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德格尔哲学
1、这里的“天”象征着明亮、敞开,“地”象征着隐匿和关闭,“神”是神秘之域,“人”是生存之域。存在就是发生在所有这些遮蔽和除蔽的领域的一切。
2、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西南联合大学哲学院院长。
3、海德格尔再三强调,“在世之在”以及“与他人共在”都是人的存在和显现的过程。“过程”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人的存在是在时间中被揭示的;可以说,时间性是更普遍、更深刻的显示存在的方式。极而言之,人可以不烦忙于事物,不烦神于他人,但却不能不打发时间。广而言之,人如何打发时间,他也就如何生活,如何存在。《存在与时间》的主题是:存在的意义在于时间,海德格尔是通过对“此在”的各种存在状态的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
4、四位哲学家给时代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其思想力量穿透百年,我们至今生活在他们的启迪下。
5、孙周兴、王庆节|翻译海德格尔——一项未竟的事业
6、十八希腊哲学的发问形式:“这是什么?”
7、然而,这种无用的东西,却恰恰才真正地具有威力。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被承认有直接反响(Widerklang)的东西,却能在一个民族历史的本真历事活动那里生发出最内在的共鸣谐音(Einklang)。它甚至可能是这种共鸣谐音的先声(Vorklang)。凡不合时宜的东西都会有它自己独特的那些个时辰(Zeiten),哲学也是如此。这样说来,也就不好说哲学的任务本来或一般地会是什么,以及由此而必定可从哲学那里要求到什么。哲学拓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开端都在自身中有其特有的法则。可以说的,唯有哲学不是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而已。
8、十五“在本质的深处触动着我们”
9、五两个“R”与两个“C”
10、天才维特根斯坦是亿万富翁之子,他在剑桥被誉为哲学的上帝,而这样的天之骄子却来到上奥地利州偏远地区担任乡村小学教师,过着完全赤贫的生活。
11、孙周兴,《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200
12、通过学习常人如何生活我们赋予我们自己与周围世界的意义。我们不是用科学规律或者某些神祇来理解我们的世界,而是投身到社会情境中,投身到常人体现出种种习惯的世界中,以此给予世界以可理解性。 常人是此在世界的具体化,因此是此在的个人的可能性即“人之能在”的具体化。
13、(1)Heidegger,TheBasicProblemofPhenomenology,p.
14、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15、之后便是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一般难以根据不同时间来划分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但现代西方哲学还分出一段过渡时期的哲学,这段哲学之后主要按哲学的内容分为大陆存在主义哲学和英美分析主义哲学。
16、每个现代的此在都处于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即‘自由’和‘命运’。如果存在真正的自由,那么命运力量在人类意志面前最终就是无力的。而如果是命运格局占据了优势,那每种自由和选择就都仅是表面现象——特别是包含道德含义的概念‘罪责’在其应用中就变得空洞了。命运不识罪责,只识赎罪。自由不识赎罪,只识责任。
17、我不晓得喜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过,这样的“自己”一定不存在于少年白日梦的范畴。究竟活没活成自己平生最讨厌的样子?
18、如果我们现在为了要更详尽地谈论什么是哲学,长篇累牍,喋喋不休,那我们就会永远停滞不前。然而,对于有志于从事哲学的人而言,有些东西必须要知道。我们这里不妨简述一番。
19、十三《哲学,这是什么?》的标题和架构脉络
20、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二、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1、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反思前人的认识论与主客分裂倾向,他们普遍反对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体系。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分两派,一派是大陆哲学,一派是英美哲学。前者以海德格尔、萨特为代表,后者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
2、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3、沉沦态指“此在”的存在被他一直存在着的状态所决定,沉沦在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的既定状态之中。沉沦态主要由“心态”所揭示。心态是由业已形成的生活条件和状况所形成的持续的情绪,比如,在好的环境中兴高采烈,在坏的环境中垂头丧气,在顺利的条件下心平气和,在不顺利的条件下心烦意乱。心态的非本真状态是“恐惧”(dread),恐惧揭示的是逃离现实的态度,在现实的压力下孤独、沮丧、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即使好的心境也不过是如释重负之感。揭示沉沦态的本真的心态是“焦虑”(anxiety),焦虑源于这样的生活态度:把生活看做不可推卸的重担,并因此而想方设法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即使获得暂时的成功,也仍有“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的压力。
4、早期海德格尔是在“除蔽”的意义上定义真理的,认为没有“此在”也就没有真理。但在1930年出版的《论真理的本质》中,他却离开“此在”,谈论“超越人的自在的真理的本质”,并说:“真理的本质是自由。”(9)自由的真理包括各种可能性,既有除蔽的可能性,也有遮蔽的可能性,真理就是遮蔽与除蔽的张力所敞开的场所。海德格尔用“林中空地”(Lichtung)象征真理的这种“廓清”的含义。他把存在看做在真理廓清的场所中发生的过程,从而扩展了早期的“世界”的概念。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是“天、地、人、神”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5、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6、感谢所有为班级和同学作出贡献的默默无闻的各位
7、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8、二十一“树是什么?”与“人有几个脚趾头?”
