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愈简介及主要作品
1、李贺十八岁时来到洛阳。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向他请教、请他指点的人络绎不绝。韩愈每天读诗阅稿,发现多为陈词滥调之作,难遇精品,直到看见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才如获至宝、喜出望外。韩愈认为这首诗用词精妙,意味奇诡,不落俗套,极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写出这样好的诗,便决定登门拜访。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4、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7)
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6、学习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
7、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8、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后悔,命韩愈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韩愈说:“皇上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9、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10、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1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韩愈是至情之人。他的情在亲情、友情、家国情方面也是哀感顽艳、令人扼腕。他哀情同手足的侄子韩老成、哀信食丹药而殁的侄孙婿李于,他哀志同道合的文友柳宗元、哀不平则鸣的诗学同志孟郊,他哀苦于战乱的彭城百姓、苦于鳄鱼之患的潮州生民……在这些哀悯之中,他分别扮演了长者、友者、为官者的不同角色。韩愈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之中,虽然辗转于不同的角色,而其所作所为始终是内里他真性情的流露。
1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3、《进学解》是韩愈的另一代表作,文章借对学生的教诲,后学生反驳来指出当时社会的弊端并抒发韩愈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的不满。
14、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15、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16、《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17、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8、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19、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20、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27)当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杀害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自称留后,并向朝廷索求节钺。
二、韩愈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1、在《进学解》一文中,韩愈做出此句,是为了劝解文中的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从而能充实自己的学识,才能被群贤毕集的上层所选拔出来治国。之后才好引出学生借由先生本身的不幸境遇来反驳先生先前的一套认识,这是以一种问答的形式来抒发宣泄作者怀才不遇和屡次被贬的不满。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4、北宋诗评家蔡启评价韩愈时说:“退之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的确,韩愈在许多人的眼中,似乎是乖张扬厉、桀骜不驯的刚猛之士。
5、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6、诗中第五六两句,更是具有千古佳句之妙,“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诗人以此比喻来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7、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编蝠飞。
8、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9、《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馀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10、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11、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据说,潮州人感念韩愈的恩德,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12、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13、出猎时应是很喧闹的,可是原头却显得静兀兀,这是猎队到达后的实况。第一句本来是常语,用一“静”字便妙处无穷。古人常以“鹰犬”并提,两者都是田猎时的得力助手,鹰眼敏锐,王维《观猎》的“草枯鹰眼疾”,即指草枯时猎物很快被鹰发现,也是传送的警句。野雉本已出林,见鹰而复躲藏,这是曲慕禽鸟的本能。由于野雉出没无常,将军便耐性伺候,却很有命中的信心,故而盘马弯弓却不随便发射。诗的神情关节不在既射之后,而在未射之际。
14、诗中韩愈对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大加赞赏,中唐时期,盛行王孟之流的清丽、清空,而杜甫、李白的作品并不受世人重视,韩愈却在《调张籍》诗文中对其二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感叹生于李白、杜甫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拜读李白杜甫才华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境。因此在全诗开端便豪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5、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16、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17、《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
18、其代表作品是《师说》。其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360问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此外,他还写有《柳子厚墓志铭》、《寄柳子厚文》、《画记》、《答李翔书》、《原道》、《原毁》、《原性》、《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送穷文》、《平淮西碑》等。其诗主要有:《山石》、《汴州乱》、《南山》、《石鼓歌》、《陆浑山火》、《日食》、《题汴梁》、《题驿梁》、《题楚王庙》、《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饮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等。
19、但是,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20、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三、韩愈的代表作品
1、写到这里,我真想仿照韩愈的诗句对韩愈说:
2、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7)
3、嗟哉吾d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4、考试时,常见诗句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出题问对应的作者韩愈或者作品《师说》。或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哲学原理考察。除此之外,易考“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这些称谓对应的人物韩愈,我们也得简单的去知道“落进下石”的典故对应的人物为韩愈。这为唐宋八大家人物中韩愈的常见考法。
5、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6、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7、这首诗篇幅并不长,却节奏紧凑,力度很强,力度强是韩诗一大特色。诗中有射者、观射者和被射者,各有各的表情。
8、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9、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10、(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11、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12、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13、最后四句写的是自己的抱负,说自己是个从异乡而来的浓眉书生,就算我现在只是垂翅的鸟儿,但有了你们二位鸿雁的赏识,他日我小蛇也能成为大龙,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抱负。
14、当代古典文学家。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一代文史大家、资深出版人。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论著有《伸脚录》《清代笔祸录》《清代宫廷政变录》等,个人文集有《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等。
15、韩愈的代表作 :其代表作品是《师说》。 其优秀的文章有:《杂说》、《原毁》、《进学解》、《答刘正夫书》、《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送李原归盘谷序》、《张中丞传后续》等。
16、《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他写给学生李蟠的。
17、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韩愈的代表作有《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8、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19、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20、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四、韩愈简介及主要作品概括
1、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2、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3、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
4、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5、(配乐朗诵)苏轼:前赤壁赋
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7、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8、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9、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10、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11、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12、韩愈为什么那么跟佛教过不去呢?原因有三:其佛教(也包括道教)对国计民生伤害巨深。本来士农工商四民的物资就不怎么够,现在蹦出来和尚和道士,他们这些人还不干活,坐享其成,给那些穷苦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此,四民中的韩愈,看不惯这些人强盗行径,于是就替百姓发声了。其推崇佛教对于之前建立的圣人文化就是一种毁灭。韩愈是受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而且受益于儒家文化,因此,他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佛老想鸠占鹊巢,门儿都没有。其佛教破坏五伦纲常。这个很好理解,本来一家几代同堂好好的,结果归入佛门之后呢,你懂得啦。这样,他就以儒家的封建纲常伦理道德来批判佛教的出世伦理。说实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13、教学重点:“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
14、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15、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官左拾遣。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杜工部集》
16、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7)
17、有一士卒手执兵器上前几步说:“先太师(指王武俊)为国家击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这里。我军有什么地方辜负了朝廷,以致被作为叛贼征讨!”韩愈说:“你们还能记得先太师就好了,他开始时叛乱,后来归顺朝廷,加官进爵,因此,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到吴元济、李师道,割据叛乱,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众人回答:“没有。”
18、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19、“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20、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五、韩愈简介及主要作品代表诗句
1、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2、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