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
1、规劝之言即听取,建议从来不虚枉。
2、古诗实际教学中,许多读者和专家都把陶诗当成田园诗来看待,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3、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4、✦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似水流年流神韵,如歌岁月忆旧友。心中几多爱和恨?今生难得再回首。
6、出门陪同在车边,入宫服侍丹帷旁。
7、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
8、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
9、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10、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11、04陶渊明的诗好在哪儿?
12、(2)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13、陶渊时把左缺回评财步福并明以其田园诗,谢帝由号灵运以其山水诗各为中国诗坛开出一片新土,显示了中国古代诗歌从题材到风格的重大突破,为诗歌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4、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浑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15、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16、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加了田园诗新题材。
17、✦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18、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情感含而不露。如《饮酒》其诗中的田园美景自在祥和,而陶渊明却用象征、含蓄的手法,渗透出淡然忘世的人生态度。就拿我们所熟知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说,“悠然”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表明南山距离遥远,二是表现诗人悠闲自得、遗世独立的心情。作品情景交融,不仅把实景写得和平静穆,而且也流露出诗人喜爱自然、恬淡豁达的态度,可谓是情景事理浑融的佳作。
19、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20、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崭新的内容和淳厚自然的风格,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出现在当时玄风弥漫、令人窒息的诗坛上,这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陶渊明开创了什么古典诗歌题材
1、文章的结构颇为巧妙,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一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令人神往。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2、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3、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
4、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被陶渊明的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所吸引。
5、✦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然而,对自然的理解表现出他的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8、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9、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善于表现自然中静态事物的动态之美,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可以看出陶诗的影子,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他刻意模仿陶诗的杰作,及至后代许多大诗人词人如白居易、苏轼等,无不受到陶渊明诗风的影响。
10、面临坟墓不犹豫,献身大义志所望。
11、诗歌特点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12、·我对于任何写作或是创作,向来是随遇而安。因为没有太多与之相关的天赋,相比于磨炼自己的文笔或是技术,更多不过是为了记录,什么都好。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4、谷物也是陶渊明饮食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文中提及的诗句中便包含“麦”、“谷”这些谷物。另外还有“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其八),中也有对谷物的记录,“糟糠”是穷人用来充饥的酒糟与米糠等粗劣食物,“粳粮”是米粮的泛称,而这也反映出陶渊明当时困厄的农作生活,“饱粳粮”已是其最大的愿望,“过满腹”则更是不敢期望。
15、路隘沟深松悠悠,碎珠溅玉梦里来。凌空缥缈一飞影,山寺高僧俱惊骇,急奏晨钟壮行色,高诵佛号助英才。
16、作为新题材的田园诗。
17、。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赋。明清:戏曲、诗、词、曲、赋。蓝朝(近代):新诗、歌词、赋。红朝(现、当代):诗、词、曲、歌、辞、赋。当代、现代:新韵文
18、大树风号图抑郁十年栋梁倾,怒涛顿从胆边生。一腔豪气贯日月,疑是长虹化雄鹰。
19、陶渊明的诗是情、景、理的统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诗人常将自己的感情,人生理想融化在各种景物中,在形神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使物象达到人格化的境界,富含有深厚的理趣。如《归园田居五首》第一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以简单的笔墨勾画出了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使整个画面悠邈、虚淡、静穆、平和。陶渊明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樊笼”的对立面,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尾句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自然的生活。在这里,诗人那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与情操给自然平添了生气,是个性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20、(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三、什么诗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1、他到处招集超群的勇士,这一年底招募到了荆卿。
2、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其诗质朴自然,常以田园耕作与自然风光为诗,寄托对生活、田园与自然的热爱之情。而许多简单普通的饮食材料,也在其笔下增添了诗意。萧统于《陶渊明集》序中论说陶诗篇篇有酒,也有学者评论,是陶渊明让饮食题材真正走进了中国诗歌史目前对陶诗中饮食题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酒”(4)虽有与粮食相关的研究,但是研究重心在其农业层面。(6)当研究刻画陶渊明的诗人形象、探讨分析陶诗的情感世界、以及整理古代诗歌饮食题材的发展脉络时,分析整理陶渊明包含饮食题材的诗歌具有一定的价值。
3、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4、此外,在行役诗和赠答诗也有涉猎。
5、风流正随鲲鹏去,我自面壁空长啸。万里江山皆风火,十年胸中尽怒潮。
6、汩罗江初闻新作已忘归,字字落地皆生辉。汩罗江边咏天语,思潮如涌笔如飞。
7、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9、在他所处的时代,文坛上飘浮着一股浓厚的形式主义之风,文人诗歌的内容非常死气呆板。
10、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11、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殿廷。
12、它遇到一株孤生的松树,于是收起翅膀,从辽远的地方来此栖息,在强劲的暴风下本不会有茂盛的树林,唯独孤松的浓荫却永不衰败,只有隐居田园才可栖身。
13、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14、寒江独钓图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15、✦见:看见(读jiàn),动词。
16、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17、拼将一腔义士血,直向云天逞英豪。瑶台曲青山未老头先白,寒催游子上瑶台。
18、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所以他写的韵文是诗、赋
19、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2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四、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和特点
1、忍看壮士负离恨,莫问青天悬日月。巨人眼里乾坤小,英雄心中天地阔。
2、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3、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4、陶渊明为饮食题材赋予诗意,可以说是让饮食题材真正走入了中国诗歌史。在陶渊明之前,先秦两汉的诗歌以《诗经》与汉乐府为代表。尤其是《诗经》中记录的民歌,陶渊明的诗中也有许多与之相近的饮食意象,包括“菽”、“藜”、“葵”等。
5、2020文学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开始报名!
