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借荆州是真实历史吗
1、在当时,孙权在这场“换荆州”的交易中所获取的利益就已经最大化了。而刘备的利益却开始刚刚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刘双方得到利益的差距逐步增大,这才导致后来的“借荆州”之争。
2、“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3、《三国志•;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4、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5、亲手把自己送进了孤儿院里面
6、但双方如何协商借南郡,是否有附加条件?是否约定要归还?何时归还?这些细节条件己无从知晓,史书也没有记载。
7、另外,东吴手中的大半个南郡,处在刘备(武陵郡)与曹操(襄阳郡)的势力之间,孤军深入,很难保证万无一失。既然如此,不如干脆做个人情,让给刘备算了。
8、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刘备在赤壁战后夺取了地方广大的荆南四郡,但是他想要进一步向北和向西发展,则必须获得在长江的出口,占据这一线沿江的战略据点,这也就是刘备要“借荆州”的根本原因所在。
9、“没能保护你,真是对不起”
10、这样,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一下子占据了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共五郡(当然这五个郡在名义上是刘琦的,由于刘琦不久后病死,所以它们自然归属刘备了),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同时期曹操只占有小半个南郡,也就是他自己所设的襄阳郡,和一个南阳郡,孙权则占有大半个南郡。一时间,荆州居然也呈现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1、赤壁战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利用周瑜和曹仁在江陵激战而无暇南顾的机会,引兵占领了荆南四郡。由曹操任命的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和零陵太守刘度全部投降刘备。这个阶段,荆州从南到北分布着三家的势力,刘备占有荆州长江南岸的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四郡,孙权则控制了中部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南郡部分地区则被曹操占据。
12、荆州的地域。按《后汉书》卷三十二所说,荆州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及重庆市东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为七个郡。下面是各郡名称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13、但是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表“及时”病死。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率领部下投靠曹操,刘表的大儿子刘琦跟随刘备抗曹。注意,刘琮才是刘表真正的继承人,因此可以说荆州已经被曹操夺下了。
14、刘备的举动让孙权也吃了一惊,但又不能拒绝。刘备于是到了京口,开门见山说出来意,孙权没有思想准备,让刘备先别急,他和属下们商量商量。
15、每天他都要拼命工作16个小时以上
16、曹操统一河北以后,南下攻取荆州,刘表病死,刘表之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得到消息以后原本想退往江陵,但是在当阳被曹军追上击败,逃往汉津,和关羽、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汇合后一起退守夏口。曹操随即占领了襄阳、江陵,并派人招降了荆州南部地区。
17、这半个郡,说实话也不算借的,是刘备应得的,是他对赤壁之战风险投资的应有回报。而作为孙权认可的荆州牧,他甚至应该拥有更大的地盘。
18、可见,刘备借南郡是军事战略考虑,而孙权肯借,也是出于自己集团利益考虑的。
19、这套48册的小人书,有7000多幅画图,其绘画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上海所有优秀的国画家。中国画大师贺天健先生书写了每一册的书名。
20、由于刘备久居荆州,和荆州人士关系不错,因此归附刘备的荆州人日益增多,公安一地已经难以容纳,所以刘备上表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率军夺取了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二、刘备借荆州真的吗
1、因此,占据江陵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2、那么,东吴一方为何一直要强调“借荆州”呢?这要从孙吴一方为自己定下的战略规划说起。“荆州”对孙吴来说,是必须要取得的地盘刘备一方有《隆中对》,诸葛亮曾经这样给刘备规划: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也就是说,荆州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发力点,一切都要从占据荆州开始,这也从后续的历史走向里得以证实。
3、刘琦死后,刘备领荆州牧,之后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也就是口头上承认了刘备这个荆州牧。
4、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5、赤壁之战后,周瑜利用担任项目组负责人的有利条件,指挥孙权所部迅速抢地盘。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孙权的势力范围最初只到柴桑一带,也就是九江;而刘备、刘琦在夏口地区,也就是武汉——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从柴桑到夷陵一线全部让孙权给占了,范围相当于从九江到宜昌,为了让这些获利合法化,孙权一口气任命了3个郡太守,正式接管上述地区。
6、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其实借的只有南郡,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是借,而是给,对此史籍上的记载是:“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就是说曹操听闻孙权给刘备土地使其成就大业,惊得手中的笔都掉到了地上。
7、重要提醒: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购买,需补收15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感谢您的理解!
