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卡夫卡是什么意思
1、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
2、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1924年,卡夫卡的结核病恶化。4月10日,他在迪亚曼特的陪同下前往奥地利的克罗斯特新堡,在霍夫曼医生的疗养院进行疗养。由于喉头结核,进食变得异常痛苦。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卡夫卡吃下东西。他几乎是饿死的。
4、与前两位相比,卡夫卡与新闻记者米莲娜·耶申斯卡的爱情更具戏剧性。1919年,米莲娜与丈夫住在维也纳时,主动向还不太出名的卡夫卡提出,要将他的小说翻译成捷克语。就这样,他们建立起工作关系,之后发展成为恋爱关系。
5、像这只手一样紧紧的握着石头。可是他紧紧握着石头,仅仅是为了把它扔得更远。
6、其实那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脖套。就像人们常常把超然存在当成逃遁一样。
7、我们为什么要为原罪而抱怨?不是由于它的缘故我们被逐出了天堂,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吃到生命之树的果子所致。
8、我爱她,但不能跟她说话,我窥视着她,以便不与她相遇。
9、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遭到了一家人的嫌弃,人们唯利是图,对真情不屑一顾,个体的情感开始衰亡,社会使家庭与人伦都感到陌生,这是第二层异化。
10、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11、他写:“写下的吻不会到达它们的目的地,而是在中途就被吮吸得一干二净。”
12、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13、工程师面对的权力有着一个漫无边际的迷宫的特点。他永远也无法到达它那些无穷无尽的通道的尽头,永远也找不到是谁发布了那致命的宣判。所以他跟约瑟夫·K面对法庭,或者土地测量员K面对城堡时的处境是一样的。他们身处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巨大的迷宫般的机构,他们无法逃出,他们也无法理解。
14、他无处归属,他爱而不得,真正属于他的或许只有布拉格。不到布拉格,不懂卡夫卡。
15、额这个不太好说,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不过你尝试有一种彷徨犹豫的角度去看那个骗子很多地方就能解释的通了,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
16、美国女作家欧茨说,“卡夫卡是20世纪最佳作家之一”。
17、2005年,英国作家马克•克里克写了《卡夫卡的汤》,书中模仿了17位文坛名宿的笔法创作了一部类似烹饪的书。
18、人们是永远不可能坦白一切的。甚至往昔那些看上去似乎彻底坦白出来的事情,后来也显示出还有根子留在内心深处。
19、可是格里高尔根本不想吓唬什么人,更不想吓唬妹妹。他只是开始转身,想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不过这动作显得很引人注目,因为身上有伤残,在做艰难的转身动作时他不得不用脑袋来帮忙,他多次抬起头来并用头撞击地面。他停下来,环顾四周。他的良好意图似乎让人给看出来了,这只是一种瞬间的惊恐。如今大家都默默而忧伤地望着他。
20、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
二、很卡夫卡是什么意思 IT
1、人们经常把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诠释为对知识分子的寓意化投射,可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有一丝知识分子的味道。当他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时,他只有一个挂念:如何在这个新形态下,准时赶到办公室去上班?在他的脑子里只有他的工作已经使他习惯了的服从和规矩:他是一个职员,一个公务员,而且卡夫卡的所有人物都是如此;并非作为一种社会学类型的公务员(比如在左拉的小说中),而是作为一种人的可能性,一种存在的基本方式。
2、⑨卡夫卡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一次,他给女朋友的明信片上写道:“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家了。”他还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如《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
3、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
4、但对工程师来说,知道自己的故事是喜剧的,只是一个杯水车薪的安慰。他被困在自己生活的玩笑之中,就像一条鱼被困在玻璃缸之中;他不认为这好笑。确实,一个玩笑只对那些在玻璃缸前面的人来说是可笑的;而卡夫卡式则相反,它把我们带到鱼缸内,带到一个玩笑的内脏深处,带到喜剧的恐怖之处。
5、最后一个点燃弗兰茨·卡夫卡火苗的女人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多拉·迪亚曼特,1923年,卡夫卡在波罗的海附件疗养时认识了她。与多拉的恋情让弗兰茨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完整的恋爱关系,为了她,卡夫卡离开布拉格,搬到柏林与她同住,即使生活清贫,也非常幸福。
6、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
7、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8、△点击关注视频号@2040书店店长
9、卡夫卡的全部作品被称作“反对异化的一场长期斗争”,“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何处,不得而知。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卡夫卡所指,不仅是他所生活的社会,即资本主义制度,也是整个人类的存在。英国诗人奥登说,“卡夫卡之所以对我们重要,是因为他的困惑,亦即现代人的困惑。”
10、△1917年7月初,第二次订婚时的卡夫卡与菲利斯
11、1889年9月,他们再次搬家,住进老城广场的“分钟屋”。这是一幢16世纪的文艺复兴建筑,外墙遍布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灰泥浮雕。这里曾是药房,起名“白狮屋”,一角仍有白狮雕塑。现在的名字是“分钟屋”。