9、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10、首先在哲学上,海德格尔来自悠久遥远的地方,并且把赫拉克里特、柏拉图、康德等人视为同时代,与他们十分亲近,以至于使海德格尔能够聆听到这些前贤们的未尽之语,并且将它们表达出来。此外,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存在者的现象,传统哲学所探究的是把人作为存在的主体,人以外的事物都是探究的非主体。而海德格尔则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以“存在论地存在”反驳了人的主体意义。认为人的“存在”被称为“生存”。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道”是人类围绕的中心,万事万物跟随道的变化而变化,万事万物的情状也是由“道”得知。
11、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著名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
12、前期海德格尔还直接启发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解释学自70年代以后由于其同英语哲学的良好对话前景而一度十分兴盛。
13、关于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他说:“‘现象学’一词是对科学的哲学的称呼。”(1)科学的哲学不同于哲学科学,后者把哲学变为科学,为科学提供最终的原则;而科学的哲学不向科学提供什么,它让现象在科学这一过程中显现自身,“科学的”意味着本质的东西,科学的哲学是对本质所做的现象学描述,即把本质理解为自我显示的过程。
14、《哲学,这是什么?》是海德格尔1955年所作的一次讲演,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晚年思想的精髓与行文的风格。
15、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
16、恩斯特•卡西尔,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被视为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堡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自由与形式》《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语言与神话》《人论》等。
17、对海德格尔研究的基本脉络和核心方法的居有
18、一种误解在于对哲学本质的苛求,而另一种则在于将哲学功用的意义弄颠倒了。
19、按海德格尔原来的设想,《存在与时间》所完成的“基础存在论”只是一般存在论的基础和入门,虽然后期海德格尔放弃了建立一般存在论的构想,但仍继续思考存在的一般意义的问题。他不再由“此在”入手,而是另辟蹊径,从真理、语言、艺术和技术等新的视域,显示存在的意义。此时的海德格尔的思想海阔天空,自由驰骋,他的语言似乎是从他的内在体验里迸发出来的,充满想象力和不可捉摸的韵味,而又有词源学解释的依据。
20、一引言:最艰深的与最简单的
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pdf
1、“哲学绝无用途”,这种说法完全不错且十分正常。错只错在以为这个关于哲学的判断到此就了结了。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一个反问的形式略微续上一句,即如果说我们拿哲学绝无用途,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哲学,对已经在从事着哲学的我们,最终也是无动于衷呢?关于哲学不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就说这些,以资澄清。
2、海德格尔同以往哲学家的思考方式不同,他从哲学家们思考的结论出发,“返回”至思考的存在者,提出“存在者不是存在”的思想主张。
3、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之间关系的论述,可用下图表示:
4、二十八哲学:“惊讶”中的“开端”
5、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6、语言是后期海德格尔关注的另一主题。他说:
7、就常人塑造次在行为而言常人具有一种规范功能。在海德格尔看来,个人不再由一种人性本质构成,而是由常人构成。此在即常人。
8、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不管你是主动或者被动的都在与之打交道。
9、哲学人ID:philosophs
10、“共在”是一种把自我和他人同时显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共在”的关系决定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不可能是非此即彼,但可以是此涨彼消,在消涨之中显出人的“烦神”(solicitude)。“烦神”作为显示“共在”的方式,又有本真和非本真的分别。
11、这里道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这个问题要求成为首要问题。已经讲解过,它在什么意义上是第一位的。
12、《存在与时间》第一章描述了“此在”的两个特征:
13、(A2016046M)
14、2019级臧秀鹏、杨联秋、荆丽瑶、许萍、苏日娜、贾英同学
15、随着《存在与时间抄》的发袭表操城劳尼米级,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送李设问段号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360问答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16、绝大多数人的沉沦倾向并不是由于缺乏理智能力,而更多是得归责到一种追求生存舒适性的偏好。简单来说,大多数人一辈子更喜欢避开自己,而不是认真寻找自己。