8、正版发行,238元/套
9、“刘备借荆州”这种历史说法是错误的刘备向孙权借的只是江陵,年是荆州的其中一个大城,并不是整个荆州站在刘备一方,不苟同“借”的说法江陵的归属:刘表→刘表死,刘综承继→刘综投降曹操→赤壁后祖子劳烧,周瑜率军攻陷→们渐刘备借得荆州“借”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当时拥有贵阳、零陵、武陵、长沙的蜀军,要求“都督”荆州。但荆州的首府是襄阳,当时被魏军霸着。于是就“将就”都督临近的江陵,对象当然是孙权。孙权也打着自己的算盘,他想借刘备之力挡挡曹操的强势,加之在鲁肃的赞同下,便“同意”了也就是说“借”(吴)=“都督”(蜀),是个双方存在分歧继量定养持改题的词,也是导致蜀吴最后倒戈相向的导火线
10、这种路线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方略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明面上说要攻打曹操,但未尝不可东取孙吴,最终划江而治。只不过碍于孙刘联盟,这种路线明白就好,不好说出来。
11、《三国志•;周瑜传》: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
12、经过精心整编,全新修订,尽可能的还原这部作品的初始面貌。新推出的《水浒传》连环画修订本,让这部经典佳作重出江湖。
13、但刘备在后来做出了让步,用2个半郡抵一个南郡,也算做出了回应,但还是没能保住荆州剩下的三个蜀汉实际控制郡。所以刘备无论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孙权对荆州的野心,所以刘备的做法没有错,是孙权太短视了。
14、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争夺荆州闹得剑拔弩张,隔着湘江对峙。最后因为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和孙权担心继续闹下去会被曹操可趁之机,于是决定和谈,最后以湘水为界,瓜分了荆州。刘备让出了长沙、桂阳两郡和江夏部分地区,转交给了孙权。
15、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16、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大败,留下曹仁镇守南郡,乐进镇守襄阳,自己率军回许昌。周瑜趁势率孙刘联军攻打南郡,经过一年激战,终于夺取了南郡。不过此战刘备也出力不少,所以周瑜将南郡南部公安让给刘备驻守。
17、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个男孩子,他叫乔任梁
18、孙权自这半年郡借出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多次向刘备讨要。孙权这么做反倒不讲理了,地盘又不是房地产,可以签个租赁合同,在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地盘借出去就等于送人了,大气一点儿,不要再提还不还的事了。
19、偏安东南只能逐渐灭亡,被历史证明了无数次,无论是晋朝的永嘉南渡,还是宋朝的靖康之耻,亦或者是南明的建立,历次南渡都无一北还,很能说明偏安江南地区是不足以成就王图霸业的。
20、刘备一看孙权竟然敢动手,简直是蹬鼻子上脸。立即命令关羽发兵三万,进驻益阳。自己带领大军五万进驻公安。合计八万大军,要和孙权决一死战,誓要荡平东吴。
三、刘备为何借荆州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大家熟悉的歇后语,不过说起来刘备肯定觉得很冤枉,因为他从来没有借过整个荆州,实际上当时荆州被曹、刘、孙三家分割,各占了一部。刘备从孙权手里得到的仅仅是南郡,而且后来他归还了长沙、桂阳两郡,可能还有江夏郡的一部分,理论上也算还清了。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当时荆州的归属情况。
2、“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3、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4、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后,鲁肃再次建议将荆州借给刘备,终于得到孙权同意。但是孙权也是有条件的,他先是从长沙分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控制长江沿岸地区),而后又以程普领江夏太守,保留江夏郡,作为东吴的屏障。
5、南方的逐渐富庶是在宋朝之后,之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以北方为主,所以孙吴在江东地区的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及北方的曹魏和富饶的巴蜀。
6、至于刘备为什么一借不还,那得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考虑荆州(治所江陵)的重要性了:
7、或许是一个无力接受教育
8、刘备得到“南岸地”,获得了第一个长江的出口
9、所以直到周瑜死后,刘备才名正言顺的从鲁肃手里拿下了南郡,并且以南郡的治所江陵为他统治下的荆州首府。