12、若您喜欢,请转发此链接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13、卡夫卡没有写宗教寓言,可卡夫卡式的东西(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虚构中)无法跟它神学的(或更确切地说:伪神学的)一面分开。
14、菲利斯·鲍勃是柏林一位犹太商人的女儿,菲利斯自立又能干,他们在朋友聚会上一见钟情。卡夫卡曾先后两次与她订婚,又两次取消了婚约。他常常跟菲利斯写信,表达自己对婚姻的忧虑,他害怕婚姻会分散他对写作的注意力,而写作是他一生的使命。后来,卡夫卡以生病为由取消了第二次婚约。
15、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16、⑧卡夫卡三次订婚而又三次解除婚约,曾与多位女性恋爱。一波三折、优柔寡断的情感经历,亦在他的小说、书信、日记中留下了印记。
17、1889年,卡夫卡一家搬来这里。他的三个妹妹在这里出生。工作日,卡夫卡的父母都不在家,母亲为家族企业做事,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在这座楼里,卡夫卡一直住到1892年。
18、“现在我也许可以转过身去了吧!”格里高尔边想边重新开始干了起来。他抑制不住因过度劳累而发出的喘息声,也不得不时不时歇一口气。不过倒也没有人催他,一切全听凭他自己做主。当他完成了转身动作时,他便立刻开始径直往回爬去。也对于他和自己的房间之间距离之大感到惊异,根本就不明白,他身体这样虚刚才是怎么几乎不知不觉走完同样这段路的。
19、“一天早晨,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系列不安定的梦境当中醒来时,发现床上的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害虫。此刻,他躺在如甲壳般坚硬的脊背上,发现只要稍微抬起头来,就能够看见自己那个胀鼓鼓的、由无数弧形鳞片分割成一块块的褐色腹部。
20、虚构比发现容易。把极其丰富多彩的现实表现出来恐怕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各种各样的日常面孔仿如神秘的蝗群从人们身边掠过。
三、看不懂卡夫卡
1、卡夫卡是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英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2、在卡夫卡式的世界内,喜剧并不像在莎士比亚那里是悲剧的对应(悲喜剧);它并不靠轻松的口吻试着让悲剧变得更好受些;它并不陪伴悲剧,不,它把悲剧扼杀在摇篮中,这样就使受害者连惟一可以企盼的安慰也失去了:处于(真实的或假设的)悲剧的崇高性中的安慰。工程师失去了祖国,而所有的听众都笑了。
3、不过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卡夫卡的小说并不是那么好懂的。因为他常常使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一些荒诞的事物或故事,借此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4、多亏他在官僚世界中看到的神奇的一面,卡夫卡成功地完成了在他之前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将一种根本反诗性的材料,即极端官僚化的社会,转化为小说中伟大的诗性;将一个极其平凡的故事,即一个人无法得到被允诺的职位(这其实就是《城堡》的故事),转化为神话,转化为史诗,转化为前所未见的美。
5、每位读者在读卡夫卡时都会有自己的感触、理解、认识、联想,但我们希望读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绘的迷惘中。
6、读音:(kǎfūkǎ)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虽然没有将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性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卡夫卡的作品缺乏整体的、明确的意涵。造句:
7、最强烈的光可以使世界解体。在弱的眼睛前面,世界会变得坚固,在更弱的眼睛前面会长出拳头,在再弱一些的眼睛前面,它会恼羞成怒,并会把敢于注视它的人击得粉碎。
8、戳上方蓝字「关注」心禾心理空间
9、1888年8月,5岁的卡夫卡搬入了童年第五个家:采莱特纳街2号。一幢18世纪的建筑,石拱门,雕花,黑铁路灯。
10、然而他的爱情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
11、好了,也说了半天了,那么卡夫卡的孤独,究竟是一种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现代文学中第一著名的小说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12、1883年7月3日,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此。“Kafka”在捷克语中意为“寒鸦”。卡夫卡一家在“塔楼”住了两年。
13、图|蕾娜塔·富契科娃排版|群学书院
14、卡夫卡式隐喻指卡夫卡在创作时使用的独特的隐喻手法。
15、我们清醒地穿过梦境:我们自己只不过是过去的岁月的一个幽灵。
16、我不知道,我对他不清楚。他是个非常能说会道、机智敏捷的人。不过这种性格也是骗子的本领之一。我不是说施泰纳是骗子,但也不是不可能。骗子总是企图用简便的方法解决复杂困难的问题。施泰纳研究的问题是一切问题中最困难的。那是意识与存在之间的一条黑暗的裂缝,有限的水珠和无限的大海之间的张力。我想,这里只有歌德的态度是正确的。人们必须在尊重不认识的东西的同时,把一切可以认识的东西加以整理和吸收。对我们来说,最小的事和最大的事一样,都必定是最亲近的,有价值的。
17、在公务员的官僚世界中,首先,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没有行动自由;只有命令与规矩:这是一个服从的世界。
18、他的作品例如《审判》、《城堡》、《变形记》等,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并且影响了很多当代作家。
19、青年充满阳光和爱。青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看到美。这种能力一旦失去,毫无慰籍的老年就开始了,衰落和不幸就开始了。谁能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20、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四、中国卡夫卡 什么意思
1、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只为让家人尽快忘掉父亲事业崩溃带来的绝望。
