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1、“他怀有一种深切的欲望,去追寻巴门尼德的精神。”
2、公开与隐秘,高尚与低下,它们分别形成一种对立。而这种对立结构贯穿了昆德拉的这部书,轻与重,灵与肉……轻是什么?重是什么?灵是什么?肉是什么?还有所谓的“不解之词”。什么是“不解之词”?是指一个词的逻辑意义跟它的隐含意义不一致,外延和内涵之间有矛盾。同一个词,它的隐含意义也许会走向它逻辑意义的反面。比如说“高尚”这个词,它可能会表示“低下”、“卑鄙”。所以,我们理解这部书,就是要理解生命的两个看似对立的侧面,公共与隐秘,政治与性。昆德拉不是就政治谈政治,也不是就性谈性,每一个主题都会倒向它的对立面。
3、——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4、韩少功的译作出版于1987年,当时在中国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直到1989年后,这部书一下子火了,但不是在中国大陆,而是在中国台湾。因为这部书里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相似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性的问题,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性爱”。实际上,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这部书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有政治的、人性的、哲学的,等等。比如法国、加拿大的很多学者就从这部书中看到了对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说,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政治,不在于性,而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懂音乐的人觉得这部书具有一种音乐性,它用了音乐结构,比如交响乐的结构。
5、这部书里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尼采说的“永恒轮回”。顺着这句话再往下看,“把世界分为两极”。如果把昆德拉的这部书当作哲学去读,会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把它与你自己的生存、你的公共生活、你的私人生活联系起来去读,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意义?从政治和性这样的一种对立角度去阅读这部书,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昆德拉对于小说家的理解很有意思。一个小说家的任务是什么?读者读一本书会有很多联想和反思,他会把自己读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生命相对照。所以昆德拉认为,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是拓展人存在的可能性。大家是否有共鸣呢?在这部书里他说得非常清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草图。
6、特蕾莎在激情的驱使下拍摄照片,哪怕被俄军抓获恐吓她要枪毙,放出来之后还照拍不误。她的社会交际不广,大多数的行为是出自内心直接的感情,有时候会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瑞士的女摄影师直接告诉她,她落伍了。对托马斯的爱是她最先考虑的事情,这种理想化的人物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7、然而昆德拉却认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8、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态度是,又是隐藏,又是假装,还得讲和,让她振作,给她安慰,翻来覆去地向她证明他爱她,还要忍受因嫉妒、痛苦、做噩梦而产生的满腹怨艾。他从没有责备过特蕾莎,也没有和特蕾莎争吵过。在第七章第七节中,特蕾莎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软弱是咄咄逼人的,是自己的痛苦和软弱迫使托马斯就范,直至他不再强大。
9、没有什么比同情更“沉重”的了。一个人的痛苦远不及对痛苦的同情那样沉重,而且对某些人来说,他们的想象会强化痛苦,他们百次重复回荡的想象更使痛苦无边无涯。
10、1975年,流亡法国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把时代赋予他的对人性的认知,和他的现实生活交织,用举重若轻的笔触,写下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1、她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对爱情专注,对丈夫宽容,对事业认真,对母亲忍受,对善恶分明,她始终恪守着人生的戒尺!认为“灵与肉”不能分割,而这些正是她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12、如何看待本书四个主角的形象?
13、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人物。她曾是酒吧女侍,通过萨比娜学会摄影,青少年时期一直在母亲的阴影中度过,婚后也一直因为托马斯的出轨行为饱受煎熬。特蕾莎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她认为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不论在爱情还是在社会关系上,她都处于对托马斯的依赖地位,但在书的最后部分,特蕾莎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也是无可置疑的。
1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故事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共和国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它围绕四个主要人物展开:托马斯、托马斯的情人特蕾莎、情人萨比娜和萨比娜的情人弗兰茨。在跌宕起伏、爱恨纠葛的情节中,我们讨论了精神和肉体,以及光明和重要性的永恒主张。这不仅是一部人们无法停止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拍手的哲学。
15、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
16、昆德拉对伟大的进军持何种态度?
