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什么意思
1、特蕾莎嵌入了托马斯的生活,此刻的托马斯并不会想到,这个生命中偶然出现的女孩,将陪伴他度过所有余生的漫长岁月。
2、“在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时,我被其中几幅他的照片所触动。它们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好几位亲人都死在纳粹集中营里。但与这张令我追忆起生命的往昔,追忆起不复返的往昔的希特勒的照片相比,他们的死又算得了什么?”
3、半夜里,特丽莎做梦了,她告诉托马斯:他们俩与萨宾娜在一间大屋子里,托马斯与萨宾娜做爱,却命令她站在角落里。那场景使特丽莎痛苦不堪,她极盼望能用肉体之苦来取代心灵之苦。
4、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成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上译版本的译文对这段话做出了如下的解释:“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头进居娘治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船另天齐管维雷要船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5、
6、接着他举了两个例子:三十年战争和希特勒入侵捷克,前者由于波西米亚贵族的冲动而导致了三十年战争,后者由于捷克人的谨慎导致了整个民族被纳粹蹂躏。昆德拉借托马斯的角色认为:
7、“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
8、——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9、“在媚俗的王国里,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10、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11、苏联对捷克占领对四个人的命运均造成了影响:托马斯因为发表讽刺文章沦为清洁工、特蕾莎因为拍摄街头的苏联坦克丢掉了工作、萨比娜因逃离故乡遇到了欧洲学者弗兰茨。而弗兰茨则参加了人道主义救援(书里称之为伟大的进军),小狗卡列宁得了病,故事的结尾他们都死了,昆德拉对故意此轻描淡写,就像他们的生命从未存在过一样。
12、他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13、为什么他对这个孩子比对其他孩子要有感情得多?
14、但也有意外,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萨比娜和特蕾莎就是他的意外。萨比娜和托马斯一样是轻的,你可以把她看作另一个托马斯,准确的说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女托马斯。
15、|发送“书单”,你喜欢的各类书都在这里|
16、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除了情节故事还穿插了大量议论,可以说没有议论就没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议论精辟、深刻,表现出昆德拉与众不同的思考。
17、我们发现几个词在刚才的讲述中反复出现:政治,性,轻,重。我们可以想一想,政治是什么?性是什么?“生活”与“生命”是不同的两个词,中文中的区分很明确。但是英文、法文中这两个意思是由同一个词表达的,英文是life,法文是vie。我们都活着,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尽相同。生命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但一讲到生活,就是很具体的。同样,“存在”和“生存”这两个词意义也不一样。有一种“存在感”,是指有一种意义、价值,而“生存”往往给人一种很艰难的感觉,对吧?
18、“我没有事业,任何人都没有事业。”
19、他与特丽莎初识于三个星期前捷克的一个小镇上,两人呆在一起还不到一个钟头,她就陪他去了车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车;十天后她去看他,而且两人当天便做爱。不料夜里她发起烧来,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里呆了十个星期。
20、本期书海同游线上读书会的共读书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领读人郭老师带领书友们在线上深入地探讨了世俗的爱与责任孰轻孰重……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2、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3、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及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4、十年后,这本书却给他带来了灾难。苏联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被当局禁止发表言论和出版书籍。
5、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6、翻译是一个不断理解的过程
7、她的梦,重现如音乐主题,舞蹈重复动作,或电视连续剧。比如,她一次又一次梦见猫儿跳到她脸上,抓她的面皮(在捷克土语中,“猫”这个宇就意味着漂亮女人),特丽莎看见所有的女人都在威胁自己,她们都是托马斯潜在的情妇,她害怕她们每个人。
