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适别董大
1、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2、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大雁南飞。
3、✦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4、《钓台题壁》AnInscriptionfortheFishingPlatform
5、《狱中月夜》AMoonlitNightintheJail
6、诗名《别董大二首》,关于“董大”这个人,我们找到了六段资料,分别来看一下:
7、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⑷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⑸京洛:长安和洛阳。
8、《过洞庭二首》AVisittoLakeCavehall,TwoPoems
9、高适是盛唐诗人,他出生在武周时期,死在戴宗肃宗之际。盛唐中国诗歌发展,流派众多,诗派众多,其中有山水田园诗,还有边塞诗,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和岑参并举,号称是岑高。岑参写边塞诗那是个军中记者,到过西北说边塞,所以他写景写得真切不抽象,而且是见过的,没见过就写不出来。比如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句子你不到过西北,你写不出来,所以他是个记者型的,军中记者。
10、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11、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原文为:
12、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13、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4、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就在这年冬天,贫困中的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写了这首诗。
1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6、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7、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18、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19、唐代文学·韦应物《滁州西涧》丨中华经典
20、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二、高适别董大的译文
1、1419757330@qq.com或zjsygzzx@1com
2、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3、这两句作为千古名句,在这首绝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4、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5、《登麦积山》ClimbingMt.Wheatpile
6、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7、唐代文学·李白《蜀道难》丨中华经典
8、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9、唐代文学·贺知章《咏柳》丨中华经典
10、我们来看看“董大”的具体经历:
11、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2、我们来看这个题叫《别董大》,唐朝人有个习惯,喜欢用排行称呼人,这是一种尊称。这个董大在家里边,应该是排第一个爷爷,一爷之孙他排第或者在这个家族里边,他排第一叫董大,这个人是谁呀,是当时很著名的一个琴师,这个人叫什么呢?叫董庭兰,董大叫董庭兰。这首诗是写在747年的春天,正是天宝六年,就是前747年。这时有一件事情,就是这首诗具体背景,有一件事情,就是房琯,有一个吏部尚书房琯,跟唐玄宗闹了别扭,被贬出去了。董庭兰是谁?董庭兰是房琯的门客,也就是他们家里养的乐人,这个时候因为房管被贬,贬出朝要到外地去,董大董庭兰也得要离开长安,这个时候也就是这年冬天,高适和董在哪呢,在当时的睢阳见面了。
13、《出塞》BeyondtheBorder
1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5、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16、唐代文学·白居易《长恨歌》丨中华经典
17、《滁州西涧》BytheCanyonatChuzhou
18、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9、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大臣、诗人。
20、特别支持|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三、唐朝诗人高适别董大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2、“董大”是董庭兰,因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他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
3、《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4、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5、“曛”,日落余光,昏暗。这一句是送别之时的场景描写。
6、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7、董庭兰与高适相遇,触景生情,哀叹前路茫茫,知音再难遇。
8、唐代文学·白居易《琵琶行》丨中华经典
9、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0、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1、唐代文学·李白《望天门山》丨中华经典
12、唐代文学·李白《行路难》丨中华经典
13、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
14、《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15、别董大二首(作者)高适(朝代)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由把土接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境配宪飞刻呀田七将养护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矛滑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16、唐代文学·杜甫《望岳》丨中华经典
17、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所以是前两句!
