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雅可夫斯基简介
1、此外,还有女人,首先是——那个女人,他的女人;他把他的著作全献给了她,而她经常占据了他的精神,以至在他的情诗和别的诗中,充满了她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在他的绝命书中找到这个女人……{45}
2、③《新俄诗选》由李一氓据英译本的《俄罗斯诗歌》译出,郭沫若校订,收入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勃洛克、别雷等二十五家诗作,再版时改名《我们的进行曲——新俄诗选》。
3、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资料图
4、②该文收入郑振铎编著的《俄国文学史略》(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中的第十四章《劳农俄国的新作家》。后《文学月报》1932年第2期(7月10日)再次发表此文。马雅可夫斯基在中国先后有梅耶谷夫斯基、梅耶戈夫斯基、马霞夸夫斯基、马亚柯夫斯基、玛雅考夫斯基、玛雅阔夫斯基、玛雅可夫斯基等二十多种译名。1953年后,通译为马雅可夫斯基(参见丘金昌《马雅可夫斯基名字中译考》,《马雅可夫斯基研究》,第300—302页)。
5、白云的绳扣中的所在——
6、从舒斯托夫工厂的屋檐下钻出。
7、责任者:(英)伊恩·斯图尔特著
8、马雅可夫斯基,这是你的复活——
9、叽叽喳喳地尾随着一个缤纷的带状星群。
10、《幻影建筑:世界顶尖建筑师
11、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诗人、政论家,他的作品有(海燕)(童年三部曲)等。
12、他的作品只能以不敷需求的数量出版{17};他的著作,他的照相,被人抛出图书馆的大门。一九三四年我在莫斯科的作家大会上,责问上述文学小吏之一为什么他在一篇论文中竟然把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都删去了……那个文学小吏对我说:“现在有一种马雅可夫斯基崇拜,而我们和这种崇拜作斗争。”{18}
13、粗鲁的人在定音鼓上敲打爱情
14、俞杨NiskyYU,梅菲斯特仰观宇宙/新宿梦纹/加州派野郎TheBrokenMephisto/1980sDreaminShinjuku/JoysontheBeach,20布面丙烯Acryliconcanvas,80x50cm(从左至右fromlefttoright)
15、不过,“再遇”的双方发现对方都发生了改变,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从阐释者说,因为不再遵循统一的阐释规范,基于不同处境、理念的“想象的分裂”,自然会引导出多个马雅可夫斯基“图像”,但他们首先也要面对这样的共同问题:如何处理他的诗的主要题材和思想倾向——对布尔什维克、苏维埃革命和新建立的政权的倾心颂扬,而对它们的评价现在存在激烈争议;如何重新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如何看待马雅可夫斯基在20世纪20年代末身陷的困境和自杀;对诗歌本身来说,则是有关诗与人、诗与现实政治关系的问题。
16、被渐渐暗淡的窗框划得鲜血直流,
17、眉毛的摇柄从井的眼睛里
18、变换着自己的情调,像天空时晴时阴,
19、{25}马雅可夫斯基:《给谢尔盖·叶赛宁》,李海译,《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23页。
20、电子信箱:1790347092@qq.com
二、马雅可夫斯基全名
1、这一项目的创作背景是中国港口博物馆于2016年发起的“港口与影像”委任计划,其初衷是通过委任艺术家展开摄影和相关媒介的实践,来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港口地区发展的现实环境,以及港城空间关系下衍生出的不同议题。
2、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3、(展览)物件,数十年和意识的转变
4、{18}霭尔莎·特丽沃蕾:《马雅可夫斯基小传》,第91—94页。这里的“文学小吏”未确指,应是与“拉普”领导人有关。另外,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作诗歌方面专题报告的是布哈林,他极力推荐帕斯捷尔纳克,认为他是“诗歌巨匠”,这引起别德内依等诗人的不满。
5、是六月初夏最惬意的期待
6、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
7、有一次,他在布里克的家庭沙龙上,第一次当众朗诵了《穿裤子的云》,博得众人真诚的喝彩与鼓掌。布里克当场拍板决定资助马雅可夫斯基出版诗作。也是那个夜晚,马雅可夫斯基义爱上了布里克的爱妻利利娅。