17、6月27日下午,在《海德格尔哲学》讲座中,黄其洪教授重点讲述了海德格尔生平与海德格尔学案、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论真理的本质》《哲学论稿》为中心的各时期思想及连贯性问题,并着重对海德格尔各分期阶段与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讲述。
18、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下设哲社、文史、政法和经管四个编辑室及威科项目组,主要承担文史哲及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辑要》、“大师文集”等为代表的多种学术译介和学术原创著作。
19、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的方法论也会存在着和一定的差别。相信大家都很受益海德格尔,我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会接触到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以及主张,海德格尔在整个哲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他把探究世界的本源的问题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20、海德格尔曾被胡塞尔看做最合适的接班人。胡塞尔说:“现象学就是海德格尔和我。”但他后来对《存在与时间》大失所望,批评海德格尔走向了“人类学研究”。但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是惟一的科学的哲学方法,他不承认自己的学说是“存在主义”。
四、海德格尔哲学史
1、练习和提高学术外语的阅读、写作、翻译能力
2、瓦尔特·本雅明,德国哲学家、思想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单行道》等,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3、人是时间,时间不能被意识来自到.表的那种只是参照物,不算时间.人是不存在的,人一旦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无法进行思考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是无需思考,自360问答在存在,是无需证明的存在.就是说仅仅意识到自己就可以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做事什么的都可以.所以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理念.算不上什么哲学.
4、哲学乃人的历史亲在过程中的少数具有独创之可能性,偶尔也具必然性的创举之一。目前流行着种种哲学误解,虽然不着边际,但也都或多或少地说了些东西,只是不甚清楚罢了。这里只想指出两种误解,这对于弄清当今以及将来的哲学状况,十分重要。
5、登克尔等编,《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商务印书馆200
6、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
7、(8)《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8年,边码300—301页。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也有人将哲学叫做明白学。
9、哲学的一切根本性发问必定都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乃因为哲学,或者被远远地抛掷于它的当下现今之前,或者返过头来将这一现今与其先前的以及起初的曾在联结起来。哲学活动始终是这样的一种知:它非但不会让自己被弄得合乎时宜,相反,它要将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
10、二十九近现代哲学的“情调”与“走向语言”/“召唤诗人”
11、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流动性正是存在显示出的既敞开又隐匿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语言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他要求人们从规范的逻辑和语法中解放出来,恢复语言的原始意义。西方哲学两极独立的思维方式已经穷尽了一切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应该让位于思和诗。能够表达真正思想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他特别欣赏荷尔德林的诗,认为这些诗表达了“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意义。
12、海德格尔用“此在”(Dasein)这一名称指称人这样的存在者。“此在”就是“存在于此”的意思。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存在?海德格尔就会指着一个人说,“这”(Da)就是“存在”(Sein)。更明确地说,“此在”就是真正的存在者(如果我们把“者”理解为人称代词,专称的是人,而不是物)。
13、举个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骗子们为什么将眼睛紧紧盯着老年人,老年人也屡屡受骗上当,这究竟是为什么?