10、刘备借荆州的典故我想熟悉三国的人很多人都知道,讲的就是当年刘备为了抵御曹操,所以将向孙权借了荆州,并答应当取得了根据地就将荆州还给孙权,可是最后当刘备占据益州后,他却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将荆州还给孙权,最终孙权只得发动战争将荆州夺回来。那么这个典故是真的吗?历史上真的有这回事吗?当然在真正的历史中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一事并不属实,历史上也并无借荆州一事。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11、退一步讲,曹操是名义上还是大汉丞相,刘备是汉室宗亲,他们占据荆州都有道理可说,孙权不过一军阀,拿什么来“借”荆州?在大义上这也说不通。
12、这个时候,孙权在荆州只有三万人。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一旦打起来,非吃大亏不可。
13、这时候刘琦已经死了,刘备、刘琦的人马已不在夏口,因为他们得听项目组负责人周瑜的安排,周瑜给刘备找了个栖身之处:油江口。
14、在夺得荆州后,刘备兴兵,孙权卑词奉章,贡献珍宝向曹丕称臣。曹丕派邢贞(一个无名小辈)来东吴册封,孙权出迎,邢贞竟入门不下车。吴将徐盛极为愤怒,以至痛哭流涕。
15、以此赚取微薄的几块钱,勉强活下去
16、孙刘为了荆州问题,双方争执了几十年,还是动武而解决,造成了二国仇恨很深,刘备伪君子,仍然一点没有得到便宜,失人失地。
17、至少她的爸爸还在身边啊
18、刘备得到江陵地区之后,就等于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的渠道。就在刘备得到江陵地区的时候,西川地区的刘璋开始向刘备求援。原来,曹操开始染指西北地区,汉中地区的张鲁为了与曹操抗衡,决定先占领西川地区。西川的刘璋向自己的邻居刘备求援,就这样,刘备率领3万多军队进入了西川。刘璋万万想不到,刘备此来准备鸠占鹊巢。
19、《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20、刘备由于占领了偏僻的荆南四郡,失去了整个政权发展的方向,四面都是死路,北面是孙权的南郡,西面是崇山峻岭,东面孙权,南面是更为偏僻的交州,刘备只能向孙权借来南郡,才有发展的机会,孙权出于让刘备来直接面对曹魏军事压力的想法,把南郡借给了刘备,所谓的借荆州也就是借南郡。
四、刘备借荆州是真实历史吗知乎
1、建安十五来自年,刘备陪妻回家省亲,到江东见孙权时,提出让东吴让出江陵,孙权当时未正面答复。刘备回荆州后,鉴于江陵为荆州咽喉,势在必得素载宗承背,便有武装夺取的打算。不吃伤军吃久,周瑜病死,鲁肃为巩固联盟,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孙权亲攻合肥虽已失败,但此时仍视曹操为主敌,仍需孙刘联盟,特别是鉴于若刘备从上游攻江陵,便不好防守这一事实,便将江陵借给了刘备,这360问答就是“刘备借荆州等蒸突”的历史事实。
2、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
3、最终刘备的如意算盘还是打空了,还没来得及抢凉州,孙权就把荆州给偷回去了。
4、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其职。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派,主张尽一切努力维系好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他提出,东吴的最大敌人,是曹操。而曹操眼中的最大对手,亦是东吴。可以预见,曹军决不会因为赤壁之败,就在以后停止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5、(完整的荆州是很大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6、油江口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地方,属南郡,位于江陵沿江而下约百里的地方,归南郡太守周瑜管。南郡有三分之二在江北,三分之一在江南,在江南的部分,至少五分之四是荒无人烟的山区,孙吴一连得了3个郡,作为另一个战胜方,刘备只得到了小半个南郡,他这个荆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带说话管用,确实不公。
7、读史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8、然后咱的刘大爷把地盘就给借来了,这可就高兴坏了,有地盘了呀,这战略位置就有了啊,这想要占领其他地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
9、三国时期的荆州不是指一座城市,而是指一个地区,由战武岭、零陵、贵阳、长沙、江夏、襄阳、南阳等几个县组成。汉末三国时期,荆州县的数量多次变化,从七个到十二个不等。在《三国演义》中,它通常被称为“京乡九县”。汉末三国初,荆州属汉朝朝廷。三国初期,荆州牧人刘表在此居住。他在这里努力工作了很多年,后来分道扬镳。事实上,他成了荆州的第二个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刘表就在这个时候去世了。他的儿子刘聪主持了荆州战役。刘聪完全是一个废物,所以他落到了曹操手里,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10、说是“借”,其实是“换”:刘备获得部分南郡,同时将江夏郡和部分长沙郡移交给孙权。
