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天的词语大全
1、原意是秋风扫尽了落叶;现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2、(译文)老天平分春夏秋冬四季,独有这凄冷的秋天让我悲伤。
3、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秋实累累:秋天的果实累积的很多。
7、(出处)战国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8、来源: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9、解释: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10、秋色宜人(qiū sè yí rén)
11、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多比喻物擅其长,各具其美。
12、解释: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13、(释义)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14、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15、三年级:我喜欢秋天,因为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16、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7、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18、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19、春华秋实、金风送爽、春兰秋菊、
20、来源:《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唐·石贯《和主司王起》:“绛帐表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二、秋天的词语60个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例:“寒蝉凄切,冷雨初歇。”
3、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4、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6、山河壮美、瓜果飘香、秋风红叶
7、新一学期,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样!
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9、解释: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10、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11、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12、金风,秋风。秋风送来凉爽,是仲秋以前的气候。金,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都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继而脱落、飘零。所以用“金”来形容秋风。也有的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13、来源: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
14、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天红叶
15、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16、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7、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18、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19、身披绿色长发的垂柳,今日已变得枯黄干燥,伴着凉爽的秋风,一片片落叶纷纷飘下,仿佛一个个小女孩为游客翩翩起舞。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秋天的词语大全,不带秋字
1、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
2、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3、春华秋实、桂子飘香、稻谷飘香、秋风红叶;
4、形容夏天的词语:大汗淋漓:淋漓:液体湿湿的淌下,即流滴的样子,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骄阳似火:强烈的阳光好像烈火一样,形容天气非常炎热。烁玉流金: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形容秋天词语:
5、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
6、(译文)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鸿雁秋时来,春时去。刚刚相见,立即又相分别。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8、来源: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9、又一阵风刮来了,来的是那么猛烈,又是那么深沉。漫卷着枫叶,也一片片飘落。我看着着一片片飘落的枫叶,不禁思绪万千。叶落无痕,的确,落叶是那么宁静地落下来了,无声无息,令人丝毫无察觉。
10、百岁千秋春华秋实春花秋实春花秋月
11、万古千秋: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12、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13、万载千秋望穿秋水望秋先零盈盈秋水
14、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5、(释义)秋草逐日黄枯。比喻人情日益冷落衰败。
16、秋天的雨连续不断的下。
17、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18、梧桐一叶落〖解释〗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19、秋风落叶、秋月春风、丹枫迎秋
2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四、秋天的词语大全 成语
1、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2、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3、释义: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4、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5、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6、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7、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8、秋天的词语如下: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黑行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春花秋月:减误能及护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井转衣穿目进认回久也比喻学习有成果;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映久易七。
9、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10、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汽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
11、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春花秋月
12、秋风萧瑟、金风玉露、叶落知秋、
13、来源: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14、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
15、出处: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16、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17、来源: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1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9、来源:明·刘基《大堤曲》:
20、秋风落叶:(qiūfēngluòyè)。
五、秋天的四个字的词语
1、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2、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3、天朗气清( tiān lǎng qì qīng )
4、秋景。秋情。三秋。九秋。金秋。劲秋。残秋。寒秋。季秋。孟秋。秋令。秋收。千秋。凋零。枯黄。等
5、来源: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6、(美文乐读)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7、来源: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9、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10、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2、(出处)唐代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13、霜叶知秋天高气清天高气爽
14、春兰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笔法春秋鼎盛
15、秋风红叶,丹桂飘香,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五谷丰登,红叶似火,硕果累累,金秋十月。
16、(释义)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1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9、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20、而不见舆薪平分秋色皮里春秋皮里阳秋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令人回味。
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月旦春秋: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4、秋高气爽秋高气肃秋风扫落叶
5、天高气清金风送爽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高气爽秋风萧瑟
6、(译文)充塞秋天空中的霜气,在这里是少年气盛的意思。
7、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
8、来源: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9、译文:分别时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
10、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11、临去秋波凛若秋霜利析秋毫落叶知秋
12、来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13、枯黄:干枯焦黄。“过了中秋,树叶逐渐枯黄。”秋天的词语果实累累:结的果子数目多得无法计算。
14、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 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15、(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能够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16、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