14、对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哲学史地位的宏观把握
15、澄清或者治疗的哲学过程必须接受的形式是:持续耐心地整理、阐明和判断出现的混乱。这种哲学过程的主要方法在于,在回忆中唤醒自己,想想人们是在哪些上下文中真正有意义地使用了哪些语词。哲学思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回忆。
16、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是以论证上帝存在为中心的,也包括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集大成者有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阿奎那的五路证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
17、人应当具备这样的基本能力:在最危急的状况中忠诚于自己的哲学理想,要把自己的哲学理想尽可能清晰可见地展现给他人。而对于卡西尔来说,这个哲学理想就是:要尽可能独立自主地显示自身。让自己成为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而不是一个纯粹消极的生活伙伴。
18、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4)
19、世界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是第一我是谁。第二个是我从哪里来。第三个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
20、永生不死,显然不过是个幻想,那么,到这个世界上寂寞地走上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诗人海子则在他的一首诗中,用另一种语气来质问,“我生下来时哭几声/我死去时别人又哭/我不声不响的/带来自己这个包袱/尽管我不喜爱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五、海德格尔哲学家
1、其中最为基础的是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并且只有这个方法为后继哲学家们接受蔓延出整个现象学运动。
2、6月27日上午,在《黑格尔哲学》讲座中,黄其洪教授就黑格尔哲学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本体设定、理论目标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当代性和中国性等内容进行了讲述。
3、海德格尔:我如何走向现象学
4、哲学王ID:zhexueking
5、十一阅读海德格尔与“脑筋急转弯”
6、(4)《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8年,边码42页。
7、因此,与上述观点不同,哲学按其本质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一种思的开放,即通过思的活动而将设立判准与设置位序的知之渠道和视野打开,正是在这个知中并从这个知出发,一个民族把握它的在历史—精神世界中的亲在并将之全方位启动。而也正是这个知,激发、威逼、强求着一切的追问和评价。
8、八苏格拉底的“爱智慧”
9、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10、讲座后,黄其洪教授还就哲学入门和研究黑格尔、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哲学倾情推荐了国内外很多优秀著作,极大地方便了学员们的更深度的研修。同学们纷纷表示,黄其洪教授此行带给我们的是一场精神盛宴,是一场精神洗礼,每个人思想都高度集中,深入思考,也对未来论文的写作进行了探讨,相互鼓励着增加了对文化哲学的学习信心。
11、张祥龙,著名学者,山东大学哲社学院人文社科一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东西方哲学比较,西方现代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解释学,维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东西方宗教哲学。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朝向事情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等。
12、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它是作为科学的科学而出现的。
13、第二种误解,我们上面已经提及,在于曲解哲学的功用意义。人们认为,即使哲学不能为一种文化创造基础,它至少还可以为文化建设带来便利。也就是说,哲学可以用来将存在者的整体整理排序,使之一目了然,井然有序,它为各式各样的可能事物及事物领域的用途提供出一幅世界图画,就像世界地图一般,这样,它就默许这些事物走向某种一般化和同质化;另一种情况是,哲学通过对科学的前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思考,专门为科学减轻负担。这样,哲学就在一种轻装减负的意义上被期待促进,乃至加快实践性的和技术性的文化建设。
14、不是。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15、在本书中,王庆节教授首先通过对苏格拉底《申辩篇》的讲解,指出苏格拉底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今天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思想文化的大传统;而海德格尔在《哲学,这是什么?》中的发问,实质就是接续苏格拉底在进一步发问。随后,王庆节教授将《哲学,这是什么?》整个文本的58个自然节分为三大主题章,逐章逐节地作了细致的讲解,带领我们一窥海德格尔对哲学之本质的理解。
16、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著有《存在与时间》《林中路》《什么是形而上学》《通向语言的途中》等。
17、前期海德格尔直接启发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犹如分析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也是20世纪中期显赫一时的强势哲学。
18、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19、海德格尔联系哲学史说明了“在世之在”的理论意义。他说,康德所说的哲学家不能证明外部世界存在的“哲学的丑闻”,至今并未解决。在这一问题上,唯心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似乎不可调和。他的“在世之在”的概念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一方面,“世界”是人的存在的应有之义,世界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一样确定无疑,无须证明;唯心论认为世界是与人不可分割的现象,这是正确的,只是这里的现象不是意识的显现,而是人的存在的显现。另一方面,实在论认为,世界是独立于人的外部对象,这也是正确的,只是这里的“外部”和“独立”应被看做是“现成在手之物”的呈现,是从原生的“世界”概念中派生出来的。
20、二十五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完结者和西方传统的开启者
1、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
2、这样,哲学就不是一种人们可以像对待工艺性的和技术性的知识那样,直接可学得的知识;它也不是那种人们可以像对待科学的和完全专业性的知识那样,可以直接运用的,并可以时时计量其实用性的知识。
3、2018级敖都、冯翠荣、张瑞民同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