11、但是当时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和刘备占据了荆州的江夏郡,组成抵抗力量,与孙权一起抵抗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联合击败了曹军,但是由于孙刘联军中,孙权的军队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周瑜在战后占领了整个南郡,而刘备趁这个机会南下,占领了荆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
12、况且随着周瑜、鲁肃相继去世,而刘备跨有荆、益,日渐强大,孙权对刘备必然越来越不放心,双方的翻脸终将不可避免。孙权为了荆州而与刘备失和,在道义上有亏。
13、毛泽东也爱看小人书《三国演义》。主席的警卫员曾经回忆道:“一天,我叫他(毛泽东)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不愿动弹。”
14、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15、看着心爱的人穿上洁白婚纱的一刻
16、刘备到了京口,2位大股东才第一次见面,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了。股东刘备在会上提出他的议案,孙权没有思想准备,宣布暂时休会,他下去跟手下商量商量。对于这个议案,孙权方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答应,以“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鲁肃为代表;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答应,以鹰派人物周瑜为代表。
17、刘备的优势在于,早先他曾是刘表亲手指定的荆州新任之主。《魏书》记载,刘表垂危之际,自知儿子们不成器,于是对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但刘备怕落下不义之名,坚决未接受。刘表是汉朝之后公认的荆州的实际主人,他的遗言,是刘备拥有荆州的最有力证明。
18、南郡 曹操占大部分 。孙权占得小部分。和原先的有江夏部分。刘备从没有一点地盘,借助孙家女婿身份被分封左将军,荆州|都督的名义, 得到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加上江夏郡部分地(含刘琦守住夏口和孙权让刘备驻扎代守的江夏的大部分)。
19、孙权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长沙一部分(都是它们的东部),另外还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
20、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五、刘备真的借荆州了吗
1、为此,刘备使出“拖”字决。孙权气不过,遂派吕蒙率军开向南郡,命鲁肃牵制驻守江陵的关羽部。刘备则亲率益州之兵数万救援荆州,双方隔江对峙。一时间,两大盟友竟剑拔弩张起来。
2、胡三省曾经对“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做出过解释,“荆江之南岸,则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地也。”胡三省认为所谓的“南岸地”就是指的荆南四郡,然而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 这种解释是明显错误的。
3、荆州一共有七个郡都,分别是桂阳郡、武陵郡、江夏郡、长沙郡、南郡、零陵郡和南阳郡,那时荆州的北部已经是曹操的地盘,荆州的东部就是东吴地界,而荆州的南部就是益州所在的地方,那究竟刘备给东吴归还了几个郡都呢?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历史上那段时期的事情。
4、所以说,虽然刘备以借的名义拿下了荆州,但这个实际上是刘备应得的战果,也就不存在什么借不借的了。
5、综上所述:首先、荆州本来就不属于孙权,无所谓“借”;第刘备并没有囫囵个地吞下荆州,而是从曹操(至少是亲曹势力)手中打下荆州江南四郡,并获得了南郡南岸地作为孙刘联合的报酬。刘备“借”的只是南郡江北的江陵一带;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借”荆州(江陵)不但没有给孙权带来损失,反而替孙权挡住了曹操。孙权抛出“借荆州”的政治修辞,一是因为荆州(江陵)虽不属于孙权,但对东吴有一定战略作用,是东吴争取的目标;二是有意给刘备制造道义包袱,明明是江陵弹丸之地,偏偏说成是偌大一个荆州,其目的在于把刘备把刘备架在火炉上烤,让刘备成为世人眼中的“老赖”。然而历史或许不是人民写的,但至少是文人写的。而只要是有是非之心的文人,都不会肯定孙权的强盗逻辑。
6、其实,所谓的“不足以容其众”显然是一个借口。刘备得到了油口以后,虽然地盘并不大,但是对于刘备的意义却很大。油口就是油水从武陵入长江的出口,刘备在这里建立起据点,并意味深长地将其改名为公安。公安这块地方对于刘备招徕以前刘表的旧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也是刘备第一个面向长江的出口。
7、刘备趁机向孙权提出了一个交易,那就是借南郡。当然不是白借,报酬是整个荆州。我想刘备是这样说的,孙权大舅哥,你那个小小的南郡能不能送给我,让兄弟暂且安家。等兄弟打下了益州,把整个荆州都送给你!
