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破砂锅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你这是六指儿搔痒,额外多一道子。(《李自成》一卷下687页)
2、“问”与“璺”同音相谐。璺(wèn):陶瓷器皿上的裂纹。底:本指器物的底部,转指事情的根源或内情。砂锅一旦有了裂纹,会一直从上裂到底。指对事情刨根问底。
3、烧火棍——一头热(名词性短语)
4、“皮”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5、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6、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禅,打破沙锅璺到底。
7、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联合式)
8、梦里坐飞机——想头不低(偏正+述宾式)
9、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10、歇后语打破砂锅后面是:问到底。
11、③定语。歇后语也可以做定语,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或多个形容词。例如:
12、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
13、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14、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前一部分是比喻,即说出一个事物来打比方,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必有间歇。因间歇之后的谜底部分有时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幽默风趣,近似俏皮话。
15、“严”与“盐”同音相谐。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形势危急。
16、(解析)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17、真是石头碰在钢板上,硬碰硬地吵起来,谁也不肯让一步。(《三号闸门》85页)
18、老婆担遮——阴公(粤语歇后语)
19、不少人问:“打破砂锅”怎么和“问到底”联系在一起呢?
20、两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
二、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啥
1、(解析)历史上所称的“宋初四大书院”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为:石鼓书院(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岳麓书院(在今湖南省长沙市),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和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庐山)。
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3、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
4、刨360问答根问底(解释):比喻追究底细。(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示例):你~,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近义词):寻根究铁团坚让规洋占终来集底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6、他考了60分,还黑瞎子吃酸枣——满不在乎(摘核)的样子,把妈妈急坏了。
7、歇后语,是由近似谜语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
8、释义: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的人悟得透彻,有的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9、③南宋名儒退居山林讲学
10、水浅蛤蟆多,庙小妖风大。
11、“不见棺材不落泪”
12、“螺蛳壳里做道场”也是一个歇后语,由于意象较为浅显,后面便将注“转不开”省略了。
13、2022大纲,院校课程任你选择!
14、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日见暖。
15、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16、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17、脱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偏正式)
18、船到桥头——自会直
19、(填空)宋初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
20、歇后语是说出前面半句话,听者已经知道后面那句话的意思了。
三、打破砂锅 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2、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
3、一般说来,在传媒中使用歇后语,由于空间的有限性,歇后语在形式上会产生紧缩现象,即通常不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但口头表述时要将这个隐含的停顿讲出来,如:
4、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5、(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6、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7、结构: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可称为“引”,后面的部分可称为“注”,由于其口语色彩较为强烈,所以结构的定型性较之成语、惯用语要来得差一些,表达可以更灵活一点。
8、粪船过江——装死(屎)
9、写出“鹅鹅鹅”的骆宾王,后来都做了些什么?
10、①清代统治者怀疑所有书院为群聚d徒之所,曾极力加以抑制。
11、釜底抽薪——奄奄一息(熄)
12、老九的弟弟——老实
13、打破砂锅一一纹(问)到底。这是一句谐音歇后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砂锅被打破了,一条裂纹到底长,所以是纹到底。纹和问谐音,谜底取问到底。引申意思是刨根问底,一探究竟。现实生活中应用此歇后语是形容一个人有穷追不舍的精神,遇事爱打破砂锅纹(问)到底。
14、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15、b.读书人晋升愿望强烈,希望通过读书取得功名。
16、(答案)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7、④“引”和“注”的凝固性比较弱,中间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成分,这点类于惯用语和离合词,但由于歇后语是更长的语言片段,其松散程度尤甚。例如:
18、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部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后半截“歇”着不用说,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9、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20、(解析)“宋初四大书院”有两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
四、打破砂锅歇后语怎么说
1、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2、(百日偷学300问传送门)
3、三里路赶嘴,不如在家喝凉水。
4、虎落平阳——被犬欺
5、“位”与“味”同音相谐。味:中药术语,一种的意思。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基本上什么方子都要用到。指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
6、骑着骆驼赶着鸡——高的高,低的低(联合式)
7、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哪里吗?
8、打破的砂锅一一纹(问)到底。这句歇后语是根据自然现象而得。字面上理解是说打破的砂锅它的裂纹是从上到下的,所以叫纹到底。纹和问谐音,谜底为问到底。应用此语时主要是形容做事要究根问底,力求明白,不能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9、酱菜缸里泡石头——一言(盐)难尽(进)
10、“辈”与“被”同音相谐。糨(jiàng)子:用面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糊涂:本指黏糊糊,转指人头脑不清醒。指一辈子都是不明不白地混日子。
11、例句:她为什么不回到文工团去?不过我也并非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巴金《团圆》
12、脱裤子放屁——自找麻烦
13、应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
14、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数量短语)
15、★它除提供语言通俗浅显的释义外,还配有典型例句
16、这是我们平时最常说的一吗担名增地留真京句歇后语之就是“打破沙锅问根眼学凯未齐液异到底”,(歇后语)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是一个成语,(成语):打破沙锅问到底(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原意)报局资点言衣转责别样:砂锅有了裂纹就会裂到底部,(引申):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维最采“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是熟语的一种,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后一部分才是歇后语的真资意所在。(用法)学习中施止获示立镇相六先,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问题搞明白,衡达干务测才能不断进步!
