这首气势雄豪、酣畅淋漓的词。
10、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扩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1、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赦魏尚的典故。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功,战绩卓著,但因上报战果数字略有差错而被削职。郎中令冯唐谏文帝不该如此对待武将,于是文帝“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苏轼这里借冯唐事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贴切而委婉。
1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14、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5、(沉郁顿挫)杜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代表。
16、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7、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办公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宝华海景大酒店
五、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与形象
1、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2、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4、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5、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6、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9、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10、苏轼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字面上是评析晁错以自全自取其祸,实际上是告诫人们:想有非常之功,就要做非常之事,要有所作为。越是想自我保全,逃避责任,畏缩不全,越是为人所不耻,而难以自全,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人生哲理。
11、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12、词牌名《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上下阙起句对仗,音节流美,节奏从容整练,承接句要紧密相连,转折也要流畅自然。而上下片的结句缓缓而来,舒而不迫的特点,使得这个词牌名比较适合写潇洒旷达闲情的题材,通过遣词造句轻轻地把诗情画意叙述出来。苏轼一生填了多首《行香子》,今天给大家分享他笔下最经典的两首,一首写景如诗如画,一首抒情风格旷达。
13、邮箱:dzwh8888@1com
14、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15、苏轼就是这样在写词时化用诗意、口语、典故,将诗的表现方法移植到了词中,浓缩叙事,深婉抒情,运用自如,丰富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16、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1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8、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19、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这首词也有开创性意义。在题材内容上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为南宋大量的抗金词开了先河;同时大量涉典,以才学入词,言志述怀,以写诗的手法写词,这是苏轼对北宋词的贡献——拓宽了词的表现题材。在风格上,这首词一反柳永等委婉曲致的风格,以“狂”字引领全篇,塑造了一个酒酣跃马,弯弓狩猎的爱国太守形象,慷慨豪迈,极富阳刚之美。
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你若喜欢,记得点个在看哦
6、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8、存在这两种分歧的关键原因是两首词,虽是咏物词,但绝不是单纯的咏物之作。词中虽刻画了梅花,便更多的地方,却写了由梅花引起的联想。
9、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0、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其散文汪洋恣肆,晓畅明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清新豪健,词气豪迈放达,善用夸张比喻手法。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以琼州别驾谪居儋州,居儋三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本文仅就其诗词风格,略予侧探,以聊胸臆。
11、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12、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生死两隔,再次在梦中重逢的时候,却只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13、总之,苏东坡的家国情怀深深熔铸在他的诗词创作中,无论是遣怀抒绪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是咏史怀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抑或表达离愁别绪的《中秋月·阳关曲》等,苏东坡均将自身宦海浮沉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谪居也好,腾达也罢,苏东坡始终是那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一代文坛巨擘虽然已作古千年,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依然充满温情、热度不减,其光耀千古的诗词作品中溢于言表的家国情怀令今人心生仰慕和敬意。
14、其次,苏轼的诗词作品较多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这种特色体现和贯穿在他的几乎所有作品当中,在不同体裁和题材、不同的写作手法的诗词里都有体现。他的对仗手法又把包含了款对、工对、流水对和巧对等不同形式,对于人物和事务、时间和空间、理想和现实都具有很好的把控。苏轼诗词作品中这种对仗之美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言语精炼,形式工整,而且具有哲理之美。
15、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16、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选择我行我素,有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17、1081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苏轼的同僚好友章楶在《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中写描写杨花之美,苏轼也写下了这首词来唱和。
18、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19、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2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1、苏轼是一位旷世奇才,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凡人,有着常人所有的情感,不同的是,他的情感更为丰富,也更具有人性化,无论是哪一种情感,他总能全身心投入其中,演绎一段段佳话。更为难得的是,苏轼的情感并不只是生长在温室里,他一生宦海沉浮,家庭生活也屡遭变故,但他始终能做到处变不惊,不消沉低迷,更不会自怜自伤,而是始终如一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以及浓浓的家国情怀。一代文坛巨擘虽然已作古千年,但他的这些情感早已穿越时空,深深熔铸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今日就让我们从他的经典诗词中,去感知苏东坡的家国情怀。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似静火依二责增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来自)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级业兵支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已完结,敬请期待下一篇!
4、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5、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之一。
6、纵观苏轼的一生,正像他对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自嘲的那样:“心似已槁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在他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始终没有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过。但是,他始终保持著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应有的坚定的政治操守,独立不倚,正直不屈。尤其是在黄州时期的诗词歌赋,折射出旷达乐观的人格魅力。他的“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淘尽了人生的所有哀愁。他的“爽气西来”,吹散了乌云迷雾,吹开了一条人生的坦途。所以,只要他在那个地方呆过半个月,那里就会留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地名。
7、豪放,粗犷,自然天成,不拘一格,不拘形势,不落俗套,邈视权贵。他的代表诗作: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8、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0、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11、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
12、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4、婉转深沉皆浮云,人间有味是清欢
15、此身飘摇无处寻,此心安处是吾乡
1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7、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18、苏轼学博才高,极具灵心慧眼,对人生持超旷的态度,其诗词纵意所如,触处生春,多发妙理新意,是古今中外最喜爱的宋代诗人。本书精选东坡诗词,加以精炼注释,参酌采用旧注的成果,择善而从,对旧注的错误也有所驳正。注释文字活泼,并常结合“谈艺”,言简意赅,时有新见,对读者很有启发。原版图书出版以来影响很大。
19、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20、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后台回复“礼包”领取语文学习资料
3、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19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4、参寥也就是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
5、苏轼词中数量较多、又能代表其思想个性的,是那些表现他超尘拔俗、通脱豁达、潇洒飘逸、乐观开朗情怀的清旷词。前人说过:苏词“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吴衡《莲子居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
6、苏轼的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7、▲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从黄州迁往汝州。官场的压力有所缓解,朝廷想要重新起用苏轼,所以词中写的春景明媚异常。
8、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