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谐音歇后语五年级下册
1、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2、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4、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5、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6、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7、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8、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枇杷”和“琵琶”》告诉我们汉语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9、两个槌敲一面锣——想(响)到一块了
10、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11、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12、板块二闯关游戏,揭秘谐音
13、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14、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15、(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竹林下面一蜻蜓”。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上面加上“竹”,就是“竿”。
16、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是秦统一六国后的文字。其特点是: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17、同音词是“同音异义词”的别称,是读音相同而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一组词。
18、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19、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
20、《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文字谜、画谜、故事谜。通过猜谜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初步认识字形往往表示着一定的意义。
二、谐音歇后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
2、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3、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4、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5、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6、(2)组内互改:互相朗读,提出修改意见,品一品歌后语在语境中是否用对了地方。
7、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8、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9、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10、王八肚子上插鸡毛——归(龟)心似箭
11、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12、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13、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14、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15、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
16、孔父子搬家——净是输(书)
17、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18、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20、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三、谐音歇后语五年级下册10个
1、⑤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2、提示学生通过请教别人得到相关资料。
3、二十五两--半疯(封)
4、堂屋里挂兽皮——不象画(话)
5、精装茅台——好久(酒)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6、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7、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8、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9、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10、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11、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12、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的东西。
13、欣赏有趣的谐音现象,体会谐音的妙处。
14、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15、解释:用“弹”来引出“谈”,前者指弹奏,后者指高谈阔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