2、6月3日下午,卡夫卡去世,死后遗体被运回布拉格,被埋葬在布拉格东郊的新犹太公墓。
3、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在窗格子铁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还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吧。”他想,但是这件事却完全办不到,因为他习惯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这种状况下竟无法使自己摆出这个姿势来。不管他怎么使劲扑向右边,他总是又摆荡回复到仰卧姿势。他试了大约一百次,闭上眼睛,好不必看见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后来他开始在腰部感觉到一种还从未感受过的隐痛,这时他才不得不罢休。
4、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5、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
6、⑦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被公认为“作家们的作家”,然而他却声称卡夫卡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其身后的“每一位作家在文学上都负债于卡夫卡”。
7、于卡夫卡而言,布拉格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布拉格是他的出生地,是他的家乡,也是他住得最久的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一些事,也写下了许多故事。
8、但在创作《变形记》的前一年,卡夫卡在给好友普福尔的信中这样写:
9、要想深入地理解某位作家的思想,那就需要去了解其生平,包括所居住的地方、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
10、K不知道他是为什么而被控告的。在《审判》的第七章中,他决定审视他的一生,他的过去,“连最小的细节也不放过”。“自我负罪”的机器开始启动了。被控告的在寻找他的过错。
11、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12、那位布拉格的工程师被警察的严密监视所惩罚。这一惩罚召唤着并没有犯的罪,于是被人控告非法移民的工程师终于真的移民了。有惩罚,就真的有了过错。
13、殉道者们并不低估肉体,他们让肉体在十字架上高升。
14、发音:wū yán huì yǔ
15、《玩笑》《好笑的爱》《告别圆舞曲》《生活在别处》《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慢》《身份》《无知》《帷幕》《相遇》《庆祝无意义》
16、在她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属于自己那个时代,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17、“有的人生活寂寞,到处找闲人聊天。他们留心白天的长短,气候的变化,关注职业或者诸如此类的发展,他们见到随便什么人,都毫不犹豫地拉着他们的胳膊聊起来。他们多半在临街的窗前进行这些活动……”
18、弗兰兹·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到时代的复杂和痛苦,并揭示了人类异化处境和现实的,他就像是一个时代的先知,洞察着21世纪人类正在塑造的文明。
19、他的女朋友多拉在一次采访中说,卡夫卡住在柏林时,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得知小女孩弄丢了玩偶后,他马上用轻松的口吻说:“你的娃娃去旅行了,我知道的,她给我写了信。”
20、这部著作思路开阔,立论高远,分析细致而透辟,尤其在涉及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精邃的见解,可称是国内卡夫卡研究的翘楚之作。
五、卡夫卡 爱是什么
1、1985年,匈牙利作曲家库塔格•捷尔吉以卡夫卡日记和信件为背景创作了《卡夫卡——片段之24号作品》。
2、⑥当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翻开《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大为惊讶,随即拍案叫绝,“原来在文学领域里,除了我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中学教科书上那些学究气的教条之外,还另有一番天地。”于是,便有了传世经典《百年孤独》。
3、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人道主义等各种信念相互冲突。
4、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5、1920年,在阿尔克咖啡馆,卡夫卡第一次见到了记者密伦娜•杰森斯卡,她后来成为卡夫卡的情人和作品的捷克语翻译。而她的丈夫,布拉格作家厄内斯特•波拉克也是咖啡馆的常客。
6、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7、我们读卡夫卡、萨特、加缪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尼采的遗绪。
8、2013年7月3日,在谷歌首页涂鸦,一只戴着帽子,像绅士一般拟人化的甲虫推开了门,来纪念卡夫卡130岁的生日。
9、他用餐具柜上水果盘子里的苹果装满了自己的衣袋,也不好好瞄准,便将苹果一只一只地扔出来。这些小红苹果像带了电似的在地板上到处滚动,互相磕碰。一只扔得不太用力的苹果轻轻触着格里高尔的后背,但是没有伤着他便滑了下去。紧接着又砸来的一只简直陷进他的后背去了。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地,便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
10、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拉锯战。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
11、在卡夫卡的世界,档案就像是柏拉图的理念。它代表的是真正的现实,而人的物质性存在只是投射在幻觉屏幕上的影子。事实上,土地测量员K和那位布拉格的工程师都只是他们档案卡片的影子;他们甚至远远达不到这点:他们只是档案中的一个错误的影子,也就是一些无权作为影子而存在的影子。
12、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
13、可究竟什么是卡夫卡式?