8、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9、大写的牧歌是指的360问答一种古朴自然的纯净生活状态,一种大同的状态,是欧洲古典小说的重要主题。但在不源创觉场切学社商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是对它的摧毁,并在最后一章重建了一种牧歌,也是大写的牧歌,但是不同于社会主义。其实作者的意总该思是:社会主义是对古老的大写的牧歌变形重现,但是他也像古老的大写的牧歌一样难以实现。小写的牧歌则是不同的个人与个人的和谐。
10、媚俗的恐怖之处在于预设所有答案,规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美的。萨比娜在参加游行后发现人们都在喊着自己也很陌生的口号,后来她遇到的美国人指着草坪上奔跑的孩子说这叫幸福。她认为这些都是媚俗:口号可能是错的,奔跑的孩子可能成长为连环杀手。
11、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12、在特丽莎向托马斯道出自己针刺手指的梦的同时,她不甚理智地暴露了自己曾搜过对方的抽屉。如果特丽莎是另外一个女人,托马斯再也不会与她说话了。特丽莎明白这一点,说:“把我赶走吧!”与之相反,他抓住了她的手,吻她的指尖。因为那一刻他自己也感到指尖痛,如同她的指尖神经直接连通着他的大脑。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中最吸引人也最具有哲学意味的一段话:
14、无所谓爱情,遇见了,喜欢了,就格外用心去爱。没有理由没有缘由,相识相爱相忘都是这般合情合缘。见识过的短暂,其实也不觉得那些短暂有什么不好,紧锣密鼓的当下,总能以短暂的振奋和欣喜,带来爱的永恒纪念和忘却,而不至于无法承受。“时间”这个维度,永远是生命和爱情的不能承受之轻。
15、她是托马斯唯一一个完全摒弃“三”的原则,并且保持了大半生的情人关系的人,哪怕在托马斯和特蕾莎婚后都是如此。
16、所以,书中给了他们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个村庄、一只狗、一个大卡车、一片田地就支撑起了他们的生活,多美好啊。在托马斯身上,灵与肉,最终还是归为了统一。
17、在托马斯的信念里,特蕾莎始终是一个需要他去拯救的被遗弃的孩子。家喻户晓的《俄狄浦斯》正是关于一个被遗弃的孩子的古老传说。
18、被俄国人占领后的捷克,不禁会让人想到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所描述的场景。每个人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受到监视,每个人都是告密者,每个人都将会背叛。老大哥在看着你!
19、电影《忌日快乐》就是讲一个循环的故事,女主角陷入了一个被谋杀前一天的loop,她不断地死去,又不断活过来,直到发现凶手其实是自己的闺蜜,loop才得以接触。她是幸运的女主角,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机会纠正将要犯的错和飞来横祸。
20、不成文的性友谊合同规定了托马斯一生与爱情无涉。
三、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什么意思
1、有意思的是,虽然托马斯一直认为生命中的轻是应该远远大于重的,可最后压倒托马斯的,正是不可承受的重,在之后一次次的选择中,托马斯始终坚持着他心中生命的意义,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偏向特蕾莎。
2、字面意思: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3、布拉格的一切都在变得丑陋,托马斯和特蕾莎对此没有任何眷恋。他们搬到了乡下的集体农庄,小说的最后,托马斯与特蕾莎在乡下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人最终死于一次意外的车祸。
4、当萨宾娜把特丽莎向周刊杂志社的人一一介绍时,托马斯知道,他从未有比萨宾娜更好的情人。
5、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
6、韩少功的译本和我的译本至少有三个不同之处。
7、爱是存在之重,重不堪负,转而欲轻,一旦欲轻,爱亦下还引足可以让她去寻死,故而为不能承受之轻。另:此书正确译名读紧转庆方应为《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8、我最爱这样的一个桥段:“你在看什么?”她问。“我在看星星。”他说。“别骗人,你没在看星星,你在看地下。”
9、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10、是说,生命太憔悴了,很容易死掉,让人伤心,让人不能承受.是在感叹人生苦短,事事无常....有点倍受打击的意360问答思...
11、这句话出自捷克作者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经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后正式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2、正如张爱玲也这样说,历史挟裹着人往前走,半点不由人。
13、今天主要是与大家分享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看到今天好多人都把这本书带过来了。吴雅兰老师之前和我联系,问我能不能与大家做一次读书分享。也许,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在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人都遇到了一些沉重的问题。即使如此,大家心中还保留着各自的理想、各自的天地,在阅读中保持对新知的渴望、寻找人生的智慧,这尤其可贵。所以我就过来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