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讲解
1、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2、所以,王阳明教人的,是如何做个好人,做个高尚的人。
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4、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5、患难忧苦,莫非实学。
6、以下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7、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8、释义: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
9、所以这个“心外无物”,显然不是讨论那些深山里的花花草草、隔壁村的村花是不是存在,而是从人的视角强调,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如果你心里只有眼前的苟且,那诗和远方就是绝对的“无”。
10、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11、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2、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3、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4、《大学》中所谓的“学物”,就是《中庸》中所谓的“仁”。知识、审问、仔细思考、明辨、虔诚都是所谓的诚实的美德,除了善良还有其他所谓的诚实的美德。
1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16、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
17、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8、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
19、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20、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及启示
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2、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伤悲着你的伤悲,快乐着你的快乐
3、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难。反正我就一直做不到。比如明知道睡懒觉作息不规律不好,可是改不掉;比如明知道每天锻炼一小时一定会有个更好的身材,可是做不到;比如没事看看苍老师很不好,可有时候还忍不住……
4、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5、王阳明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孝敬父母,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知道老人倒地要去扶,知道遇到小偷要去抓。
6、先生曰:“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7、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8、释义: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9、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10、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1、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12、感悟:美丽并不只是源于外表,还有充实饱满的心。
13、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14、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王阳明心学口诀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严霜大冻之中,岂无些小风和日暖意思?
17、当然,时时刻刻都依良知做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8、但如果放在学术层面,比如一个几何定理,然道不是纯粹的知,运用几何定理是分而为二的行?可是参照第一点,“心外无物”就可以理解。一个几何定理没有被运用,它是不存在的。而一旦运用,运用的人必定是知行合一的。而最初发现几何定理的人,他的研究也必定是知行合一的。
19、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20、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三、如何读懂王阳明心学
1、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2、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3、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4、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5、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6、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7、而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吸收创造,认为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有不忍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茶杯,被无辜打碎,会有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倾家荡产。”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很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8、释义: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9、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0、王阳明说——看,这就是你的良知!
11、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2、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13、学古文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所以你最后先去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本人超推荐《明朝那些事厂儿》,那是一本可以笑着看完的史书。至于提高古文修为,我建议你先看短篇的,捧着一本古汉语词典,积累一下词汇,半年后再看王阳明的专注,应该会容易理解一点的。心学是一门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问,我不建议你去看翻译本,直接看古本,虽然说可能一词多义或者一句多解,但是相信心中的那个意思,那就是心学的精髓。
14、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15、良知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1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7、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凡今作事,贵在谋始。
18、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匐匍,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
19、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德行合也是一种知行合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20、释文:悔悟是祛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四、王阳明心学精华及感悟
1、他是资深学者:先后进行儒释道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其他领域文化研究近20年,现任洙泗书院国学院副院长。
2、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3、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4、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5、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6、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7、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8、中央d校教授刘余莉:落实中央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9、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10、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1、王阳明心学》是201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觉仁。该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三是致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最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5、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6、至于怎么反映,就是要格物致知,知行合在实践中运用内心的良知,使得自己的良知得到彰显,知和行必须同步进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一切都是心的体现。
17、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8、▌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2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五、王阳明心学10句
1、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
2、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3、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