14、在这一视角中,作者对卡夫卡作品中“弱者”形象予以特别注意,为他的文化解码绘制一幅“弱者”生存图,显示出卡氏作品中突破威权的政治寓言。
15、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16、在卡夫卡那里,逻辑反过来了。受惩罚的不知道受惩罚的理由。惩罚的荒诞性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所以为了找到安宁,被控告的要为他所受到的惩罚辩护:有惩罚就一定有过错。
17、一个人的眼睛被蒙住了,
18、“啊,天哪,”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痒,便仰卧着慢慢向床头挪过去,好让自己的头抬起来更容易些。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了白色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立刻又把腿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引起他浑身一阵战栗。
19、赫尔曼•劳切尔以《变形记》为灵感写作了电影剧本《西瓜人》,1970年拍成了喜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卖保险的白人一早醒来变成了黑人。
20、两个非常普通的先生(并非法文译本让人以为的“检察官”),一天早晨突然来到约瑟夫·K床前,对还在床上的他说,他被捕了,而且还吃了他的早餐。K这位尽职本分的公务员没有将他们赶出房间,而是穿着睡衣在他们面前为自己辩护了很长时间。当卡夫卡向他的朋友读《审判》第一章时,所有人都笑了,包括作者本人。他们笑是有理由的,喜剧跟卡夫卡式的本质是不可分的。
1、答:秽言秽语的意思是: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2、大家都知道了,这是短篇小说《变形记》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已经非常精准的刻画出了卡夫卡所涉及的现代人的孤独。
3、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4、腹部如此高耸,盖在上面的被子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似乎马上就要完全滑落下去了。与眼下与众不同的身型相比,他虽然长有许多条腿,却都细小得可怜,在他眼前无所依傍地颤抖个不停。”
5、他也是永远不会看见什么东西的。
6、从真正的对手那儿有无穷的勇气向你涌来。
7、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法忍受他负罪感的重压,为了找到安宁,他自愿接受惩罚。这是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处境:有过错就一定有惩罚。
8、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如何?最新官方文件发布
9、卡夫卡作品中的女子形象
10、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
11、他们还计划搬到巴勒斯坦,梦想在那开一家餐馆。遗憾的是,这个梦想未能实现,多拉陪着卡夫卡做完了所有的身体检查。
12、我们读卡夫卡、萨特、加缪等人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尼采的遗绪。
13、1924年,在多拉的怀里,卡夫卡与世长辞。
14、2002年,村上春树写了《海边的卡夫卡》。
15、在婚姻和爱情这条路上,卡夫卡似乎一直不太顺利。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他并不缺少爱情,但似乎也从未完全拥有过。
16、其小说结构就像“糖葫芦”:以主人公的经历串起一个个事件的“糠葫芦”。而且,只要竹签足够长,事件可以被无穷地串下去。因此.传统的线性结构模式的根基和底部是无数的事件。
17、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为冷而烧成灰烬。
18、不管你怎样鼓励他透过蒙着眼睛的布极力向外看,
19、1913年,卡夫卡一家又搬到了老城广场的“奥佩尔特屋”。这是一幢临近巴黎街的四层新巴洛克风格的高级公寓,有六个房间,大而舒适。卡夫卡的房间在四层的一角。
20、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1、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2、但是生命正是由同这些障碍打交道组成的。
3、我们来试着描绘一下它的几个方面:
4、“工作狂”、“购物狂”、“低头族”……审视我们的周遭,现实挤压生活,一出出“变形记”不正在上演吗?92年前的6月3日,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英年早逝。再读《变形记》,面对凄惨死去的“甲虫”,该如何证明你是一个“人”、尚有一颗自由而高贵的心?或许值得每个人思索。
5、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