8、出版信息明确,正版发售
9、喜欢《水浒传》,是因为它第一次让小小的我领略了什么叫豪气冲天,也因此一度想要找个小山头落草,做一个横刀立马,笑傲江湖的好汉,与一伙儿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杀贪官,除恶霸,铲除人世间的不平和丑恶……当我又一次打开久违的小人书时,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10、这一组照片记录了一位在钢厂工作的老大爷
11、曹操占有南阳郡的全部和江夏郡的一部分,并派大将曹仁镇守江夏郡;之后东吴在江夏郡和曹仁死磕,攻下了江夏郡,曹操势力退出江夏郡,退守南阳郡(包括如今的襄阳市),曹仁大军驻守襄阳和樊城,曹操只占有南阳郡;
12、刘备到了京口,2位大股东才第一次见面,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了。股东刘备在会上提出他的议案,孙权没有思想准备,宣布暂时休会,他下去跟手下商量商量。对于这个议案,孙权方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答应,以“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鲁肃为代表;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答应,以鹰派人物周瑜为代表。
13、借荆州是大舅子和女婿要荆州的借口罢了,在政治斗争中手段干方百计都用了出来,军事的,外交的,家内的,反正一切有利自己手段,孙权都使了出来。以使自已得到荆州之地。刘备却是先失长沙,桂阳,后失武陵零陵。再失南郡。还损失大批军事行政专业人员。大批骨干。
14、刘璋发现刘备的阴谋之后,双方开始了混战。刘备的计划并不顺利,经历3年时间才占领西川地区。就在这一段时间内,曹操平定了西北地区,马超投降了刘备。按照刘备和孙权达成的协议,占领了西川地区就归还江陵地区。但当孙权索要江陵地区时,刘备的回答是:“打下了凉州地区之后,再归还江陵。”
15、那么小的孩子,已经学会骗自己:
16、或许是怕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让顾客不高兴
17、有人说这个女人肩上挑的是生活
18、《资治通鉴》: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19、赤壁之战后孙权回到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听刘备说要去京口见孙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诸葛亮更深表忧虑,劝他不要去,以免遇到危险,但刘备执意前往,并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出发。
20、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表病死,刘琮投降曹操,刘备败走当阳,撤到江夏郡的夏口和刘表长子刘琦汇合,此时荆州大部归属曹操,只有江夏郡分别被曹操、刘备、孙权占领。
1、赤壁战后,曹操占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等地。
2、(赤壁之战后荆州的势力分布图刘备没有借整个荆州,其实只是向孙权借江陵——江陵在赤壁之战后被周瑜打下来,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刘备借荆州的说法不准确,准确来说只是借江陵(襄阳在曹操手上,这个无法借,也很难打下来)。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4、由于这套老版连环画发行年代已久,现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贵。
5、这理由是存在的,就是偷袭荆州在东吴内部可能有人反对。至少有两种人。一种是如鲁肃那样有着长远战略远光的高人;另一种则是反对在偷袭荆州后不得不向曹魏称臣的武将。
6、。还是孙权保护了刘备军队才能生存下来。这是所得当然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
7、《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8、直到有一天,他的二胡被人偷了
9、赤壁败兵是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才过了四个月,曹操就“作轻舟,治水军”。曹操唯一靠近长江的据点江陵正在打仗。赤壁之战前曹操是挖了个玄武池练水军,赤壁之战大败,可能觉得人工池子不给力,就拖到淮河练习。
10、赤壁之战后,南郡成为了荆州的战略要地,北上可伐魏,西进可攻蜀,东进可拒孙,但南郡只有半个在刘备手中,于是刘备为了得到这块战略要求,多次请求用手中的半个江夏郡换孙权手中半个南郡。
11、四大名著连环画(全)一套
12、所以说,“刘备借荆州”一事,就是孙权单方面宣布“借”荆州,刘备从来没有当自己“借过”荆州。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3、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荆州牧,但是荆州下属各郡归属也常有变动,像南阳郡就先后被袁术、张绣等人占据过。在官渡大战前夕,张绣归降了曹操,南阳郡也就归属了曹操。在刘表临死前不久,孙权又击败了黄祖,夺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区。
1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谚语中国人应该都很熟悉,不过这个说法其实真的有点冤枉刘备。历史上刘备借的其实是荆州下属各郡中的南郡,而不是荆州全部。东汉时期荆州共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后来又陆续设立了几个郡,最多的时候更是有十二个郡之多。
15、孙权为了讨回荆州大动干戈,让刘备很意外,他也不甘示意率领五万军队到荆州支援关羽对抗孙权,双方剑拔弩张,这个紧急时刻曹操攻打汉中的张鲁,危及到刘备的核心益州,于是刘备很快妥协了,将湘水东边的长沙郡和桂阳郡划给了孙权。
16、之后刘琦去世,孙权上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上表孙权为扬州牧,刘备是理论上的荆州地方官,又因为刘琦去世,刘备接任,荆州理论上算是刘备的,虽然他还没有占领更多地方。
17、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
18、如果双方签署了协议,那么按协议来办事,如果双方没有签署协议,那就能以事实依据来判定荆州的归属,事实上这已经是一笔糊涂账了,没有人能分得清他们协议到底是什么?
