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2、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6、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
7、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8、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
9、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
10、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11、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
14、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15、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1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17、《老子》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zūn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zhǎng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8、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老子道德经全文朗读王弼本
1、《老子》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yì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3、善于作武士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愤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对打;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与天道符合,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4、“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
5、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6、用兵的说过:我不敢主动进攻而要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叫做没有阵势可摆,没有胳膊可举,没有敌人可打,没有武器可拿。祸害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势力相当,悲愤的一方会得到利。
7、《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xiàn;自爱而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9、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10、(翻译)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13、(解释)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5、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16、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17、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18、《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19、“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20、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三、老子道德经全文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3、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4、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6、人之所教(jiào),
7、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8、《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敦dūn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9、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故为天下贵。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3、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1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15、善行无辙(zhé)迹;
16、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17、使有什(shǐ)伯(bǎi)之器而不用,
18、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
19、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四、老子道德经全文注音版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3、“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4、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5、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6、《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8、解读老子道德经链成力来烈余优且凯细接:https://pan.baidu.com/s/1v沉注如慢手yxxdg4GsU1dzT2klZDEeQ提取码:LH360问答YI
9、天道之好恶,谁又能知道其中的原由呢?
10、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11、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12、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
1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14、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15、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20、要想缩小它,必须暂时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暂时加强它;要想废除它,必须先要纵容它;要想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叫做韬晦。柔弱的必能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水的掩护,国家的优良武器,不能在别人面前显示。
五、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扩展资料:《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
3、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4、(解释)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5、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6、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7、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9、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10、《老子》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11、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1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13、(解释)道永远没有固定的名称。朴虽然小,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天地之气相合,就会下雨。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开始有制度就要有名称,名称既然有了,就要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比如道为天下所归,就像江海为一切河流所归一样。
14、管理百姓,侍奉苍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无为中有所积蓄。在无为中有所积蓄,也就是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花时间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自己的品德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就没有人能估量出你拥有的力量。有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就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使一个国家根基牢固、永不衰败的途径。
15、使用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是:提取360问答码:29ur《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重围飞军,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6、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要想用强制的办法智力天下,我看他是达不到目的。天下这个神秘的东西,是不会任你的意志摆布的。谁想恣意妄为,谁就会把天下搅乱;谁想强行霸占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所以事情往往如此:本来是想走在前头,结果反而落后了;本意是想轻吹,结果吹过了头;本意是想强壮,结果反而变得瘦弱了;本意是想稍微减损一点儿,结果却把全部都搞坏了。所以圣人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主观想法而去顺乎自然。
18、觑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