8、这样的名声显赫,并非靠政治、文学权力的刻意营造,也因此,他生前和死后的几年间,围绕着他的评价也纷杂而矛盾:
9、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歌手。斯大林称他为“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在艺术表现上,他属于未来主义派。
10、摘要马雅可夫斯基是20世纪重要诗人,他在苏联和当代中国的一段时间,被树立为无产阶级诗人的典范,对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政治诗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八九十年代以降,对他的评价的高度在中国迅速衰落,其命运呈现浮沉升降的状态。马雅可夫斯基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状况,既与国际政治形势有关,也与他在“典范”化过程中,其生命和诗歌的复杂、丰富性被简化、缩减有关;而近年来中国诗歌界和俄苏文学研究界推动其“复出”的重释和重评,构造出有很大差异的诗人形象和诗歌经验,也与以前树立的诗人形象构成“互文”关系。对马雅可夫斯基形象变迁历史的考察,有助于学界认识文学接受中的错位、误读、改写,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学观念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11、至于马雅可夫斯基并非无关紧要的私生活,他与多个女人,特别是与莉丽·布里克的关系更是讳莫如深。马雅可夫斯基针对叶赛宁自杀的诗句(“在今天的生活里,死并不困难,但是将生活建成却困难得多”{25})被中国读者无数次征引,却无视他的“自杀与‘彼岸’的念头”,这个念头与“对生命的肯定,对生活着尤其使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性”,在他的诗中“错综交织着”:
12、你们有没有发现笑声的灰色大潮?
13、本书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呈现的种种真实机制,并提出在充满危机的现代社会,保持临界状态思考的意义。而与美军基地共生的冲绳,则长期生活在临界状态中,正因如此,小小的冲绳在不自由的历史处境里,冲破国家和主权的逻辑,迸发出自由的政治想象力。孙歌教授关注冲绳的思想力量,以此出发,进而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14、⑨后结集为《第一声春雷——“报头诗”第一集》《我们插遍红旗——“报头诗”第二集》(李季、闻捷合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15、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俄罗斯诗人,剧作家,20世纪世界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未来主义的主要发起人和参加者。代表作有《穿裤子的云》《列宁》等。
16、索书号:K816/143
17、他主要写小说和剧本,但他也喜爱诗歌,在家里写了很多诗,一直没好意思拿出来发表。
18、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19、{14}在《我自己》的1927年部分,马雅可夫斯基写道:“我继续当游吟诗人。收集了大约两万个意见条,现在真想写一本《总的答复》(答复那些小纸条)。我知道读者群众想的是什么。”(马雅可夫斯基:《我自己》,庄寿慈译,《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6页。)
20、{23}帕斯捷尔纳克:《人与事》,乌兰汗、桴鸣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64页。
三、关于这个 马雅可夫斯基
1、多少秘密隐藏在你那些玻璃瓶后边。
2、内容简介:本书着重关注维系数百年之久的“大英帝国”现象,概述其光辉的历史,并特别将大英帝国自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戏剧性的衰亡作为一大主轴,探讨它作为世界大国的本质何在,是什么导致了大英帝国消失在历史洪流中。
3、票价:VIP53180(元)
4、{17}1921年5月6日,列宁在写给卢那察尔斯基的便条中写道:“赞成把马雅可夫斯基的《一亿五千万》出版五千册,这难道不害臊吗?荒唐,愚蠢,极端愚蠢和自命不凡。依我看,这种东西十种里只能出一种,而且不能多于一千五百册,供给图书馆和怪人。”(《列宁论马雅可夫斯基》,岳凤麟编《马雅可夫斯基评论集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5—27页。)
5、我要用男低音推开风的吼叫,
6、似遥远的未知海洋的沙滩浴场,
7、?欢迎扫码观看活动直播?