6、古筝哀奏清秋节,铁人无泪亦凄惶。但使此身能报国,天涯何处不苏杭?暗香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
7、谢邀!陶渊明的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淡泊,富有田园的生活气息,又有浪漫的人文色彩。在陶渊明的笔下,来自那篇与《伊甸园》相媲美的《桃花源》远离乱世尘嚣,人们自由自在地耕作休憩;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明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
8、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9、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10、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11、作者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2、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等
13、陶渊明的诗歌以平淡自然见长,却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豪放之作。请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4、乌台诗案纵有神龙起沧海,难赋豪情祭乌台。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
15、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16、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19、出生地: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
20、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五、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何?
1、✦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2、诗歌风格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3、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4、“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张戒所说的“味”,当是陶诗醇美的韵味。此种韵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众多。我们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可以说这种韵味只有像陶渊明那种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即只有寄心于远、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
5、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6、✦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7、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9、陶渊明的诗不是单纯地说理,也不是表达偶然的感情,而是反映对人生很多重要问题的思考,他把道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联系在一起。叶先生说“伊怀难具道”一句中的“伊怀”是一种情怀,“不是思想的是非进退的考量,还有一种感情在里边”。这就是“能感之”。在“能写之”方面,陶渊明的诗表现得自然和形象,能选择最适当的名字、动词和形容词(叶先生讲得特别细,比如“倒裳”一词隐藏着“田父”的身份),并且叙述的口吻展现了温柔敦厚的传统。叶先生说,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白居易的“老妪都解”都是一种“为人”,是一种利害的计较;“从最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实在只有屈原和陶渊明”,他们的诗都是“任真”,是最真挚、最热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10、太公图奥究天庭运玄武,凶神恶煞空顿足。神威浩荡百万年,天马行空做羁族。
11、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索,如“种豆南山下”、“秋菊有佳色”等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十分精辟。
12、苏轼云:“渊明诗…….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福利)20古代文学考研百余所院校信息汇总
14、诗歌特点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15、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16、此外,他的桃花源理想对后代也有积极的影响。还有,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退隐生活中,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谪居海南时期酷爱陶渊明,实际是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
17、君车出行图飞鸿飞落红尘中,浮云伴我来纵横。名利场中无功德,坎坷路上尽奸佞。
18、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
19、出仕为官居要职,只怕蹉跎好时光。
20、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1、相与还:结伴而归。
2、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3、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酒与菊
4、写贫困生活的。前面说了,后来陶渊明其实过的挺不好的。很穷。说实在话,要隐居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么有存款,要么有特殊技能,不然较后吃饭都会成问题的。陶渊明写过《乞食》,就是去邻居家蹭饭吃的,很惨;另外,他还写,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很落魄,白天挨饿,一直等天黑了好去睡觉;但是睡觉的时候,又没有厚棉被盖,冷啊。
5、简述陶渊明诗的艺术特色。
6、05陶渊明伟大在哪儿?
7、陶渊明没有诗歌作品入选小360问答学教材。入选初中教材的诗歌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屋修升留山远的抗距和,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吃益坐消冲评整欲辨已忘言。归园导来总巴冷志即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品策变物记担灯器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含检于余闲.久在樊笼里,走易奏括或限果备需练复得返自然.
8、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9、隐士与诗人的身份置换。
10、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
11、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1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13、半生热血洒疆场,一路高歌唱自由。盖世何足九万里,天纵奇才报国仇。
14、陶渊明的作品主要题材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除此之外,陶渊明作品还有表现生平事迹,表现生活情趣,叙写理想生活的散文辞赋。
15、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16、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代表。
17、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18、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19、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今朝我欲乘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
20、梁启超的评论,是说陶渊明为人高尚清明,在人格平行方面下足功夫,做高尚的人(陶渊明的高尚是众所周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陶渊明高尚情操的一个体现)。而陶渊明的文字,自然简朴,真实清新,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名句很多)。
1、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2、(2)钟嵘.诗品(M)
3、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奢作中当然也不例外。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什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
4、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5、其次,陶诗中亦不乏“金刚怒目”的成分(如《读山海经》《杂诗》《形影神》等)。如鲁迅评价道:“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诗文也是人事,既是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朱光潜称其能够在矛盾冲突中求得调和静穆。答题时若能征引前人论述,必然是加分项。
6、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7、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8、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9、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创作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文化素养,来源于《诗经》,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10、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11、新晨盼得灵鹊至,空来不为传玉音。日暮苍鹰归幽谷,夜半神龟泣海滨。
12、在高中阶段,老师们常把诗歌分成七大类题材,如“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讽刺诗”,其实它们之间会有交叉的。譬如《归园田居》就是这样。
13、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14、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5、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16、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17、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18、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19、他的咏怀诗也是一绝,在自己死之前就给自己写好了祭文,非常洒落。他的咏怀诗都感情充沛。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