19、而且,堂堂的荆州牧,日常办公地点只在油江口这个小镇子上,也不太合适。于是刘备把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升格为一个县。但也太憋屈了,刘备实在没办法,这才亲赴京口,向孙权借地盘。
20、208年11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1、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2、《三国演义》连环画(48册)
3、不幸的是,姑娘检查出了绝症
4、当然,还是那句话,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5、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包围之下、孤军深入,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同意此提议,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6、从“基本面”上,原本濒临破产的刘备却占了大便宜,拿到了荆州南部的大部分地盘,而出钱出力的孙权,却只占了南郡和江夏的江北部分,而江北还有曹操占这南阳,随时都有反攻的可能。
7、说《三国》系列之《也谈周瑜之死》
8、赤壁大战中曹军大败,随后孙刘联军乘胜而进,围攻南郡。曹操败走许昌,临走前留下曹仁、徐晃镇守南郡。周瑜率领联军与曹军在南郡进行了反复拉锯,最终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因军粮耗尽,被迫放弃了包括江陵在内的南郡大部,撤回襄阳固守待援。于是孙权趁机接管了南郡,并以周瑜为南郡太守。由于襄阳本是南郡的一个县,但到此时已经无所隶属,曹操只好将其与周围若干县拿出来,成立了襄阳郡。
9、午夜,郑州市街头的花坛边
10、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围绕着荆州,孙刘两大集团可谓明争暗斗许久,最终爆发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吕蒙袭荆州之役,由此又引发了关羽被害、蜀吴夷陵之战等一系列对中国历史影响颇深的事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荆州这一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地盘真的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吗?
11、一瞬间,沮丧、绝望、无助全涌了上来
12、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13、有人在高楼,有人在深沟
14、谁愿意小小年纪就懂事呢?
15、刘琦死后,刘备领荆州牧,之后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也就是口头上承认了刘备这个荆州牧。为了借得整个荆州,刘备不顾危险,“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求都督荆州即是请求管理荆州,但遭到了周瑜等人的极力反对,刘备虽然口头上没说“借”字,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荆州的确是从孙权处借来的,这次见孙权,刘备并没有达到目的。当时,周瑜预谋将刘备扣留在东吴,但孙权认为“所防在北”,所以没有应允。
16、南宋吕祉论到:“守长沙不足以固江陵,守江陵则足以蔽长沙。”南朝的张邵也认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由于南方四郡位置偏僻,加上当时还缺少开发,是完全不能与江淮地区相比的。
17、但当时的环境下,不吃亏,是共赢。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曹操再次南下,首当其冲的是江陵的刘备,那吃亏的还不定是谁呢!
18、好了,这就是“借荆州”之前的“基本面”,接下来就是高潮部分——“换荆州”。
19、从这层关系来说,只有刘备等人来东吴结盟,荆州和东吴没有任何的关系。
20、建安十五年孙刘双方交换荆州领土。
1、当然,所谓“借荆州”也并非没影的事。但真正名义上的“借”,只是荆州南郡以北的江陵部分(也是南郡的治所所在)。前面说到,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些荆州的江南四郡是刘备亲手打下来的,不是借。而周瑜也确确实实打下了荆州的心脏南郡。而这个时候东吴将南郡的长江南岸地带给了刘备,作为孙刘联合的报酬。刘备将其改名公安。后来刘备嫌少,于是向孙权开口,问能不能多给点,孙权便把南郡江北部分也就是江陵“借”给了刘备。孙权尚有荆州江夏郡,曹操则占有襄阳、南阳郡。荆州一分为三。
2、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
3、刘备出兵汉中,就足以威胁到曹操势力,荆州地区无论是北伐曹魏,还是东取孙吴,都是合理选择。
4、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5、相反,刘备曾经投奔过刘表,为刘表守御疆土,名义上二者是兄弟,实际上双方为君臣。刘备的势力也是在这一时间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其称霸路上的班底,诸葛亮、马良等人都是在此时收于麾下。
6、孙刘联军在前线打了一年才拿下江陵,此时曹操正在淮河练水军,如果你是孙权或者刘备你怎么想?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