17、而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恰恰是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8、昆德拉在第二章第一节中写,托马斯产生于Einmal ist keynmal这句话。Einmal ist keynmal代表的偶然性与Es muss sein的必然性恰好形成对立。
19、(思考)你是否也有不想告诉任何人的小秘密?在你看来,有隐私的生活,和完全公开透明的生活,哪一个更为真实?
20、特蕾莎登上山路,惊奇地发现一个人都没有。山顶是一望无际的草坪,点缀有枝繁叶茂的槭树、悬铃木,开着花的栗树;山下城市在温柔的喃喃低语,除了鸟儿的歌声,听不到一点喧闹。她看到三个惶恐不安的自愿受刑者,在三个宽容善良的持枪者的引领下温和地走向死亡,而枪手温柔地询问她是不是自愿死去。这一段关于死亡的描写太美了,以至于很多读者读完这段后心灵为之一颤。持枪者与特蕾莎的对话是颇值得玩味的,短暂的几句对话是我们理解作者用意的关键。
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他是一名医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在性道德上极度开放,广为结交各色性伴侣。托马斯的轻是不限于世俗道德和传统价值观,他放弃了抚养儿子的权利,在与情人的交欢中追寻每个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但他并不是轻浮人士,他有着自身坚守的道德观,绝不收回自己的“反动”文章向苏共当局妥协,而在特蕾莎身边也算是一位负责的丈夫。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爱是无可置疑的。
2、在主人公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相识和未来的岁月里,轻重矛盾贯穿始终。将生命的重量和意义分为绝对对立。相反,在米兰·昆德拉的笔墨中,轻重交织在一起。托马斯对冒险和探索的渴望曾经给他带来了陶醉的快乐,但由于特丽莎的出现,它崩溃了。最后,托马斯意识到那些给他带来轻松快乐的东西是他心中的一个沉重的东西。
3、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又全完了
4、//整理编辑:浙江大学出版社
5、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6、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7、这样的爱在六七十年代的世界里无疑是一种超前的表达,萨宾娜是自由的化身,隐隐透露着一股中性的力量。她喜欢外祖父留给她的一顶黑色圆礼帽,喜欢和托马斯在一面大镜子前做爱,房间里各处都有颜料蹭上去的痕迹,她用极其鲜明残破的画作打破世界的媚俗,在一片自己隔开的世界里自由的呼吸。
8、Es muss sein出自贝多芬的最后一首四重奏,即F大调第16首弦乐四重奏,序奏以“非如此不可”的动机抑郁地展开,但主部转为快板,F大调,气氛转为明朗,以“非如此不可”的第一主题开始。第二主题是嘲笑般的,尾奏反复强调“非如此不可”的动机。贝多芬给我们留下的观点是,“人的伟大在于它扛起命运”,他庄严肃穆的四重奏是对重的崇敬: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9、第一个女人是特蕾莎,她是托马斯生命中的“重”。她让托马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再次将他拖入婚姻。为了维系这样的生活,特蕾莎有爱、忠贞、忍耐,这样沉甸甸的词语,死死地抓住托马斯。
10、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没有了之后,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按理说,她应该感到幸福,可是她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无法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11、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一具具肉体彼此相像,而灵魂根本看不见的。
12、书评|《一句顶一万句》——在话语与寻找的迷宫中
13、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14、第一个不同,他是从英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而我是从法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英文本里面本来就有不少错误,这就必然会影响到韩少功的翻译。
15、(思考)你是否也时有叛逆之心,希望打破规则、找寻自由?在你看来,循规蹈矩、自由自在,孰轻孰重?