8、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80号
9、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作品150
10、天使队伍中端庄有礼的贵妇人
11、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附近,马雅可夫斯基最后居住的公寓楼现在成为马雅可夫斯基纪念馆,一座奇特的象征主义和未来主义风格的纪念馆。设计师在楼房正面毛糙的花岗石墙壁背景上,加上方格的钢铁框架,上面缀有很大的俄文字母я。这是在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和文章里遇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我、我自己、我爱、我的革命、我的大街……埃尔莎20世纪30年代末写的《马雅可夫斯基小传》也提到马雅可夫斯基纪念馆,情况却与现在的不同。纪念馆与它邻接的一所有好几层的大厦的砖墙上,用斗大的字体标着:
12、卢那察尔斯基最初对“同貌人”抱着同情、理解的态度。可能意识到这一态度与“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份相悖,后来就严厉起来,认为“同貌人”是他的“加害者”:
13、{49}转引自谷羽《茨维塔耶娃心目中的马雅可夫斯基》。所引茨维塔耶娃的话来自《良心光照下的艺术》一文。
14、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5、{38}爱德华·J.布朗:《马雅可夫斯基与左翼文学阵线》,余凤高译,载《海南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
16、当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化的危机时,人类需要反思的还有很多。正如本期书榜非虚构好书《血殇》里说的那样,当下就是窗口,但总是不愿看清未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所有医院加起来一共只有142张红区床位可以收治感染出血热病毒(例如埃博拉)的患者,另有不到400张红区床位可以收治感染空气传播的高危病毒的患者。因此,假如爆发四级事件,整个美国加起来也只有542张红区床位。
17、馆藏地点:中心馆流通库飞鸽传书库集美馆区流通库
18、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19、(俄)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
20、自然,最大的“影响”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当代政治诗体式的形成。它的艺术资源,除了西方浪漫派诗歌和中国20世纪左翼诗歌之外,最直接的是被阿拉贡称为“当代政治诗的创始人”{12}的马雅可夫斯基:他的贴近时代的主题,直接参加到历史进程中去的行动姿态,对新社会制度的热烈赞颂,以及“楼梯体”的诗行、节奏等方面。
四、马雅可夫斯基经典语录
1、(瑞典)本特·扬费尔德著
2、①参见陈守成、丘金昌、刘海芳编辑、整理《“马雅可夫斯基在中国”资料索引》,《马雅可夫斯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57—300页。
3、衡山·和集Dr.White3F
4、{12}路易·阿拉贡:《从彼特拉克到马雅可夫斯基》,雷光译,《法国作家论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63页。
5、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朋友圈
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8、而我高视阔步,在开屏的孔雀中间,
9、{34}刘文飞在1993年和2011年纪念马雅可夫斯基诞辰100和118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分别使用了《我们和马雅可夫斯基相遇》和《再遇马雅可夫斯基》的题目。
10、{43}玛格丽特·斯莫罗金斯卡娅:《马雅可夫斯基与莉丽·布里克:伟大的书信爱情史》“内容简介”,徐琰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11、虚构作品中,《隐痛》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依然是女性被性侵后的生活。作者以文学手法揭示了被害女性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本书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作者冷峻的笔法近乎残酷与惊悚,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12、卢那察尔斯基预言,“金属的”马雅可夫斯基将是不朽的,而“同貌人则不能不腐朽衰亡”,因为“金属的”的写作“标志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七十多年后来看,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一半没错,另一半则落空。确实,世界并不缺少温柔的爱情诗人,而试图表现人类历史“伟大时代”的天才诗人并不多。至于说到“不朽”,这可能让他失望。“金属的”马雅可夫斯基固然不朽(只是已经重新冶炼,质地已不大相同),而“同貌人”也并未腐朽衰亡:且在“召回”的行动里,后者仍在不断“咬掉了他身上的肉”,并有取代前者的趋向。
