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不释卷的意思
1、手不释卷的故事主要内容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手不释卷的意思是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多读书,爱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所成就。
2、孜孜不倦;读音:zī zī bù juàn;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解释: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3、韦编三绝,读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4、这个成语你记住了吗?做做下面的习题加深一下印象吧~
5、康熙读书之辛苦令人同情,他在《庭训格言》中叙述自己有时政务处理完后继续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但也没有因此废弃学习。康熙读书之痴迷令人钦佩,在巡幸塞外时,非常想看曾经用心朱批过的《资治通鉴》《纲目大全》等书,但因为这些书“卷帙繁多”,“未携至此”,建议随驾诸臣“其各以所携书籍进览”。随驾诸臣“以《通鉴》《文选》诸书呈进”后得到康熙“甚善”的评价。康熙由此不忘告诫诸臣:“凡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于古今得失,加意研究。”康熙由此得到“自古帝王好学者,远不能及”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6、手不释词语是错误的,正确的词语是手不释卷。
7、读音:shǒubùshìjuàn
8、中华成语故事28┃完璧归赵
9、(成语):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故事):
10、成语辨析: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11、中华成语故事32┃对症下药
12、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3、中华成语故事35┃一曝十寒
14、中华成语故事22┃飞蛾扑火
15、示例: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16、520刚过,科比妻子一张亲吻照引争议:果然,她装不下去了!
17、解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18、中华成语故事19┃初生牛犊不怕虎
19、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20、白话文:“然而,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二、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的意思
1、释:放下;卷:指书籍。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近义词]手不释卷、虚心好学
3、古代学者往往具有官员的身份,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官员重视读书,一来可以从书中获得处理政务的经验,二来通过读书砥砺品德、提高修养、教育子孙。
4、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5、吕蒙问:“可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6、中华成语故事31┃老生常谈
7、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
8、白话文:闵象南老喜欢看书,70多岁,每夜漏下二三十筹,书本不离手。
9、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0、(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1、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释:放开;卷:书本。
12、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3、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14、《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5、(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原意为书本不离手,现形容勤奋好学。
16、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释:放开;卷:书本。成语拼音:shǒubùshìjuàn。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出处翻译:虽然在行军途中,书本也不离开手。成语用法: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成语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成语辨形:卷,不能写作“券”。成语辨析: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17、中华成语故事30┃大公无私
18、吕蒙便推托道:“部队里事情太忙,没有空闲时间读书。”
19、近义词:手不释卷、爱不忍释。
20、(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三、手不释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1、乾隆二十年(1755年),戴震在北京纪昀家中住,一方面当家庭教师,一方面从事学术研究。在此期间,他写成了《周礼太史正岁年解》等书,名扬天下。后来,他离开北京,在扬州、保定等地为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下令开馆纂修《四库全书》,纪昀被任命为总纂官,他向皇帝推荐才华横溢的戴震为纂修官。戴震在纂修官这个职位上干了四年,主要校勘天文地理、语言文字等方面的书籍,宋儒张载尝言学者要“为往圣继绝学”,天文地理、语言文字之书堪称绝学,这些书籍之难度足以使一般学者望而却步。梁启超说:“四库全书天算类提要全出其手。”倘若戴震没有常年读书的积累,没有深入的思考,是断不会有其学术事业上的大丰收。
2、孙权听了,很严肃地说:“你说事情忙,难道比我还要忙吗?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只是让你多看看书,特别是多读些历史和兵法,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那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
3、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白话文:“光打理军队的事务,书本不离手。”
4、难以释怀 讲的是一个人心里有某些事情过意不去。 放不下 感到耿耿于怀
5、中华成语故事46┃中流砥柱
6、开卷有益(kāijuànyǒuyì)
7、中华成语故事26┃投笔从戎
8、中华成语故事42┃程门立雪
9、“手不释卷”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手不释卷”故事的含义是:要多读书,爱读书。造句: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见他手不释卷的刻苦样,我不忍心打搅他。爱看书的哥哥整天手不释卷。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10、(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11、白话文:“开卷有收获,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12、译文: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13、不学无术(bùxuéwúshù)
14、明代沈周画作《东庄图·耕息轩》,画面中一位士人坐在席上读书
15、手不释卷;读音:shǒu bù shì juàn;出处: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解释:《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6、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7、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1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笃志不倦。(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19、B.老师总是手不释卷地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20、白话译文: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四、手不释卷的意思
1、(上期)成语故事—后来居上
2、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白话文:“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不能放手。”
4、 释:放开。卷:书本。
5、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6、中华成语故事23┃以卵击石
7、黑龙江科大教室12分钟不雅视频流出:中国家庭教育的遮羞布,该揭开了!