16、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等众多女人之间的纠缠。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情感性爱小说,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放下,因为渣男男主托马斯可能会让你颠覆三观。
17、今天主要是与大家分享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看到今天好多人都把这本书带过来了。吴雅兰老师之前和我联系,问我能不能与大家做一次读书分享。也许,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在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人都遇到了一些沉重的问题。即使如此,大家心中还保留着各自的理想、各自的天地,在阅读中保持对新知的渴望、寻找人生的智慧,这尤其可贵。所以我就过来了。
18、第二个女人是萨比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
19、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20、托马斯和特雷莎的相遇奠定了爱的不可知性,但特雷莎是幸运的。尽管托马斯徘徊在多个女人之间,彼此交换着友谊和身体,但特雷莎获得的不仅是身体,还有爱情。
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重真的是残酷,轻便真的是美丽么?
2、米兰·昆德拉在他另的另一本书——《小说的艺术》中曾经说过:
3、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
4、粗暴地讲,渣男男主托马斯可以说是一个“淫棍”,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淫棍”。他最奇葩之处,就是忠于对妻子特蕾莎的爱情的同时,还睡了二百多个女人。这也是被很多重视道德的读者们无法接受的地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我们非要把他当成一个“淫棍”,那么去读这本书就毫无意义了。
5、看完之后,照例去翻了翻豆瓣,意料之中的,有质量的书评寥寥无几。即使是顶在最前面的长篇书评,也感觉浅尝辄止。这也正是我坚持写书评的原因。那些艰涩隐晦、复杂难懂的文学作品,是需要解读的。看完书不解读,就好比美食当前,看一看、闻一闻、舔一舔,就算享用过了,暴殄天物,莫过于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大多数人都听过,(当小黄书)看过的也不少,但能记住内容的很少,正是因为缺少了咀嚼和消化美食的步骤。
6、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
7、对于弗兰茨而言,他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更能迷住萨宾娜的不是忠诚,而是背叛。因为他自己认为,忠诚在种种美德中应占最高地位,忠诚使众多生命连为一体,否则生命将分裂得支离破碎。忠诚,是他的“真实”,也是他的生命之“重”,他虽然会因为偶尔“轻”的出现感受到一些放纵的快感,但总体而言他更习惯于“重”的状态。因此,当萨宾娜不辞而别消失在他的生活中之后,弗兰茨意识到——
8、如果爱情是这本小说的主线,那么充斥在人类之间的普遍的媚俗的讨论与批判就是小说的主旨。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娜都是媚俗的反抗者,但也逃不开媚俗。特蕾莎在爱情上对灵魂的及其忠诚,却因童年伤痛活在对母亲躯体的无限苛责中;托马斯不愿签署悔过声明而被医院革职,但是逃不脱异性的一次次诱惑;萨宾娜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实践,在看见别人家庭幸福的场景时也忍不住落泪。
9、如果说政治与性是对立的两极,那么所谓的灵与肉也处于相似的位置。灵是什么?精神、理想。肉是什么?就是现实的生活,沉重的生活,人的肉身。在小说的第二章,昆德拉就问,什么是轻?什么是重?重就是跟大地越来越近,是生活中的困难。轻是什么?轻是远离大地,是理想。这两者是否都和生命相关?当然。一个有灵没有肉的生命,不可能是真正的生命,怎么可能有形而上,没有形而下呢。一个人只有重,就看不到希望。一个人只有轻,那就永远生活在虚幻中。
10、剔除媚俗,“人和狗之间的爱是牧歌一样的。这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撕人裂肺的场面,没有变故的爱。”。
11、我还没有研究过昆德拉的哲学理论,但从他这本书看来,毫无疑问应该属于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一派。萨宾娜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早早的看破了人生的虚无,仍在通过背叛不断地反抗,她存在的意义何在?一直吝啬于给答案的昆德拉在此处给出暗示:
12、故事大概:关于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从四个不同的视角出发,诠释我阅读这本书之后的看法。
13、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14、如何理解Es muss sein和Einmal ist keynmal?