13、马雅可夫斯基出生在高加索,在格鲁吉亚受到启蒙教育,母语是格鲁吉亚语。他的血液中流动着山民的坚韧,父亲是高加索的哥萨克,母亲则是乌克兰人。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是在俄罗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三种文化熏陶下长大的。
14、声明:图书价格以网站实时价格为准
15、又一次诞生,你战胜了沉重的死亡
16、{24}参见《列宁论马雅可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评论集萃》,第17—36页。
17、幻灭在揉得软绵绵的脑海中,
18、马雅可夫斯基与莉丽·布里克书影
19、读了他们的书信集,那些将高大、豪迈、骄傲、桀骜不驯、冷峻深沉、蔑视平庸的马雅可夫斯基形象深印脑海的人,相信一时无法将他与“柔情似水”,笔下满是“小猫”“小狗”宠物式昵称的马雅可夫斯基统一起来,看成是同一个人。不过,即使心理或生理有些不适,人们也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没有无缺陷的天才”,据说越是伟大的人就越复杂。况且这一切是否是“缺陷”也很难说,据说这一生活方式的理论依据来自车尔尼雪夫斯基,而马雅可夫斯基自己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46}。
20、{30}张捷:《“我希望为我的国家所理解……”——从马雅可夫斯基百岁诞辰纪念活动谈起》。
五、马雅科夫斯基的作品
1、一頁folio·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不同的马雅可夫斯基“图像”,都可以在这位诗人及其作品中找到依据。问题在于对它们的各种解释处于分离状态,没有能把不同因素置于整体中分辨彼此间的位置和关系。
3、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4、(美)伊布拉姆·X.肯尼著
5、{29}苏联对马雅可夫斯基重评的情况,参见张捷《“我希望为我的国家所理解……”——从马雅可夫斯基百岁诞辰纪念活动谈起》,载《世界文学》1994年第4期。
6、(以色列)埃特加·凯雷特著
7、编结着坚硬词句的脚踵。
8、发了疯的教堂携着暴雨的水滴
9、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马雅可夫斯基与莉丽·布里克
11、我的作为诗人的响亮的力量
12、12本新书即日起陈列于
13、福建牛人都来这场比赛!这你都不来报名?
14、作为徐浩项目的首次沪上展出,展览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馆藏作品基础上融入全息影像技术,将系列中个别的物件转化成三维图像,期待与衡山·和集的观众碰撞出新的叙事和讨论。
15、但马雅可夫斯基毕竟是20世纪重要、甚或伟大的诗人,他并未真的消失、死亡,大抵是回到比较正常的状态:显赫的地位不再复现,不再不可“侵犯”,对他提出异议也不再是“犯罪”。他的诗集在中国仍在出版,只不过已经不是那么频繁了{32};纪念活动、研讨会也召开,只不过不会再有很隆重的规模;不断有评论、研究文章发表,评价却显然大不如前。
16、他不知道这些诗,算不算上是诗。有一次,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来高尔基家里做客,谈论一些出版的事情,最后,谈到关于诗歌的写作问题,高尔基就把他多年写的诗歌拿出来,给马雅可夫斯基看
17、如同燃烧的火焰——已经到了门口
18、果然,利利娅后来在生活上没有改变,她在马雅可夫斯基和丈夫布里克之间保持着“优美的等距离”。但好景不长,1924年,马雅可夫斯基感觉利利娅对他的情感在消退。不久,利利娅主动给马雅可夫斯基写信,说她对他没兴趣了,因为她爱上了苏联d务和国务活动家、国家银行行长克拉斯诺晓科夫,做了他的情妇。
19、我以喉咙的力量撼动了世界,
20、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
1、任凭你这跛脚的圣像画匠
2、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马雅可夫斯基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以马雅可夫斯基生活的圈子入手,展现了一个充满英雄气概与悲剧色彩的特殊年代。
3、每走一步,对头发蓬乱的甘菊都是一次折磨。
