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明阳的心学精华语句
1、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3、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
4、原句: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5、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6、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7、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8、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9、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0、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11、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12、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顺从和将就罢了。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
13、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14、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5、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
16、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7、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18、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19、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0、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二、王阳明心学精髓10句
1、“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2、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5、在最重要的著作《传习录》中,阳明把“心”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他直截了当地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者,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斯举矣。”又进一步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这就是说,万物都是由人心派生出来的东西,只有用心去关照时它们才会真正存在。这样,“心学”就完成了对理学“天理至上”的颠覆。
6、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7、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8、大意: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9、感悟: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练,心才能得以调整。磨到最后,就是境界。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
10、感悟: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广阔天地的大门。
11、人生启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12、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3、(点击上图进入小程序,享更多优惠)
14、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王阳明同时还告诉我们,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正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
15、遇到恶人,最好的办法是别理他
16、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17、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18、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9、9) 获得幸福的方法是,不要和外物对立,外物和心是一体。
20、王阳明心学精髓真理不在书本上,就在我们的心中
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2、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3、11)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4、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7、(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8、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9、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10、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11、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12、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1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15、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6、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两人之间的交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深。
17、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根据这良知耐心地做下去,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这致良知没有片刻停息,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18、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1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0、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四、王阳明心学句子
1、敌人只要心中生疑,这仗就赢了。
2、程朱理学在明初被树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后,一直占据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明中叶。弘治年间,王阳明创立“心学”,标志着理学统治地位的瓦解,由孔子开创的儒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4、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5、良知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6、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7、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8、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9、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10、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1、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12、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3、感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14、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5、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16、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17、《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18、大意: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19、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0、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五、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内心光明
1、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2、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4、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大意:学习应该反躬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反躬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7、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8、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9、原句: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1、10) 人该追求内心的纯净,做到“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1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1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4、这四句,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诗。
15、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德行合也是一种知行合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16、原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7、大意: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8、原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19、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20、少一些心机,少一些痛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