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句
1、贺新郎(宋许及之)
2、↓↓↓点击获取“端午节”相关内容↓↓↓
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想必,屈原也是这样的吧。
5、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发生在端午的深情,却在一首《浣溪沙•端午》里窥见一斑。
6、这首词写的是在杭州游玩,但并非写杭州全景,也不是写著名的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临近西湖的一个叫做“十三楼”的景点。
7、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8、江南一带吞掉了楚国的一大片,闽山在大海从中。
9、(宋·刘克庄)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歠醨。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乙卯端午十绝
10、Bao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1、《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12、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13、广东苏氏台港澳苏氏海南苏氏
14、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5、河南苏氏吉林苏氏安徽苏氏
16、沈亚之的“蒲叶吴刀绿,筠筒竹粽香”,姚和的“渚闹鱼歌响,风和角粽香”也都描写了粽子的美味。
17、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8、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19、山东苏氏苏健强作品北京苏氏
20、《端午》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二、端午的五言诗 4句
1、我国历来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度,不同的节日有不同习俗。端午将至,值此之际在天下苏氏信息平台里和大家分享苏轼几首词,
2、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3、“游人都上十三楼”,凡是来游杭州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从侧面写出了十三楼游人络绎不绝的景象。“菰忝连昌歜”,宴会上的糕点虽然材料普通但是精致味美,“琼彝倒玉舟”,在美丽的十三楼畅饮,此外还有“《水调》唱《歌头》”;词人以十三楼为中心,不对这一景点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在美景中听歌、饮酒,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也从侧面烘托出他们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的境界。
4、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5、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6、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7、花蕊夫人徐氏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綵缕长。
8、微微的轻汗,洇湿了碧绿的绸衣
9、在长江一带人们常月下垂钓,空旷的原野火点燃了风。
10、插艾叶粽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祝大家端午安康,假期愉快!
11、作者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很担心债主找上门来。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悬于堂中,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12、被后人称作“诗魂”的屈子是楚国最杰出的政治家,一腔爱国抱负,满心救国主张,因遭贵族派遣诽谤被迫流亡,悲愤交加的屈原在五月端午怀石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七旬的高龄,却选择了投江,以死抗争,可见一番铮铮铁骨,锐气锋芒。
1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4、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5、端午节到了,祝大家端午吉祥如意!
16、“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17、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18、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19、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0、千门Wan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端午节古诗5言4句
1、5次历史回眸·古诗词赏析
2、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宋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3、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3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绝句,四句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4、译: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汨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5、而杭州西湖,因为这个流传千古的动人传说,成为了人间天堂。
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袁枚《所见》迢迢牵牛星,皎皎来自河汉女——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7、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0、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词比较突出的是对比的运用。上阕“众人庆祝节日的繁忙”与作者“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与“作者对《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11、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12、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1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4、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15、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16、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采衣君自乐,白发我何堪。静味瑶华句,閒思玉柄谭。报之长命缕,祝庆在图南。
17、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18、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9、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0、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四、关于端午节的诗四句五言
1、这真是一首绮丽的诗作,把五月的旖旎风光描绘是那样迷人,诗人的笔下,石榴花开似火,杨柳细雨润湿,五月的天空,被一场雨洗得剔透,蔚蓝,是那样的清新扑面,清爽怡人。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4、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5、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6、刺史答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7、“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将十三楼的美景与竹西亭景色对比,突出了十三楼的美,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还运用移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艺术佳境;“晚云留”,傍晚的云彩被歌声吸引住而留步,这种意境也令人回味。
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9、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0、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11、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相关文章:
12、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让端阳节多了几许的浪漫。
13、浣江五月平堤流,度邑人相将浮彩舟。
14、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大全4句古诗词:
16、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8、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19、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20、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五、端午节的五言古诗四句怎么写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2、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3、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重庆苏氏苏渭滨作品山西苏氏
5、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6、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7、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8、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10、端午佳节,诗人却漂泊在外,“眼已花”,到底是零落天涯、举目无亲、佳节思亲时泪水模糊了眼睛,还是老眼昏花、视野模糊呢?流浪的人儿啊,漂泊无依,远方为家啊。
11、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12、该作品写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上阕开头写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描绘了一幅世人忙于庆祝节日、热闹繁忙的景象;“空惆怅”一句感慨世人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下阕首句道出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无人解”一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13、过眼光阴驶。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初试綀衣弄纨扇,斗采菖蒲涧里。今发白、颜苍如此。艾子萧郎方用事,怪先生、苦死纫兰芷。君不乐,欲何俟。头标夺得群儿喜。向溪边、旁观助噪,叹吾衰矣。欲建鼓旗无气力,唤起龙泉改委。但酒户、加封而已。晚觉醉乡差快活,那独醒、公子真呆底。聊洗净,笛筝耳。
14、诗中称“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诗中称“端午”为佳节。又如《水浒传》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这不显然是欢度佳节的景象吗?
15、诗的下阙,把端阳节的风俗,写得栩栩如生,格外生动,人们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用来驱邪,但作者把窗外的黄鹂,融进了诗里。一声清脆的鸟啼,打破了闺中的静谧,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1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
17、著名诗人文秀的这首《端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寄托了对爱国英雄的一缕哀思。
1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19、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午日观竞渡》明·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20、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1、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2、扬枹击节雷阗阗问,乱流齐进声轰然。
3、命随年欲尽,Shen与世俱忘;
4、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5、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6、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出自唐·戎昱《云梦故城秋望》
7、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10、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11、“百索”是用条纹清晰的丝线绣织成各种饰品,可以佩戴,挂于脖项,也可以互相赠送。小孩则缠绕臂上。“艾虎”是将艾剪成小虎,或在所剪彩虎上黏艾叶,戴在头上避邪。“符箓”,是将缯彩剪成小符儿插于鬓髻之上,又叫“钗头符”。佩带“五毒图”最特别。“五毒”是指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宋人认为,“五毒”可用以治疮疖,所以就将其剪裁成图饰带身上。
12、独写昌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13、Qu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4、写这首诗的苏轼,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对屈原的赞美和景仰,几乎毫无保留。他将屈原遗留在天地的魂魄,称之为“精魂”,并直接称屈原为“壮士”,皆前所未有。最重要的是,苏轼肯定了屈原洁身自好、为国死节的深远意义,表明了自己在生死荣辱面前毫不犹豫抉择道义气节的倾向性。
1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6、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17、《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8、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
19、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20、而那些关于《白蛇传》的古诗,更是美不胜收!让人思绪万千,深情不已!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