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故事大全
1、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2、“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5、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池”。
6、对有领袖气质的弟子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7、⑩《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8、“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9、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10、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11、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
12、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3、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14、“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15、同样道理,如果你对当下“生”的现象不清楚,那你也没办法了解将来“死”,是怎么一回事。你不能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生”,那你也就无法清醒、坦然、喜悦地面对“死”。而惟有对生与死,都能做到清醒、坦然和喜悦的人,才有可能,超越生死。
16、(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17、(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1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9、(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20、子夏摇摇头:“这要净心欲,绝智思才可以。我哪里能做得到?不过说说道理而已。”
二、关于孔子的论语故事
1、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2、另外,孔子对社会上一些怪异、暴力、昏乱、神秘的现象也多不谈论。因为它们很容易迷惑一般人的心智。所以,在《论语》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
3、秦武王强健有力,喜欢亲近大力士。他听说没有人能举起鼎,就决定试一试 。力士任鄙说自己只能举百钧之物,“这千钧之鼎,臣不能胜任”。力士孟贲勉强把鼎举了半尺高。秦武王举鼎时把脚砸成重伤,不省人事,当夜伤重身亡。之后,孟贲被五马分尸,诛灭其族。而任鄙不单纯崇尚勇武,得以善终。
4、梁叔叔讲《论语故事》——冯谖买“义”
5、(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6、孔子的父母之邦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然而自从鲁懿公以后,鲁国公室内部经历了多次争权夺利的自相残杀,元气大伤。
7、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贼。”
8、(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9、(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11、本平台销售卡博特气相法二氧化硅
12、(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3、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14、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15、类似上面因材施教的例子还很多。可见“仁”境,也终究是个内在体验的事。它跟佛家讲的“佛”、道家讲的“道”一样,终究是属,不可说,不可说范畴。
16、“礼”,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17、(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8、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19、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孔子论语大全原文
1、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2、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3、秦军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举拿下郑国。现在知道见犒军的使者已经来到,可见郑国已有充分准备,不好硬打,便对使臣说“我们不是到贵国去,请您们放心。”秦军见偷袭成功的希望,已经落空,便撤军了。
4、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孔子诞生了。他倡导“仁义礼智信”,主张“为政以德”、“与人为善”。他仕途蹭蹬,一生困顿,便退而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
5、(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
7、孔子问道:“何故停车?”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东汉名臣杨震身处异乡,靠教书为生,后到州里任职。一次,老相识王密送他十两黄金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劝杨震收下,却被严词拒绝。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故事成为美谈。
11、(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12、“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13、孔子本来对阳货趾高气昂的形态是不以为然的,但听了这一番言论,心中也颇有所动,便拱手道:“好吧,我要准备出仕为官了。”阳货听了,面有喜色,又嘱咐了几句,孔子只是唯唯而应。①
14、梁叔叔讲《论语故事》——嵇康和山涛
15、“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就现代的分科而言,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在《论语》里,孔子谈到“仁”的地方有多处。但都是谈“仁”的外用,谈如何达到“仁”。至于“仁”本身,是个什么境界,没有正面的描述。原因是,仁境的本体,用文字无法确切地描述,这得靠修学者,用心去体悟。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0、(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四、孔子论语的故事
1、(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3、春秋时期,大国相继争霸。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当时归附于楚国的陈、蔡、郑三国国君都归附于楚国,参加了会盟。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春秋霸主。当时郑国南邻楚国,北邻晋国,均受威胁,西方的秦国要东进争霸,也要出兵向东打郑国。郑国派出能言善辩的烛之武说服了秦国,暂时没打郑国。但晋文公一死,秦国便出动兵马,准备偷袭郑国。
4、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7、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8、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9、魏文侯听说了这件事,便问孔子的弟子子夏说:“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呀?”
10、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名言
12、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13、(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4、(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