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寓言故事有哪些内容
1、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⑦,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之好利是人性。)
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4、出处《韩非子》卷十五难二第三十七1
5、①束:《易·贲》:束帛戋戋(jiān)。子夏传:“五匹为束。”(匹,四丈也。—《说文》)。②益:多,富,富裕。是:很,非常。
6、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0
7、(内卷内斗,不顾共同利益,最后全部毁灭。)
8、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6
9、(点评)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10、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11、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12、(点评)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13、(故事)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14、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有了成倍的增加。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现在国家大臣做官的(做法),都是这种样子。
15、(有“度”的,有标准的,才可以衡量才干,不然没有评判标准,谁都可以吹牛,不知如何选才了。)
16、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来自守教条、墨守成规。
17、自相矛盾的典故出自《韩非子·难一》,原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8、(点评)使造父而不能御,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今身使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19、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0、感悟:我们考虑做一件事,通常人都会想如何让成功。却很少有人想到,考虑到失败的因素。但是一旦我们忽略这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那么可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其实一旦我们能把失败的因素考虑全了,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就接近成功了。
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
1、(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人性趋利避害,不能完全相信人,要处处防备。)
4、韩非思想集中体现在《韩非子》一书中,此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密。
5、(故事)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6、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11
7、关注清影小语,你会读到更多的寓言故事。从小故事中体味大道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8、(点评)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9、王于期回答说:“技术我全都教了,只是你把方法用错了。驾车最重要的是,要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要让马与车子合而为而驾驶者的心与马的行动也要合车速才会快。你比赛时,一心想赶过我,只注意我的车子在前还是在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以致你和马车的步调不一致,所以才会失败。”
10、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非常喜爱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呢?”
11、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12、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4
13、(故事)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14、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告诉我们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教条。
15、出自《韩非子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16、比喻两头没有着落。《韩非子·解老》:“(人)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17、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18、盗婴儿之矜裘与跀危子荣衣
19、(故事)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之曰:“泰侈逼上。”
20、感悟:遇到事情,韩非子告诉我们两点。一个是心里不要有事,要“虚”,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思考;另一点是冷静,慌里慌张的人看不清事情的走向,也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三、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汇集在哪里
1、(点评)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2、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3、(故事)田伯鼎好士而存其君,白公好士而乱荆。
4、(画鬼容易,画犬马难,因为犬马常见,人们有“像不像”的评判标准,而鬼没有。同射者皆如羿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4)
5、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6、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7、(通过能和当事人说得上话的人来了解当事人的意图。)
8、(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是人性,利益。)
9、(儒家就是不肯说世间丑恶的东西,虽然很正能量,但让人不能看到世间的真实、人性的真实,在此传统影响下,世上出现很多两面人,表面高尚,私底丑陋。)
10、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1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2、从寓言的小故事中感受大道理,体会寓言故事的道理。
13、拿出我们的阅读单,认真默读这三则寓言。老师有两个阅读要求,抬头看。①圈一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画一画主要的事件②想一想这三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之处。
14、(故事)詹何坐,弟子侍,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题。”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15、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16、(故事)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7、(点评)故彼以尽备之不伤,此以尽敌之无奸也。
18、(点评)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19、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20、《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四、韩非子有哪些寓言故事?
1、(故事)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2、出处《韩非子》卷七说林上第二十二12
3、故能使人弹疽者,必其忍痛者也
4、(故事)一曰:宋之酤酒者有庄氏者,其酒常美。或使仆往酤庄氏之酒,其狗龁人,使者不敢往,乃酤佗家之酒。问曰:“何为不酤庄氏之酒?”对曰:“今日庄氏之酒酸。”故曰:不杀其狗则酒酸。
5、《庄子》中的寓言,据统计,共261则,其中取材于动物或植物的有34则,取材于人物的有227则。《韩非子》中的寓言,据统计,共340则,其中取材于神话故事的有5则,引述民间故事或将格言故事化的有75则,加工历史故事的有260则。
6、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人要成事是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的。)
8、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7
9、(故事)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雚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七难势第四十2
11、(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5种)
12、(点评)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术以致人之故也。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
13、出自360问答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请尔印权束用味与织包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老马识途讳疾忌医这六个满意请采纳
14、(故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兹郑无术以致人,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
15、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16、▶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7、(打卡)小古文100篇(第1期)汇总
18、译文: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19、所有这些寓言都出自一部古籍——《韩非子》。两千多年来,即使星回斗转,即使沧海桑田,但这些寓言带给我们的道理却是永恒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见到这些寓言中的错误,老师给你三个情境。咱们来猜猜,这些错误符合哪个寓言?
20、(点评)故曰:不在所与居,在所与谋也。”
五、韩非子 寓言故事有哪些
1、(要看真相,用暗访的方式。)
2、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18
3、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4、出处《韩非子》卷八说林下第二十三22
5、(故事)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
6、(儒家的理念不合适宜,虽然好听,但没有用,就像孩子玩泥巴、玩过家家一样,只是银样蜡枪头,是假把式,肚子饿了还是要回家吃饭的。)
7、(故事)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8、刚才我们通过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内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韩非子的寓言有三四百首呢,远不止这些,还想不想再读?
9、(故事)救火者,令吏挈壶瓮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棰指麾而趣使人,则制万夫。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2
11、(大多数人是以貌取人的。)
12、(故事)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王必察之。”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冶人谓王曰:“计无度量,言谈之士多’棘刺’之说也。”
13、(故事)叔向赋猎,功多者受多,功少者受少。
14、涂: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15、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16、(孔子的治国理论比较幼稚,人性自利,德声也可以是买来的。)
17、(故事)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18、(故事)惠子曰:“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旳。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閇户。
19、(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0篇
20、(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容易失败。)
1、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2、(人才能不能被伯乐发现,也是需要合适的条件的。)
3、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4、①酤(gū)酒:卖酒。②升:量酒的器具。为:酿造。③怪其故:对这种料想不到的事情感到奇怪。④问其所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闾(lǘ):邻里。⑤挈(qiè):用手提着。瓮:盛酒浆的坛。⑥迓(yà):《尔雅》:迓,迎也。即冲着。龁(hé):咬。⑦明:帮助开导。⑧蔽胁:蒙蔽控制。
5、(故事)李克治中山,苦陉令上计而入多。李克曰:“语言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谓之窕言。无山林泽谷之利而入多者,谓之窕货。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子姑免矣。”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