8、手不释卷,汉语成语,读音为shǒubùshìjuàn,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翻译: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9、这三个成语之间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联系
10、福利语数外点读哪里不会点哪里
11、成语拼音:shǒubùshìjuàn
12、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的很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1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近义词有学而不厌、爱不释手。反义词为不学无术。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示例:见他手不释卷的刻苦样,我不忍心打搅他。安徒生童话真吸引人,谁读都会手不释卷。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14、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
15、(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16、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白话文:“光打理军队的事务,书本不离手。”
17、 (示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18、[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9、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20、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
五、手不释卷的意思和造句
1、“手不释卷”的原义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比喻勤奋好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2、北魏的祖莹,出身富贵,也非常喜欢读书。他读书“以昼继夜”,其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他在父母入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此举既使自己能继续读书,又能不影响父母、避免让父母操心,可见其用心良苦,时人称其为“圣小儿”。
3、译文:然而霍光不读书,不明大局。
4、火炉:普遍的解释是,火炉,一种取暖工具,在农村应用较广。文学的解释是,火炉,如坐针毡的意思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中华成语故事8┃偃旗息鼓
6、今天我们身处市场经济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少人产生了一种颇为消极的情绪:读书有什么用?反正也读不了那么多书。实则,这个时代不仅更需要我们读书,而且需要我们有更宏大的眼界,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读书。古人尚且手不释卷,今人哪有舍弃书本的道理?(石志刚)
7、如释重负 意思是一个人在紧张之后感到极度的放松, 就像丢掉了一个很大的包袱一样 。
8、[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9、手不释卷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手不释卷故事的含义要多读书,爱读书。
10、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11、[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2、普通百姓尚且重视读书,何况学者乎?然而有的学者成名之后,就不再读书了,半途而废,殊为可惜,当以为鉴。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开启有清一代学风的大学者,一辈子始终读书且卓有成就。因其出身富户家庭,顾炎武有很好的条件读书。他遍览前朝史籍,悉研各类经典,为其形成渊博的知识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赞道:“亭林(顾炎武之别称)之好读书,盖其天性。”顾炎武为了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凡阅书一千余部”。顾炎武曾游学大江南北,在考察各地的过程中,他交结豪士,获悉各地山川风俗,他的亲身经历连同书本知识共同构成了著书材料的来源,这也绝非书斋中的学者所能及的。
13、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haocom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4、古代社会,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在喜爱读书、热爱学习上取得了超越时空的共识。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思想的疆场,从书中开拓了眼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学习到修身的方法,掌握了治国济世的智慧……古人之重视读书,正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手不释卷。
15、(shǒubùshìjuàn)
16、乾隆时期的名臣汪辉祖在为官生涯中非常重视读书。他在《佐治药言》中指出:“遇疑难大事,有必须引经以断者,非读书不可。”这是他将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在他的为宦生涯中得到了印证。他在乌程当幕僚的时候,遇到一个案子:有一个姓冯的人,由于本宗没有人可以过继给他为子,他就自行收养了他姑母的孙子当自己的儿子。等到这个姓冯的人去世后,一个同姓但不同宗的人却出来争着充当他的继承人,太守竟然同意了这人的要求。汪辉祖辅佐长官重新判这个案子。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思路。但是通过读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他看到宋儒陈淳在《北溪字义》中提到同姓同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过引经据典,汪辉祖“绝其争端”。
17、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8、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19、成语解释: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20、中华成语故事49┃一日千里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