4、一个激进的、处理宏大题材并热衷于历史概括的、“如同燃烧的火焰”的公民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依然存在。他作为“光明的使者和黑暗的宿敌”降临。这个马雅可夫斯基“图像”基本上是采取他的姿态,他的诗歌观念和方式,也就是召回一个“赢得普遍认同的名字”,运用这个“专名”来抗击现实的“精神的沦落”和“异化的焦虑迷失于物质的欲望”,批判披上道德外衣的世界强权行为与逻辑,表达“对统一性或同质化的批评,对被剥夺者的关注,对失去声音和生存空间的忧虑”{36}。
5、衡山·和集Dr.White2F
6、日本平面设计界的巨变浪潮
7、{11}指马雅可夫斯基1928年创作的剧本《臭虫》。《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中的人物陈培元有这样的台词:“马雅可夫斯基的剧本〈臭虫〉说到五十年后臭虫成为稀有动物。如今在中国,臭虫之外,麻雀、耗子、苍蝇都成了稀有动物了。”(载《剧本》1958年第8期。)
8、十月革命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诗句结构特殊,往往一句分成若干行,有时甚至一个词也分成若干行,排列成楼梯式。它洗练严谨,突出了诗歌的顿歇作用,强调了最有分量的词语;节奏分明,刚健有力,特别适宜于朗诵。人们称这种诗为楼梯诗。它的创造者就是十月革命的伟大歌手马雅可夫斯基。
9、《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译者,本场活动分享嘉宾,俄科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副博士研究生,同时译有《撕下面具!二十世纪俄国的身份认同与冒名顶替》。
10、是你把我的血抛洒于尘世之路。
11、{40}《我自己》一文的注释(《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第1卷,第521页)。
12、⑤先后访问过纪念馆的中国诗人、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戈宝权、艾青、李季、方纪、刘白羽、戈壁舟等。
13、{16}马雅可夫斯基:《新生的首都》,李佑华译,《马雅可夫斯基选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8—149页。
14、孙越,作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俄罗斯联邦国立经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戈宝权外国文学翻译奖一等奖得主、中国“蓝盾”优秀文学作品奖得主、俄罗斯皇家协会圣尼古拉金质勋章得主。创作作品有《俄罗斯冰美人》(2002)、《细说普京》(2015)、《斯拉夫之美》(2018)、《俄罗斯独行笔记》(2019)等。翻译作品有《勃留索夫诗选》(1989)、《骑兵军》(1992年,2016)、《缪斯:莫斯科-北京》(2006)、《心灵河湾》(2013)、《牧首寄语》(2018)、《切尔诺贝利的祭悼》(2018)等。
15、{41}《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1)》,第669页。该条目撰写人为陈守成。
16、……为什么马雅可夫斯基要自杀?……我不想解释,——我不知道……我们不了解情况。我们只知道马雅可夫斯基自己说过:我不是在政治上害怕同貌人,我不是在诗歌上害怕他,我遇难之地不在海洋上,不在我持烟斗跟“奈特号”轮船谈话的地方,而在那夜莺啼啭、月光映照、爱的轻舟往来行驶的感伤的小湖上面……在那小湖上,同貌人比我强大,他在那里打败并撂倒了我,我感觉到,如果我不把金属的马雅可夫斯基处死,他大概只会郁郁不乐地生活下去。同貌人咬掉了他身上的肉,咬成了一个个大窟窿,他不愿满身窟窿地在海洋上航行,——倒不如趁年富力强的时刻结束生命。
17、但利利娅直到与马雅可夫斯基热恋三年后,才将真相告诉丈夫。她还对马雅可夫斯基说,他俩相爱不会毁掉三人的友情。她还信誓旦旦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我和我丈夫之间再不会有性爱,我们的爱早已超越兄长之爱和母子之爱,这种爱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写不出来的。”
18、内容简介:包含关于哲学与神话关系研究的十篇杰出论文。与普遍的对神话的误解相反,这些论文深入探索理性、想象和讲故事的关系,以此来追踪神话对人类信仰、起源和潜在未来的影响。
19、1906年,马雅可夫斯基移居莫斯科。1908年,他开始发表诗作。虽然他只活了36岁,但在其短暂的一生里,最引人注目的除了他光彩照人的作品,就是他的灵魂之泉——爱情。后者是他伟大作品的灵感所在。
20、这位诗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特别是左翼文学界)已有很高知名度,所以郭沫若1945年应邀访苏时特地参观马雅可夫斯基纪念馆⑤并题诗,赞美他是“进攻阶级的伟大儿子”,说中国人“早知道你的名字”,“你的声音/好像风暴/飞过了中央亚细亚。/任何的/山岳、沙漠、海洋/都阻挡不了你”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