17、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
18、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19、姓氏姊妹篇:外国姓名趣谈
20、“言”与“盐”同音相谐,“尽”与“进”同音相谐。一句话难以把情况说清,也指有不能说的苦衷。
五、打破砂锅的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1、因为猎人想捕狼,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所以非常费鞋。
2、(名词解释)书院(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
3、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4、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你们记住我刚才说的,放松心情上考场,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都在说高考的坏处,我告诉你们,等你高考成功了,到了外面你就可以凭会说瑞金话比别人多会一门语言。我等着吃你们的进学酒。再见!
5、骑在老虎背上——身不由己(述补结构)
6、月亮围着太阳转——借您的光。
7、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8、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盐)在先
9、这个歇后语还与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杂言诗有关,这首诗便是《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黄庭坚的这首杂言诗真的非常棒,大家仔细阅读还会发现我们经常说的弄巧成拙和画蛇添足。黄庭坚与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并且与苏轼齐名,后陈“苏黄”。
10、C.某男子一夜未归,跟老婆说加夜班
11、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解释: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
12、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
13、老虎拉车——谁敢(赶)
14、黄连水洗头——苦恼(脑)
15、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就让姐姐装糊涂不言语,我可也‘打破沙锅璺到底’,问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话。
16、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
17、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8、第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19、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20、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了。
1、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2、汉语歇后语性质、特点及其方言对应形式
3、大家洼地区的谚语具有北方谚语的共性,内容广泛,风趣幽默,朗朗上口,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的集成。
4、出处:清·鼓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5、出处:现代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不到黄河心不死罢哩!”
6、对牛弹琴——白费劲
7、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8、快来这本《小学生歇后语词典》里面找答案吧!学习更多歇后语,让自己的语言6到飞起~
9、①追求学术自由,促进学术发展
10、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2、选出与其它三个词不同类的一个:
13、打破砂锅——问到底(词目)八粉严棉较需么财装答打破砂锅问到底(读音)dǎp360问答òshāguōwèndàodǐ(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反义词)一知半解随由绿兴盾旧判、浅尝辄止。(近义词)追根求源
14、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5、听到屋里董胖子喝醉酒的声音,(他)瓮声瓮气地说:“走吧,老张,在家使唤奴婢,骑骡子压马的,犯不着伺候他们!哼,‘浅碟子盛水’,我算是一眼看透啦!”(《红色交通线》176页)
16、“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17、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18、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19、“不到黄河心不死”
20、歇后语其实是有地域差异的,每个歇后语后面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如粤语的歇后语“屎坑哥卖草纸——问心”、“水瓜打狗——不(唔)见一截”),歇后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1、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打破砂锅歇后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腹中行船——度(肚)量大
3、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4、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家里送饭坡里吃。
5、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量(亮)儿
6、“岔”与“杈”同音相谐。指事情不顺利,总出现意外。
7、草把做灯——粗心(芯)
8、这道题有人选2B,这个纯粹是望文生义,看到一个“脑”字就选了?都有谁?什么?又有小明啊,你这么聪明,我倒想推荐你去《最强大脑》。“斗脑”这个词的重点在“斗”,打斗,所以哪个答案是不是很明显啊?对4D功夫中国,这是一个武术比赛的节目。
9、崔麻子……此番又当了护路队长,死活想狗戴礼帽——装出点大人物的款儿来。(《龙岗战火》81页)
10、歇后语还可以在复句中充任分句,以充当前面的分句为多,例如:
11、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12、冬至当日回,夏至十八天。
13、第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自由,开展争辩,有利于各门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14、猫哭耗子——假慈悲
15、(1)形象化:在歇后语中,后一部分是本义所在,是语义表达的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引”的烘托与寓意,那么“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和乏味。例如我们形容某人对文字表述甚为严谨、苛刻,可以用“咬文嚼字”之类的字眼,不过感觉比较文绉绉,假如使用歇后语的表达,则形象性立马显现:“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这其实便是比喻的功效。
16、葵花的盘子——老转向。
17、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18、心肝妹,夜挑嘘~,得外头吓倒子唔怕哇~,冇惊冇吓,归来歇眼嘘~。
19、有的歇后语,前面的话同后面的话看似无关,
20、这道题离大家的生活有点远了,填不出来我原谅你们。以前的女人喜欢把头发在头顶挽一个发髻,也叫髻心。癞痢婆没有几根头发,她挽不了发髻,所以没髻心。这里用的是谐音,没髻心就是没记心。歇后语都是用谐音表达意思,这个大家要知道。打破砂锅问到底,原来是“纹到底”,裂纹从锅沿一直裂到锅底。
1、D.某公司老板给员工不发工资而打欠条
2、歇后语中最有趣的当属谐音类歇后语了。这类歇后语往往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既形象,又风趣。
3、他以前骑过摩托车,所以教他开汽车很容易,响鼓不用重槌——一点就通(嗵)。
4、红包被人领完了——一分都不值。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