15、托马斯和特雷莎两人在卡列宁病后一直说它在笑,只要它笑,就还有治愈的希望。也许这是一种幻觉,但不可否认它离去时充满对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眷恋。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最美好的爱,它完全出于自愿,不依赖于荷尔蒙,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只是无私的爱。
1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重点在“生命之轻”,不能承受只是修饰限制它的形容词定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点在于:“不能承受”。就书的译名来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比较好,现在也多流行这一译名,因为书中所描述的不仅仅是轻,还有重,两者其实都是不能承受的,只是轻比重更是重点而已~
17、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而爱意味着对强力的解除,它的范围比爱情更宽更广。
18、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
19、而当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卡列宁的微笑之于人类又无疑有着莫大的讽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竟然还比不上人与一只小狗的感情。书中有关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的死,特雷莎从卡列宁那里找到爱的归宿的描述,无一不是用生动的实例,昭示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
20、昆德拉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他只是告诉我们,在刚开始的背叛带来的愉悦之后,萨宾娜并不知晓自己隐藏在背叛欲念后的深层目的。她为了背叛而背叛,甚至发展到渴望背叛自己的背叛——背叛,这个原本让萨宾娜一直享受着的生命之轻,反而成为了她生命中的“非如此不可”,背叛,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也就是实际上的“重”)。
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析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是一部普通的情节小说,有许多类似的哲学思考,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多困难,但这也是这部小说永远不会厌倦阅读和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原因。昆德拉的话似乎天生就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在某个阶段,我们的思维是相反的,所以它想要表达的内容更迷人和丰富。
2、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3、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由爱情来贯穿。爱情来了,生命便如花般绽放,鲜活可爱;爱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纳芬芳。可以说,一个女子,于灵肉的追求与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毁灭其一生。也许你不尽同意,可是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全是这样的。
4、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5、更确切地说,伟大的进军是政治媚俗。
6、——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7、“看不见的女神萨宾娜,比陪他周游世界和他总怕失去的萨宾娜更能使他幸福。”
8、“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确切地说,小说家的才智在于确定性的缺乏,他们萦绕于脑际的念头,就是把一切肯定变换成疑问。小说家应该描绘世界的本来面目,即谜和悖论。”
9、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10、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11、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一个人在私生活与在公开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12、弗兰茨信奉伟大的进军,希望看到人们团结到一起,看似有媚俗的倾向,但第六章第十四节中,作者明确表示弗兰茨不是一个媚俗的人。他对于伟大进军的追寻,不是出于对某一主义或学说的轻信,完全是出于内心浮现的美好幻想,或者是对萨比娜那种自由的效仿。事实上,弗兰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有很多不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弗兰茨善良得无可救药,他最后的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13、为证明我们生而为人,我们不得不肩负起生命中过多的负担和责任,以致压得我们几乎喘不过气来。那种责任和负担不仅是沉重,更有不能承受之轻——比空气还轻,轻的会飘起来,轻的我们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我。而人生,却因此而不堪重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时间直线前进。
14、关于这部书的中文题目,如果你们上网查,会发现有两个:韩少功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我译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什么我要把题目都换掉呢?要知道,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词,许多文章或者作品的标题都会套用这个语句,比如“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等。
15、作为浙大人很幸福,在冬日的下午,阳光和煦,我们在“建工之家”,手捧一杯清茶,一起进入喜爱的文学世界。
16、这样一种灵与肉的探讨始终建立在精神上层,所以才会将人物放置在聪明潇洒的医生、不经世事的文艺女青年、自由不羁的艺术家、大学教授,处于这样知识水平或是人生际遇较高的人物,才能进行一种所谓的自我的探讨和追求,突破生活琐碎的表层去关心周围的政治、动乱,不断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和存在在世界上的位置。
17、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18、之所以要做这么多“轻”和“重”的思考,并在人物之间做各种形式的交叉对比,是希望读者们能理解,昆德拉的这些人物性格的设置,对于轻重的解释甚至是隐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同一概念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变化性)。“轻”和“重”,对于不同人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角度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相同角度的不同阶段而言,其定义都可以是不同的。
19、特蕾莎的反抗是半夜哭泣、哀声乞求、毅然离开。在一个跑一个追的过程中,女人的爱流向男人那边,肉体的欲望流向了精神那端。
20、﹎JiongTime✎﹎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