18、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19、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四、别董大的诗意和译文
1、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3、《看山》UnderstandingtheMountains
4、这首诗是当时的诗人“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写下的诗,还寄语戏弄“房给事”,可见“房琯”做“给事中”,就认识“董大”了。(746年,“房琯”升任“给事中”,赐爵“漳南县男”。当时唐玄宗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并在华清宫周围建造百官官署,命房琯主持修缮事宜。不料尚未完工,房琯便因受“李适之”,“韦坚”等人的牵连,贬为“宜春郡”太守,后历任“琅邪”,“邺郡”,“扶风”三郡太守。)由此可见,“房琯”被贬的时候是“给事中”,而不是资料中的“吏部尚书”(这是后来唐玄宗逃跑,房琯追上玄宗,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由此成了“宰相”。)
5、《雪压竹头低》TheBambooTopBows
6、唐代文学·贾岛《寻隐者不遇》丨中华经典
7、我们回到本诗,高适749年才授“封丘尉”,之前一直在躬耕。可见资料中认为本诗写于747年冬天,相对合理。为什么我们要把“董大”的经历尽可能地陈列出来呢?因为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首先,董大是因为“房琯”被贬出朝,而离开长安的。那他为什么要离开长安呢?诸多原因中可能有两条,一是,他是房琯的门客,房琯离开长安了,他似乎也不便在长安呆下去。二是,董大可能是要去追寻房琯。房琯被贬到“宜春郡”,在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而高适所在的“梁宋”正是通往江南的门户。董大恐怕是要通过这里,去往江南,追随房琯。
8、《高适别董大》写了黄云、白日、雪、北风、大雁等景物。通过描写黄云、白日、雪、北风、大雁等景物,表现出离别时凄凉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隐喻董大即将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勾勒了送师证真程评世依座款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
9、唐代文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丨中华经典
10、俺们今天也学了、 别董大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 送元二使安西 则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11、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2、别担心前头没有知心朋友,
13、漫天的黄云搅得日光昏暗朦胧,
14、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5、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高适:别董大(徐涛、康震、凤凰传奇)
16、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17、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
18、杨明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9、执行主编|罗莎编审|项蕾
20、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五、高适别董大的古诗
1、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4、(本诗应写于747年,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5、别董大二首唐代诗人高适(其一)千里黄北血喜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称剂陆龙厚秋对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来自逢无酒钱。
6、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7、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高适的诗《别董大》。
8、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9、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10、“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这就是北方的情况,一到了冬天在北方南风很少,实际上南方长江下游可能也是这样。不然的话就没有传说中诸葛亮借东风了,所以这个到了北风,就是冬天的气息。冬天特有的情形。吹雁,雁就是大雁,又叫候鸟。这个雁在北风吹雁,就把雁在北风中那种寒风中飞的那种挣扎状,就写出来了。这写的倒不是很强调时令,就强调一种很大的鸟,在天空中飞得很艰难,因为什么?北风在吹,到处是雪。
11、这段记载,与上面说董庭兰的“周游四方”显然矛盾了。还有一段资料是关于高适本诗背景的猜测: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4、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15、(在他六十岁以前,几乎都是在其家乡“陇西”山村中渡过的。天宝末年,应宰相“房琯”之请,在其门下当过清客,为此曾遭到世人的诽议。)
16、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17、唐代文学·贺知章《回乡偶书》丨中华经典
18、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9、(唐朝诗人李颀qi2《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20、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1、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3、一般绝句的三四句会采取一种“假设”、“限定”、“疑问”、“反问”、“否定”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里虽然是对董庭兰的劝慰之语,但是高适同时使用了“否定”、“反问”两种方法,加强了语气和诗意的转折,然后通过“反问自答”的形式将诗意发散出去,瞬间打开了整首诗的境界。
4、《家里吊兰花开了》MySpiderPlantinBloom
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大林寺桃花》PeachBlossomsinGreatwoodTemple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必担心前方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啊?反问
8、讲解专家: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9、实习编辑|陈春羽责任编辑|袁小敏
10、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11、书写专家:杨明臣(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12、《偶成》AnImpromptu
13、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14、送魏二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清新乐观的色彩
15、显然,这里的“房琯”还不是宰相,董庭兰也还未与上面资料的介绍又矛盾了。资料的六十岁之前,几乎在山村中度过,应该是不成立的。关于董大的经历,还有一个重要线索:
16、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OntheNinthDayoftheNinthMoon,MissingBrothersEastoftheMountain
18、《雪梅》WintersweetinSnow
19、✦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20、高适送别董大的诗是《别董大二首》
1、《题西林壁》AnInscriptionforWestwoodWall
2、“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3、唐代文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丨中华经典
4、说到边塞诗,我们就自然地想到高适。壮大宏阔的气势是他的诗歌特点。苍凉的边塞,悲壮的送别,是边塞诗的典型画面。那么在《别董大》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佳作中,高适是如何与知己董亭兰道别的呢?
5、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6、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7、诗人?这段资料和我们诗中的董庭兰是同一个人吗?再来看另一段资料:
8、《嫦娥》E’erfair
9、“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10、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11、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12、《清明》PureBrightnessDay
13、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14、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15、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16、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7、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18、表达了离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对友人的安慰。
19、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20、(1)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2)示例:①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培根随笔》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练信垂孩越计迫之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此题所写的句子要完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即可)(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昔人已乘黄鹤去(4)所默写的句子含有“做人”或“求知”的意思均可。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山中四月》AprilAlightstotheHills
2、爱上古诗:高适·别董大·其一
3、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4、天下人人都识君,还怕前路无知己?
5、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6、✦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7、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8、董大心情复杂,对诗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又对前程充满信心,风雪无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360问答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抓织呢资改连影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9、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